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法学
第8章个人所得税法8.1个人所得税法基础理论
8.1.1个人所得税法的概念与演变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8.1.1.1个人所得税法的概念8.1.1.2个人所得税的演变
8.1.2个人所得税的类型与原则
8.1.2.1个人所得税的类型与作用
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2.个人所得税的原则。
8.1.2.2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与原则
(1)税源广泛。
(2)调节收入。(3)稳定经济。
Back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内外一致。(2)适当调节。(3)合理负担。2.个人所得税的原则。
Back
8.2个人所得税法基本内容
8.2.1.1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基本规定
8.2.1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和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8.2.1.2居民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标准
住所标准。2.时间标准。1.居民纳税人。
2.非居民纳税人。
8.2.1.3居民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基本含义
1.居民纳税人。(1)在中国境内定居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侨民,但不包括虽具有中国国籍,却没有在中国大陆定居,而是侨居海外的华侨和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同胞。(2)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海外侨胞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Back2.非居民纳税人。(1)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在中国的自然人。(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我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自然人。(3)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1年,且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离境超过30日的自然人。(4)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1年,且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多次离境累计超过90日的自然人。
Back8.2.1.4居民与非居民纳税人的义务范围
为便于征收管理、源泉控制税源,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自行申报和源泉扣缴相结合的征收办法。对除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以外的其他各项应税所得,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均以支付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8.2.1.5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8.2.2.1应税所得的项目
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2.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
8.2.2.1应税所得的项目
1.中国境内所得的确定。2.中国境外所得的确定。8.2.2.2所得来源的确定
Back(1)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外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2)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3)转让中国境外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外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4)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5)从中国境外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中国境外所得的确定。BackBack8.2.3.1超额累进税率1.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2.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3.超额累进税率特殊规定。
8.2.3个人所得税税率BackBack(1)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按合同规定取得的所得,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2)承包、承租人按合同规定只向发包方、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其经营成果归承包、承租人所有而取得的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3.超额累进税率特殊规定。主要规定如下:Back比例税率的一般规定。2.适用税率的特殊规定。3.财产租赁所得的减征。
8.2.3.2比例税率(1)劳务报酬所得的加成征收。(2)稿酬所得的减征。
2.适用税率的特殊规定。Back1.省级以上奖金。2.国家债券利息。3.国家补贴津贴。4.国家资金救助。5.保险损失赔款。6.国家军人费用。7.国家发放费用。8.外交特权豁免。8.2.4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8.2.4.1法定免税项目
9.国际协议项目。
10.其他所得项目。
(1)国债利息是指个人持有的财政部发行的债券而取得的利息。(2)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是指个人持有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而取得的利息。Back2.国家债券利息。1.法定减税项目。2.暂免征税项目。
Back8.2.4.2其他减免项目
8.3个人所得税的计税管理
8.3.1.1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1.基本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费用扣除额2.费用扣除。
3.附加范围。
8.3.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2)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4)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参照上述有关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执行。(5)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
Back3.附加范围。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规定。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特殊计算规定。
8.3.1.2工资薪金所得的税额计算
(1)同时取得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工资薪金所得的税额计算。(2)同时取得境内、境外工资薪金所得的税额计算。
(3)有住所个人一个月集中取得数月工薪的税额计算。
(4)无住所个人一个月集中取得数月工薪的税额计算。
(5)不满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的税额计算。
应纳税额=[(当月工资薪金收入-费用扣除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实际在华日数÷当月日数
Back2.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特殊计算规定。(6)试行年薪制的企业经营者取得工资薪金的税额计算。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基本收入和效益收入÷12-费用扣除标准)×税率-速算扣除数]×12((7)特定行业人员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税额计算。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工资薪金收入÷12-费用扣除标准)×税率-速算扣除数]×12多退少补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各月份预缴所得税总额
8.3.2.1个体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8.3.2个体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收入总额。2.准予税前列支项目。3.准予扣除的具体标准。4.不准税前列支项目。本月预缴税额=(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所属月份数÷12-上月累计已预缴税额全年实际应纳税额=全年实际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汇算清缴应补(退)税额=全年实际应纳税额-全年累计已预缴税
Back8.3.2.2个体生产经营所得的税额计算
8.3.3.1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必要费用应纳税所得额=该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1600元×该年度实际承包、承租经营月份数)
8.3.3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计算8.3.3.2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税额计算8.3.4.1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1.每次收入。指一件财产的所有权一次转让取得的收入。2.财产原值。3.合理费用。
8.3.4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计算8.3.4.2财产转让所得的税额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
8.3.5劳务报酬等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费用扣除额每次收入的确定。2.费用扣除额的确定。(1)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的确定。(2)稿酬所得每次收入的确定。(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的确定。(4)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的确定。
1.每次收入的确定Back2.费用扣除额的确定。(1)定额扣除法。(2)定率扣除法。(3)财产租赁所得费用扣除额的特殊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8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1-20%)
Back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8.3.5.2劳务报酬等所得的税额计算8.3.6利息所得等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8.3.6.1利息所得等所得应纳税所得额8.3.6.2利息所得等所得的税额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8.3.7其它有关项目所得的税务处理
查账征税方式下的税务处理。
2.核定征收方式下的税务处理。8.3.7.1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所得的税务处理(1)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2)企业虽设置账薄,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3)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Back
2.核定征收方式下的税务处理
Back1.退职费的税务处理。2.认股折扣的税务处理。
8.3.7.2工资薪金性质所得的税务处理8.3.7.3雇主为雇员负担税款的税务处理雇主为雇员全额负担税额。2.雇主为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3.雇主为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额。1.雇主为雇员全额负担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Back2.雇主为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Back3.雇主为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雇员取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Back8.3.7.4共获同一项目收入的税务处理
8.3.7.5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务处理
8.3.7.6建筑安装所得的税务处理
1.建筑安装所得的计税方法。
2.建筑安装所得的扣缴方法。
8.3.7.7广告所得的税务处理
广告所得的计税项目
2.广告所得的计税方法。
1.广告所得的计税项目(1)纳税人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提供名义、形象而取得的所得,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计算纳税。(2)纳税人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提供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视其情况分别按照税法规定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应税项目计算纳税。(3)扣缴义务人的本单位人员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取得的由本单位支付的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纳税。
Back8.3.7.8演出所得的税务处理
演职员参加非任职单位组织的演出取得的报酬,为劳务报酬所得,按次缴纳个人所得税;演职员参加任职单位组织的演出取得的报酬,为工资薪金所得,按月缴纳个人所得税。8.3.7.9境外所得的税务处理
8.3.8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