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巨商的故事陕西宁强天津高级中学:杨发君巨商是个既有故事又颇具传奇的群体。比如纣王祖先王亥,只用牛车贩运,就换来了一个商王朝;华商始祖范蠡,叱咤政商界,名扬四海;春秋名相管仲,他的经济理论比马克思早2500年;财神沈万三,助朱元璋建造近半个南京城;再有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这顶帽子最终给他带来了什么?当然,自古以来,通过经商而成巨富者远非这几人,《史记》之后仍能在中国历史洪流中留下一笔的“贤人富者”不计其数,但能让我们铭记不忘的,更多的还是那些极富时代个性者。比如同是“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和王炽,行走商海,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明义重德;同是实业高手的张謇和荣氏兄弟,起步之时,一个是登科状元,一个是小店学徒……商界牛人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比如:商业始祖王亥,只用牛车贩运,就换来了一个商王朝;盐业巨富猗顿,从一介穷士成了一个名留青史的大富翁;巨商吕不韦更是不得了,居然把亲生儿子经营成了皇帝……历史是让后人明鉴的。经商亦是做事,做事亦是为人。经商成功累成巨富,并不代表就可以成为一个让人学习的榜样。以民为本,诚信经营,理当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而那些为了获取更多财富,靠官办商行、官商勾结、坑蒙拐骗,把经营演绎成无原则的敛财行为的人,只能成为人们拷问的对象。王亥:牛车拉出来一个商王朝
开了长途贸易的先河
王亥(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子姓,又名振,夏朝时期商丘人,属于华夏族是夏王朝时期契的六世孙,冥的长子。契因协助夏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地(今河南商丘),于是,契的部落被称为“商族”。契的五世孙叫冥,冥受命治水,不料却命丧黄河。冥的儿子王亥,也因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商族的第七任首领。王亥(生卒年不详,又名振,夏朝商族首领)的先辈,作为草原部落的游牧民族,他们在频繁迁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役使畜力的各种方法--夏王朝初年的奚仲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用马牵引的木制车辆。他的先王--相土(生卒年不详,商部落第三任首领),用槽喂、圈养之法饲养马匹,将马戴上马笼头从而驯服了野马,再加上训练,便让马拉车驮物,成为重要的运输方式。王亥掌握了“牵牛要牵牛鼻子”的诀窍:给牛扎上牛鼻犋,牛便乖乖地听他使唤,不敢再耍蛮。就这样,王亥彻底驯服了这种野性十足的庞然大物,进而将它套在华丽的双辕车上,制造了牛车。这便是史书中记载的“王亥服牛”的故事。一项有意义的发明创造可以推动人类历史的演进。由于王亥开了氏族部落之间长途贩运的先河,在他去世后,商族人沿其传统,利用牛车、马车的便利条件从事部落间的物品交换,以获取财富。搞贩运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就形成了专门从事这行当的职业。从事这份职业的人基本上都来自于商族部落,所以外族人就将他们称作“商人”,靠这种方式获取财富的活动就是“商业”活动,而作为最早进行贸易的王亥,便是“商业”的始祖,即商人的祖先正是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商业活动,商族的粮食日益增加,国力日渐强盛,商族部落终于在王亥的第七世孙--商汤时灭了夏桀(生卒年不详,夏朝第17代君主,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建立了商王朝。管仲:他的经济理论比
马克思早2500年
富民思想,强国理论管仲(公元前719-
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行政改革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政治主张管仲博通三坟五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他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观念和《管子》的思想颇为接近。经济政策管仲相齐的经济政策是“遂滋民,与无财”(《国语·齐语》),他的办法乃是“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史记·齐太公世家》)。或言“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史记·平准书》),以至“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
轻重理论在经济领域中,轻重理论就是通过权衡货币、谷物、百物的供需、贵贱,采取措施使国家富强,并平抑物价安定民众生活。在对外方面,就是要权衡轻重,在经济上通过对外贸易和商战制服、搞垮别国其一:轻重理论用之于万物方面,则任何商品都如《管子·揆度篇》所说是"重则至,轻则去。。。物臧则重,发则轻"。《管子·轻重甲篇》则说:"章(障)之以物则物重,不章以物则物轻;守之以物则物重,不守以物则物轻。"这里所说的"重"主要表现在商品缺乏、供应不足,引起涨价和人们的重视。这里所说的"轻",主要表现在物品供应充分和很多,价格下跌。物品"重"就会引起运地同类商品输入。"轻"则本地商品就会运销到他方。其二,轻重理论用在谷物方面,《管子·轻重篇》认为谷物与万物的轻重关系成反比。《管子·轻重乙篇》:"粟重而万物轻,粟轻而万物重。"《管子·乘马数》载:"谷独贵独贱。桓公曰:'何谓独贵独贱'?管子对曰:'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这就是说,谷与万物的关系是,谷重万物相对轻,谷轻万物相对重。其三:轻重理论用之于货币方面,货币与万物成反比,《管子·山至数篇》说"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管子·山国轨篇》说:"国币之九在上,一在下,币重而万物轻。万物而应之以币。币在下,万物皆在上,万物重十倍。"《管子·国蓄篇》则说,"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其四:货币与谷物的关系,又是所谓"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二者成反比。为了掌握轻重关系的规律,了解各种商品(万物)与谷物、货币与万物、谷物与货币彼此间轻重关系的比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当齐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时,管仲的阐述让齐桓公大喜过望。齐桓公问管仲:“我想让齐国富强、社稷安定,该从何处着手?”管仲回答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要想重整国威,必须先得民心。”齐桓公问:“怎样才能得民心?”管仲答:“要得民心,首先当从爱惜百姓做起,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因为财富是富民安邦和培养人礼仪道理的前提条件,所谓‘安定的国家常富,混乱的国家常贫’,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少用刑法,减少赋税;第三,任人唯贤,坚决打击贪官污吏,让百姓对政府建立信心;第四,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做到这样就基本上能算是得民心了。”齐桓公又问:“百姓富足安乐了,兵甲不足怎么办?”“兵在精而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士气旺盛,还怕训练不成?”齐桓公再问:“士兵训练好了,但财力不足又该怎么办?”“可以开发山林、矿山和盐田,发展盐铁业、渔业,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还可以施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发展商品经济,让齐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财力增强了,军队的开支不就可以解决了吗?”“这样民足、兵强、国富,就可以争霸天下了吧?“先别急,还不到时候。争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齐国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要让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不然很难实现称霸的目的。”管仲循循善诱,娓娓而谈,齐桓公被说得心悦诚服,当即任命管仲为相国(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成了相国之后,管仲实实在在地辅佐齐桓公对外“尊王攘夷,对内整顿朝政。他言行合一,反对空谈主义。按照先前与齐桓公提出藏富于民、重商兴业的理念,率先施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结果商人们纷纷来到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安居乐业(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给齐国送来了大量财富,齐国国力迅速提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富甲诸侯。可以说,管仲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招商引资达到民富国强的政治家。计然治国与经商是一个理儿计然
计然,生卒年不详,姓辛氏,又作计倪、计研、计砚,字文子,号称渔父。春秋时期著名谋士、经济学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著有《文子》、《通玄真经》。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计然之策七大论点策之一:需求决定与经济周期论“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策之二:价格调控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策之三:实物价值论“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策之四:贸易时机论“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策之五:价值判断论“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策之六:物极必反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策之七:资金周转论“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范蠡:功勋、美女、财富,“一个都不少”
辅佐越王,功成身退范蠡(前536年-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巨商)生活在一个虎气腾腾的春秋时代。他出生在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散户陇。博学多才,素有大志。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入越,輔助勾踐廿余年,在越國被吳國滅亡時,是他提出降吳複國的計策的,並隨同越王勾踐一同到吳國爲奴,千方百計謀取勾踐回國,成爲輔助勾踐滅吳複國的第一謀臣,官拜上將軍。
他出身贫寒,为越国称霸中原立下汗马功劳,却不留恋权位,在功成之时,名遂身退;他弃官从商,以治国之策治家,终于成为巨富而名闻天下;他又不贪恋钱财,在巨富之时,19年三致千金。这样的人不愧为“治国衣臣、兵家奇才、华商始祖”。销售理论:贵出贱取三八价格,农末俱利。范蠡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积着理论。“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要合理地贮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薄利多销。范蠡主张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种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范蠡“富好行其德”,是因为他意识到物聚必散,天道使然。《老子》有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范蠡从“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的道理中隐约感觉到久受尊名、不祥的道理,可以说与老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范蠡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陶朱公注意选择经商环境,把握有利时机,运用市场规律,做事有准备,不盲目。据时而动,得失均衡。范蠡经商成功,一靠勤奋,二靠智谋,三靠抓机遇,四靠仁厚诚信。猗顿从放养牛羊发家,到盐业巨富猗顿,山西省临猗县人。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的贫寒书生。他在生计艰难时,听到范蠡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是,“往而问术”。范蠡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母畜)。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公齐名的巨富。在经营畜牧的同时,猗顿已注意到位于猗氏之南的河东池盐,他在贩卖牛羊时,顺便用牲畜驮运一些池盐,连同牲畜一起卖掉。在此过程中,认识到贩运池盐是一条获利更大的致富途径。于是,他在靠畜牧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后,便着意开发河东池盐,从事池盐生产和贸易,成为—个手工业者兼商人。猗顿以“畜五牸”之术逐步形成规模型畜牧产业,积累了一定的经商经验。与此同时,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放开思路,放开手脚,放开经营,又以“兴三园”之道投身于杏、桃、桑为主的林果产业。在经营果林业中,猗顿不断引进新品种,使河东成为闻名遐迩的果区。积于珠宝《尸子·治天下篇》说:“智之道,莫如因贤。譬之相马而借伯乐也,相玉而借猗顿也,亦必不过矣。”《淮南子·氾论训》也说:“玉工眩玉之似碧卢(一种美玉)者,唯猗顿不失其情。”猗顿对珠宝有着相当高的鉴赏能力,以致可以与伯乐相马相提并沦。由此可以推测,猗顿在经营池盐的同时,可能还兼以贩卖珠宝,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端木赐被孔子称为“瑚琏(húliǎn)之器”的人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商”作为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前520年-前456年。本姓端木,名赐,又名子赣,字子贡。)出生于富商贵族,在孔门三千弟子中,他还是“身通六艺”的七十二贤人之一。端木赐之所以学而优则商,不仅因为他出生商业世家(春秋时代的商人,其地位仅次于“士”这个阶层,相当于二等公民,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只是到了汉代才有重农轻商的“士农工商”排名。),对经商有先天优势,或许还因为他受孔子学说的影响,要在书生明“义”和商人求“利”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之间进行学以致用的实践,他想通过经商来打开学行合一的沟通渠道。
端木赐牙俐齿、能言善辩,经常会被孔子驳斥。不过,在外交场合和关键时刻,他的“利口巧辞”却能派上大用场。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当孔子得知齐国权臣田常(生卒年不详。即陈恒)蓄意伐鲁时,曾问弟子:“鲁是父母之国,国难当头,你们何不出来效力?”他先去齐国,说服了田常放弃伐鲁,并唆使他攻伐吴国;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吴国,鼓动吴王夫差救鲁伐齐,夫差怕伐齐时越国在背后攻吴,端木赐再去越国,力劝越王勾践先假装随吴伐齐,等吴消耗差不多了,再出兵灭吴;最后端木赐来到晋国,说吴王有野心,一旦他们战胜齐国后必然加兵于晋,让晋君做好抵御吴军进犯的准备。
端木赐深思熟虑、左右逢源,凭一张利嘴游说了好几个国家。他用计谋改变了那几个当政者的计划,发动了当时的“世界大战”。结果,吴军真的与齐军交战,吴军大败齐军后又兵临晋国,却被以逸待劳的晋军击败,越军乘机侵袭吴国,终于把吴国灭掉,称霸春秋。端木赐的“斡旋”扭转了时局,缓解了鲁国的危机,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孔子因此将他称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神重要器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富而能仁
富而好礼一次,端木赐在卫国做买卖,在回鲁国的路上,看到一群苦工被人鞭打,端木赐得知这群人是在卫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便出巨资替他们赎了身,并将他们带回鲁国。按照法令,他不仅可以到官府领取赎金,还可得到一笔奖金。可他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因此拒绝了国家赔偿他的赎金。这一行动使他的美名在鲁国民众中广泛传播开来。白圭
人弃我取,人取我智慧商祖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其师傅为鬼谷子。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谷物成熟时,进收粮食;蚕茧出产时收进絮帛,出售粮食。白圭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一说,水利专家白圭和贸易致富的白圭是两人白圭通过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成丰歉的变化,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方法,丰收年景时,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
白圭还有一个让现代人汗颜羞愧的经商思想:“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意思是说如果为了省钱而买谷物自己吃,就买差一些的谷物,如果是为了做种子来年丰收,那就请买上等的种子。他不但为对方着想,还计划得合情合理,既要节俭,又要丰产,可谓将思想做到了家。这种经营思想和真诚为顾客着想的人在如今也是很少见的。白圭是商业这个行业最早收授门徒的人,他通过严格的挑选,收了一些学生(第一个办商学院的人)。“白圭招生的标准是很高的,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商人,要具备以下条件:要通权变,能够权衡利弊,把握时机,出奇制胜;要勇敢果断,当机立断;要有仁爱之心,能够明白取予的道理,遵守“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还要有耐心,有毅力,能够固守等待,不轻举妄动白圭却将当时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来作为商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将经济的重要性等同于政治和军事,他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即同时具备“智”、“勇”、“仁”、“强”等素质,要求既有姜子牙的谋略,又要有孙子用兵的韬略,否则经商是很难有大成就的。吕不韦把亲生儿子经营成了皇帝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奇货可居吕不韦是阳翟(dí),(今河南禹州)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一字千金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
(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财神:沈万三助朱元璋建造了近半个南京城沈万三(有说生于129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76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元末明初商人、巨富。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易而积累原始财富,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躬耕起家起初沈家在周庄耕种的是一片低洼地,只出产芦苇和茅草。但他们勤于耕作,使之成了产量颇高的熟地。周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灌溉方便,历来是种植粮食和油菜,种桑养蚕的好地方。沈万三随父亲来到这里,主要也是依靠发展农业生产,“躬耕起家”,随即“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致“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周庄八景之一“东庄积雪”,描绘的正是沈氏庄园当年的景色。东庄有着许多巨大的粮仓,每年都储藏着无以计数的粮食。陆氏赠财元代苏州富室陆德源富甲江左,很欣赏沈万三的聪明才智和经商信用,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也看破了红尘。手里的巨额财产假如不传给别人,一旦时局动荡,反而会酿成祸害。于是全部赠送给沈万三,自己去澄湖边的开云馆当了道士,直到寿终。沈万三得到了陆德源的这笔巨资,如虎添翼。出海通番沈万三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方面把“东走沪渎,南通浙境”,水路交通发达的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把内地的丝绸、瓷器、粮食和手工艺品等运往海外,又将海外的珠宝、象牙、犀角、香料和药材运到中国,开始了“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很快使自己成为江南第一豪富,创造了令世人难以想象的奇迹。南京筑城朱元璋准备在南京建都,并决定扩建应天城,把它建得非常有气派。但由于战事频繁,开支浩大,根本没钱修城墙。豪富沈万三答应负责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还有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相关工程。他不仅延请一流的营造匠师,还整天在工地上督促进度,检查质量。尽管一些“检校”常去工地制造事端,捞取油水,沈万三却依然比皇家修筑的城墙提前三天完成。可这样做,恰恰大驳了皇帝的面子洪武六年朱元璋攻苏州城。当时,张士诚之所以能固守苏州达八月之久,是因为得到苏州富民在财力上的支持。作为富民之首的沈万三,当然出力非凡了。城破之后,朱元璋对苏州富民甚至老百姓恨之入骨,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沈万三是个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形势的严峻,只能大拍皇帝的马屁以求得太平。先是朱元璋要建南京城,沈万三就“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即现今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到水西门一段;后来索性想趁热打铁,请求出资犒赏三军,这一下拍到皇帝马脚上。朱元璋大怒,“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好得马皇后还算清醒,觉得有点过分,劝道:“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沈万三才保住小命,发配云南,最后客死他乡。这是洪武六年的事伍秉鑒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泉州。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一个从福建泉州来到广东广州的小家庭经营成全球首富的大家族,最显赫的家族伍秉鉴的先祖在康熙初年由福建泉州迁至广东广州,原在莲花山种茶为业。是允许与外国人交易丝绸和瓷器的少数中国商人之一。他的父亲伍国莹曾在广州首富潘启家中做账房,1783年开设怡和洋行而成为行商。在1789年,伍秉鉴接管了他父亲的生意。他借出大量的数目给外国商人(每次百万银元)以交换部分的船只出货。他也是公认的慈善家,捐赠第一个鸦片战争后的一百一十万两赔款的银元。在那个时期,伍秉鉴名声远播,他的肖像仍然在一些和他有过生意来往的美国人建造的官邸悬挂着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也开始快速崛起,伍秉鉴成为了广州行商的领头人——总商。在经营方面,伍秉鉴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崛起。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他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同时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成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曾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大富翁”(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而签订《南京條約》,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100萬)换得了三品顶戴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喬致庸商業巨族
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经商之道“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他执掌家业时,“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家资千万,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财势跻身全省富户前列用人之道乔家的商业得以超常规发展,是因为乔致庸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马公甫,本是复盛公号里的小伙计,雄才大略的乔致庸识出他是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让他当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给包头商界留下谚语:马公甫一步登天。马荀,本是复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赚回不少银子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阎维藩,本是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的经理,给一个下级官吏支垫白银十万两帮其升迁,结果此人升为汉口将军,其胆识为同行所称道。后因与总号有左,辞职还乡,消息传至乔家,乔致庸慧眼识人,派儿子从半路接到乔家,待以上宾之礼,聘任阎维藩为大德恒票号总经理。他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为人处事素性恬淡、酷嗜读书,经营财务非其甘愿亦非其所长,然知人善任。待下宽厚。豁达大度,慎始慎终,人都乐为其用。“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其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的主导思想。子乔景仪、孙乔映霞均沿袭祖业,使商业、金融又有开拓与发展,成为省内外商界闻人胡雪岩红顶商人依官而商成也官场败也官场经商之道是“天”、“地”、“人”,内容即为: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1]字雪岩,安徽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时,曾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旋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而倍受重视。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后因经营丝业,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旋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胡雪岩生于1823年,卒于1885年,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人,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
小时候有一次给东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尽是白花花的银子后交还给失主。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来到绩溪,把胡雪岩带到杭州学生意去了。胡雪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谋私利,加上他胆大心细,自信诚实,很快从一个小伙计一跃而成为阜康钱庄的于老板,再跃而成为徽商巨头。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获得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生平经历幼时家贫,稍长,由人荐往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后在王有龄的帮助下乃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白手起家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王有龄,字英九,号雪轩,福建侯官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五百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官职。后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此故事来自高阳小说,有专家指出历史上王有龄并非因胡雪岩的五百两白银的资助而起家,此为小说家杜撰而已,因此有待考证)。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亦官亦商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倔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粮饷短缺困扰着左宗棠,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协办船政同治五年(1866年),朝廷批准了左宗棠的奏折,命其在福建马尾主持兴办船厂,监造轮船。胡雪岩找来法国的技师,协助左宗棠筹建船厂。推荐胡雪岩协助料理船政的一切具体事务。同治八年(1869年)秋船厂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成功。这艘轮船从马尾(福州市马尾区)试航一直行驶到达天津港,同治十年(1871年)初,“镇海”号兵轮又下水成功。功成名就作为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叱诧商场,写尽人间风流。更令后人称道的是,他为富且仁,善好施,做出众多义举,在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黄马褂加身的同时,亦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在他的这些义举中,胡庆余堂药号的开办,尤为后人们所称道。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惨然离世古语有云:福兮祸之所伏。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叶澄衷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原名叶成忠,宁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在萧条中仍旧昂首前行。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叶澄衷凭借审时度势,善于机变的本领,让他登上“五金大王”的宝座,生意也越做越大,成为民族商业的巨子创业经历1840年,叶澄衷出生在镇海庄市一个贫困农民家中。他6岁丧父,9岁读私塾仅半年,11岁就佣于庄市横河堰榨油坊当牧童。14岁那年,他到上海谋生,在法租界一家杂货店当学徒。17岁租舢舨船在黄浦江中摆渡,并向外轮兜售吃食百杂。1862年,在英商劳勃生帮助下,叶澄衷在上海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开设了上海第一家顺记五金洋杂货店(英文叫澄衷公司),经营范围开始为船舶五金、食品罐头五金,后来又拓展到钢铁五金、机械五金、制造五金、化工五金、军需五金等,还兼营火油销售。经营项目叶氏经营的项目有9大类:五金业开始经营是船舶小五金、后来发展到船舶大五金、造船五金、制造五金、交通五金等。当时是由英商庆昌五金号,外商祥生洋行,耶松船厂帮助建立五金网络。大批订单落到叶氏顺记号。后叶氏被誉称“五金大王”。火油业叶氏深受英商、美商、俄商的信赖,将中国的火油经销专权,在上海的专权,委托叶氏经营,叶氏把火油分发给杭州、天津、汉口等地的分店,联号经销。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无电只用火油作照明的当时,叶氏一手操纵上海乃至全国火油市场。其利润高达好几倍。后叶氏被称为“火油大亨”、“火油董事”。军需工业清廷的官员委托叶氏经营外国洋枪洋炮的配件。叶氏派员向上海江南制造局学习生产技术,并从制造局购置设备。叶氏还与清廷官员洽淡军服、军鞋、军帽、军被业务,通过严信厚同乡关系,很快谈成五家。后叶氏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开厂,以生产这些军需产品。钢铁与煤炭业在上海滩,最早经营钢铁与煤炭生意的外商,要算德商可炽铁号。开始生意还不错,后来由于管理不当,经营困难,后由叶氏接收经营,经过一年时间的整顿,很有起色,叶澄衷派人到山西大同煤矿、河南焦作煤矿、全国著名的铁矿。将当地的优质煤、铁矿源源不断地运到上海,然后由上海分发给叶氏在全国的分店。同时还从英国、德国、俄国等地将国外优质钢材运到上海。使上海的钢铁、煤炭市场搞得轰轰轰烈烈。连上海的制造局等大的厂商也向叶氏订货。航运业叶氏曾在上海创设鸿安轮船公司,还从英国进口几十条小火轮,在中国沿海,长江线航行。另外还购置110条沙船(即大型帆船),保证了叶氏在全国各地分店的货物运输。除此,叶氏还经营小火轮买卖生意,这些小火轮一般都在一百吨左右,国内很是畅销,利润也很高。地皮业清朝末年,在上海县城刚刚开放后,英美各国在上海的租界,都要向外发展,尤其是向苏州河方向扩展,叶氏获悉后立即向租界工部局争得捐资兴建苏州河桥梁项目,从而获得优惠待遇,允许在苏州河北岸的几百亩土地购买。当时这批土地是处于荒凉地段,因而地价也较低。叶氏成立了树德地皮地产公司。一年之后,苏州河几座桥梁建成,苏州河北岸的地价立刻上涨了好几倍,树德地皮公司立即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企业。火柴业
上海开埠以后,国人所用的火柴是从外国进口的,尤其是从日本进口的,其利润相当可观。于是叶氏立即策划派人到日本学习火柴生产技术,接着又派人到德国学习,并从德国进口二套生产设备。于1890年在上海开设燮昌火柴厂,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火柴厂,不久又在苏州、汉口创设分厂。是中国最早投资火柴业的企业家之一。缫丝业中国缫丝业主要分布江苏、浙江一带,缫丝市场基本上由外商操纵,丝贱伤农,农民怨声载道。有一次叶氏偶然到湖州拜访亲家许春荣(花旗银行买办、德华银行买办),许氏向叶提议开缫丝厂,经营缫丝买卖。叶氏立即派员调查缫丝市场的情况,经过周密筹划,在1890年开设中国第一家纶华丝厂,投资金额达100多万元银两,到第二年各生丝产地都建立缫丝收购站,从而很快打破了外商的垄断局面,使农民高兴,叶氏也获利。金融业叶氏当时经营了一百多家企业,其资金流转,管理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像西方那样的金融系统来作为后盾,于是叶氏先以上海为中心,建立大庆元票号不久又在上海设立“升大”、“衍庆”、“大庆”、“怡庆”大钱庄,后又在杭州、汉口、天津、湖州、温州、宁波、烟台等地设分店、联号。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同乡严信厚、朱葆三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并为首任总董之一。上述叶氏九个项目,一百多家企业,其总资产,据有关部门估计总额达800万两银洋。但有的经济学家称,这是叶氏企业的动产,其不动产尚未计算在内。如果计算在内,有一千多万两银元之巨。热心捐助教育事业1871年,叶澄衷在上海一次慈善会议上坦言:“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会后,他立即筹办顺记商务学堂。该学堂招收学生以小学毕业生为主,学期一年,毕业后都由顺记号录用,实习后大多数分赴各地洋行工作。这是叶澄衷借鉴商务文化培育人才的第一次实践。创建了上海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进行正规现代教育的学堂——“澄衷蒙学堂”,它就是“澄衷中学”的前身。一百多年来,这所学校为中国培养了4万多学生,其中不少是著名的学者、科学家和事业家,比如胡适、倪征燠、竺可桢、乐嘉陵和李达三等。此外早在1871年,他出资3万两银子在老家庄市创办了叶氏义庄,帮助穷苦孩子免费读书,接受英语等现代教育,包玉刚、邵逸夫都是这家义庄接受了启蒙教育,薪火相传,叶澄衷教育兴国的理想,通过他的学生延泽了一个多世纪王炽钱王王炽王炽(1836—1903),字兴斋,云南弥勒县虹溪人。年轻时斗殴杀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同庆丰”商号。数年经营,成为滇中富商。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创业历史据《虹溪王氏族谱》记载:王氏祖籍应天府(今南京)柳树湾石门坎,其远祖为明洪武年间随沐英南征兵员,云南平定后留屯安家于陆凉(今陆良县)。王家到了王炽之父时,家道早已衰落。王炽年少,三兄天折,父亲王勋业去世后家计更为窘迫。母亲张氏、二妈姜氏以纺织谋生,省吃俭用,勉强度日。王炽自幼聪明好学,后人称他“幼而颖异……当出就外傅之年,即追有神童之誉。九龄应客,嘲言能对杨梅;双髻登筵,隐语能知荷藕。……昼则托业陶朱,藕资菽水,夜则留心贾董,启发篇章”。但因家境困难,王炽不得不离开私塾,跟着大人做起了小本生意。成年刚至时因不满乡霸欺人,失手打死恶人(姜庚),亡命昆明。之后投奔故旧马如龙(时为云南提督),并从军入川,不久又在重庆与人合伙重操赶马行商旧业。并开设商号“天顺样”,贩运货物于川滇之间出走,用母亲卖掉陪嫁玉镯的10两银子做本钱经商,从赶马帮贩运开始,经历艰险,苦钻商道,以过人的胆识与诚信打破当地商贾设置的重重阻碍和官府的地方保护,开设并发展了著名的“天顺祥”商号,促进了川、黔、滇三地的商务往来和商品流通。王炽从家乡收购土布等运到竹园、婆今(今盘溪)等地贩卖,又从那些地方采购红糖回家乡销售。这样来回都有生意,资金周转很快,加之王炽很能吃苦,也知道节俭,没有几年,他就积攒了纹银百多两。王炽有了资本,生意日渐兴旺。他扩大了经营项目和经营范围,他的马帮往返于临安府属各县和泸西、师宗、邱北之间。王炽二十岁时,他家已成殷富人家。而此时的王炽,也在滇南一带小有名气。清同治十一年至十二年间,王炽在省城昆明开设“同庆丰”,经营汇兑存放款事业。此后生意越做越大,同治十一二年间,先在省垣设立同庆丰,日渐发达,仍亲赴重庆仿山西帮规例,改组天顺祥,营汇兑存放款事业,以同庆丰为总号,天顺祥为分号,逐渐推广。京都、上海、广东、江西、汉口、常德、重庆、成都、叙府、贵阳等均有天顺祥票号。总号有资本十万两,京都分号有三万两,其馀各一万两,至光绪中后期,天顺祥分号已遍及全国22个行省中15个行省的大中城市,号称“南帮之雄”,与西帮三晋票号并驾齐驱而驰名于国内。王炽缔造的以金融票号业为主干的商业帝国,享誉一时。美国《时代周刊》曾将其列为西元十九世纪末的全球第四大富豪对“商道”有独到领悟王炽虽富甲全滇,但却不是一个惟利是图的商人。他重德重义,以德经商,对“商道”有着独到的领悟:“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王炽在经营上不固步自封,善于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为强国奋争;在个人生活上,王炽富而不奢,始终保持勤俭家风。诚信与德行赢得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成为商界楷模。功德事迹
1、
清廷根据王炽的义举,先后赐“急公好义”和“义重指群”匾额以旌表中,并赐四品道员职衔,恩赏荣禄大夫二品顶戴,诰封“三代一品”封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超出了胡雪岩的“二品”商人封号。
2、王炽一生以利聚财,以义用财,促进了云南的实业与教育,先后开发了东川铜矿、个旧锡矿,在昆明设立了公益性的“兴文当”,以所获利润资助贫困学子,鼓励学业有成者。1903年红河州石屏县袁嘉谷考中状元,王炽出资修建了享誉全滇的状元楼,昭示天下,激励世人。3、他曾捐银兴建弥勒境内盘江铁索桥两座,重修广西直隶州(今沪西县)城孔庙。光绪九年(2434,西元1883),法国侵越,垫支银60万两。战后,岑、鲍班师回国,遣散兵勇又需军费,又垫银相助。4、光绪二十六年(2451,西元1900),陕西、山西两省大旱,王捐银2万两赈恤,获朝廷旌(jīng)表(封建时代由官府立牌坊、赐匾额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加以表彰)。同年,英、美、法、德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出逃。到达西安后,国库亏空发生财政困难,请西安天顺祥援助,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屋装修承揽合同(律师)
- 2025销售合同范本协议书
- 2025生猪、菜牛、菜羊、家禽购销合同家禽购销合同
- 2025油漆工承包合同
- 2025年度人工智能公司干股分红与技术研发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对公司休闲娱乐场所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公路养护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项目公司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恋爱关系终止后子女抚养及财产分配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耕地承包与农业电商合作服务合同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4:“6策划-6.3变更的策划”(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年特厚板行业现状分析:中国特厚板市场占总销售量45.01%
- 2024版影视制作公司与演员经纪公司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之记叙文阅读
- 2024年度上海市嘉定区工业厂房买卖合同2篇
- SAP WM模块前台操作详解(S4版本)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绿色评价】发展绿色指标评价测试五年级《英语》第一学期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针灸治疗学题库(精品课件)
- 手机、平板电脑类产品 整机进料检验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