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_第1页
第一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_第2页
第一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_第3页
第一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_第4页
第一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主要内容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地位与作用、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体系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体制与机构。学习技巧把握重点、提高效率1

第一节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出入境检验检疫分为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商品检验三部分一、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1.出入境检验检疫的萌芽:具有商品交换双方之间,为贸易双方开展数量和质量评品的职业,这种职业在我国成为牙人,在西方成为经纪人。P12.我国的牙人最早出现在东汉,隋代开始出现由牙人组成的半官方组织——牙行P23.各朝代具有出入境商品检验功能的组织机构:P21)隋唐:交市监(官方)

牙行(半官方)2)唐代:交市监

市舶使(在广州设立的职位)3)宋代:榷易院(官方)内设牙行4)元代:市舶司(官方)内设舶牙人5)明代:市舶司(官方)内设牙行6)清代:牙行组织:十三行2二、近代检验检疫制度的传入P2-3近代具有出入境商品检验、鉴定功能的机构称为洋行中国第一个代办商检机构:1864年清同治三年

英商劳合氏创立上海仁记洋行

代办水险和船舶检验、鉴定业务在近代国外的公证检验、检验机构和卫生检疫制度开始传入我国,但是由于近代我国实力衰弱,主权沦丧,这些机构和制度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但主要还是为外国殖民者的利益服务,并不能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严重贻害我国的商民。3三、中国检验检疫体系的初步形成P3-4在晚清时期,我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着手建设我国的检验检疫体系,在边境建立了一些卫生防疫机构防止传染性疾病跨国境传播,也建立一些对进出口货物进行质量检验的检验所,这些检验所对提高我国出口商品质量,促进对外贸易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当时我国海关的主权不完整,这些机构仍多是为外国列强的利益服务,使得中国商民深受其害,有些检验机构干脆成为地方政府腐败官员的敛财机器。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开始设立中央政府垂直领导的检验检疫机构。1929年5月,工商部上海商品检验局成立(此为商品检验机构)。1932年国民政府农矿部和工商部合并成立实业部,并由各地商品检验局统一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和动植物检疫业务(商品检验局具备了动植物检疫的功能)。随后,由卫生部海港检疫管理处统一领导,建立了由中央政府统一垂直管理的国境卫生检疫管理体系。

我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体系在此时基本成型,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系统的技术执法体系。4四、新中国检验检疫发展历程P41964年我国检验检疫形成了有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三个独立机构组成的体系。1998年4月,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卫生部卫生检疫局和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合并组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检合一)2001年4月30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管全国质量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工作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质检总局同时成立。5第二节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体系P5-6我国对检验检疫采取了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国务院和质检总局三级立法体制。检验检疫三级法律体系: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定的法律为母法,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质检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为补充。注释: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谓的母法(法律),就是规定了一些大体的原则,行政法规在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对一些行为或者情况作出一些量化或具体操作的规定,部门规章是指行政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主要是对一些实际操作、流程作出具体的规定。部门规章不能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行政法规不能和法律的规定相抵触。效力等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6第二节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体系(二)P5~6我国加入的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亚太地区植物保护委员会(APPPC)

我国签署的国际规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POPs)斯德哥尔摩公约》检验检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卫生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我国签署的国际规约和我国自行制订检验检疫法律同属于法律层次检验检疫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检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检验检疫规章及规范文件:检验检疫行政规章:由质检总局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以质检总局令的形式对外公布。规范性文件:由质检总局或各直属检验检疫局按照规定制定,以质检总局公告或公告(由直属检验检疫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外公布。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政处罚。7第三节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责P6-7一、法律职责检疫检验主要依据的四部最重要法律《商检法》、《动植物检验检疫法》、《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际操作中的依据还包括这四部法律对应的实施细则检验检疫操作由检验检疫机构执行8二、国家依法设立的出入境监督管理行政机关P7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和出入境卫生检疫工作,各地区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机构分管各自辖区内的:进出境商品检验工作对外开设口岸和进出境业务集中地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国境口岸的进出境传染病检疫、检测和卫生监督工作☆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检验检疫机构是以上工作的主管机关,确立了检验检疫机构在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国务院批准检验检疫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体制。9第四节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作用P7~8是国家主权的体验是国家管理职能的体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障出入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保护人体健康有效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对外经济贸易顺利进行的保障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监管为对外贸易各方提供了公正权威凭证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监管是建立国家技术保护屏障的重要手段10国家职能维护政权的稳定,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发展科教文卫等事业。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保护环境,发展公共设施事业和卫生事业。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11第五节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管理体制与机构P9-10新中国检验检疫管制体制的发展历程:检验检疫系统原来是归对外贸易部领导,各地方检验检疫受对外贸易部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1980年2月检验检疫机构恢复了统一的垂直领导体制。检验检疫的组织机构现行的组织机构:2001年4月30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管全国质量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工作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质检总局同时成立。2001年1月1日起,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行“一次报检、一次采样、一次检验检疫、一次卫生除害处理、一次计收费、一次发证放行”先报检、再报关制度国家质检总局的性质:是国务院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12检验检疫的组织机构(二)P9-10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能调整:认证认可和标准化行政管理职能,分别交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承担。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划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的性质:简称国家认监委,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国务院授权的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可工作的主管机构。13检验检疫的组织机构(三)P9-10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简称国家标准委,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国务院授权的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标准的制定和类型按使用范围划分有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14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分为直属局和分支局,是负责所辖区域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进出口商品检验的行政执法单位;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