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货币与银行理论_第1页
第4章货币与银行理论_第2页
第4章货币与银行理论_第3页
第4章货币与银行理论_第4页
第4章货币与银行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货币与银行理论2/6/20231教学目的:了解货币的演变;明确货币供给的构成;把握银行存款的创造。教学重点和难点:货币定义;银行存款创造总课时:22/6/20232课时:2第一节货币货币的演变;货币供给的构成(重点)。第二节银行银行及银行体系;存款创造(重点)。2/6/20233导言“货币也许是当代稳定型政策中最强有力的工具”,货币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货币的作用,古典学派货币理论是“两分法”和“货币中性”。2/6/20234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直接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货币是刺激经济制度活跃起来的酒。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直接影响总支出,从而影响名义国民产出。2/6/20235《美国货币史》的作者说:货币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因为它充满了神秘与自相矛盾。货币这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惯例,这种社会惯例的存在完全归功于人们对一种虚构之物的广泛接受。货币不过是一层面纱。“实际起作用的”力量是人们的能力、人们的勤奋与才智、人们所掌握的资源、人们的经济组织模式与政治组织模式,等等。2/6/20236第一节货币一.货币的历史演变

1.物物交换货币出现之前,是以物与物的交换方式。这交换方式的优点是简单,而缺点是交换往往不能成功。如同马歇尔所说,难以“双重巧合”。2/6/20237萨缪尔森举例说,“在以物易物的条件下,除非一个饿着肚子的缝衣匠恰巧找到一个既有食物又想买条裤子的没有衣服穿的农民,否则双方都不可能直接进行交易。”2/6/202382.商品货币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人们用一种公众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如羊、石斧、金银等。2/6/202393.现代货币现代货币时代,即纸币时代。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银行货币得以产生和发展。银行货币是以银行存款为具体形态,通过银行间划拨而完成交易的支付手段。同时,新的货币形式还不断出现(如信用卡)。2/6/202310货币是人们在交换商品和服务,或者支付债务时愿意接受的资产。或者,货币是一种能直接起交换手段或支付媒介作用的东西。2/6/202311二.货币供给(量)的构成

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而任何货币政策的变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上。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给总量和构成的调节,实现其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2/6/202312货币供给量是指,一个社会现实存在着的货币量,分狭义和广义的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2/6/2023131.狭义货币供给(M1)又称交易货币。是最重要的货币概念。M1是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硬币和纸币之和,再加上支票账户存款。即:M1=现金+支票账户存款2/6/202314现金即通货,包括硬币和纸币。硬币是在小额交易过程中使用的金属辅币,M1中的硬币是所有未被银行持有的。纸币是更重要的货币,现实流通中的通货主要是指纸币。2/6/202315为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和稳定币值,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和硬币的发行权,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中央银行凭借国家授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垄断其发行权的——“法偿(定)货币”。2/6/202316萨缪尔森(Samuelson,1958)提出的叠代模型,赋予了法定货币不能直接用于生产或消费的“内在无用性”、发行者不承诺兑换商品的“不可兑换性”两个基本特征。2/6/202317“活期存款”是指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有以支票账户形式存在的活期存款和存折方式存在的储蓄存款。M1中的活期存款指支票账户存款,又称“银行货币”,9/10的交易用银行货币支付。支票账户是见票即付的。

2/6/202318名词—“支票”一种由出票人提交给受票人(通常是银行)的书面票据,它需要受票人对出票人或出票人所指定的人随时支付一笔特定的数额。用于清偿债务和从银行提取现金。2/6/202319在资产的组合中,一般不把M1当作资产组合中的一种形式,因为M1是一种“劣势”资产,其他资产如政府债券安全而且收益更高。2/6/202320⒉

广义货币供给(M2)M2有时被称作“资产货币”或“准货币”(M2-M1的余额),包括M1再加上一切种类的储蓄和定期存款。即: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2/6/202321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不用支票账户而用存折存入银行的活期储蓄。定期存款是小额(10万美元以下)零星存入的短期定期储蓄。2/6/202322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虽不能直接执行价值标准或记帐单位的职能,但很容易兑换成现金,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交易媒介或现金的容易程度)。2/6/202323定期存款的流动性比储蓄存款差一些,但由于可通过提前支取和其他形式变换为现金,其流动性也比较高。经济学研究中使用的货币定义主要是M1、M2。2/6/20232420世纪60年代初,多数经济学家用M2来测定货币供给。由于在五、六十年代弗里德曼是M2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故M2被称为“弗里德曼货币定义”。2/6/2023252/6/202326三.货币的价格:利率1.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信用行为期限的长短,将利率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期限1年以上的利率为长期利率,而1年以下的利率为短期利率。2/6/202327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按在借贷期限内对利率是否调整,将利率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国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不调整的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可以定期调整的利率。2/6/2023283.安全利率和高风险利率按是否存在风险,将利率分为安全利率和高风险利率。安全利率是不存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利率。如,政府债券。相反的就是高风险利率2/6/2023294.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 按利率是否能够自由变动,可以将利率分为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法定利率是货币当局确定的利率。美联储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原理,注意理解。2/6/2023305.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按在货币的借贷过程中,债权人是否承担债务人到期无法归还本金的信用风险以及货币贬值的市场风险,将利率分为实际和名义利率。简言之,实际、名义利率是包含着还是剔除了物价因素的利率。2/6/202331第二节银行一.银行及银行体系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银行体系产生以后,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等构成。具体地说:2/6/202332⒈中央银行代表政府管理金融业、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⒉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中居主体地位。它提供支票账户,最重要特征是,具有创造货币的机能。商业银行又称“存款货币银行”。⒊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2/6/202333二.银行存款的创造过程(重点)是由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由商业银行通过支票账户存款创造货币的。整个银行体系把其贷款与投资扩大为原来存款的许多倍,即实现了银行存款的创造。2/6/202334存款创造的过程有两个步骤:一是中央银行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量。二是整个银行体系将这些准备金当作一种投入品,并将其转变成更大数量的支票账户存款,这个过程就是银行存款的创造过程。2/6/202335分析存款创造过程:1.储蓄与准备金银行可贷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银行储蓄、公司储蓄和居民储蓄。2/6/202336准备金是银行以现金或存于中央银行的基金的形式而持有的资产。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为准备金率。准备金包括两部分: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2/6/202337法定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规定比率上缴的存款数额。法定准备金又称必要准备金或必要储备。法定准备金=储蓄×法定准备金率2/6/202338超额准备金又称“自由准备金”,即银行按照其意愿自行处理。超额准备金是银行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又称过度储备。超额准备金=银行准备金-法定准备金2/6/202339商业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的目的:银行间票据差额清算;应付不可预测的现金提取;等待有利的贷款或投资机会。但是,因为持有超额准备金是不生息的,持有数额的多少,会影响银行的经营成本。2/6/202340准备金分为两级,现金储备叫做一级储备;银行持有的各种短期债券叫做二级储备。备足这两种准备金之后,银行才开始其贷款活动。2/6/202341⒉存款创造存款创造与银行的贷款活动直接相关,即前面提及的两个步骤之一。这就必须首先区分两类业务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第一类业务是支票交易;第二类业务就是贷款与货币创造。2/6/202342(1)支票交易假定消费者A和业主B分别在甲和乙两个银行开有支票账户。A因购买了B的商品填写了一张$100的支票给B,B将$100的支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则在自己的资产和负债的贷方(增方)计入$100。2/6/202343甲银行一方面在A的支票账户中减去$100,另一方面,其总储备资产和负债也减少了$100。结果是$100货币从A的账户转到B的账户,从甲银行流到了乙银行,货币的总供给量不变。2/6/202344(2)贷款与货币创造只保留部分准备金(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制度)使银行具备了创造货币的能力。假定中央银行增加1000美元的准备金(可通过购买1000美元政府债券等形式)。2/6/202345A获得$1000,将其存入A在甲银行的支票账户中。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10%,甲银行留下$100作为准备金,将$900贷给B,并为其开出了一张$900的支票,B将$900存入乙银行。2/6/202346注意:除了在甲银行$1000的存款之外,在乙银行又出现了$900的活期存款。因此,现在的货币供给总量变为了$1900,银行的这一活动已经创造了$900的新货币(第一级银行的活动)。2/6/202347这个过程还未结束,(第二级银行,即其他银行的连锁反应),乙银行将得到的900美元留下90美元作为准备金,将810美元贷出。2/6/202348最初的$1000创造出了$2710(1000+900+810)而且这个过程还在继续。直到贷款的金额小到不值得存贷时为止,即实现了整个银行系统的最终均衡。以上是轮数分析方法。2/6/2023492/6/2023502/6/202351货币乘数表明了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原理。整个银行体系能够将最初增加的准备金变成多倍的新存款或银行货币。货币乘数和支出乘数的计算相似,但货币乘数是将准备金存量的扩张,而投资或消费支出所诱发的是产出的增量。2/6/202352另外,当准备金流失使银行货币减少的时候,存款的创造过程也可以从相反方向起作用。这种存款的创造过程从相反方向起作用,从而变为储蓄紧缩或货币紧缩的过程。2/6/202353三.存款创造的限制条件

上面得到的货币乘数,用于实际货币乘数计算是不准确的。在美国,当平均法定准备金率在12%左右时,其货币乘数应在8.3左右,但实际货币乘数一般在2.5~2.6之间。原因是两个假定前提:2/6/202354一是一切新货币均存留于银行体系之内,即没有现金漏损。二是除了向中央银行缴存的法定准备金这一漏出量之外,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即一切银行发放贷款都贷到极限。2/6/2023551.现金漏损现金漏损指银行存款的一部分转化为现金,漏出银行体系而注入日常现金流通的现象。2/6/202356收到支票的人可能不将款项存入银行支票账户,或者从中提取一部分现金持有。这种漏出量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例为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2/6/2023572/6/202358⒉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为了保证日常业务(其目的已有介绍)的进行,在存款总额中,除了上缴法定准备金之外,一般都保持一定数额的超额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