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设计要求2016_第1页
第4章设计要求2016_第2页
第4章设计要求2016_第3页
第4章设计要求2016_第4页
第4章设计要求20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潍坊学院第四章设计要求§4.2承载力验算§4.4

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4.3变形验算§4.1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4.5

延性与耗能§4.6

舒适度§4.7

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4.8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弯矩塑性调幅抗震概念设计包括正确的场地选择,合理的结构选型和布置、正确的构造措施等。

§4.1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4.1.1

抗震概念设计强调抗震概念设计是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和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这使得其计算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并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试问:那一幢破坏严重呢?马那瓜美洲银行大厦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

结构是均匀对称的,基本的抗侧力体系包括4个L形的桶体,对称地由连梁连接起来,这些连梁在地震时遭到剪切破坏,是整个结构能观察到的主要破坏。分析表明:1.对称的结构布置及相对刚强的联肢墙,有效地限制了侧向位移,并防止了明显的扭转效应;2.避免了长跨度楼板和砌体填充墙的非结构构件的损坏;3.当连梁剪切破坏后,结构体系的位移虽有明显增加,但由于抗震墙提供了较大的侧向刚度,位移量得到控制。美洲银行

1)平面不规则4个楼梯间偏置塔楼西端,西端有填充墙。4层以上的楼板仅为5cm厚,搁置在高45cm长14m小梁上。

2)竖向不规则塔楼上部(4层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承在4层楼板水平处的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其下面的10根1m×1.55m的柱子上(间距9.4m)。上下两部分严重不均匀,不连续。主要破坏:第4层与第5层之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横向裂缝贯穿3层以上的所有楼板(有的宽达1cm),直至电梯井东侧;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及其它非结构构件均严重破坏或倒塌。

1971年美国圣菲南多地震,Olive-View医院位于9度区,主楼遭到严重破坏。它是一幢刚度和强度在底层突变的建筑的典型震例,其教训值得借鉴。该主楼是六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其剖面如图11所示。该幢建筑三层以上为框架­—剪力墙体系,底层和二层为框架体系,而二层有较多的砖隔墙。该结构上、下层的侧向层间刚度相差约为10倍。地震后,上面几层震害很轻,而底层严重偏斜,纵向侧移达600mm,横向侧移约600mm,角柱出现严重的受压酥碎现象。

Olive—View医院主楼剖面1)采用规则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2)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路径和不间断的传力路线。3)具有足够大的承载力和刚度。4)具备良好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和大的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5)具有整体牢固性。6)构件与构件之间、结构与结构之间,或是牢固连接,或是彻底分离,避免似连接非连接、似分离非分离的不确定状态。7)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抗震高层建筑的建筑形体和结构布置原则1、基本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力求均匀对称,减少扭转的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总体布置:结构平面布置和结构竖向布置

§4.1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结构平面布置

1)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平面不规则的类型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平面不规则的类型局部不连续大开洞错层

2)高层建筑宜选用风作用效应较小的平面形状。对抗风有利的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的凸平面。例如: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鼓形等平面。对抗风不利的平面是有较多凹、凸的复杂平面形状,如V形,Y形、H形、弧形等平面。

对抗风有利的平面形状

3)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平面长度L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l不宜过大;不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图形。4)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减少偏心。5)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平面不规则、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心较大和抗扭刚度太弱的结构,其震害严重。4.1.2结构竖向布置高层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变化宜均匀、连续,不应突变。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竖向不规则的类型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结构屈服抗剪强度不均匀(有薄弱层)

严重不规则是指体型复杂,多项不规则指标超过表中指标或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具有严重的抗震薄弱环节,将会导致地震破坏的严重后果者。注:以上规定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竖向不规则的类型2)当结构上部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有收进、或外挑时,应满足:(1)当上部楼层有收进,且H1/H之比大于0.2时,B1不宜小于B的0.75倍;(2)当上部楼层有外挑时,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的0.9倍,且水平外挑尺寸a不宜大于4m。3)为防止结构出现弱层,A级高度高层建筑楼层层间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楼层层间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4)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外荷载作用下,各个构件及其连接均有足够的承载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构件按极限状态设计,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采用由荷载效应组合得到的构件最不利内力进行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有地震作用组合时§4.2承载力验算式中:S—是在不考虑地震作用时,通过荷载效应组合后的构件内力设计值;

R—是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构件的承载能力。不同的构件,要采用不同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如: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抗压承载力等。可以参考有关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计算以及钢结构构件计算的有关教材。无地震作用组合时§4.2承载力验算式中:SE—是考虑地震作用时,通过荷载效应组合后得到的构件内力设计值;

RE—地震作用下构件的承载能力。

γRE—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有地震作用组合时§4.2承载力验算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的取值§4.2承载力验算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风荷载和小震作用),限制结构水平变形主要原因有:(l)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不舒服,影响正常使用。(2)过大的侧向变形,特别是过大的层间变形会使填充墙及一些建筑装修出现裂缝或损坏,也会使电梯轨道变形或玻璃破损。§4.3变形验算一、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3)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甚至破损。限制结构裂缝宽度就要限制结构的侧向变形及层间变形。(4)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严重时会加速倒塌。§4.3变形验算一、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

结构的刚度可以用限制侧向变形的形式表达,我国现行规范主要限制层间位移:式中:△u为荷载效应组合所得结构楼层层间位移,h为该层层高,△u/h为层间转角,应取各楼层中最大的层间转角,即(△u/h)max,验算是否满足要求。上式右端是限制值。§4.3变形验算一、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层间转角Δu/h的限制

§4.3变形验算一、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高层规程》仅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以及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做了两阶段设计要求,对这些结构还要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4.3变形验算二、防止倒塌层间位移限制

《抗震规范》规定,弹塑性变形验算是第二阶段抗震设计的内容,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高层建筑结构有:(1)、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2)、甲类建筑和9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3)、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建筑结构。§4.3变形验算二、防止倒塌层间位移限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罕遇地震作用下,为防止结构倒塌,要限制结构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层间侧移。要符合下式要求:式中:△up——层间弹塑性位移;

θp——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可按下表采用;h——层高§4.3变形验算二、防止倒塌层间位移限制弹塑性层间位移角θp(=Δu/h)的限制

§4.3变形验算二、防止倒塌层间位移限制根据使用要求,经济等指标结构布置:柱网布置,梁布置梁、柱选型(初估)计算单元选取计算简图选取及荷载计算竖向荷载下的分层计算水平荷载下的内力和变形计算荷载效应组合承载力设计构造处理框架结构设计计算程序(手算)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1、无地震作用时的效应组合§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一、荷载效应组合高层建筑的无地震作用组合基本的荷载工况有两种:①恒载+活载:

1.2恒载效应+1.4活载效应

1.35恒载效应+1.40.7活载效应②恒载+活载+风荷载:高层结构:

1.2恒载效应+1.4活载效应+1.41.0风荷载§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一、荷载效应组合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2、有地震作用时的效应组合§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一、荷载效应组合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作用分项系数注:表中“—”表示组合中不考虑该项荷载或作用效应§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一、荷载效应组合高层建筑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基本工况有:①、对于所有高层建筑

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②、对于60m以上高层建筑

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1.40.2风荷载效应§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一、荷载效应组合③、9度设防高层建筑

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0.5竖向地震作用效应④、9度设防高层建筑

1.2重力荷载效应+1.3竖向地震作用效应⑤、9度设防高层建筑、且为60m以上高层建筑

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0.5竖向地震作用效应+1.40.2风荷载效应§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一、荷载效应组合§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一、荷载效应组合恒荷载是长期作用在结构上的,在计算内力时必须满布。竖向活荷载是可变的,不同的布置会产生不同的内力。理论上,应按最不利布置计算截面最不利内力。但一般高层建筑的活荷载不大,它产生的内力所占比重较小。因此,《混凝土高规》及《高钢规》均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时可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而用满布活荷载计算内力。但如果设计的结构竖向活荷载很大时,例如图书馆书库等,仍应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二、竖向活荷载的布置实际风荷载和水平地震都可能沿任意方向。设计时假定只考虑主轴方向的水平荷载,但是水平荷载可以是正方向,也可以是负方向。在矩形平面的结构中,正负两个方向荷载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内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如下页图所示。§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三、水平荷载的方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图§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三、水平荷载的方向

结构设计时,分别对各个构件进行内力组合,而且是针对各构件控制截面进行组合,获得控制截面上的最不利内力作为该构件的配筋设计依据。

控制截面通常是内力最大的截面。对于框架梁或连梁,两个支座截面及跨中截面为控制截面(短连梁只有支座截面为控制截面);对于框架柱或墙肢,各层柱(墙肢)的两端为控制截面。

§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四、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

梁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为最大正弯矩及最大负弯矩,以及最大剪力;跨中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为最大正弯矩,有时也可能出现负弯矩。

§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四、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柱(墙)是偏压构件。大偏压时弯矩愈大愈不利,小偏压时轴力愈大愈不利。因此要组合几种不利内力,取其中配筋最大者设计截面。可能有四种不利的M、N内力:①及相应的N;②及相应的M;③及相应的M;④较大及N较大(小偏压)或较小(大偏压)。柱(墙)还要组合最大剪力V。

§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四、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截面配筋计算时,应采用构件端部截面的内力,而不是轴线处的内力,如图所示。§4.4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四、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

位于设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都要按规定进行抗震设计,除了满足抗震承载力及侧移限制要求外,都要满足延性要求和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这是实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措施。钢结构的材料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延性,而钢筋混凝土结构要通过延性设计,才能实现延性结构。§4.5延性与耗能前言

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即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允许部分构件出现塑性铰,这种状态是中震“可修”状态:当合理控制塑性铰部位、构件又具备足够的延性时,可做到在大震作用下结构不倒塌。高层建筑各种体系都是由梁、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作为抗震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框架和延性剪力墙。

一、延性结构的含义§4.6舒适度要求风工程学者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后认为,结构的风振加速度是衡量人体对风振反应的最好尺度。高层建筑物在风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振动,过大的振动加速度将使在高楼内居住的人们感觉不舒适,甚至不能忍受,两者的关系见下表,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1、二阶效应(即P~Δ效应)

计算分析表明,对混凝土结构,随着结构刚度的降低,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呈非线性增长。因此,对结构的弹性刚度和重力荷载作用的关系应加以限制。§4.7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使结构按弹性分析的二阶效应对结构内力、位移的增量控制在5%左右,则弹性计算分析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2)框架结构:式中:——结构一个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可按倒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将结构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

——房屋高度;

——分别为第i、j

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取1.2倍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与1.4倍的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的组合值;

——第i楼层层高;

——第i楼层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可取该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

n——结构计算总层数。EJd结构等效侧向刚度位移增大系数内力增大系数位移增大系数内力增大系数

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高层建筑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也可采用对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计算结果乘以下述增大系数的方法近似考虑。2、结构稳定验算高层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