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和应用
NeoclassicalTradeTheory:ExtensionsandApplications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2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和应用本章主要内容: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3
4.1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4.1.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领会到国际贸易的好处,但对一个国家整体的好处并不意味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会得到好处。一般而言,出口可以使本国生产者获利,而进口会使本国生产者受损。在这里生产者可以笼统地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本节将分析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4
反全球化运动5
韩国农民在香港示威6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工资和利润的形成由下列公式表示:劳动收入: W=P*MPL资本收益: R=P*MPK
其中W为工资,代表劳动力的收益,资本收益由R表示。P为产出的价格,MPi(i=L,K)是要素i的边际生产率。公式显示,要素收益等于其边际产量乘产品的市场价格。因此,国际贸易对要素收益(工资、利润)的影响有两个途径:(1)产品价格的变化(短期影响)(2)边际要素生产率的变化(长期影响)7
一、短期影响:(要素不能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
短期中,要素回报的变化只取决于产品价格的变化,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不变.假如中国出口大米进口钢铁,那么:农业(生产大米)Wr(上升)=Pr(上升)*MPL(不变)
Rr(上升)=Pr(上升)*MPK(不变)工业(生产钢铁)Ws(下降)=Ps(下降)*MPL(不变)
Rs(下降)=Ps(下降)*MPK(不变)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该部门的两种要素回报均上升。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价格下降,该部门的两种要素的回报均下降。短期内,劳动力和资本没有足够时间来变换工作和重新投资。8
二、中期影响(部分要素流动,部分不流动)
中期中,部分要素可以在行业间流动,其余的还停留在原来的行业,例如劳动力可以迅速从农业流向工资率高的工业,而生产设备的移动就很困难。农业(生产大米)Wr(?)=Pr(短期上升)*MPL(中期下降)
Rr(上升)=Pr(短期上升)*MPK(中期提高)工业(生产钢铁)Ws(?)=Ps(短期下降)*MPL(中期提高)
Rs(下降)=Ps(短期下降)*MPK(中期下降)在中期中,价格上升的出口行业价格上涨,该部门的不流动要素回报上升。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价格下降,该部门的不流动要素的回报下降,流动要素的收益不确定9
长期看,资本也会从进口部门流向出口部门。
对中国来说,从钢铁部门流向农业部门。
但是,中国农业是劳动密集行业,需要较多劳动力;而钢铁行业是资本密集行业,转出的劳动相对减少,资本较多。结果:整个社会劳动不足,资本过剩。
农业(生产大米)Wr(上升)=Pr(短期上升)*MPL(长期提高)
Rr(?)=Pr(短期上升)*MPK(长期下降)工业(生产钢铁)Ws(?)=Ps(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s(下降)=Ps(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三、长期影响:(所有的要素均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斯托尔珀-萨谬尔森(STOLPER-SAMUELSON)定理10
贸易前要素市场处于均衡状态,Wr=Ws,Rr=Rs。已知贸易后价格与生产变动的结果是Wr上升和Rs下降,并且知道在新的要素市场均衡点上Wr=Ws,Rr=Rs,所以,与贸易前相比,Ws上升和Rr下降11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可以归纳为: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12
尽管赫克歇尔和俄林都已经提到了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但他们并没有明确地将要素收益与产品价格直接联系起来。而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首次使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解释了为什么本国稀缺资源的收益可以通过保护而提高。同样,本国充裕要素的收益亦可通过自由贸易而增加。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成为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最重要的结果之一。
问题:为什么相对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是“自由贸易者”,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喜欢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会使相对丰裕要素所有者收入提高,相对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
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意义:14
1、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国际贸易虽然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是并非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关税将增加在受到保护的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3、丰富要素所有者倾向于是“自由贸易的拥护者”,稀缺要素所有者则更倾向于支持贸易管制。15
四、放大效应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则进一步研究和证明了这种效应。在我们的例子中,中国出口大米,短期大米价格上涨和长期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工资(劳动力价格)上升。如果大米价格上涨5%,劳动生产率又提高5%,那么工资上涨的幅度肯定会大于5%。16
放大效应
另一方面,中国进口钢铁,短期钢铁市场价格下跌和长期边际资本生产率下降使得资本收益率下降,其下降幅度也应大于价格下降幅度。所以,在进口产品(钢铁)价格下跌时,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要素(资本)价格下跌的幅度会更大。17
放大效应如果我们分别将W^和R^定义为劳动和资本价格变动率,把P^r和P^s定义为大米(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钢铁(资本密集型产品)价格变动率的话,那么,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后要素价格变动与产品价格变动的关系可以写成:
如果中国的大米价格上升1%,劳动工资的上升就会超过1%;如果钢铁的价格下跌1%,资本收益的下降幅度就会超过1%。琼斯把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的这一结果称为“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effect)。18
4.1.2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条件下,自由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相等,而且还会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的模式如何,两国中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或租金率)。该定理是萨缪尔森在H-O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19
贸易前A国:B国: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劳动充裕资本稀缺工资率低利率高出口劳动密集型进口资本密集型资本充裕劳动稀缺工资率高利率低出口资本密集型进口劳动密集型贸易后A国:增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减少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劳动的需求对资本的需求工资率利率增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劳动的需求对资本的需求工资率B国:利率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简称H-O-S定理):要素相对价格均衡的过程PX/PY(PX/PY)B(PX/PY)A(PX/PY)*BAEw/r(w/r)2(w/r)1(w/r)*B国分工生产X,提高了劳动的相对需求,导致B国的w/r上升;A国分工生产Y,提高了资本的相对需求,导致A国的w/r下降。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直至点E为止,此时,两国X的相对价格均为(Px/PY)*,两国劳动的相对均衡价格均为(w/r)*。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分析:例如日本资本密集韩国劳动密集出口资本密集品出口劳动密集品劳动资本价格均等工资低利率高工资高利率低资本需求增加,劳动需求下降劳动需求增加,资本需求下降工资下降利率上升工资上升利率下降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简称H-O-S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情况——在部分国家出现均等化趋势表:制造业平均每小时工资为美国工资的百分数国家1959年1970年1983年1996年美国100100100100日本112451106意大利234262103法国27416298英国29355395德国295684131加拿大425775102平均数27436310623
案例:南北贸易与收入不均
美国1970年—1989年间,收入最高的10%男性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15%,最低10%的工人的实际工资却下降了25%。为什么工资不均的现象在急剧增长呢?很多学者将原因归之于世界贸易的增长,尤其是新兴工业化经济中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如韩国和中国。新兴工业经济向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比重在迅速增长。新兴工业化经济向发达国家出口包括服装、鞋类等其他技术相对简单的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到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产品主要是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例如化学药品和航空航天产品等。正在发生的一切似乎正是要向要素价格均等化转移。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丰裕,新兴工业经济非技术劳动力丰裕。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双方之间的贸易将提高资本和技术丰裕国家中高技术工人的工资,降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案例:国际贸易是否增加了美国的工资差别
在过去的20年间,国际贸易是否增加了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国家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别?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国际贸易也许并不是主要原因。首先我们来看一些事例。在1979-1993年间,美国高中毕业生和平均真实工资下降了20%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则上涨了11%,这导致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间真实工资差别的大幅度增加。根据另一项研究,1973-1996年间,美国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起初工资差别增加了63%。我们的问题是,国际贸易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这一差别的增加?案例:国际贸易是否增加了美国的工资差别(续)工资差异原因
影响程度(%)技术改进37.7贸易10.1停滞的最低工资7.2工会削弱4.4移民2.9无法解释的原因37.7美国工资差异的原因26
二、对“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评价在现实中,有些国家通过推行自由贸易而缩小了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有些国家却逐渐拉大差距。理论和现实不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产要素均等化”难以实现的原因如下:1)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各种壁垒导致要素和商品无法自由流动。
2)生产要素在国内也无法完全自由流动,同一要素在不同产业收益率不同。
3)各国生产技术并非固定不变,发达国家始终是先进技术的开发使用国,容易拉开和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27另外,以下三个对预期要素价格均等化至关重要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两个国家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使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没有说明的一点是国际贸易会消除或减少单位资本收入的国际间差异。28
29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总结30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总结31
4.2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4.2.1进口替代型增长(ImportReplacingGrowth)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的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用国内的生产替代一部分原来进口的商品。
大国与小国的区分:根据其出口量的大小能否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如不能影响,则为小国。不是根据国土、人口大小来区分的,如古巴在糖市场上,就是大国。32
(对贸易条件、大米与钢材生产、福利水平的影响)1.中国资本增长的结果,提高了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的生产能力,表现在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多地向钢铁方面外移。中国是小国,中国的任何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不会有任何影响,钢铁和大米的相对价格都不会改变,中国的贸易条件也不会变化。一、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开放小国经济的影响33
2.在短期内,资本的增加使得使用资本的成本降低。由于钢铁生产是资本密集型,使用资本较多;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使用资本较少。因此,钢铁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会大于大米生产成本的下降,即钢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下降,生产扩大;
从长期来看,不仅新增的要素会投入钢铁工业,大米种植业中的一部分资源也会转移出来去从事钢铁生产,从而造成大米生产量绝对下降。
34
3.经济增长的结果仍使整个社会福利增加。这种福利的增长既来自于要素增长而产生的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归功于自由贸易下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贸易量虽然减少了,但这种减少是市场调节而不是人为扭曲的结果。35
钢铁S1C2C1S2TOT图4.1小国的进口替代型增长大米㈠资本稀缺的中国如果资本存量上升,则资本密集型的钢铁生产扩张,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多地向钢铁方面外移。㈡中国如果是小国,钢铁生产的增长不会引起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所以价格线平行外移。㈢生产的变化进一步影响贸易,国内钢铁替代进口钢铁使进口减少,大米生产下降导致出口减少,贸易三角缩小。36
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37
根据RybczyskiTheorem,中国(小国)资本增加,导致密集使用资本的钢铁业增长迅速,进口减少;而密集使用劳动的大米产业生产萎缩。(价格不变是前提,即中国出口钢铁不会导致国际市场钢铁价格下跌)38
(对贸易条件、大米与钢材生产、福利水平的影响)
首先,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会受中国生产和贸易变动的影响,由于中国在国际钢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资本增长的结果使国内钢铁生产能力加强而减少进口,国际钢铁市场的价格会由于中国需求的减少而下跌。钢铁价格的下降,会影响中国的贸易条件。钢铁是中国的进口产品,进口产品价格的降低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用同样数量的大米出口,现在可以比以前交换到更多数量的钢铁,中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二、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开放大国经济的影响39
其次,对生产和贸易的影响(若是小国,钢铁生产增长,其他萎缩),因是大国,使国际市场钢铁价格下降,大米的相对价格提高。如果大米相对价格提高幅度很大,则国内大米的生产也会增加。(就是说生产量和贸易量不确定)
再次,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也会比小国大(对小国,贸易条件不变,但对大国,贸易条件改善了)。40
钢铁S1C2C1S2TOT图4.2大国的进口替代型增长大米㈠中国的资本增长使国内钢铁生产增加,进口减少,国际钢铁价格下降,中国的出口产品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贸易条件改善。㈢大国不仅得到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还得到了贸易条件改善的好处,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大于小国模型。㈡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对贸易的影响也和小国不同,资本增长带来钢铁成本降低扩大钢铁生产的同时,大米价格上升也使大米生产增加,需求如果不变,进口减少的同时出口增加。小国福利改善情况U1U2’U241
对中国来说:
钢铁价格的下降,会影响中国的贸易条件。钢铁是中国的进口产品,进口产品价格的降低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用同样数量的大米出口,现在可以比以前交换到更多数量的钢铁,中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42
4.2.2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他行业,使生产和出口都得到进一步扩张。对中国来说,劳动力要素增长,更多地生产大米。43
一、对小国的影响(对贸易条件、大米与钢材生产、福利水平的影响)
1.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会使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偏向于大米。如果中国是小国,那么,这种要素的增长和由此产生的生产和贸易的变化不会影响商品国际市场的价格。中国的贸易条件也不会出现变化,新的贸易条件或相对价格曲线与原来的具有同样的斜率,只是向外平移。44
2.由于商品相对价格不变,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大米)生产扩大,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生产缩减(RybczyskiTheorem)。中国本来就具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使这种优势得到加强。出口工业部门比较优势的增强更加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能力,进口部门生产的下降则增加了对国外产品进口的需求。无论出口量还是进口量都比以前增加,中国的“贸易三角”比增长前扩大。45
3.中国的经济福利水平也会提高。这种福利的增加虽然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出口工业比较优势这一因素,但自由贸易使增加的比较优势及时得到发挥也是重要原因。46
QrQsS1C2C1S2TOT图4-3“小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
㈠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偏向于大米。㈡由于中国是小国,不会改变国际市场价格,贸易条件不变。㈢劳动密集型的大米生产扩大,资本密集型的钢铁生产减少,强化了中国的比较优势。㈣强化的比较优势提高了中国大米的出口能力,进口部门生产的下降增加了钢铁的进口,贸易三角扩大。㈤社会收益增大。U1U2结论:贸易三角扩大,意味着更多依赖国际市场。47
(对贸易条件、大米与钢材生产、福利水平的影响)1.如果中国是国际大米市场上的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大米市场供给的增加,大米的国际市场价格下跌。
由于大米是中国的出口产品,大米价格下跌标志着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为了换回同样数量的钢铁,现在必须用出口更多的大米,这一点显然对中国不利。二、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大国的影响48
2.劳动要素的增加造成:
大米生产:因成本下降而扩大生产;
因价格下降而减少生产。
钢铁生产:相对价格提高而扩大生产;
机会成本的提高而降低生产。49
3.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扩张型增长给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国。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会被贸易条件变坏所抵销。50
QrQsS1C2C1S2TOT图4-3“大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
㈠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偏向于大米。㈡由于中国是大国,国际市场价格由于中国出口的增加,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㈢大米出口扩大,导致价格下降,大米生产的增幅降低,钢铁生产及可能由于机会成本的提高降低,也有可能因为相对价格的提高而增加。㈣对于贸易量的影响也不确定,大米的生产增加可能增加出口,贸易条件恶化和可能出现的钢铁生产增加减少钢铁进口。㈤贸易条件的恶化导致社会收益增大的效果比小国要小。51
4.2.3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种情况是“荷兰病”,即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它行业的萎缩。
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荷兰和欧洲其它国家。当时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荷兰病(DutchDisease)”。这种情况后来也在挪威、英国等国发生过。“荷兰病”是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实践中的一个典型案例。52
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和服务业部门)。某种自然资源的发现导致两方面的后果:
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替代效应)。
二是自然资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但这时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对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一段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繁荣(收入效应)。荷兰病53
资源出口劳动力流入资源出口部门制造业难以吸引劳动力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外汇收入增加本币升值打击出口居民收入增加增加对制造产品的需求进口增加荷兰病54
55
福利恶化型增长增长使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Bhagwati)称之为“福利恶化型增长”(ImmiserizingGrowth)。“福利恶化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失超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就会出现“恶化增长”。例如过度的出口使大米的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虽然中国比以前生产了更多的大米和钢铁,但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其实际消费水平低于增长前的状况。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亦下降。56
57
出口扩展型增长中的一个特例——福利恶化型增长QwQsS1C2C1S2TOT图4-5贸易条件变坏和“福利恶化型增长”
㈠中国的生产增长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偏向于大米。㈡由于中国是大国,国际市场价格由于中国出口的增加,价格急剧下降,贸易条件恶化。㈢虽然中国生产了更多的大米和钢铁,但贸易条件的急剧恶化导致贸易后的福利水平不升反降。58
“福利恶化型增长”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1.这种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而该国的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又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只有大国才会出现出口增加价格下跌的情况。
2.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是较低的,需求量不会因为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多少,也不会因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多少,因此,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增加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59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总结60
4.3特定要素模型假定某些要素是特定用于某些行业的,这些要素是不可在行业之间流动的。61
4.3.1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框架基本假设:
三种投入(要素):
流动要素: 劳动(labor,L)
特定要素: 资本(capital,K)
土地(Tract,T)
两种产出:钢铁(Qs)
大米(Qr)
生产函数: Qs=f(K,Ls)(用劳动和资本生产钢铁)
Qr=f(T,Lr)(用劳动和土地生产大米) 充分就业: Ls+Lr=L
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62
大米的生产函数63
PrMPLrPsMPLsLrLs工资率W工资率WW*大米行业钢铁行业W*劳动总供给Lr
+Ls=L工资决定与劳动力分配㈠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愿意支付的工资)等于产品价格乘劳动的边际产量。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劳动需求曲线向下倾斜。㈡工资越低厂商愿意雇用的劳动量越大,当工资为W*时劳动力市场均衡,同时决定了劳动力在两个部门的分配。64
工资率W工资率W大米行业
钢铁行业
W*W*PSMPLs PrMPLr00Lr
劳动总供给Ls工资决定与劳动力分配资本收益土地收益农业中工资总额钢铁行业的工资额65
4.3.2特定要素模型的应用分析一、国际贸易的影响(P变化)PrMPLrP’sMPLsLrLs工资率W工资率W大米行业钢铁行业劳动总供给Lr
+Ls=L㈠大米出口,价格上涨导致大米行业对劳动需求扩大,劳动力市场均衡点从B移动到C。㈡大米部门工资上升,但钢铁部门的部分劳动转移到大米部门,工资从Wa上涨到Wb。L’rL’sWcWbWa㈢新的均衡形成,钢铁行业工资也被迫提高。㈣大米的特定要素拥有者获得更多利益㈤钢铁行业特定要素拥有者利益减少。BCA66
可以确定上图中大米价格上升的结果如下:(1)劳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米行业劳动投入增加,产量增加,钢铁行业劳动投入和产量减少。(2)名义工资上升的幅度小于大米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工资的上升与否取决于是用已经涨价大米来衡量还是以钢铁衡量,用大米衡量实际工资下降,用钢铁衡量实际工资上升。(3)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收益率增加,钢铁的特定要素(资本)收益率降低。67
P*rMP’LrLrLs工资率W工资率W大米行业钢铁行业㈠假定一国的特定要素(例如耕地)增加使大米生产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劳动力市场均衡点从B移动到C。㈡大米部门工资上升,但钢铁部门的部分劳动转移到大米部门,工资从Wa上涨到Wb。L’rL’sWcWbWa㈢新的均衡大成,钢铁行业工资也被迫提高。BCP*rMPLrP*sMPLsA二、特定生产要素增长的影响(MP变化)68
可以确定土地增长的结果如下:(1)土地增长的情况下和大米价格上升相似之处:大米行业劳动投入增加,产量增加,钢铁行业劳动投入和产量减少,钢铁的特定要素(资本)收益率降低。(2)土地增长的情况下和大米价格上升不同之处:由于产品价格不变,工资的上升使劳动的名义和实际收益都上升;由于土地总量上升,无法确定土地收益率的变化。69
三、公共生产要素(劳动力)增长的影响w0工资下降,两个行业雇佣数量增加,产量增加70
LrLs㈠劳动力供给扩大使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大。㈡如果工资不变,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产生失业,失业人数等于新增加的劳动。L’rL’sWrW*㈢过剩的劳动力导致工资的降低,大米和钢铁部门在低工资的状况下都增加雇用,劳动力市场达到新的均衡。DW*’EOO’O”WsWsAB劳动力总量增加71
可以确定公共要素增长的结果如下:(1)两个部门劳动投入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取决于两部门不同的劳动需求弹性。(2)两部门的产量增加,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3)名义、实际工资都因为劳动供给的增加而下降。(4)两部门的特定要素的名义、实际收益都增加。72
本章小结贸易不仅影响商品价格,也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收益。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要素不流动,贸易使出口行业(价格上升的行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使进口行业(价格下降的行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是: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这一结论被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还进一步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放大效应)。在H-O模型的基本假设下,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这是“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73
在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不平衡增长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可分成“进口替代型增长”和“出口扩张型增长”两类。进口替代型增长指的是一国原来相对稀缺的要素增长,使该国的比较劣势减弱,进口减少。反之,如果一国原来相对充裕的要素增长,会使该国的比较优势加强,出口增加。这是出口扩张型增长。要素变动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与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关。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这是罗勃津斯基定理。74
如果一国是贸易大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进口替代型增长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会使贸易条件恶化。该国的生产和贸易量不仅受到生产要素变动的影响,也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生产和贸易最终变动方向无法确定。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使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但贸易大国的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