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边塞诗创作的宏观历史背景_第1页
唐朝边塞诗创作的宏观历史背景_第2页
唐朝边塞诗创作的宏观历史背景_第3页
唐朝边塞诗创作的宏观历史背景_第4页
唐朝边塞诗创作的宏观历史背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

读古代文学作品,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这是“知人”。要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与思想,又必须了解这个作家所处的时代,有些什么重大的政治事件、社会事件,这是“论世”。

——施蛰存:《唐诗百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第64页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闻一多说唐诗》

唐朝边塞诗创作的宏观历史背景唐朝历史618年

907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唐朝灭亡唐朝建立女皇武则天农民起义一、唐朝历史简述唐太宗贞观之治广开言路,政治清明;既尚武功,也重文治;奠定了唐朝的时代精神!极大地激发了读书人的报国热情。唐朝疆域变迁唐朝疆域变迁唐朝前期疆域唐朝中期疆域唐朝后期疆域北大学者林庚认为,唐朝的边塞诗创作,主要集中在盛唐时期。而盛唐时期却恰恰是边塞上最为相对平静的时刻。边塞诗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如果《全唐诗》中将这类边塞诗剔了出来,只剩下那些闲情逸致的春花秋月诗,我想唐诗也就可以不读了。唐代的文化美丽而不纤弱,勇迈而不粗悍,从这些诗中,可以见之。——贺昌群《论唐朝的边塞诗》,《贺昌群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第1版,第47页唐诗的时代感越鲜明,它的生活气息也就越浓厚。正如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所引评论:“唐诗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今诗才脱笔砚已是陈言。——林庚《从唐诗的特色谈起》,《唐诗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11月第1版,第234页,第236页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回纥(hé)西突厥吐蕃(bō)东突厥南诏《新唐书》贰壹伍上《四夷传》总序略云: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抗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由此可以知道,唐朝边塞诗反映的地域范围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北方边疆地区。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李白《古风(其四十六)》林庚透彻地分析了唐朝边塞诗创作的鲜明特点,就是唐代的边塞诗往往不拘于哪个具体战役,哪个时间、地点,而是在广泛的时间、空间上把边塞作为一个整体来歌唱。这样的边塞诗的引人入胜之处就并不在于哪个战场,哪个战役;而主要的是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二、唐朝前期相对友好的民族关系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太宗平定东突厥以后,唐朝皇帝被北方游牧民族尊奉为“天可汗”。林冠群《唐代吐蕃历史与文化论集》一书中指出,唐朝时,以唐朝为中心,发展出两个跨国性系统:其一,包括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等地的“中国文化圈”;其二,包括北亚、中亚的游牧国家所形成的“天可汗组织”。此二国际性体系的存在,印证了唐朝在当时亚洲,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领先亚洲各国。唐朝首府长安,亦成为当时国际都市,太宗朝时,外族任官与汉人比肩于朝,五品以上者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落马蹄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日益强盛的国家实力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的民族关系《敦煌曲子词·献忠心》:“生死大唐好,喜难任。齐拍手,奏仙音。各向本国里,呈歌舞,愿皇寿,千万岁,献忠心。”感受一下,这首民间传唱的曲子,反映了唐朝各族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盛唐边塞诗与西域音乐的关系唐诗,绝大部分是“歌诗”。唐诗使用的乐曲,很多是北朝以来从西域地区传来的,而且演唱的时候还有相应的舞蹈表演。可以说是“载歌载舞”。据说有一位龟兹国王爱好音乐,他在大山中听风声水声,和他的乐师们一起谱成许多歌曲,在西域风行一时。唐朝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远搜集到这些曲谱,进献给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就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中国歌词。就以歌曲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有“伊州”、“甘州”、“凉州”等十多个曲调。唐朝诗人们热烈欢迎这些新鲜的歌曲,大家都为它们作词,因此许多人的诗集里都有以“凉州词”、“伊州词”或“瓜州词”为题的诗歌。

唐朝不像以前的秦汉时期民族界限那么分明,也没有像宋朝以后的汉族政权那样高举夷夏之防。唐朝朝廷任用了很多少数民族,乃至外国人为朝廷重臣。光是掌握重兵戍守边疆的蕃将,著名的就有阿史那社尔,突厥族;执失思力,突厥族;契苾何力,铁勒族;黑齿常之,百济族;哥舒翰,突骑施族;高仙芝,高丽族;安禄山,中亚粟特族;李光弼,契丹族;浑瑊,铁勒族;仆固怀恩,铁勒族;等等。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中曾经写道,“军中置酒夜挝zhuā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

因为突破了民族仇视的局限性,唐朝边塞诗才能够超越了敌我界限,看到了战争给与唐朝敌对的少数民族政权的人民带来的伤害与灾难,寄托了各民族和平共处的美好希望。比较典型的诗句有: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崔颢《雁门胡人歌》“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岑参《赵将军歌》“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裘。”高适《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三、唐朝边塞诗对于以往乐府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先秦典籍《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从《诗经》开始,从来都是一种音乐文学。西汉汉武帝时期,下令乐府继承先秦时期采诗官的遗风,到民间采诗。以后,东汉、魏晋南北朝一直延续了这一制度,留下了丰富的乐府诗作品。狭义上来看,乐府专指能够入乐的歌诗。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吾国诗歌,与音乐之关系,至为密切,盖乐以诗为本,而诗以乐为用,二者相依,不可或缺。是以一种声调之变革,恒足以影响歌诗之全部。汉乐府之能以脱离诗骚之藩篱而别开生面者,虽亦缘诗骚之体,已弊不堪用,而声调之改换,殆其主因也。——萧涤非著,萧海川辑补,《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增补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北京第1版,2011年6月北京第2版,第29页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选用的曹操《步出夏门行》第一章《观沧海》和第四章《龟虽寿》、七年级下册选用的《木兰诗》、八年级上册选用的《长歌行》,都是乐府诗的经典。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最早奠定了边塞诗借游侠奔赴边塞寄托建功立业理想的传统;南朝鲍照的《拟行路难》将游子思妇的传统题材引入边塞诗,表现征人戍边之苦以及思妇伤春感秋之情,确立了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和表现形式。唐声诗,指唐代结合声乐、舞蹈之齐言歌辞——五、六、七言之近体诗,及其少数之变体;在雅乐、雅舞之歌辞以外,在长短句歌辞以外,在大曲歌辞以外,不相混淆。——任中敏《唐声诗》唐朝诗人创作的声诗最常见的形式是绝句。如王之涣《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等。盛唐边塞诗继承了乐府诗传统,乐府古题占边塞诗的一半以上,很大程度上是在沿袭传统主题和艺术表现,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精确描绘。因此,盛唐边塞诗,很多只是借边塞诗题材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是一种英雄主义的赞歌,而不是边疆战争的实录。

唐人写边塞诗,不一定都到过边塞,但优秀的边塞诗,则大多是到过边塞的诗人所作。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节镇幕府,一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边塞漫游为唐诗带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唐玄宗开元、天宝以后,各处节镇官高权重,节度使乃至州郡长官延揽文士入幕的情况日益普遍。如王维依附崔希逸于河西幕府,岑参先依附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