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一.辨伪及其内容
广义之辨伪,涵盖面很宽,举凡有真伪问题,并具有考察鉴别价值的事和物,均在辨伪范围之内;
狭义之辨伪,则专指考察、鉴别典籍文献的真伪。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辨伪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辨别古籍本身的真伪,包括对古籍文献名称、作者、著作年代真伪等的考辨
。一是关于书籍内容(如事实、论说真伪等)的考辨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明代胡应麟《四部正讹》说:“余读秦汉诸古书,核其伪几十七焉”。清张之洞《輶轩语》中说:“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二.伪书产生的原因(一)胡应麟的总结明人胡应麟在其《四部正讹》中就按伪书形成的不同原因和形式分了20类。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胡应麟《四部正讹》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1)作于前代而世率知之者;(2)伪作于近代而世反惑之者;(3)掇古人之事而伪者;(4)挟古人之文而伪者;(5)传古人之名而伪者;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6)蹈古书之名而伪者;(7)惮于自名而伪者;(8)耻于自名而伪者;(9)袭取人而伪者;(10)假重于人而伪者;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11)恶其人,伪以祸之者;(12)恶其人,伪以诬之者;(13)本非伪,人托之而伪者;(14)书本伪,人补之而益伪者;(15)伪而伪者;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16)非伪而实伪者;(17)当时知其伪而后世弗传者;(18)当时记其伪而后人弗悟者;(19)本无撰人,后因近似而伪托者;(20)本有撰人,以后人因亡逸而伪题者。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二)伪书出现的主要原因1.有意作伪
一是为托古。在封建社会里,按照一般人的心里特点,多厚古而薄今,便引古人以为重。例如《易》托名伏羌,《本草》托名神农,《礼》托名周公等,便是此意。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二是为邀赏、谋利。历代战乱之后,统治者为恢复文化,常常悬赏以求书,重金之下,免不了有些投机取巧者借机行欺以牟利。比如汉朝张霸伪造《古文尚书》,隋朝刘悠伪造《连山》、《归藏》等,就属此类。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三是为争胜。在学术论争中,以此借古人之名,从气势上压倒对方。比如魏晋间王肃为在学术上取胜于经学大师郑玄,便伪作《孔子家语》等书,以证明己说与孔子后人相合,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四是为焙名。一些无真才实学之徒,通过伪造古书,达到扬名的目的。比如明代藏书家丰坊,为显示自己藏书之丰、伪造出《子贡易传》、《子夏诗传》、《晋史乘》、《楚梼杌》等书、但因其诗学功底不厚,终被众人所戳穿。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五是为嫁祸。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中,以及个人之间的战斗中,为了毁谤对方,借伪造的书籍为武器,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例如唐代牛、李竞争时.李德裕门人撰写出一部《周秦行纪》,却题为牛僧儒所作,以此来陷害对方。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六是掠人之美。见他人才华胜于自己,便不惜采取剽窃行为,据为己有。比如王鸿绪的《明文稿》,便是抄袭万斯同的著作。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2.非有意作伪非有意作伪的情况又包括如下几种:第一,该书因作者不详而被误题或妄题,例如《孝经》。第二,该书因分辨不清历代的注释,而将其一起混入正文,例如《庄子》;。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第三,该书因后人续写部分不详而与原作相混淆,如《史记》。第四,该书因后人编辑之误,而被掺入他人作品,例如《李太白集》。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有意作伪,动机很恶劣,非辨别不可;无意作伪,虽无歹意,但客观上混淆了是非,亦同样需要严格考订。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三.作伪的主要手段所谓作伪的手段,是指制造伪书的方法。大体可归纳为十一种方法。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一)作者假托他人
《香奁集》、《子华子》、《天禄阁外史》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二)后人改题著者古书流传一段时间后,由于某种原因,作者被改题为他人。如《全唐诗话》。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三)割去序跋在版本学上,割去原有的序跋冒充古本者不胜枚举,那是书商伪造旧本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有时连真正的作者也改变了,于是在伪造旧本的同时也造出一部伪书。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四)伪撰序跋这个手段与割去原有序跋相互补充,有时单独出现,也有时同时使用。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五)沿袭旧名而作新书有些古书久佚不存,但书名、著者仍留在史志中,甚至见于古书传注中。后人借旧名作新书,并托名原作者是,号称旧本复出,炫人耳目。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六)节采某书,更易新名把某部书的某一部分抽出来,换上新书名,做为独立一部著作。《四库提要》认为这是一种作伪行为。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七)缀合群书,造为新编从古书中广泛裁取资料,巧加连缀,做成一部新书,而以古书名之。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八)变乱旧例,以充新编此种手段往往伴随其他手段而施行,不外乎割裂、删削、颠倒、分析诸技。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九)自著自注自己伪造古书,又自为作注,以增加可信度。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十)书以篆籀而充古本这是从书写形式上作伪,是一种辅助手段。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十一)以假搀真窜乱旧帙这种现象一般叫窜乱。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四.伪书的种类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对伪书的种类做了总结。“今将重要之伪书,已定案、未定案、全部伪、部分伪、人名伪、书名伪等,分别总括列表如下。所录限于汉以前书,或托名汉以前书者;其术数、方技等书,虽托名汉以前者,亦不录其未定案者间附鄙见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一)全部伪绝对决定者
《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问题起自宋代,到清初完全解决,公认为魏王肃伪撰。
《古文考经孔安国传》。伪撰人未定。
《孔子家语》及《孔丛子》。乾隆中叶问题完全解决,公认为魏王肃伪撰。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二)全部伪大略决定者
《周礼》。此书问题最大,从初出现到今日二千年,争论不决。据现在趋势,则不认为周公制作者居多。大概此趋势愈往后愈明了。应认为汉刘歆杂采战国政书附以己意伪撰。
《孝经》。春秋时无“经”之名,大约汉人所撰,托诸孔子、曾子。
《晏子春秋》。大约西汉人伪撰。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三)全部伪否未决定者
《尚书百篇序》。是否伏生、孔安国时已有,何人所作,完全未决。
《古本竹书纪年》及《穆天子传》。古本《纪年》之伪,不待言。但有人谓晋太康汲郡发冢事根本靠不住。如此则此两书纯属晋人伪撰。但我颇信其真。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四)部分伪绝对决定者
《老子》中“夫佳兵者不祥”一节。无旧注,是知后人加入。
《墨子》中《亲士》《修身》《所染》三篇。后人采儒家言掩饰其书。
《庄子》《外篇》《杂篇》之一部分。《内篇》为庄生自作,无同题;《外篇》则后人伪续者甚多;《杂篇》亦间有。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五)部分伪未决定者
《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中之《虞夏书》。二十八篇为孔子时所有,盖无疑。但《虞夏书》是否为虞夏时书,则大有问题,恐是周初或春秋时人所依托。
《左传》中释经语。今文学家不承认《左氏》为解释《春秋》之书,谓此部分皆汉人伪托。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六)撰人名氏及时代错误者
《仪礼》。相传为周公作,亦后人臆推。大抵应为西周末、春秋初之作。
《尔雅》《小尔雅》。后人指为周公作,纯属臆推。大抵为西汉人最集训诂之书。
《管子》、《商君书》。《汉书•艺文志》题为管仲、商鞅作,乃汉人误推。大抵属战国末年法冢者流所编集。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五.历代辨伪活动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对古史或古书的造伪,同时,疑古或辨伪也便开始了。孔子整理早期文献,作了一番真伪的辨别。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辨伪工作始于西汉。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对有关史料作了大量的考辨工作,其中既涉伪书,又涉伪说。西汉末刘向整理群书,撰写《别录》,刘歆据之以成《七略》都有辨伪的内容,从《汉书·艺文志》可以看到他们辨伪的成果。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东汉经学家马融辨《泰誓》之伪,论证细密,从文势和佚文两方面进行辨析,以定其伪,在当时是很突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伪尤甚,而辨伪不多。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直到唐代中叶,刘知几才首倡辨伪,他的《史通》一书,有《疑古》《惑经》两篇辨伪之作,对《尚书》《春秋》提出疑问,提出古人由于史料缺略或出自偏见而对史实的歪曲。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宋代辨伪风气盛行,有的学者由不信汉唐旧注进而大胆怀疑经典,使辨伪古籍开始成为系统而有条理的工作,并且辨伪方法渐密,内容渐广。
朱熹大胆怀疑经书,他认为古文《尚书》是伪书,并断定孔安国的序及注为伪作。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明代辨伪学者成就颇丰。晚明胡应麟辨伪成就突出,著《四部正讹》,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文献辨伪专著。他在书中首先提出辨伪的重要性,然后将古籍中的伪书条分缕析,予以辨证,所辨之书达104种,范围扩及经、史、子、集四部。他把伪书分为20类,并总结前人经验及本人实践,提出审核念的八条方法,从文献著录情况、作者处境、文体形式、语言称呼及典籍由来等方面进行考辨、审订,促进了辨伪工作的进展。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清代的辨伪,随着考据学的深入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清初姚际恒作《九经通论》,对经书进行辨伪。又作《古今伪书考》,是继《四部正讹》之后的辨伪专著,分经、史、子三类,共辨伪书或真伪杂糅之书91种。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姚际恒《九经通论》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清末民初,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王国维的《今本竹书纪年疏证》都是有名的辨伪之作。
梁启超所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辨伪之学有所论述,在总结清代辨伪工作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辨伪方法。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学者们还汇集前人辨伪成果,编成资料性工具书。
张心澂将他人成果汇为一编,以书名为纳,以诸儒辨伪之说列其下,集结为《伪书通考》一书,全书收录论辨之书1059部,后又增入45部,总数达1104部,是目前最完整的一部综合性辨伪工具书。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张心澂《伪书通考》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
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为廓清有关古史的荒谬传说,继承乾嘉学派的传统,做了大量相当透彻的考辨工作。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六.辨伪的方法
(一)胡应麟“辨伪八法”
明代胡应麟系统地总结辨伪方法,在《四部正讹》中提出审核伪书的八条方法。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
(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5)“核之文以观其体”(6)“核之事以观其时”
(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二)梁启超辨伪的“十二条公例”近代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五章谈到“鉴别史料之法”时,又提出辨识伪书的十二条公例,方法更为缜密周详,并附简要的例证。第七讲历史文献的辨伪(1)某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十有八九是伪书;(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