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生产与国家玉米品种审定_第1页
我国玉米生产与国家玉米品种审定_第2页
我国玉米生产与国家玉米品种审定_第3页
我国玉米生产与国家玉米品种审定_第4页
我国玉米生产与国家玉米品种审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玉米生产与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成员:王剑豪

王强玉米生产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玉米生产对世界的粮食供给、保证世界食品供应具有重大的意义国际粮食危机的启示玉米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玉米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贡献和重大责任国家玉米品种审定的发展历程国家品种审定的作用玉米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其主要任务国际粮食危机的启示世界生产的粮食中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四种作物约占粮食作物总量的一半,多数自己消费,仅有7%用于出口大豆贸易量占总产量的三成多小麦和玉米贸易量占总量的一成生产量和出口量就占到世界的70%2007年5月31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题报道我国玉米价格上涨和消费情况

7月2日,韩国《朝鲜日报》以“中国粮食短缺殃及韩国”为题发表社论12月,美国进一步调整了燃料乙醇政策,世界市场粮食供给大幅度减少,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和经济波动

世界发展运动组织负责人认为世界粮食储备下降、出口限制以及澳大利亚的旱灾导致目前粮食危机的一个原因但粮食投机行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同期的谷物食品消费从2.766亿吨增至3.104亿吨,增幅高达11.81%美国谷物食品消费量大增的原因是使用生物燃料,去年美国使用多达约3000万吨谷物生物燃料美国占世界谷物食品消费量的比重从2006年-2007年的13.46%升至14.74%中国占世界谷物食品消费量的比重从18.53降至18.48%玉米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80年代我国的玉米消费口粮占38%,饲料粮占48%,出口占11%,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占3%90年代,全国口粮消费玉米占19%,饲料消费占68%,用于工业原料和食品工业的占5%左右1990~1994年出口玉米占总产量的8%左右在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加工转化的拉动下,我国玉米消费年增长2.7%2005年,工业加工消耗的玉米多达2300万吨,几乎占当年中国玉米产量的16.5%,比2001年增加了近一倍2007年4月。中央电视台财经报道栏目以“玉米也疯狂”为题召开座谈会国家有关部门和玉米主产区的各方面专家一起研讨我国玉米价格上涨在社会引起的震动,尤其是玉米子粒加工对玉米生产的影响2007年4月9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12月20日我国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2010年能自求平衡2015年我国玉米总产可达到1.6亿吨,将出现1000万吨的需求缺口玉米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贡献和重大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玉米科技工作者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使我国玉米品种实现多次更新换代我国玉米面积扩大经历三个快速发展时期,两个缓慢发展时期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三个快速提高阶段六十年代玉米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玉米面积2.2亿亩,年平均增加236.5万亩,亩产99.3公斤七十年代出现第二个快速发展时期,玉米种植面积突破3亿亩,年均增加833.2万亩。亩产161.9公斤,年均提高6.3公斤产量出现第一个快速提高时期八十年代玉米亩产达到240.5公斤,年均提高7.9公斤产量出现第二个快速提高时期九十年代玉米发展到3.9亿亩,年均增加832.6万亩,玉米生产出现第三个快速发展时期亩产提高到320公斤,年均提高8公斤,亩产出现第三个快速提高时期新世纪初始,我国玉米稳步发展2005年面积上升到39537.2万亩2006年玉米面积突破4亿亩大关,年均增加163万亩,2006年亩产量达到353.5公斤,年均提高4.8公斤我国玉米品种改良是品种更新和生产发展的核心要素玉米品种不断的优化和更新换代,是推动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科技人员要继续承担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预测、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创新观念、创新措施、创新材料选育出品质更好、抗性更强、产量更高的品种国家玉米品种审定的发展历程品种审定制度的初创阶段品种审定制度的探索阶段品种审定制度的发展阶段品种审定制度的初创阶段1981年12月,农业部成立了第一届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1982年5月,农牧渔业部发布《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试行条例》这届委员会工作历时7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尚未开展国家玉米品种审定规范、标准尚未形成品种审定依据品种推广面积的多少作为标准给以认定审定明显滞后推广品种审定制度的探索阶段1990-1997年和1998-2001年国家先后成立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品种审定委员会,两届品种审定委员会工作12年这个阶段我国玉米品种审定制度处于积极的摸索阶段国家玉米品种试验与审定同步进行、审定规范初步建立、审定目标基本确定1989年12月,农业部颁布《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试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试行)》1997年10月又颁布《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品种审定依据体现在三个方面

推广区域第二届品种审定委员会要求通过一个以上省级审定第三届委员会要求通过两个以上省级审定产量指标新审定品种推广产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普通玉米品种国家区试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品质特用玉米国家区试产量或品质明显优于对照普通玉米品种优质、高产、高效两届品种审定委员会共计审定玉米新品种102个品种审定制度的发展阶段2001年12月农业部成立了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布主要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国家品种试验进行改革,试验周期缩短,手段逐步完善玉米品种由普通型品种试验发展为普通玉米高油、高赖氨酸、高淀粉优质玉米鲜食甜、糯玉米、青贮玉米、爆裂玉米等三大类玉米品种试验品种试验有田间试验、品质检测、抗病鉴定、DNA指纹鉴定等试验的性质第三方试验品种审定内容丰产性、稳产性、品质、抗病性、熟期、抗倒伏以及商品性状等综合评价形成了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审定和品种展示、示范体系试验制度、技术评价、审定机制制定玉米审定标准,科学审定品种制定委员会工作原则,完善审定机制建立工作程序,规范审定行为完善品种试验管理制度,科学鉴定品种强化品种试验监督,突出公正性试验培训试验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试验水平国家品种审定的作用品种审定委员会严格品种准入,满足品种要求、促进品种多样化引领我国品种改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推动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把关作用、规范作用、引导作用、培训作用、品牌作用把关作用严格试验程序严格审定规范严格品种标准2001年—2006年,初审通过了245个玉米品种,初审品种通过率76.3%通过审定的品种占参加玉米试验品种总数的7%左右引导作用稳产性、抗病性和抗倒伏要求引导选育品种具有广适性、抗逆性品质要求引导玉米育种品质改良,提高品种的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熟期要求引导品种降低玉米子粒含水量、提高玉米商品性状,提高玉米产量规范作用

品种评价指标品质分析DNA指纹鉴定等科学、客观评价品种实施品种分类促进品种保护品牌作用公正性的试验要求规范的试验程序科学的评价体系品种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成为品牌品种2001-2006年间,全国种植100万亩以上的品种中,国家审定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玉米统计面积的79%培训作用定期开展品种试验培训建立品种展示和示范田为玉米育种者、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等提供了技术交流、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的平台玉米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其主要任务玉米专业委员工作的总体思路

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预测社会玉米消费需求,推进玉米产业发展提升民族种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品种审定的出发点保证玉米生产安全、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增收作为落脚点在思想观念、技术评价、管理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大胆探索玉米生产树立大战略思想玉米育种树立大市场思想推动玉米育种高起点、高要求主要任务玉米专业委员会从品种审定准入许可为主转向服务为主,市场准入许可为辅支持和推进玉米品种试验和审定制度的深化改革建立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品种管理体系,促进玉米产业快速发展探索品种试验、鉴定技术,完善技术规范培养试验和审定技术队伍,把握品种审定方向继续推进玉米品种精品战略,提升我国玉米的育种水平和品种的国际竞争能力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的具体规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ZeamaysL.)品种国家审定时应具备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品种审定,适用于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主管部门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玉米品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品种variety经过人工选育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具有适当的名称。3.2品种试验varietytest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主管部门组织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抗病鉴定、品质检测等。3.3丰产性yieldability品种的产量表现,用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表示。3.4稳产性yieldstability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用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的百分率表示。3.5抗病(虫)性diseaseandpestresistance品种克服或减轻病原物(害虫)侵染、发育、生长和为害的能力。4品种评价完成试验程序的品种,依据丰产性、稳产性、品质、抗病(虫)性等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4.1普通玉米4.1.1丰产性每年区域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5%,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3%。4.1.2稳产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率≥70%;每年平均倒伏和倒折率之和≤10%。4.1.3品质容重≥685g/L,粗淀粉含量(干基)≥69%,粗蛋白含量(干基)≥8%,粗脂肪含量(干基)≥3%。4.1.4抗病(虫)性4.1.4.1东北早熟春玉米区: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田间自然发病株率在5%-10%之间的试点比率≤10%,丝黑穗病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5%;茎腐病、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主要叶斑病为非高感类型。4.1.4.2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田间自然发病株率在5%-10%之间的试点比率≤10%,丝黑穗病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5%;茎腐病、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主要叶斑病为非高感类型。4.1.4.3极早熟玉米区:丝黑穗病田间发病株率≤3%,田间自然发病株率在5%-10%之间的试点比率≤10%,丝黑穗病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5%;茎腐病、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主要叶斑病为非高感类型。4.1.4.4西北春玉米区:大斑病、矮花叶病毒病为非高感类型。4.1.4.5黄淮海夏玉米区:茎腐病、小斑病和矮花叶病毒病为非高感类型。4.1.4.5黄淮海夏玉米区:茎腐病、小斑病和矮花叶病毒病为非高感类型。4.1.4.6京津唐夏玉米区:茎腐病、小斑病和矮花叶病毒病为非高感类型。。4.1.4.7西南玉米区:纹枯病、大斑病、丝黑穗病为非高感类型。4.1.4.8武陵山区玉米区:纹枯病、大斑病、丝黑穗病为非高感类型。4.1.4.9东南玉米区:纹枯病、大斑病、丝黑穗病为非高感类型4.1.5熟期4.1.5.1东北早熟春玉米区、极早熟春玉米区、京津唐夏玉米区: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晚熟≤3天。4.1.5.2东北华北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晚熟≤2天。4.1.5.3黄淮海夏玉米区: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晚熟≤3天。4.2高淀粉玉米、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

4.2.1对照为普通玉米4.2.1.1丰产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减产≤3%。4.2.1.2稳产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减产≤3%的试点≤50%,平均倒伏和倒折率之和≤10%。、生产试验比对照减产≤3%的试点≤50%,平均倒伏和倒折率之和≤10%。4.2.1.3品质4.2.1.3.1高淀粉玉米粗淀粉(干基)含量≥75%。4.2.1.3.2高油玉米粗脂肪(干基)含量≥7.5%。4.2.1.3.3高赖氨酸玉米赖氨酸(干基)含量≥0.4%。4.2.1.4抗病(虫)性同4.1.4。4.2.1.5熟期同4.1.5。4.3鲜食甜玉米、糯玉米4.3.1丰产性每年区域试验鲜穗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3%。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减产≤5%;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90分,每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减产≤20%。比对照早熟≥5天,每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减产≤10%。4.3.2稳产性品质与对照相当,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点比率≥60%;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点比率≥50%。每年平均倒伏和倒折率之和≤10%。4.3.3品质4.3.3.1甜玉米可溶性总糖含量≥10%;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85分。4.3.3.2糯玉米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3%;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85分。4.3.4抗病(虫)性4.3.4.1北方春玉米区: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田间自然发病株率在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