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5-06学时课件_第1页
化工原理下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5-06学时课件_第2页
化工原理下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5-06学时课件_第3页
化工原理下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5-06学时课件_第4页
化工原理下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5-06学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

概述第七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7.2.1分子传质(扩散)7.2

质量传递的方式与描述7.2.2对流传质

1.涡流扩散由于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旋涡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涡流扩散。

涡流扩散在湍流流体中发生一、涡流扩散现象

在涡流扩散中时刻存在分子扩散涡流扩散的通量远大于分子扩散的通量2.涡流扩散通量方程—涡流扩散系数,m2/s

kmol/(m2·s)一、涡流扩散现象描述涡流扩散通量的方程为涡流扩散通量2.对流传质的机理

所谓对流传质的机理是指在传质过程中,流体以哪种方式进行传质。研究对流传质速率需首先弄清对流传质的机理。

层流内层缓冲层湍流中心湍流流体流体与管壁间的浓度分布二、对流传质湍流主体层流内层缓冲层传质机理:分子传质传质机理:涡流传质为主浓度分布:为一陡峭直线传质机理浓度分布:为一渐缓曲线浓度分布:为一平坦曲线分子传质涡流传质在与壁面垂直的方向上分为三层二、对流传质2.对流传质速率方程描述对流传质的基本方程—对流传质速率方程。

—对流传质系数,kmol/(m2·s·△c)kmol/(m2·s)二、对流传质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对流传质通量一、相际间的对流传质过程

设组分

A从气相传递到液相(如吸收),该过程由以下3步串联而成:①组分A从气相主体扩散到相界面;②在相界面上组分A由气相转入液相;③组分A由相界面扩散到液相主体。一般来说,相界面上组分A从气相转入液相的过程很快,相界面传质阻力可以忽略。因此,相际间传质的阻力主要集中在气相和液相中。若其中一相传质阻力较另一相大得多,则另一相传质阻力可以忽略,此种传质过程即称之为“该相控制”。一、相际间的对流传质过程

相际间的传质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1.双膜模型惠特曼(Whiteman)于1923年提出,最早提出的一种传质模型。pbcb停滞膜模型(双阻力模型)双膜模型示意图播放动画32:双膜模型依据双膜模型,组分A通过气膜、液膜的扩散通量方程分别为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设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分别为比较得气膜对流传质系数液膜对流传质系数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根据双膜模型,导出

停滞膜模型的模型参数液膜厚度zL气膜厚度zG∝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或

溶质渗透模型的要点①液面由无数微小的液体单元所构成,当气液两

相相互接触时,液相主体中的某些单元运动至

相界面便停滞下来。在气液未接触前,液体单

元中溶质的浓度和液相主体的浓度相等,接触

开始后,相界面处立即达到与气相平衡状态。②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溶质A通过不稳态扩

散方式不断地向液体单元中渗透。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液体单元在界面处暴露的时间是有限的,经

过时间θc后,旧的液体单元即被新的液体单

元所置换而回到液相主体中去。在液体单元

深处,仍保持原来的主体浓度不变。④液体单元不断进行交换,每批液体单元在界

面暴露的时间θc都是一样的。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根据溶质渗透模型,可导出

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设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分别为3.表面更新模型

丹克沃茨(Danckwerts)于1951年提出,为非稳态模型。表面更新模型的要点①

溶质向液相内部传质为非稳态分子扩散过程。②

界面上液体单元有不同的暴露时间或称年龄,界面上各种不同年龄的液体单元都存在。③

不论界面上液体单元暴露时间多长,被置换的概

率是均等的。单位时间内表面被置换的分率称为

表面更新率,用符号S表示。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根据表面更新模型,可导出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设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分别为表面更新模型的模型参数表面更新率比较可得∝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一、传质设备的分类

传质设备气液传质设备按所处理物系相态分类液液传质设备气固传质设备液固传质设备传质设备按两相的接触方式分类逐级接触式设备微分接触式设备按促使两相混合与接触动力分类传质设备无外加能量式设备有外加能量式设备二、传质设备的性能要求

单位体积中,两相的接触面积应尽可能大对传质设备的基本要求两相分布均匀,避免或抑制沟流、短路及返混等

现象发生流体的通量大,单位设备体积的处理量大流动阻力小,运转时动力消耗低操作弹性大,对物料的适应性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调节方便,运行安全

可靠二、板式塔筛孔塔板示意图

1.筛孔2.鼓泡层3.泡沫层4.降液管

填料塔为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它主要由圆柱形壳体、液体分布器、填料支承板、塔填料、填料压板及液体再分布装置等部件构成。1.塔壳体;2.液体分布器;3.填料压板;4.填料;5.液体再分布器;6.填料支承板。填料塔结构示意图填料塔液相连续相气相分散相二、填料塔与板式塔相比,填料塔具有以下特点:生产能力大

侧线进料和出料较难压力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分离效率高造价较高易堵塞二、填料塔练习题目思考题作业题:6、7、81.

对流传质有哪些类型,其传质机理如何?2.

提出对流传质模型的意义是什么?3.停滞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