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09.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f4311527e085292ffc8f963f4e3141/6ff4311527e085292ffc8f963f4e31411.gif)
![医学精品课件:09.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f4311527e085292ffc8f963f4e3141/6ff4311527e085292ffc8f963f4e31412.gif)
![医学精品课件:09.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f4311527e085292ffc8f963f4e3141/6ff4311527e085292ffc8f963f4e31413.gif)
![医学精品课件:09.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f4311527e085292ffc8f963f4e3141/6ff4311527e085292ffc8f963f4e31414.gif)
![医学精品课件:09.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f4311527e085292ffc8f963f4e3141/6ff4311527e085292ffc8f963f4e314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流行病学Infectiousdiseaseepidemiology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地址: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G424邮箱:hui.wang@王辉
引言2023/2/72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起源与发展
2000多年前,Hippocrates提出“流行”的概念,检疫、隔离等方法的产生和预防疾病思想的形成,奠定了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初步的理论基础。引言2023/2/73鉴定致病微生物的推理方法—Henle/Koch原则的建立,推动了传染病流行病学的飞速发展,
引言国士无双伍连德2023/2/74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字星联,祖籍广东台山,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中国医学家、检疫与防疫事业的先驱。20世纪初为中国的现代医学建设与医学教育、公共卫生和传染病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35年以其“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土拨鼠在其传播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1]。诺贝尔奖候选人的保密期为50年,此消息2007年才在诺贝尔基金会网站上披露。伍连德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video/C14092/d5c4373eeb8840c59f12ed38136d7a39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第三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及疫源地第四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第五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2023/2/75第一节概述我国传染病的现状2023/2/761.传染病变化的总趋势
传染病的总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均显著下降。大规模的暴发和流行明显减少。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构成发生改变。2.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肺结核,麻疹,呼吸道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发病率升高。经血液传播疾病明显增加。3.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流行特点1.感染谱发生变化,中度和轻度病例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2.传染源的流动性呈现快、远、广的特点;3.传播途径多样,疾病播散快速;4.疫源地范围难以界定;5.人口大量流动,流动人口基础免疫水平不一。2023/2/77
新发传染病(EmergingandRe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ERI)
新发传染病是新出现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EID)和再发传染病(re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RID)的总称前者是指(近30年以来)新种或新型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后者是指已经存在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增加或流行区域扩大,或面临增加危险的已有传染病。2023/2/78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发生和出现不确定性,可呈大流行、点状暴发或散发,大流行时来势汹、传播快,易造成跨国界、跨洲界甚至全球性传播。病原体种类及其宿主种类多样,病原体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传播途径复杂。人体除了天然屏障外,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常呈现人兽共患性,新发传染病中超过3/4是人兽共患病;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23/2/79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因素微生物进化是导致新病原体出现的内在因素;人口和物资的快速流动;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环境与气候的改变;免疫受损人群的增多;食品加工、存储方式的改变;医疗手段的改变。2023/2/710第二节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过程(infectiousprocess)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传染病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2023/2/711传染过程潜伏期
传染期无传染状态消除感染死亡痊愈疾病过程易感者潜伏期
临床症状期无疾病状态死亡痊愈免疫携带者time感染谱(spectrumofinfection)指宿主机体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轻重程度的频率。可概括为3类:以隐形感染为主:‘冰山’现象,结核、脊髓灰质炎以显性感染为主:有明显症状和体征,麻疹或水痘,少数患者有严重症状或导致死亡。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大部分感染者呈现严重临床症状,多数以死亡为结局,狂犬病。2023/2/712第三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及疫源地流行过程(epidemicprocess)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传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流行过程是群体现象,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制约。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构成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2023/2/713一传染源传染源(reservoirof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病人:重要的传染源,病原体量大,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症状,如咳嗽、腹泻等。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受感染的动物: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称动物性传染病(zoonosis)2023/2/714传染病的病程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
寻找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
般潜伏期短的疾病,常以暴发形式出现。2023/2/715临床症状期(clinicalstage)是指出现该病的特异症状和体征的时期。病原体数量多,临床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排出和传播,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是指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机体遭受的各种损害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期。2023/2/716病原携带者(carrier)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ioncarrier)指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的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convalescentcarrier)指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无症状病原携带者(asymptomaticcarrier)指未曾患过传染病,但却能排出病原体的人。2023/2/717二传播途径传播机制(mechanismof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过程,包括病原体排出途径、传播途径和侵入途径。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至入侵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经历的全过程。传播途径较复杂,可概括为一下几种。2023/2/718经空气传播(air-bornetransmission)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droplettransmission)飞沫核传播(dropletnucleustransmission)尘埃传播(dusttransmission)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①传播广泛,发病率高;②冬春季季节高发;③儿童和老年人多见;④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现周期性升高;⑤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方高发。2023/2/719经水传播(water-bornetransmission),许多肠道传染病及某些人兽共患病和寄生虫病均可经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饮用水源,管道或储水装置污染。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②如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则病例终年不断③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④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2023/2/720经疫水传播:接触含有病原体的疫水可致经疫水传播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和血吸虫病等。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病人有疫水接触史,发病有职业差异,主要是接触疫水的职业②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多见于水网地区、雨季③大量易感者进入疫区接触疫水时可致暴发或流行④对疫水处理和加强个人防护,可控制病例发生2023/2/721经食物传播(food-bornetransmission)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及个别呼吸道传染病。分为两类:食物本身存在病原体;食物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有:①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②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潜伏期较短,流行的持续时间也较短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可平息④食物多次被污染,暴发和流行可持续较长时间2023/2/722经接触传播(contacttransmission)1.直接接触传播(directcontacttransmission)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如性病,狂犬病等。2.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contacttransmission)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病例一般呈散发,可在家庭或同住者之间传播,可呈现家庭和同住者中病例聚集的现象;②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发病较多;③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此类传播。2023/2/723虫媒传播(vector/arhropod-bornetransmission)机械性传播:苍蝇、蟑螂等节肢动物可携带病原体。节肢动物通过接触、反吐和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食物或餐具,感染接触者。2.生物性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繁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中的某阶段后,节肢动物才具有传染性。从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到具有感染性的这一段时间,称为“外潜伏期”。2023/2/724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地区性分布特征明显的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那些分布广泛的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则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②呈现一定的季节性。③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主要与接触机会有关。④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传播广泛的疾病,青壮年发病较多;在老疫区,以儿童发病率较高;新迁入疫区者发病年龄差异不明显。2023/2/725经土壤传播(soil-bornetransmission)是指易感人群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经土壤传播的疾病以寄生虫病为多,一些细菌性疾病也可以经土壤传播。经土壤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易感者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和个人卫生条件有关。如赤脚下地劳动易感染钩虫病,皮肤上有损伤者接触土壤可能感染破伤风和气性坏疽。2023/2/726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transmission)是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按其传播形式分为两种类型:易感者在接受治疗、检查或预防措施时由于所用器械受污染或消毒不严而引起的传播;另一类是由于输血或生物制品和药物受污染引起的传播,如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2023/2/727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病原体由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母婴传播。经胎盘传播:指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将病原体传给胎儿。风疹,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上行性传播:指病原体从孕妇阴道经子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分娩时传播:指分娩过程中胎儿在通过严重感染的孕妇产道时所致的感染,淋球菌、疱疹病毒等。2023/2/728人群易感性(herdsusceptibility)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2023/2/729可引起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可引起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疫源地疫源地(epidemicfocus)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区域。形成疫源地的条件是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存在。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②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被消灭;③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而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2023/2/730第四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气候、地理环境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影响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的耐药性日益增强;城市化和人口爆炸使人类传染病有增无减;战争动乱;旅游业;环境污染。2023/2/731第五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治策略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强化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2.加强传染病的检测与管理3.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2023/2/732防制措施经常性的预防措施1.改善卫生条件2.健康教育3.预防接种(vaccination)是将抗原或抗体注入人体,使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1)人工自动免疫(artificialactiveimmunization)2)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passiveimmunization)3)被动自动免疫(passiveandactiveimmunization)2023/2/733计划免疫(plannedimmunization):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2023/2/734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
2023/2/735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四苗防六病”,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预防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使基础免疫的内容改变为“五苗防七病”。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
2007年12月29日将甲肝、流脑等15种疫苗有效预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其内容包括:在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流脑、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2023/2/7362023/2/737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immunizationschedules)
指儿童应该接种疫苗的先后次序、起始月(年)龄、剂量、间隔时间和要求,以达到合理使用疫苗的目的。
疫苗效果评价免疫学效果评价: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流行病学效果评价:2023/2/7384.国境卫生检疫5.传染病报告亦称疫情报告,是监测、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丙类: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特殊说明)2023/2/739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对病人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登记并管理,定期随访。3.对接触者的措施:曾接触传染源而有可能被感染者均应接受检疫。检疫期限从最后接触之日起至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1)留验:甲类传染病接触者隔离观察2)医学观察: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接触者3)应急接种: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4)药物预防:青蒿素预防疟疾4.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消灭,捕杀、焚烧,隔离治疗。2023/2/740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消毒(disinfection)是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创业项目经管类有哪些
- 五千以内加减混合两步运算过关监控例题带答案
- 在校大学生适合创业的项目
- 四川大学生在家创业项目
- 小学三年级数学五千以内加减混合两步运算综合监控题
- 冬季施工方案编写技巧
- 冬季施工方案外架拆除
- 全国大学生创业网项目概述怎么写
- 伊宁市冬季施工工地施工方案
- 11.2功率 同步练习(含解析)-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 2025版大学食堂冷链食材配送服务合同模板3篇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202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7名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的宗教》课件
- 2025年山东鲁商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型活动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
- 课题申报书:个体衰老差异视角下社区交往空间特征识别与优化
- 江苏省招标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2024年防盗门销售合同范本
- 综采工作面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
- 云南省丽江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复习统一检测试题 物理 含解析
- 建材材料合作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