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61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MentalHealthofChildrenandAdolescents
第一节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概述第二节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防治第2023/2/62第一节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的概念二、心理卫生工作目标和内容三、心理健康“标准”
四、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五、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2023/2/63一、心理卫生的概念心理卫生(mentalhealth)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来维持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一门科学。包括一切改善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2023/2/65二、心理卫生工作目标和内容工作目标:1.为成年期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础。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2.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矫治各种心理卫生问题。2023/2/663.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卫生活动,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他们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2023/2/67心理卫生服务主要内容:1.一般保健措施如建立优生机构,加强围生期保健,消除各种不利因素。2.改善家庭和学校环境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早期发现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3.开展行为指导需要多学科专业人员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干预和矫治。2023/2/69
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像身高、体重,通过测量可以得到一个量化的数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儿童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对他们心理健康状态的评定应从发展的、整体的观点出发,不能凭一时一事的表现下结论。2023/2/610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以下几项:
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4.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个性的稳定和健全2023/2/6111.智力发展正常智力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正常智力是儿童少年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儿童智力用智力测验得出的智商(IQ)来衡量(IQ低于70为智力低下)。常用儿童智力测验方法有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绘人测验、瑞文智力测验等。2023/2/6132023/2/6142.情绪反应适度情绪愉快是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稳定、协调的情绪,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和生活适应能力。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2023/2/615
3.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儿童少年心理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与年龄相适应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如果儿童的心理行为严重地偏离了自己的年龄阶段,如明显幼稚或过于老成,则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2023/2/617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基础。通过人际交往儿童心理活动得以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2023/2/6186.个性的稳定和健全表现为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个性不稳定的学生挫折容忍力差,性格极端内向或外向,缺乏自控力,长期与周围人格格不入。2023/2/619从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反映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多相特征,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儿童少年的心理行为发展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只要个体的整个心理特征与年龄大致相符,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仍可认为具有健康心理。2023/2/621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有:1.学业问题如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拒绝上学等。2.情绪问题紧张焦虑、强迫行为、恐惧、孤僻、情绪不稳定等。3.品行问题如经常说谎、偷窃、逃学、攻击、破坏行为等。4.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和咬指甲、功能性遗尿、口吃、偏食等。2023/2/622判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应遵循的原则:第一,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对其是否存在心理-行为问题,要根据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第二,不能把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行为表现都视为心理行为问题。2023/2/623五、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脑损伤:脑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智力低下和人格障碍。发育迟缓或缺陷的儿童常伴有心理卫生问题。如发育迟缓(缺陷)者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因某些生理功能达不到相应年龄水平。2023/2/625情感剥夺3.家庭因素:研究表明,早期母子情感联结不良或情感剥夺,易导致儿童日后的心理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不和或离异等都会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2023/2/6264.学校因素:学校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的素质、同学关系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5.社会文化因素:城市户外活动少的儿童少年情绪问题明显增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健康的传媒作用、激烈的社会竞争、急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各种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均可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2023/2/629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危害:1.导致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下降;2.导致父母出现焦虑和其他身心问题;3.与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反社会行为和成年期精神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危害社会安定;4.心理卫生服务资源有限,问题儿童得不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和康复;5.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2023/2/630一、学业相关问题二、情绪问题三、品行问题四、顽固性不良习贯五、广泛性发育障碍第二节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2023/2/631一、学业相关问题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主要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分散、冲动和活动过度,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
2023/2/632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约3-5%,男孩多于女孩,通常在7岁前起病。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脑损伤、铅中毒和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①认知方面,注意广度狭窄、抗干扰性差;②情绪方面,易兴奋,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③行为方面,以多动伴攻击行为为主;④人际交往方面,与家长、教师和同伴关系不良.2023/2/633干预措施,需要家庭、学校、专业机构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开展心理治疗、教育和行为训练相结合的综合性矫治,重点是提供行为指导。行为治疗多通过正强化法,帮助儿童建立一些适应良好的行为。治疗同时,应取得父母、教师的充分理解、参与和配合。2023/2/634又称学习困难,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和视听觉障碍、不存在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而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表达、推理能力等特殊性学习技能获得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2.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y,LD)2023/2/635检出率约占学龄儿童的3%-8%,男童多于女童,小学低年级高发,原因复杂,障碍机制不详。主要表现:①有一门或多门功课成绩低下;②阅读、计算、拼写困难,手眼不协调;③多动,注意力不集中;④自我意识低下,继发一系列情绪问题。2023/2/636许多患儿得不到适当矫治,学业受挫折,造成中途退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防治措施,早期预防和干预,对家长开展心理咨询与指导是防治重点。采用教育性治疗、心理辅导、游戏性行为治疗和社会技能训练等综合矫治手段,能取得良好效果。2023/2/6373.拒绝上学(schoolrefusal)也称“学校逃避”(schoolavoidance),是指因不同的身体主诉而不能规律性的坚持上学,属较严重的情感障碍。约占学龄儿童的1%~5%,年龄偏大。患儿可伴有以下症状:①不明原因的疲劳、积极性低;②注意力和记忆功能低下;③头痛、眩晕、情绪不良等神经症状。
2023/2/638研究认为儿童慢性疲劳综合症(childrenchronicfatiguesyndrome,CCFS)可能是导致拒绝上学的原因之一。学龄期儿童还常见一种特殊的情绪障碍,称“学校恐怖症”(schoolphobia)。多见初入学儿童(尤其女孩),表现为对学校的特定环境感到异常恐惧,强烈拒绝上学;发作时还伴有焦虑情绪、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2023/2/639“拒绝上学”和“学校恐怖症”两者有关联也有区别,突出症状都是拒绝上学,并伴有头痛、腹痛、全身乏力等躯体症状,因强迫其上学而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但在发生年龄、严重程度上两者是有区别的。
疾病
发生年龄
病程
症状
拒绝上学
年龄偏大持续时间长症状严重学校恐怖症
入学儿童(女孩)
一段时间逐渐消失2023/2/640防治措施,发现患儿及时、有效进行干预。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目标是在家庭帮助下,按专业治疗医生的指导,调整并改变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进而改善生理反应,实现自我康复。医生、父母和教师的充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2023/2/641
二、情绪问题(emotionalproblem)儿童期常见情绪问题主要有:1.焦虑(anxiety)2.强迫行为(obsessivecompulsivebehavior)3.恐惧(phobia)4.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5.儿童癔症(childhysteria)2023/2/6421.焦虑(anxiety):指突如其来、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经常反复出现形成儿童焦虑症。患病率为2%~9%,低年龄儿童多见,女孩患病率略高于男孩。焦虑症患儿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害怕失败;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稍遇挫折就紧张害怕,严重时出现睡眠不良、夜惊、食欲不振、心慌、出汗、尿频、便秘等症状。2023/2/643过度焦虑可影响儿童的智力、人格和行为发展。防治措施,为患儿创造良好环境,改进教育方式,消除引发焦虑的各种刺激因素,同时配合心理治疗。2023/2/6442.强迫行为(obsessivecompulsivebehavior)指儿童期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类征候群。其与病态强迫症有本质区别。强迫观念属情绪性,表现为不自主、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理的强迫性观念、疑虑、意向和强迫穷思竭虑等,常导致焦虑、自责和忧郁。2023/2/645强迫动作属行为性,表现为强迫计数、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通常3-7岁是出现某些类似强迫动作的高峰年龄,一般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防治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豁达、开朗的个性品质。强迫行为严重,需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2023/2/6463.恐惧(phobia):因某种情景的出现或参与某项活动时,产生过分强烈、持续的紧张、恐惧和回避情绪。2023/2/647童年期常见的恐惧反应有三类:一是对身体受伤害的恐惧:如受伤、死亡、流血等;二是对自然事件恐惧:如黑暗、动物、电闪雷鸣、地震等;三是社交恐惧:如与父母分居、上学、见陌生人等。2023/2/648恐惧情绪是儿童期最常见心理现象之一。约90%的儿童在发育的某一阶段会出现恐惧反应,若产生异常的恐惧反应,经百般劝解仍无法消除,提示患有恐怖症。防治措施,从小注意培养乐观、开朗、勇敢的性格。家长以身作则,遇事应表现镇静,改进教育、教养方式等。心理矫治对患儿的恐惧情绪也有良好疗效。2023/2/6494.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又称“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心境障碍分狂躁发作、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其他情感障碍等亚型。临床以单相心境障碍最为常见,表现为心境低落、消极认知、睡眠紊乱和食欲减退,家庭、师生、伙伴关系全面倒退。2023/2/650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电生理异常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防治措施,主要采取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家庭干预是帮助儿童建立新的信念、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模式,学校干预是帮助教师理解治疗过程,在与儿童交往中发挥积极作用。药物治疗,辅以电休克和心理辅导,心理-社会干预,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2023/2/6515.儿童癔症(child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的情绪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或出现意识状态改变。起病急,无器质性病变基础。多发生在少年期,女孩多见,患病率约3.55%,有明显的集体发作特征,常由情绪因素诱发。2023/2/652许多患儿具有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家庭环境。一些患儿父母本身就有癔症病史或人格障碍,伴有自闭、内向、敏感、情绪不稳、依赖性强、易受暗示等个性特征。群体癔症流行(grouphysteriaattack)多见于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发作诱因往往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因素,如灾难、突发生活事件、战争等。有抽搐、过度呼吸、晕厥等表现。2023/2/653癔症集体发作,首发者的症状对继发者起主导作用,应迅速隔离首发患儿;消除周围强化作用;对其他患儿进行安抚,及时解除躯体不适,促使情绪尽快得到稳定。防治措施,注意培养儿童乐观、开朗、坚定的性格,不溺爱子女,适当进行挫折教育,改善儿童所处环境和教育方式是预防童年期情绪问题的主要措施。2023/2/654
三、品行问题(Conductproblem)概念:指在儿童少年时期反复持续出现,以经常说谎、偷窃、逃学、攻击、破坏行为等为特征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患儿通常因适应学校生活困难,逐步发展为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
)。品行问题和对抗性攻击行为发生率为4%~14%,性别比为2~4:1,男孩显著高于女孩。2023/2/655儿童品行不良除与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有关外,教育不当和家庭、社会环境不良是重要原因。其中家庭关系冷漠、家庭暴力、对子女缺乏教育和情感支持、过分溺爱、娇纵等是直接影响因素。防治措施,对患儿的干预和治疗必须建立在对自身及其家庭、社会、学校环境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2023/2/656成人攻击行为榜样作用女孩模仿成人攻击行为男孩模仿成人攻击行为2023/2/657
四、顽固性不良习贯指有些儿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在精神及躯体不适时出现的一些刻板的、不良的习惯性动作或行为。常见的有吮指和咬指甲、功能性遗尿、口吃、习惯性抽动等。2023/2/6581.吮吸手指fingersucking、咬指甲nailbiting小儿出生后数月就有吮指现象,1-2岁时最为频繁,学龄期消失,少数儿童因缺少环境刺激和爱抚,依然保留此习惯。出现心理矛盾冲突时,演化成咬指甲、咬铅笔等习惯。咬指甲多发生在4、5岁以后,6岁达高峰,11岁以后逐渐减少,个别的可持续到成年期。2023/2/659防治措施:减少儿童心理压力和紧张,不刻意提醒或专注其动作,不训斥,避免强化不良习惯,鼓励、引导患儿用手做事情,分散其注意力,也可采用厌恶疗法和其他行为疗法。2023/2/6602.功能性遗尿(functionalenuresis):是指儿童5岁后仍经常出现的不自主性排尿。患儿多无明显的器质病因,以熟睡中遗尿为主要表现。儿童遗尿患病率约3-6%左右,男孩多见,进入青春期可自行消失。遗尿具有遗传性,也可因强烈的刺激、心理和社会紧张因素导致。2023/2/661遗尿症儿童常伴有情绪问题、睡行症或多动障碍等。防治措施:了解病因,改善环境,消除心理紧张;有规律的训练,提供心理支持,不训斥或羞辱。可辅以行为和药物治疗。2023/2/6623.口吃(stuttering)是一种以语言节律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语言障碍。多发生在2-5岁小儿。男孩多发,男女比例为3:1,口吃若持续至10岁以后,多转为永久性。发生原因,如从小受忽视或歧视,突然受惊恐、模仿、心理压力、心因性紧张等,或父母对孩子学话过于急躁,做过多的矫正,或强迫孩子讲话等也可导致口吃。2023/2/663口吃儿童易形成孤僻、退缩、自卑、羞怯等不良个性特征。口吃矫治,主要是消除环境不良因素,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儿童树立信心。严重者配合行为疗法,进行语言矫治训练。2023/2/6644.习惯性抽动(Ticdisorder)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快速的、单部位或多部位肌肉地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等。多见于5~12岁儿童,男孩显著多于女孩。习惯性抽动分短暂性抽动、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等阶段。多数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如眨眼、挤眉、咬唇、张口、耸肩等,以头面部最为常见。2023/2/665抽动频率随情绪紧张而增加,注意分散时减轻,入睡时消失。其病因可能与遗传、躯体器质性疾病、心理-情绪因素等有关。常见的心理-情绪因素为突然惊吓或慢性焦虑;及其他躯体疾病。防治措施:消除原因,减缓心理压力,避免过度兴奋活动和紧张疲劳。严重者同时进行心理、行为和药物治疗。2023/2/666五、广泛性发育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PDD),是一组发生在儿童期,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症候群,发病通常始于婴幼儿期。主要症状包括:儿童孤独症(autism)、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yndrome,AS)、(PDD-NOS)、雷特综合症和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2023/2/667
1.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由脑功能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交往、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重复为基本特征的严重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男孩成倍高于女孩。主要表现:①交流障碍,患儿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技巧,总是独自玩耍,没有与亲人的目光对视,甚至对父母都表现不出特别的情感。2023/2/668②言语发育障碍,通常语言发育落后,或表现为自言自语、重复刻板的语言。③行为刻板重复,如转圈、撕纸、玩电器开关,依恋某一物件,重复看电视广告等。④智力落后,70%患儿智力低下,但有些儿童可在记忆力、音乐等某些方面表现超常。⑤感觉异常,多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脾气,有攻击或自伤行为等。2023/2/669病因未明,多认为环境因素作用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而致病。防治措施:早期识别、诊断和矫治非常关键。采用交流训练、语言训练、行为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结构化教育等方法;积极治疗可使患儿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治疗、教育和训练活动中。2023/2/670
2.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yndrome,AS)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人际互动关系异常,单调、重复的活动和兴趣模式。与孤独症不同之处是,AS无明显的认知-语言发育落后现象;相反,多数患儿可能在某些认知方面表现超常,尤其是在对事件、图形等的记忆能力上。2023/2/671患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机械、刻板、单一的语言,缺乏最基本的交流技巧,导致其难以和成人沟通,无法与同学建立友谊,处于严重的社会适应不良状态。防治措施:早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治疗主要以教育和训练为主,促进社会适应为核心目标。
2023/2/672第三节学校心理卫生服务一、儿童行为指导的概念与原则二、青春期心理咨询的概念与原则2023/2/673儿童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需要用行为指导(behaviorguide)的方法来帮助矫正。狭义的行为指导,含行为矫治(behaviormodification)或行为治疗之意,是一种根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纠正人们不良行为的技术。
一、儿童行为指导的概念与原则2023/2/674广义的行为指导,还包括对儿童少年的道德与情操培养、榜样作用,规范行为模式的建立与训练等。行为指导必须取得家长、教师的密切配合。即对儿童少年进行行为矫治的同时,对家长和教师也同时进行指导。全面了解儿童的信息,选择与建立有利的矫治措施。2023/2/675行为指导原则:1.取得儿童信任
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是行为治疗的基础。2.了解儿童的全面信息包括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经过、原因;儿童的生长发育现状、家庭背景、学校生活情况。3.确定靶行为通过行为分析来确定主要靶行为,根据靶行为制定矫治计划。2023/2/67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某地农业水利设施更新改造项目中型灌区监理合同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高频考点预测模拟试题(考点分析)
- 小班安全《我会排队》
- 2025汽车维修服务合同模板
- 2025-2030绝缘材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建筑行业发展规划
- 2025-2030粉末膳食补充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移动电源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
- 2025-2030离心蒸发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标准供货协议(合同版本)
- 科伦员工手册
- 绿化租摆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珠宝店应急预案范本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 电梯维保服务投标方案
- 小学生班主任三年级家长会课件
- 跨省户口网上迁移告知单
- 高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25项制度
- 军事博物馆参观感想专题培训课件
- 2023年娄底市生地会考综合真题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