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考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时代特征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P72---74爱国主义(1)核心(2)基本内容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内涵主要表现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P76——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基本内涵【考点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P74地位作用特点新时期的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时代性)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的主题。(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①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②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结论: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P76(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突出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主体、特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1.(2010年高考江苏卷23)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要求。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②错误;④说法不符合题意。B
2.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1.必要性(地位+作用)“3精神1魂1火炬”P72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与中华文化的关系)(P76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优化方案》P168【考点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2.重要性(意义):P78----79①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⑥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考点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考点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课本(1)根本途径—-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课堂归纳〖重点理论〗一个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一个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一个特征→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一个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一个重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一个途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名师点睛1.(2011·高考福建卷)“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双百”人物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故A正确。B项错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项错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引方向。D项错误,在当代中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A2.(2012·高考江苏卷)《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审题时快速找到“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等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眼”信息告诉我们先进模范人物对人们成长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所起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无关。CC
1.(2010年高考北京卷40)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答案】: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2.(2010年高考山东卷29)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行业2025年数字化营销与招生策略在创业培训领域的应用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电网建设电气安装工程分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物联网设备采购及集成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木门行业电商平台合作协议
- 2025版办公楼水电设备安装与系统集成承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花卉种子种植技术培训与购销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室内外装饰设计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OEM食品加工委托合作合同模板
- 2025版物流运输行业劳务派遣用工服务协议范本
- 2025年特色餐厅与旅行社定制旅游合作协议
- 溶剂油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021年黄冈麻城市教师进城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校园突发事件及危机应对课件
- 软件测试方案
- 加强眼健康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 商务礼仪(金正昆)接待礼仪课件
- 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主拱圈施工技术
- 基坑支护计算书
- 山东博硕搅拌站控制系统详细操作说明书(共74页)
- 叉车重心位置与稳定性的关系PPT课件
-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