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课件_第1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课件_第2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课件_第3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课件_第4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Ⅰ.防火技术(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三)火灾的危害性(四)火灾的防治(五)灭火技术措施Ⅰ.防火技术火灾: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人员和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火灾事故。(一)燃烧的定义,特征1.定义:同时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2.燃烧的三个特征:①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放热③发光(一)燃烧的三要素3.燃烧的三要素(基本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火源是具有一定的温度和热量的能源,如:火焰,电火花,炽热物体,日光,暖气片……(一)燃烧的类型4、燃烧的类型⑴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越高,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闪即灭),称闪燃。T≯5秒(一)燃烧的类型⑵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纸130℃,木材295℃等(一)燃烧的类型⑶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320℃。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二)燃烧的过程(历程)⑴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烧的。

如:2C2H2+5O24CO2+2H2O+Q

点燃(二)燃烧的过程⑶

可燃固体:①可燃固体熔融状态可燃蒸气燃烧如:S固S熔融S蒸气

S蒸气+O2SO2+Q受热蒸发氧化受热蒸发(二)燃烧的过程②可燃固体直接析出可燃气体燃烧如:木材析出H2,CH4

T<295℃:水蒸汽T≥295℃:H2,CH4等(回燃)受热氧化受热(二)燃烧的过程③表面燃烧炽热状态

如:焦炭,无火焰,亦称无焰燃烧;又如:金属燃烧(Al,Mg等)2.火灾的分类①森林,建筑,工业,城市火灾等。森林火灾: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等。

②按可燃物形态分: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③按物质燃烧的特征分:

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麻,纸火灾等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氢气火灾等。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等。E类: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五)火灾的防治1.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2.火灾防治途径

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设计阶段评估阶段阻燃措施火灾探测灭火措施(六)灭火技术措施1.灭火原理:灭火的原理:火灾一旦发生,只要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即熄灭。(六)灭火技术措施2.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⑴窒息法——消除助燃物(氧化剂),如CO2灭火器,CCl4灭火器等。⑵隔离法——消除可燃物。如水墙,破拆,关闭燃料的阀门等。⑶冷却法——消除着火源。如水冷却。(一)爆炸及其分类1.爆炸——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基本特征:压力的急骤升高2.分类:⑴按爆炸性质分:①物理性爆炸——物质物理变化(T,V,P)而引起的爆炸,如锅炉爆炸、蒸气爆炸等。(一)爆炸及其分类②化学性爆炸——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引起的爆炸,如:2C2H2+5O24CO2+2H2O+Q

化学爆炸三要素:气体,Q,化学反应高速度。③核爆炸。1/100秒(二)化学性爆炸的物质⑴简单分解的爆炸性物质。如:Ag2C2,等。Cu2C22Cu2+2C+Q

摩擦,撞击爆炸性分析(二)化学性爆炸的物质⑵复杂分解的爆炸性物质。如:火(炸)药,烟花爆竹,

苦味酸((NO2)3C6H2OH),硝化甘油(C3H5(ONO2)3)等。4C3H5(ONO2)312CO2+10H2O+O2+6N2+Q

(二)化学性爆炸的物质⑶可燃性混合物。所有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三)爆炸极限1.定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亦称着火极限。

(三)爆炸极限CO空气混合物(三)爆炸极限CO—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H2—空气:4~75%C2H2—空气:2.2~81%NH3—空气:15~28%等(三)爆炸极限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越宽,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据此,可燃物质(燃气,蒸汽,粉尘)化学性爆炸的条件为:

⑴可燃物质(燃气,蒸汽,粉尘)⑵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⑶在火源作用下(三)爆炸极限2.爆炸下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三)爆炸极限3.爆炸上限:可燃混合物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爆炸上限越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三)爆炸极限5.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⑴初始温度升高,爆炸极限范围变宽。如:CH3COCH3在0℃为4.2---8%100℃为3.2—10%⑵初始压力增大,爆炸极限的范围变宽。如:CH4:0.1MP时为:5.6---14.3%5MP时为:5.4---29.4%(三)爆炸极限⑶容器管道减小,爆炸极限的范围变小。如:H2,C2H2,d<0.1-0.2mm时爆炸不传播⑷火源能量越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如:CH4,100V,1A电火花不炸2A:5.9-13.6%3A:5.85-14.8%(三)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能引起可燃性混合物爆炸的火源的最小能量。如:H2:0.017毫焦。C2H2:0.019毫焦⑸含氧量越高,爆炸极限变宽。如:H2——空气4-75%H2——氧气4-95%(三)爆炸极限⑹惰性介质含量越高,爆炸极限范围变窄,危险性小。如:水蒸气,N2,CO2,Ar等四.粉尘爆炸1.目前有七类:①金属:AL,Mg,锌②煤粉,硫磺粉③粮食:面粉④合成材料:塑料,染料⑤饲料:鱼粉⑥农副产品:烟草,麻尘⑦林产品:纸,木粉等四.粉尘爆炸2.粉尘遇空气混合爆炸的过程⑴粉尘粒子表面受热作用,温度上升⑵粉尘表面受热挥发出可燃性气体⑶产生的可燃气体遇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⑷遇火源发生燃烧,燃烧的热进一步引起粉尘的分解,燃烧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发生爆炸四.粉尘爆`炸3.可燃粉尘爆炸的特点:(1)可燃粉尘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混合,浓度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炸。(2)爆炸极限通常以下限表示。例如:Al40g/m3,麻尘16.8g/m3,糖粉L上13500g/m3,硫磺粉尘35g/m3。(3)爆炸引起的粉尘飞扬,产生连续爆炸(二次爆炸)(4)不完全燃烧,容易形成CO等有毒有害气体(5)点火能量大四.粉尘爆炸影响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的因素:d粉,L下,o2,燃气。to,p——燃爆危险性灰分,水蒸汽——燃爆危险增湿是重要的防爆技术措施之一五.爆炸的危害1.直接的破坏作用:设备容器被炸毁,碎片可在100-500米内分散,在大范围内造成危害。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爆炸产生的高压高温高能的气体向活塞一样挤压周围的空气,形成冲击波。对周围的建筑物,设备和人员的震荡作用,而造成破坏和伤害。五.爆炸的危害3.造成火灾:爆炸产生的高温热量,容器破裂的静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