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_第1页
第8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_第2页
第8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_第3页
第8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_第4页
第8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篇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第8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第9章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第10章欧洲其他国家16-18世纪建筑在14、15世纪,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社会制度内部逐渐形成,文化上也开始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人文主义为当时的主要思潮,向封建制度在宗教、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发动了猛烈的冲击。这一运动,从意大利开始,扩大到德、法、英、荷等欧洲其他国家。恩格斯说:“拜占廷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一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逍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象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这就是“文艺复兴”。第8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即借助于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和建立自己的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一个时代的话,那么人文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新的思想体系和文化特征。人文主义: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2.以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文艺复兴运动早期:15世纪形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盛期:16世纪传遍意大利并以罗马为中心,同时开始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后期:17世纪开始两种风格:一是以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维琴察为中心的文艺复兴余波;一是由罗马教庭的耶稣教会所掀起的巴罗克风格。建筑发展:形成与发展简介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各自创立学派和个人的独特风格。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形成与发展简介15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何时结束,建筑史界存在不同看法。有认为直到18世纪末,将近400年部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17世纪初结束,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建筑的形成和延续呈现着复杂、曲折和参差不一的状况。建筑史学界对各国此类建筑的性质和延续时间并无一致见解。但都公认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风格产生了广泛的持久的影响。建筑的基本特征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因为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和理性,并且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

建筑师和艺术家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且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推崇基本的几何体,如方形、三角形、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进而由这些形体倍数关系的增减创造出理想的比例;在建筑设计及建造中大量采用古罗马的建筑主题:高低拱券、壁柱、窗子、穹顶、塔楼等,不同高度使用不同的柱式。建筑物底层多采用粗琢的石料,故意留下粗糙的砍凿痕迹,有些门窗也采用这种作法。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是全新的,突破了风格主义的常规,创造出—种新颖而生动的活力。建筑基本特征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建筑师绝不食古不化。虽有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著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规范,但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内并不受规范的束缚。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建筑基本特征世俗性建筑类型不断增加,外部形象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发展出灵活多变的处理手法,建筑平面布局是建筑围绕着庭院布置。临街立面庄严整齐,外檐装修手法繁多,粗细石结合的墩墙式建筑出现,叠柱、双柱、组合柱、拱廊大量运用。融合古典、科技、艺术个性在内的各个因素促进文艺复兴建筑成为建筑史的大大发展,而世俗性建筑的成就也被教堂建筑大胆的利用起来,造就了一批富丽堂皇的教堂建筑。·时期:时间、地点、代表建筑师、代表建筑·早期:佛罗伦萨;伯鲁涅列斯基;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巴齐礼拜堂·盛期:罗马;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Alberti;圣彼得大教堂、坦比哀多·晚期:维琴察、热那亚;帕拉第奥、维尼奥拉;维琴察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建筑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8.1春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1420--1434),直径42.5M,亭子顶距地面高达115M穹顶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开始。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出身于行会工匠,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刻家和工艺家,在透视学和数学方面都有建树,文艺复兴时代巨人。形制及建造过程

①坎皮奥----平面大体还是拉丁十字的,但东部却是一个以歌坛为中心的集中式的形体②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穹顶1420年动工,1431年封顶在穹顶的底部有一道铁链,在将近1/3高度的地方有一道木箍,都为了抵抗穹顶的侧推力。石块之间,在适当的地方有铁扒钉、榫卯、插销等等。结构8边形的8个角上升起8个主券,8个边上各有两根次券。每两根主券之间水平砌9道平券,把主券、次券连成整体。大小券在顶上由一个8边形的环收束。环上压采光亭。这些都由大理石砌筑。穹顶的大面依托在这套骨架上,下半石砌,上半砖砌。里层厚2.13m,外层下部厚78.6cm,上部厚61cm。两层之间的空隙宽1.2~1.5m左右,空隙内设阶梯供攀登。有两圈水平的走廊,各在穹顶高度大约1/3和2/3的位置。它们也能起加强两层穹顶的联系的作用。从上面一圈走廊,可以循内层穹顶外皮上的踏步走到采光亭去。里层厚2.13M,外层下部厚78.6CM,上部厚61CM两层之间的空隙宽1.2~1.5M,空隙内设阶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剖面结构为了突出穹顶,穹顶下面使用----“鼓座”抵御穹顶侧推力所使用的方法:a)穹顶轮廓采用尖矢形,而不是半圆形b)用骨架券结构这两点显然不仅借鉴了古罗马的经验,而且也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经验这个穹顶的施工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它的起脚高于室内地平55m,顶端底面高91m(或说88m)。这样的高空作业,据瓦萨里(GiorgioVasari,1511~74,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传记作家)记载,脚手架搭得十分简洁,很省木材,然而又很适用。为了节约工人们上下的时间,甚至在上面设了小吃部,供应食物和酒。伯鲁乃列斯基创造垂直运输机械,设计施工方案,用十几年时间就建成别人认为100年都建不成的工程。施工意义它是在建筑中突破精神专制的标志它借鉴了东欧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成了城市轮廓线的中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佛罗伦萨主教堂侧面东南向视点教堂大圆顶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圆顶,穹顶高30多米,最大直径45.52米。布鲁内莱斯基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于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大教堂穹顶穹顶的历史意义是:第一、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第二,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第三,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大教堂穹顶构造特点一、八角形的鼓座;二、穹顶采用尖拱截面;三、采用双层壳体。大教堂穹顶内外拱壳之间连接第三层和第四层的梯级(在内壳拱面上砌出,位于两条中间肋券之间。穹顶-内楼梯内外拱壳之间从第二层通往第三层步道的梯段(右为内壳顶面,左侧为外壳底面,可见到三个小的弓形拱)。穹顶-内楼梯建筑形式:1、涡券2、成对配置的柱式3、同心双拱。

大教堂穹顶-采光亭大教堂穹顶大穹顶内部为16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Vasari)所绘巨幅天顶画《末日审判》。

穹顶及八角形鼓座仰视内景穹顶及八角形鼓座仰视内景8.2曲折的历程一、文艺复兴初期---开创者(14--15世纪初)①建筑师是行会的工艺匠师;②中心在佛罗伦萨;主要建筑为市政厅、学校、市场、育婴院之类的公共建筑物;虽然已经重新采用柱式,但还不是很严谨;保留着中世纪市民建筑的一些特色,只强调一个沿街立面。①平面是一座四合院,正面面向安农齐阿广场;底层是连续券廊,连续券架在科林斯式的柱子上,非常轻快、明朗。科林斯柱式;第二层窗小,墙面大,但线脚细巧,和券廊的风格很协调。整个立面构图简洁,比例匀称。②廊子的结构是拜占庭式的,逐间用穹顶覆盖,下面以帆拱承接。③房屋的正立面就是广场的某一个立面,券廊使房屋和广场互相渗透。育婴院1419年---伯鲁乃列斯基育婴院:早期文艺复兴建筑伯鲁乃列斯基房屋的正立面就是广场的某一个立面,券廊使广场和房屋互相渗透佛罗伦萨(1419--1451)佛罗伦萨育婴院的平面育婴院是一座四合院,正面向安农齐阿广场的一侧展开长长的券廊。广场的另一侧也是一条敞开的券廊。广场的正面是安农齐阿教堂,它对面有街通向主教堂。广场中央有骑马铜像。这种有轴线的、方整对称的、统一完整的广场不同于中世纪随宜而建的广场。育婴院育婴院雕刻巴齐礼拜堂

1420年----伯鲁乃列斯基其形制借鉴了拜占廷的。正中是一个穹顶,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后面一个小穹顶覆盖圣坛,前面一个小穹顶在门前柱廊正中开间上。它的内外部形式都由柱式控制,在主立面上,正面柱廊5开间,突出中央,发一个大券,把柱廊分为两半。这种突出中央的做法,在古典建筑中只见于罗马东部行省,而在文艺复兴建筑中比较常见巴齐礼拜堂同环境很协调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巴齐礼拜堂穹顶二.文艺复兴中期----转向宫廷背景:佛罗伦萨行会共和制被推翻,美狄奇家族独裁。佛罗伦萨经济衰落,资本转向土地和房屋。①府邸:大多是四合院,3层,临街建造,平面趋向紧凑、整齐,外形上只突出一个立面(例:美第奇府邸)正立面是矩形的,上下左右斩截干净,冠戴檐口挑出深远,同整个立面的高度大致成柱式的比例,不再象中世纪的那样自由活泼。窗子也是大小一律,排列整齐。内院则四周一律,不分主次。平面没有轴线。②建筑师:这些知识分子建筑师给新建筑潮流以理论的说明,对建筑学本身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研究,探讨了各种构图的规律,制定了柱式及其组合的量化法则,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出现了建筑学术者。(例:阿尔伯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帕拉第奥)(15世纪中后期)墙垣仿照中世纪佛罗伦萨市政厅(PalazzoVecchio,1299~1314)的样子,全用粗糙的大石块砌筑。但是,处理得比较精致;底层的大石块只略经粗凿,表面起伏达20但砌缝仍有8cra宽。三层光滑而不留砌缝。它的形象很沉重。为了求得壮观的形式,沿街立面是屏风式的,同内部房间很不协调美第琪府邸美第奇府邸横向三段式,三层不同块石墙面,檐部按古典比例(1451--1455)阿尔伯蒂佛罗伦萨鲁奇兰府邸鲁奇兰府邸三、文艺复兴盛期---新的高涨①罗马城成了新的文化中心,文艺复兴运动此时达到盛期。②建筑追求雄伟、刚强、纪念碑式的风格;轴线构图,集中式构图经常被用来塑造庄严肃穆的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水平大有提高。③盛期文艺复兴与早期文艺复兴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前者主要是在教皇的庇护下,而后者主要受到城市贵族和大资产者的资助。(16世纪上半叶)(罗马)(1507--1510)伯拉孟特---小庙,

单一空间,集中构图坦比哀多坦比哀多在西欧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创新,当时赢得极高声誉,对后世也产生决定性影响。如圣彼得大教堂、英国圣保罗教堂、巴黎万神庙、美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白宫等。坦比哀多

小教堂(1502--1510)①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②设计人---伯拉孟特③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④造型: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体积感很强,有虚实变化,十分雄健刚劲。⑤造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法尔尼斯府邸罗马(1534--1546)小桑迦洛建筑府邸也追求雄伟的纪念性1515~1546年建于罗马,是文艺复兴盛期府邸的典型建筑。设计人小桑迦洛。府邸为封闭的院落,内院周围是券柱式回廊。入口、门厅和柱廊都按轴线对称布置,室内装饰富丽。外立面宽56米,高29.5米,分为三层,有线脚隔开,顶上的檐部很大,和整座建筑比例合度;墙面运用外墙粉刷与隅石的手法。正立面对着广场,气派庄重。罗马(1534--1546)小桑迦洛底层平面(封闭四合院)二层平面有很强的纵轴线和次要的横轴线法尔尼斯府邸法尔尼斯府邸的门厅和内院法尔尼斯府邸侧面四、文艺复兴晚期背景:意大利经济衰退,封建势力巩固①两种倾向:泥古不化,教条的崇拜古代;追求新颖尖巧,被称为“手法主义”。②形制复旧。③进展:文艺复兴晚期,建筑的平面安排、空间组织都比过去深入,构图手法和风格也更多样化,园林艺术和城市规划都有新的高涨。(16世纪中叶起)8.3众星灿烂伯鲁乃列斯基和伯拉孟特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龙巴都和珊索维诺维尼奥拉和帕拉第奥帕鲁齐和阿利西一、伯鲁乃列斯基和伯拉孟特①伯鲁乃列斯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育婴堂巴齐礼拜堂②伯拉孟特----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坦比哀多伯鲁乃列斯基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出身于行会工匠,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工艺家和学者,在透视学和数学等方面都有过建树,也设计过一些建筑物。他正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有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巨人。设计了佛罗伦萨主教堂穹窿顶伯拉盂特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伯拉孟特出身平民,本是个画家,早期在米兰从事过建筑工作,风格子和秀丽。1499年到罗马之后,很快就受到16世纪初年新思想的鼓舞,力求把高亢的爱国热情表现在建筑物上,建立时代的纪念碑。他刻苦向古罗马遗迹学习,足迹踏遍罗马城和周围地区,从此风格大变,追求庄严宏伟,刚健有力。小小的坦比哀多,成了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第一个代表。在教廷的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中,他满怀豪情地以超过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为目标,他的方案奠定了大教堂仪典部分的基础。伯鲁乃列斯基和伯拉孟特二、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①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伟大的雕刻家和画家,建筑师劳仑齐阿纳图书馆前厅的大理石阶梯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②拉斐尔----画家、建筑师佛罗伦萨潘道菲尼府邸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Buonarroti,1475—1564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伟大的雕刻家和画家,倾向于把建筑当雕刻看待。爱用深深的壁龛、凸出很多的线脚和小山花,贴墙作3/4圆柱或半圆柱。喜好雄伟的巨柱式,多用圆雕作装饰。强调的是体积感。最伟大的代表作是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伟大的画家,他设计的建筑物,和他的绘画一样,比较温柔雅秀。体积起伏小,爱用薄壁柱,外墙面上抹灰,多用纤细的灰塑作装饰,强调水平划分。他设计的潘道菲尼府第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在手法上的追求。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梵蒂冈最著名的是西斯廷教堂。教堂本身的規模远不能与近在咫尺的圣彼得大教堂相比,也难与欧洲其它一些有名的教堂相论,但西斯廷的名气却是其它教堂不能相比。因为它的天頂画出自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之手。在這裡不仅造了他个人的奇迹,也創造了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右图《哀悼基督》米开朗基罗大卫像米开朗基罗《昼夜》,大理石雕像,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20-1534年,现位于罗马。《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象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潘道菲尼府邸(1516--1520)拉斐尔佛罗伦萨藩道菲尼府邸三、龙巴都和珊索维诺---威尼斯建筑代表人物①龙巴都文特拉米尼府邸↓圣马可学校→②珊索维诺考乃尔府邸圣马可图书馆维尼奥拉(GiacomoBarozzidaVignola,1507~1573年)是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的主要建筑师,在1562年发表了他的《五种柱式规范》(RegoladelleCinqueOrdini).帕拉第奥(AndreaPalladio,1508~1580年)是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的主要建筑师,1554年,帕拉第奥出版了他的古建筑测绘图集,1570年,又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建筑四书》,其中包括关于五种柱式的研究和他自己的建筑设计。他们的著作后来成了欧洲建筑师的教科书,以后欧洲的柱式建筑,大多根据他们定下的规范。帕拉提奥对英国建筑的影响比较大,维尼奥拉的影响主要在欧洲大陆。四、维尼奥拉和帕拉第奥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的主要建筑师帕拉第奥母题:一种构图形式,在由两棵柱子所限定的开间的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把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1米多,上面架着额枋。①帕拉第奥维琴察的巴西利卡帕拉第奥代表作之一。采用了帕拉第奥母题处理手法;“巴西利卡”是市民们进行公共集合和商业活动的地方。维琴察巴西利卡帕拉迪奥设计过很多庄园府邸平面大多是长方的或者正方的。按照传统,以第二层为主,底层为杂务用房。主要的第二层划分为左、右、中三部分。中央部分前后划分为大厅和客厅。左右部分为卧室和其他起居房间。楼梯在三部分的间隙里。大致对称安排;外形为简洁的几何体。主次分明:底层处理成基座层,顶层处理成女儿墙式的,或者象不高的阁楼。主要的第二层最高,正门设在这一层,门前有大台阶。窗子大,略有装饰。庄园府邸圆厅别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幢1552年建于维琴察,是文艺复兴晚期府邸的典型建筑,为建筑大师帕拉第奥的代表作之一。圆厅别墅别墅采用了古典的严谨对称手法,平面为正方形,四面都有门廊,正中是一圆形大厅。别墅的四面对称的形式对后来建筑颇有影响。(1552)帕拉第奥---晚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品外形为简洁的几何体。主次分明:底层处理成基座层,顶层处理成女儿墙式的,或者象不高的阁楼。主要的第二层最高,正门设在这一层,门前有大台阶。窗子大,略有装饰。比较大一些的府邸,立面中央用巨柱式的壁柱或者冠戴着山花的列柱装饰,这也是立面构图的新手法。维晋察圆厅别墅在剧场的发展史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形制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它的舞台背景,正面有三个门洞,两侧还各有一个,穿过他们可以看到一段繁华的街景。这个街景是用“透视法”制作的。透视法是文艺复兴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建筑师最感兴趣的科目之一。奥林比克剧场教皇尤利亚三世别墅:抛弃了文艺复兴时期府邸的传统四合院形式,建筑物和院落间隔的排列在大约120米长的纵轴线上

②维尼奥拉五、帕鲁齐和阿利西麦西米府邸帕鲁齐顺应地形、房间主次分明道利亚府邸阿利西有严正的结构格网顺应地形开敞、无套间

佛罗伦萨麦西米府邸8.4广场建筑群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按性质分为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按形式分,有长方形广场、圆形或椭圆形广场,以及不规则形广场、复合式广场等。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建筑陪衬。早期广场周围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常在广场一侧;后期广场较严整,周围常用柱廊,空间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典型的实例有安农齐阿广场、卡比多梯形广场、圣马可广场。一、安农齐阿广场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是早期的、最完整的广场。安农齐阿广场宽约60m,长约73m,矩形,三面都是开阔的券廊,建筑面貌单纯完整,它们尺度宜人,风格平易,因此广场显得很亲切。在长轴的一端是初建于13世纪的一座安农齐阿教堂。阿尔伯蒂改造了教堂的立面,7开间的券廊同育婴院的立面一致。左侧是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育婴院,轻快的券廊形成了广场的立面。右侧造了修道院,立面重复育婴院的券廊。广场中央加了一对喷泉和一座斐迪南大公的骑马铜像,强调了纵轴线,使教堂的地位有所加强。广场前一条将近10m宽的街道,斜对着主教堂的穹顶,把广场同全城的制高中心联系了起来。安农齐阿广场(罗)(1540--1644)米开朗基罗梯形广场罗马市政广场平面广场正面是古罗马元老院(后来的市政厅),米开朗琪罗把它的背面改为正面,在前面加了大台阶。米开朗琪罗把市政广场面向西北,背对旧区,把城市的发展引向还有余地的新区。右侧是古老的档案馆,二者夹角小于90°。照米开朗琪罗的设计改造了立面。对称地左面造了一座博物馆。意大利中世纪的城市广场是不对称的,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平面呈梯形,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早的按轴线对称配置的广场之一。二、罗马市政广场(卡比多广场)罗马市政广场鸟瞰罗马市政广场罗马市政广场三、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广场---世界上最卓越的建筑群之一

①基本上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完成的。②包括大广场和小广场两个部分③圣马可教堂、总督府、图书馆、新旧市政大厦和他们之间的连接体④欧洲最漂亮的客厅威尼斯A.圣马可教堂B.公爵府C.圣马可钟塔D.旧市政大厦E.新市政大厦圣马可广场的平面两个梯形广场组成封闭的复合式广场主广场------在教堂的对面,封闭式,长175米,两端宽度分别为90米和56米,周围是下有券柱式回廊的房屋,是该城的宗教,行政和商业中心广场中心是圣马可教堂圣马可教堂圣马可主广场艺术处理方面:有节奏有主题,四周的建筑使用了统一的母题--券廊,建筑中心是圣马可教堂,高耸的钟塔起对比作用。圣马可广场(小广场)小广场------在教堂南面,开向亚德里亚海,南端的两根柱子划出了广场与海面的界限,是该城的海外贸易中心。大钟塔在教堂的西南角附近,高100米,始建于10世纪,构图上起着统一全局的作用圣马可广场鸟瞰圣马可广场远景海上的视角海上的视角总督府圣马可广场图书馆立面局部大钟塔下加设了券廊比例尺度宜人:从西面进入广场,券门匡出一幅完整的广场建筑画面,建筑群之间的大小与高低的组合适度

圣马克广场西入口拱门看教堂与钟楼8.5活跃的理论建筑创作的基本任务-------实用、坚固、美观对于美的认识①美是客观的②美就是和谐与完整③美有规律-----数的和谐④人文主义-----以人体作为“匀称”的完美典范理论著作:《论建筑》:作者阿尔伯蒂,1485年出版,体例模仿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建筑四书》:作者帕拉第奥,1570年出版,包括五种柱式研究和他自己的建筑设计,其重要性仅次于《论建筑》。《五种柱式规范》:作者维尼奥拉,1562年出版,主要是五种柱式研究。出现不少建筑理论著作,大抵是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基础发展而成的。著作渊源于古典建筑理论。特点一强调人体美,把柱式构图同人体进行比拟,反映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特点二用数学和几何学关系如黄金分割(1.618∶1)、正方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的关系,这是受中世纪关于数字有神秘象征说法的影响。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使古典形式变为僵化的工具,定了许多清规戒律和严格的柱式规范,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张本。8.6施工设备和技术结构和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部用砖,或者下层用石、上层用砖砌筑;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穹窿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圣彼得大教堂前树立方尖碑的工程在1586年,建造工程师封丹纳(教皇赐封的骑士称号)在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命令下,用他精确的计算并借助当时的天文学给他的辅助知识,总共动用了800人和140匹马以及无数的绳索滑轮等工具把这个327吨的庞然大物成功地在圣彼得广场竖立起来(同时还把拉特兰大教堂和圣母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以及人民广场上的其他三块古老的埃及方尖碑也竖立起来)。标志着当时起重运输的水平,大规模协作的组织能力圣彼得广场方尖碑,高25.5米,重327t,加基座高11米。8.7圣彼得大教堂和它的建造过程圣彼得大教堂比该城其他建筑的屋顶要高。是罗马最重要的宗教圣地。教堂能容纳5万人,占地面积达1.51万㎡1506--1626圣彼得大教堂教堂最高点达137.7米,园顶直径达42米,全部用石料建造。教堂前的大广场建于17世纪初的巴洛克时代。圣彼得大教堂罗马,1506—1626年建造;文艺复兴建筑的最重要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历时120年,多名重要建筑师与艺术家参与设计,其中以伯拉孟特和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小桑迦洛最为著名。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圣彼得教堂之所以著名,不仅仅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还在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与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伯拉孟特和小桑迦洛等大师们的共同杰作。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和它的建造过程大教堂的设计和建造过程①伯拉孟特----希腊十字②拉斐尔----拉丁十字③米开朗琪罗----恢复伯拉孟特的方案④玛丹纳----拉丁十字玛丹纳定稿罗马圣比得主教堂平面图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平面穹顶直径41.9m,很接近万神庙的。内部顶点高123.4m,几乎是万神庙的3倍。希腊十字的两臂,内部宽27.5m,高46.2m,同马克辛提乌斯巴西利卡相仿,而通长140多米,则远远超出。穹顶外部采光塔上十字架尖端高达137.8m,是罗马全城的最高点。17世纪初年,教皇命令建筑师玛丹纳拆去已经动工的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圣彼得教堂的正立面,在原来的集中式希腊十字之前又加了一段3跨的巴西利卡式的大厅(1606—1612年)。于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完整性都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教堂前面,一个相当长的距离内,都不能完整地看到穹顶,穹顶的统率作用没有了。新的立面用的是壁柱,构图比较杂乱。立面总高51.0m,壁柱高27.6m,由于尺度过大,没有充分发挥巨大高度的艺术效果圣彼得大教堂平面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终结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由于设计与建造道路曲折,最终在压力之下,遭到损害,标志文艺复兴建筑的结束。圣彼得教堂总平面圣彼得大教堂正立面圣彼得大教堂背面罗马圣彼得主教堂广场圣彼得大教堂立面圣彼得大教堂夜景圣彼得大教堂穹窿剖面与立面中央的穹窿顶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两重结构,内部很明亮。穹顶外部穹顶内部圆顶下是教皇的祭坛,用贝尼尼创作的青铜华盖覆盖着。那扭曲的粗圆柱似的独特形状很引人注目。下面的礼拜堂里有圣彼得的墓。圣彼得大教堂的有柱门廊圣彼得大教堂内景教堂收藏有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勃拉芒特和小莎迦洛等大师们的杰作,均为艺术珍品。教堂的兴建到落成,不但是一部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代的艺术史,还是一部宗教变迁史。内部圣彼得大教堂内部穹顶圣彼得大教堂雕塑圣彼得大教堂雕塑圣彼得大教堂的一扇门,上面画着各种酷刑,不信教或者不虔诚的人将会受到惩罚。

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墓·建筑师:自米开朗基罗发端,维尼奥拉、波洛米尼、伯尼尼

·巴洛克:扭曲的珍珠。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的特点:透视法;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强烈的动态构图;绘画经常突破建筑的面和体的界限。雕刻的特点:与建筑融为一体。极尽夸张之能事。壁画的特点:透视,色彩

·橄榄形、曲线、运动感8.8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式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主义的“常规”,历史上对巴洛克建筑的评论毁誉参半,但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意大利17世纪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第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一身珠光宝气,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再次,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效果;第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第四,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它们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1)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形成标志建筑。2)利用透视术或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体积感强。3)建筑部件断折,不完整,形成不稳定形象,如折断的或双层的檐部、山花。4)柱子不规则排列增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5)室内运用曲线曲面及形体的不稳定组合产生光影变化,追求动态。6)强烈的装饰、雕刻与色彩。7)用互相穿插的曲面与椭圆形空间。8)大量运用自由曲线的形体追求动态。

巴洛克建筑特征: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代表作:耶稣会教堂四喷泉圣卡罗教堂这时的教堂,形制严格遵守特仑特宗教会议(TrentCouncil,1545~1563)的决定,以罗马的耶稣会教堂为蓝本,一律用拉丁十字一、教堂巴洛克建筑的表现建筑动态的一些主要手法。(1)平面上:由于教堂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巴洛克式教堂多采用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平面。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形成标志建筑。(2)在空间上利用透视术或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体积感强(3)室内空间凹凸分明、由曲面围合,光影变化,动态感非常强烈。(4)在外形上:建筑部件断折,不完整,形成不稳定形象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圆形的雨罩与台阶,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不规则排列增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总之,巴洛克建筑正是在这样一种平面上、室内空间上、外观上的动态的追求,强调一种追求新奇、标新立异,这样的处理往往使建筑的形体支离破碎,似乎有一种力在里面冲突挣扎,以“引起世人惊讶”。

耶稣会祖堂1568-1602,罗马,维尼奥拉与泡达。第一座巴洛克教堂。

圣卡罗教堂(四喷泉教堂),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