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里面的童期课件_第1页
教育学里面的童期课件_第2页
教育学里面的童期课件_第3页
教育学里面的童期课件_第4页
教育学里面的童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年期心理发展童年是歌,童年是梦,童年是回想时的欢声笑语。童年是一方没有莠草、污秽的净土,是一片无遮无拦明朗的天空。童年是人生的春天。童年印象一年级:离开父母的怀抱,迈向新生活;父母精心周到的照顾的同时,“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感觉突然增加了!二年级:逐渐表现安定感;逐渐产生好胜心。三年级:明显的外向型;即使被骂也不会放在心上;容易分心;开始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崇拜力气大的人。四年级:难以指导的时期;开始喜欢看书;“自我”观念开始成型;开始把字写得工工整整;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五年级:尊敬功课好的人;竞争心日渐增强;开始组织小团体;开始崇拜明星;单纯的口头褒奖派不上用场了。六年级:开始会讲道理;记忆力大有进步;开始对报纸感兴趣;开始了解自己的实力;会在生活中动用策略。童年时期(6、7岁—12、13岁),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欧美发展心理学中的MiddleChildhood。该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机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的最基础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童年时期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一节童年期的身体发育1、身高与体重的变化2、体内机能的发展3、神经系统的发展【第一节身体发育】61、身高与体重的变化

从整个童年时期看,儿童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比较平稳均匀,而到青春发育期后,生长发育速度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7岁时,男童平均体重约20.91公斤,身高119.5cm,女童平均平均体重约20.11公斤,身高118.47cm。在童年时期,儿童身高每年增加4-5cm,体重每年增加2-3公斤(1985,28省市数据)。

图1.6~8岁间的女孩比男孩略矮,体重略轻。9岁时,这种发育趋势反过来了。性别发育趋势的反转男女儿童发育的反转现象美国小学生正在进行中长跑比赛。注意:下肢生长很快,所以他们的腿显得比幼儿期长,脚也长得很快,经常要买新鞋。这些我国小学生正在体育课上进行接力赛跑。注意:他们的腿显得比幼儿期长,因为下肢生长很快。韧带与骨骼结合不牢固

在童年时期,身体骨骼伸长、加宽。但韧带和骨骼结合还不牢固。这与肌肉的逐渐增长一起使儿童在滚翻和掰手腕时具有更大的运动灵活性。随着他们的身体逐渐变得更为强壮,许多儿童有更强烈的身体活动愿望。由于肌肉要适应增长的骨骼,夜间“疼痛加深”——大腿感到坚硬而发疼,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生长疼”3、神经系统的发育脑重:6-7岁时1280克,9岁时1350克,12岁时1400克,达到成人的平均脑重脑电波:13-14岁前,波比较活跃,之后大脑机能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基本表现为波(大脑皮层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的主要脑电活动)。童年期易出现的生长问题

近视骨折、脊椎弯曲肥胖关节生长痛意外伤害网络伤害心理障碍(抑郁、学习焦虑、社交焦虑)

第二节童年期主导活动——学习一、童年学习的外部特点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内容简单,难度较低“双基”学习重在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无条件地信任和服从、尊敬和依恋、崇拜,教师具有权威性。中年级开始起:对教师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批判性,要求教师的能力、品行、公正和热心。对班集体的态度低年级:还没有集体观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群体关系。中年级起:开始拥有集体意识,知道以优良的成绩和行为取得班集体的肯定评价。对作业的态度低年级:不自觉、随意、兴趣化、马虎中高年级:自觉、认真负责明显的个体差异(二)学习动机

——引发和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讨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王有智(2003)的研究:调查对象为西北地区602名童年二年级—六年级的学生自编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学习动机包括以下维度成就性动机——竞争并超越他人、取得成功、避免失败认知性动机——获得更多知识、满足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能力威信性动机——赢得名次、获得自尊与他尊、获得地位附属性动机——得到长者的赞许和认可结果:1、对小学生起重要作用的动机依次是成就性动机—认知性动机—威信性动机—附属性动机(图1)2、学习动机总强度随年级升高呈下滑趋势(图2)原因?3、女生的认知性动机显著高于男生,而附属性动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原因?4、城市学生学习动机总强度高于农村学生。

结论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以往相比已有明显变化,从学习动机不太明确或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为了个人前途和国家与集体利益、为了好分数等发展到具有明确、多样、具体的动机类型,较为突出的是把学习与个人的前途、利益、成就等联系得更加紧密,动机发展在类型、强度、年级、性别、城乡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点。这些变化与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关系密切。学习障碍的症状表现

医学界把学习障碍看成是一组症状,表现出如下症状: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过分活动、行为冲动、学习困难。特殊能力发育迟缓。智利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某些特殊的学习能力如阅读能力或运算能力却明显低下。心理发育迟缓。从学前期过渡到学龄期,比正常儿童缓慢,其活动仍以玩为主导。品行障碍。在家里或学校,常有撒谎、逃课、偷窃等不良行为。(二)学习障碍的主要类型1、书写障碍

举例:小丽写作业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有时难题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错了。他们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被称为懒惰的眼睛,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这种人学习时视而不见,考试时竞然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他们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分析:

这种问题体现的是儿童的视知觉的分辨力、记忆力和视-动统合能力相对落后造成的。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因为大人认为他们学习态度有问题,是故意的,要给予惩罚。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

2、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中人数最多的一类,男生多于女生。这类孩子往往记不住字词,听写与拼音困难,或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文语言干巴巴,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地阅读。他们在下棋和玩电脑游戏方面头脑很灵,但在温书和写作业及听讲方面成绩极差。这种落后可能与左脑有关。家长应给予极大的警惕,因为这类孩子由于不能有效地阅读,随着年级增加,会在各门功课上都出现困难。

3、数学障碍

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这类孩子在机械图形与数学任务上能力落后,这类孩子记不住人脸的图形,交往能力差。在运动和机械记忆方面有困难。男女无差别,约0.1-1%的儿童有此障碍。他们可能爱读书,也会讲故事,可解决图形时的逻辑思维任务和空间想象能力差,学习时较为刻板,不能将新学习操作迁移到新环境中。可能与右脑落后有关。家长应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开发,在空间想象力和数量关系方面进行培养,要利用孩子的语言优势,进行某种补偿。

(三)判别与诊断1、查视——动统合能力请根据孩子近六个月内的表现回答:

1.走、跑、坐姿势不佳;

2.运动技巧差、不灵活;

3.经常打翻东西、弄脏或损害作业本;

4.经常跌倒,撞伤自己;

5.身体或肩部不能放松;

6.对方位常常弄不清楚;

7.写字常缺一笔、多一划,部首张冠李戴;

8.仿画时经常出现错误、线条歪斜,比例位置常不正确;

9.执笔姿势怪异,用力太重或太轻,写字超出格子外;

10.作业时间拖得太长;

11.不善于手工或美术;

12.写字时常偏向一侧,有时需转动纸张的角度来绘画;

13.时常忘记计算过程的进位或错位;

14.将数字抄错、遗漏或前后顺序颠倒;

15.竖式计算中,个位、十位、百位排列不正;

16.答题空间内时常写不下或太拥挤.

如果有超过9项,则说明孩子在这方面可能有问题。2、查语言的表达和接受能力测查题:

1.说话迭迭不休,内容重复,无组织能力,对因果、次序表达欠佳;

2.语言发声、语速和轻重度与同龄儿童有异;

3.不爱说话,答非所问;

4.对口头交代的事情常弄不清楚;

5.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短暂;

6.记不住一连串的声音或语言;

如果有超过4项,则说明孩子在这方面可能有问题。3、查阅读能力测查题:

1.长于背诵,但不甚理解;

2.朗读尚佳,但对内容一知半解,不知所云;

3.默读时不专心;

4.以手指头协助阅读,指示文字方向;

5.逐字阅读;

6.朗读时错误、遗漏、增字、前后颠倒;

7.朗读时太急或太慢;

如果有超过4项,则说明孩子在这方面可能有问题。

(四)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脑损伤与脑功能障碍遗传-素质假说生物学假设心理与环境假设(五)学习障碍的预防与治疗:避免损伤注意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关心儿童的学习治疗:特殊教育;行为矫正

第三节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视觉:视敏度、颜色视觉等听觉:言语听觉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时间知觉二、注意的发展有意注意的发展注意品质的发展三、记忆的发展1、记忆的容量(广度)的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7+22、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3、意义记忆的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4、语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5、记忆策略的运用。6、记忆受情绪和外在诱因影响仍然较大。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1.复述2.组织: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1)归类(2)系列化。四、思维的发展(一)皮亚杰理论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图式。(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以主动而且恰当地使用逻辑为特征。)

具体运算:这时的逻辑思维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或经验的支持,还无法在纯粹抽象意义上顺利进行。

例如,他们极难从那些与现实或自己的信念相矛盾的前提出发进行推理。考虑以下这个论断:“如果老鼠比狗大,狗比大象大,那么,老鼠就比大象大。”10岁以下的孩子会认为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因为其中描绘的所有具体关系在真实生活中都不存在(Moshman&Franks,1986)。他们还不能理解命题推理的逻辑必然性——从前提推出的结论的有效性依赖于逻辑规则,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证据(感性经验,事物的具体形象)。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特征守恒与可逆。认识到物体一定的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结果保持不变。序列分类与包含对应关系去中心化学会采摘别人的观点。经验帮助和支持

(二)朱智贤、林崇德的观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是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点。初入学时儿童的思维仍未完全摆脱幼儿期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儿童生活经验增多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成分逐渐增加,最终出现了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形式。在整个童年期,这种过渡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实际上,童年期的任一阶段都存在着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概括成分,只是不同阶段各自所占比例不同而已。

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大约在四年级(10~11岁)时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和关键期,四年级前的思维多为具体形象思维,而四年级后的思维则以抽象逻辑成分为多,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这个转折年龄并非是绝对不变的,何时实现转折主要取决于教育,正确的教育可极大地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2、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例如,有些儿童可能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这个结构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一方面,思维的目的性增强;表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等);思维的监控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小学儿童的思维虽然主要属于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它具备了一切逻辑思维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例如,关于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研究发现,7-8岁儿童能够理解左右关系的转化性,8-10岁儿童已理解左右关系的依赖性,10-11岁基本能理解左右关系概念的辨证属性。这说明,7-8岁,儿童的辨证思维已开始萌芽,10-11岁已经能够进行初步的辨证思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品质如自觉性、独立性、灵活性都有所发展但还不够成熟。这主要跟儿童的思维经验不够多有关。同时,思维对具体形象支柱的需要也束缚了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从而影响到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这主要表现在:儿童对自己思维过程的意识能力较差,不善于“对思维进行思维”;对事物的评价常以家长和教师的言语或评判作为标准,缺乏独立性、批判性,缺乏自己的观点和分析;不善于考虑和综合条件的变化,易受定势、旧经验的影响,思维有惰性。第四节童年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性交往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从幼年到童年,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复杂起来,其中,自我概念、自尊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一)自我概念——”我是谁?”从身体的理解到心理的理解。

“聪明、热心助人、做事认真”在社会比较中理解自己

“我学习数学不如他,但学习语文比他棒”自我概念还不能达到全面和辩证。(二)自尊的发展

自尊(self-esteem)是指个体在整体上和特定方面对自我的评价和情感体验。7岁儿童在自尊上表现出简单的总体评价的特点。如果自我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他们就认为自己能做好一切事情,如果总体自尊是消极的,他们就认为自己大多数事情都做不好。中年级起,自尊开始出现分化现象。

不少孩子的自尊是由某些领域的积极自尊和另一些领域的消极自尊组合而成。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一)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1、社会性认知对自己、他人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2、童年期社会性认知发展的成就(1)角色采摘技能的发展

角色采摘又称为观点采摘,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小学时期,儿童的角色采摘既能有了显著的发展。(2)对社会关系的认识8岁开始逐渐认识到他人的内在特质。12-14岁,开始用相对的、变化的观点理解他人的内在特质。小学时期,开始逐渐通过他人的行为来认识、评价他人。8岁开始,对权威逐渐拥有较为成熟的看法。如认为自己和权威是一种相互关系,合作关系等。(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1、与父母的交往(亲子关系)交往时间与前一时期比相对减少。交往互动主题发生变化:学习、处理与同伴关系、能力锻炼、兴趣发展等。亲自冲突数量减少。协商解决冲突的方法。问题决策上的共同控制。2、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得一个独特而主要的方式。童年期同伴交往的特点(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势更复杂。(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得既能增强。(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关系。

小学儿童的友谊发展

发展心理学家威廉·达蒙(WilliamDamon)的观点:

儿童的友谊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阶段1基于他人行为的友谊(4-7岁)

儿童把那些和自己相似的同伴,分享玩具的同伴,或是经常一起玩的同伴当成朋友。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太会考虑他人的内在品质。阶段2基于信任的友谊(8-10岁)

此时儿童的友谊观变得复杂,他们会考虑对方的个人特质以及可以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此时友谊形成的核心是相互信任,在需要时能及时帮助。阶段3基于情感亲密的友谊(11-15岁)

此阶段有益的标准开始转向心灵亲密和忠诚。儿童一般通过相互倾诉分享各自的思想和情感。这一时期友谊具有排外性。

塞尔曼(Selman)友谊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3-7岁):未有友谊阶段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最高阶段3、与教师的交往(师生关系)低年级儿童大多绝对崇拜、敬畏和服从教师。从三年级开始,对老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依据自己的好恶和教师的能力、品性、人格以及对自己的态度而评价、选择教师。小学生普遍喜欢那些讲课有趣、爱好体育、耐心、严格、公正、知识丰富、关心学生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广泛地影响小学生的发展。三、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1、逐步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自觉纪律形成和发展。4、具有过渡性特点。三年级的下学期前后,是过渡的“关键期”。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妻子生病、接近死亡,钱不够买药,只好偷药。这种做法是否应该?为什么?海因斯偷药的判断

一个患了癌症的妇女濒临死亡,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挽救她的生命,而这种特效药只有一家药店有售。于是病人的丈夫海因斯到这家药店买药,发现药价是2000元,是成本的10倍。海因斯四处借钱,只弄到了1000元,于是他哀求药店老板把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以后再将欠款还清,但是药店老板一口拒绝了,说卖药是为了赚钱。海因斯无奈,只好夜里闯入药店,将药偷走。海因斯这样做应不应该?为什么?结论:道德推理有三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有两个阶段。不同个体道德推理达到的程度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