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语句翻译要有三种意识
何孝银制作(一)要有采分点意识即看了指定的句子要知道哪些词语是必须要译出来的,不能掉,不能漏,否则就会扣分!(四名一姓、单独文言虚词不属于采分点,但是和文言句式结合就成为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综合性强,难度大,从高考评卷和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考生失分也比较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只注意翻译大意,而忽略试题的“采分点”——高考评卷的得分点。
这里,结合实例与同学们谈谈突破“采分点”的方法:
一、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简单地说就是古今词义不同,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词义、感情色彩等发生了变化,翻译时不能以“今”释“古”。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中“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句中“子”今指儿子,文言文中多指“儿女”;“食”今指食物、食品,文言中常用作动词。“食于我”,译为“靠我养活”。这句话可译为: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2015北京卷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参考答案】日月的光芒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顺行它们的品性于是万物都得以生长。采分点:判断句、烛、行、遂、焉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参考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2)我不能清除凶恶叛逆的人,终至朝廷落到这个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
(简评:常规选材,衔接稍显零碎,文言词法、句法不多,考点不具有典型性。)2015年新课标卷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答案】(1)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人为帝,我就为此死去。(2)金人即使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解析】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中的关键词:“唯”“帝”“苟”;“面”“庶或”及宾语前置句式“金人不吾索”。【解题思路】【点评】(1)【解题思路】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2)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包括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理解,文言文翻译一定要注意句式和活用的问题,这次的题目都有涉及,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细心,做到一对一的翻译,然后再去调整句式和结构。这次的文言文翻译比较简单,没有难点和怪点,都是平时常见常练的字词,只是需要考生按要求和步骤答题。
【学法支招】
1.借助记忆识记词的古义,确认词义
古今异义词的学习,要下一番记忆的工夫。一是参考《古今异义词表》记忆,二是可以自己对教材中文言文讲读篇目中的实词进行归纳记忆。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句中“行李”,古义是“外交使臣”,今义是“旅行的东西”。
【学法支招】2.借助成语中的古义,确认词义
成语当中有些词语保留了古代的意义,如“赴汤蹈火”、“固若金汤”中的“汤”字就保留了它在文言文中“热水”的意义。解题时,利用这类保留了古义的成语,可以推知在具体的语句中某一个词的古义。
【学法支招】
3.借助语境,确认词义
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一个词语,必须将其放在句、段、篇中来考虑,关注要解释的词语与相关词、句、段的关系。如:“寡人亡十二年,今乃反国。”(《韩非子》)句中的“亡”,今义是“灭亡”,放在句中就不合逻辑,因为下文的“反国”是“回到自己的国家”。如果再联想到《陈涉世家》中的“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可以确认“亡”这里是“逃跑”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但是,多义词进入句子后,它的含义则只有一个,我们必须根据语境,正确解读它的含义。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中“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句中“向”,有“朝北的窗户”、“向着”、“趋向”、“假如”、“从前”等义项,这里是表示时间的,译为“从前”。“预”有“预先”、“参与”等义项,这里是动词“参与”。“殆”有“危险”、“大概”等义项,这里是副词“大概”。“过”有“过错”、“经过”、“胜过”、“探望”等义项,这里是名词“过错”。这句话可译为: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学法支招】
1.掌握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1)本义,指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意义。例如,“素”本义是白色的丝织品,“采”本义是摘取。
(2)引申义,指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意义。如“素”由本义“白色的丝织品”引申为“白色”,再引申为“白白的”,所以《诗经》中的“素餐”指“白白吃闲饭”。
(3)比喻义,就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词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为“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学法支招】
2.借助字形推断词义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组”以“纟”为偏旁,可以知道词义与绳索有关,前面有“系”字,宾语是“燕父子”,可推知其意为“带子、绳索”。
3.根据语境确认词义
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它特定的意思,因此,考生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三、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如2009年高考重庆卷中“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句中“丧”,灭亡,这里带了宾语“国”,应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灭亡”;“亡”,丧命,也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丧命”。这句可译为: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学法支招】
掌握词类活用的判定方法。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或动宾结构,其中一个名词视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
2.名词出现在动词前,句子已有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倡优蓄之。(《报任安书》)“倡优”作“蓄”的状语,翻译为“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学法支招】
3.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使它怎么样”,即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朝”,即”使……朝拜”的意思。
4.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是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翻译为“以……为美”。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重要区别,对特殊句式考查往往放在翻译中进行。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中“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句中“所有”,所拥有的。“予”,给。根据下文可判断,“人之所有”是省略句,“所有”之后省略了“书”;“不吾予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不予我也”。这句可译为: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学法支招】
把握特殊句式的特征。
1.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主谓语直接相续,通常以“……者……也”为标志。句式实质是谓语对主语有所判断。
2.被动句可分为“于”字句式、“为”字句式、“为……所……”句式、“见”字句式等类别。句式实质的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受动者。
【学法支招】
3.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之”或“是”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句式实质是谓语和宾语倒置。
4.成分省略有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的省略。句式实质是句子成分的不全。
五、虚词与复句
表示时间、范围、程度、频率等实际意义的虚词,要准确翻译出它的意义;表示假设、因果、条件、转折、递进等语法关系的虚词,则要准确译出分句间的语法关系。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中“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句中“若以”,“如果因为”的意思。整个语句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译文应该用“如果……那么……”来表示两个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耋齿”,七八十岁的老人。“室”,家庭。这句可译为: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那七八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户户都很贫困,哪里只是我一个人该得到呢?
【学法支招】
1.掌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虚词意义和用法。
2.学会辨析虚词意义与用法的方法。
六、古代官职、礼俗、修辞
古代官职、礼俗、修辞等知识,也是文言文翻译的难点,特别是比喻、借代、委婉等修辞手法的翻译。如2008年高考海南卷中“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句中“蒙尘”,蒙被尘土,是帝王流亡在外或失位的委婉语。行在所(行在):帝王所在的地方。这句可译为: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
【学法支招】
在教材复习和传记类文章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如:古代修辞(比喻、借代、委婉)、官职(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擢,提升官职)、地理(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关东,古代指函谷关以东。朔漠,北方的沙漠)、习俗(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此外,还要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人们常说,打蛇要打七寸。就是说要善于抓住关键,文言文翻译也是如此,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否则,就可能徒劳无功,写得多得分少。(二)要有语言规范意识即译通顺译流畅,也就是古人所谓的信、达、雅。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首次提出了翻译的三项原则和标准,即“信、达、雅”。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达而外,求其尔雅。”这也是古文翻译的标准。
1、信
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有的人把“吾得兄事之”译成“我要像哥哥一样侍奉他”,这是不准确的。“兄”在原句中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如译成“像哥哥一样”,表义就可能产生分歧:刘邦究竟是把自己放在“哥哥”的地位上呢,还是把自己放在“弟弟”的地位上呢?因此,“兄”必须译成“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二字不可少。
2、达
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如《战国策·赵策》:“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有的人把这句话译成:“鄂侯争这件事很急、辩这件事很急,所以就把鄂侯作成了干肉。”这个译文,基本上做到了“信”,因为它对每个词的翻译和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没有做到“达”,因为译文在表达上还不很规范。“争之急”、“辨之疾”中的“争”、“辨”是动词谓语,“之”是宾语,“急”、“疾”是补语。这种句型,翻译时最好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争之急、辨之疾”是同义复用,可合在一起译成“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得很厉害”。“脯”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故脯鄂侯”应译成“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3、雅
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对于一般人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语言的规范性要求考生翻译文言语句必须通顺、流畅,表达规范。(三)要有全局意识即要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翻译句子。解答全国课标卷读懂全文是关键,参考第6题是钥匙。例如:阅读下列文段,翻给划线句子翻译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地合同标准文本
- 健身会所转让合同范例
- 农村土地股合同样本
- 完善仓库内部沟通的工作机制计划
- 个人土方回填合同样本
- 与演员合同标准文本
- 农村房子盖瓦合同样本
- 幼儿园小班的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计划
- 农村商铺中介合同样本
- 出售车库合同标准文本
- 定额〔2025〕20号 定额管理总站关于发布2024年电力建设工程装置性材料综合信息价的通知
- 养老年护理员职业道德规范
- 2025年-浙江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动物生理学第十二章-泌乳
-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全知识点
- 血站服务礼仪培训
- 八下历史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满足查重要求)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严重缺陷清单(试行)解读
- 《明清家居家具设计》课件
- 【MOOC】《大学生计算与信息化素养》(北京林业大学)章节作业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