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土壤水分第八章土壤化学性质_第1页
第七章土壤水分第八章土壤化学性质_第2页
第七章土壤水分第八章土壤化学性质_第3页
第七章土壤水分第八章土壤化学性质_第4页
第七章土壤水分第八章土壤化学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土壤水分第一节土壤水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土壤水的有效性第三节土壤水的运动第四节土壤水的来源、消耗与平衡第一节土壤水的基本概念一、土壤水的类型

(一)土壤水的形态分类

(二)吸湿水在室内经过风干的土壤,看起来似乎是干燥了,而实际上还含有水分。如果把这种风干的土壤样品放在烘箱里,在105℃的温度下烘烤,或者把它放在带有吸湿剂(例如磷酸酐)的干燥器中,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称重一次,就会发现土壤样品的重量逐次降低,直到称至恒重时,这时的土壤才算是干燥了,称为烘干土。风干土质量-烘干土质量吸湿水(%)=×100烘干土质量(三)膜状水土粒饱吸了吸湿水之后,还有剩余的吸引力,虽然这种力量已不能够吸着动能较高的水汽分子,但是仍足以吸引一部分液态水,在土粒周围的吸湿水层外围形成薄的水膜,以这种状态存在的水称为膜状水。受吸力为31~6.25大气压

当土壤还含有全部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时,高等植物就已经发生永久萎蔫了。0.2-0.4mm/小时(四)毛管水毛管水就是指借助于毛管力,吸持和保存在土壤孔隙系统中的液态水,它可以从毛管力小的方向朝毛管力大的方向移动,并能够被植物根吸收利用。毛管力0.08-6.25个大气压,植物根系吸水力15个大气压。毛管水可被植物全部吸收,并可上下左右移动。1.悬着水是指不受地下水源补给影响的毛管水,即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土壤中所吸持的液态水。2.支持毛管水是指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即地下水沿着土壤毛管系统上升并保持在土壤中的那一部分水分。毛管力的大小可用拉普拉斯(Laplace)公式计算:式中P为毛管力,即毛管压或弯月面的正常负压(达因/厘米2,T为表面张力(达因/厘米),r为毛管半径(厘米)。从这个公式可见,土壤质地粘、毛管半径小,毛管力就大。

土壤中支持毛管水上升的最大高度,理论上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H为毛管水上升高度(毫米),d为土粒平均直径(毫米)。(五)重力水和地下水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强度超过土壤吸持水分的能力时,土壤的剩余引力基本上已经饱和,多余的水就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大孔隙向下流失,这种形态的水称为重力水。地下水第二节土壤水的有效性一、土壤水分常数二、土壤有效含水范围三、土壤水分能量概念四、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一、土壤水分常数(一)吸湿系数又称最大吸湿水量,是指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即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量的百分率。(二)凋萎系数指土壤水分供应不足,使植物细胞不能维持它的膨压,以致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相当于全部吸湿水以及部分膜状水。(三)田间持水量降雨或灌溉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排除,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或基本停止时土壤所吸持的水量,也是以重量百分率表示。所吸持的水相当于吸湿水、膜状水和悬着水的全部。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水势为-50~-350毫巴,大多集中于-100~-300毫巴间。

(四)全容水量指土壤完全为水所饱和时的含水量,也可以用重量百分率表示。土壤水分达到全容水量时,土壤水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基本上充满土壤孔隙系统,它的水吸力pF值等于零。土壤有效含水范围A=F-W式中A为有效含水范围(%),F为田间持水量,W为凋萎系数。二、土壤的有效含水范围有效含水范围与下列土壤因素有关(一)土壤质地土壤质地的影响主要是由比表面积大小和孔隙系统的性质引起的,砂质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小,而壤土有效含水范围最大。粘土的田间持水量虽略大于壤土,但凋萎系数也高,因而有效含水范围反而比壤土小。(二)土壤结构具有粒状结构的土壤,由于田间持水量增大,从而扩大有效含水范围。(三)土壤有机质有机质本身的持水量高,但它的凋萎系数也大,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效含水范围。通常土壤中增加有机质,对提高有效含水范围的直接作用是小的。但是土壤有机质,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大渗透性的作用,使土壤接收较多的降水,从而间接地改善土壤有效水的供应状况。(四)土壤层位表土有吸水膨胀的空间,并且通常结构性较好,所以田间持水量较大,有效含水范围也较大。

(一)土水势势的概念,将单位数量的水,由力场中的一已知点,移至一相应点所必须做的功。土水势:代表了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位能。土壤水分一直是从势较高的部位流向势较低的部位,并在这一移动的过程中释放能量。这个运动一直持续到其总势在土壤中所有部分都相等为止。三、土壤水分能量概念土壤水势用公式表示如下(ψ=水势,m=质量,a=加速度,h=距相应水位处的高度):

ψ=m·a·h土水势等于各分势的总和Ψ=ψm+ψs

+ψp

+ψg

Ψ–总土水势Ψm–基质势Ψs–渗透势Ψp–压力势ψg

–重力势1.重力势(以ψg表示)相当于使一定数量的水,由一个相应的水位抬高到一定高度所做的功。若以重量作为单位,则重力势就表现为位置的高度。重力势的符号规定为正。2.基质势(MatrixPotential)过去称为毛管势,用ψm表示。基质势是土壤固相物质影响的量度,它包括固相物质对水所产生的作用力,如毛管力、表面分子吸引力等对水所产生的一切作用。土壤含水量愈少,其固相物质所产生的力将土壤水分吸持得愈强烈,于是水分愈难从土壤中抽吸出来。基质势的符号与重力势相反,为负号。

3.渗透势–Ψs

是由土壤中可溶性盐所引起的势,在含有比较高的可溶盐分的土壤中,土壤水的浓度增高,势能下降,水分必然由浓度低处移向浓度高处,从而稀释了土壤水的浓度。渗透势仅在盐渍土中以及干旱的含盐土壤中具有意义,而在一般土壤中可以忽略不计。负值。4.Ψp–压力势:当土质粘重或有机质含量很高时,水大量进入土壤时使部分空气被封闭在毛管孔隙中产生的。为正值。在土壤饱和状态下压力势才存在,非饱和状态下为0。饱和土层越深压力势越大。(二)pF——曲线pF——曲线就是指土壤吸水力和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曲线。水吸力是用厘米水柱高来表示的,pF值就是厘米水柱高的对数值。当土壤水分含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此时土壤水吸力为1厘米水柱高,其pF=0。当pF=0时,由于砂土、粉土(壤土)和粘土质地上的不同,土壤容积含水量变动在42—53%(其中砂土的含水量较少而粘土最多)水吸力和水分含量曲线,在脱水时和吸水时是不同的。当pF——曲线由干变湿,或由湿变干的过程中呈两条曲线,形成这两条pF——曲线的差异称为滞后现象.四、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1.重量百分比:

在某一时间内,土壤水的实际含量通称为自然含水率或绝对含水量,以水重量与烘干土重量的百分比表示:式中③为自然含水率或绝对含水量(%),MW为水之重量(克),Ms为105℃烘干土之重量(克)。2.体积百分比:用一定体积土壤中水所占的体积百分比表示土壤含水量。式中R为土壤实际含水量的体积百分率(%),Vs为土壤总体积(立方厘米),Vw为水所占的体积(立方厘米)。

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率与体积百分率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式中d为土壤容重。

3.水层厚度:可以将一定土层中含水量的体积百分率换算成水层厚

Tw=TS×R式中Tw为水层厚度(毫米),TS为土层厚度(毫米),R为土壤实际含水量的体积百分率第三节土壤水的运动

液态运动和汽态运动一、液态水的运动(一)饱和状态下土壤水的流动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当土壤达到水分饱和后,即水势大于零时,多余的水就呈重力水状态,在互相通连的大孔隙系统中,因重力作用而向下流动,称为渗透或渗漏作用、这时土壤水的流动服从于达西(Darcy)定律:

式中V为渗透速度,指每秒通过1平方厘米土壤断面的水流量(立方厘米);K是水力传导度,即水流速度与推动力的比率。J为水压梯度,即指水在土层中流动单位距离时压力水头的减失;h是渗透途径的起点与终点的水位差即压力水头(厘米);l为水流经过的土层厚度(厘米);当h/l=1时,V=K,这时的K值就称为渗透系数或渗透常数。

影响土壤渗透系数因素:(1)土壤质地:砂土大孔隙多,透水速度快,粘土则相反。(2)土壤结构土壤水在具有稳固团聚体结构的土壤中渗透较快,而在容易分散的土壤中则相反。(3)土壤矿物和交换性阳离子富含蒙脱石的土壤,易于吸水膨胀,禁闭空气,堵塞孔隙,不利于渗透,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Na+含量较高时也有类似情况。(4)有机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通常有较多的大孔隙,有利于渗透。(5)土壤裂隙、板孔和动物穴道

(二)、不饱和状态下土壤水的移动

降雨或灌溉之后,随着重力水的排走,空气就侵占较大孔隙,土壤开始成为水分不饱和状态。这时土壤中吸持的是悬着水,可以向任何方向移动,但移动的速度要比饱和状态时缓慢得多。只有当土壤水力传导度(K)和水势梯度(J)二者都大时,不饱和土壤水流动速度才快,并且是从含水量大(水吸力pF值小的部位)的方向朝含水量小(水吸力pF值大的部位)的方向流动。例1:B点pF值=4.5;A点pF值=2.1水分移动方向是:例2:B点土壤含水量45%;A点土壤含水量21%。水分移动方向是:例1:水分移动方向是:AB例2:水分移动方向是:BA二、汽态水的扩散运动

当土壤排除重力水而呈不饱和状态时,便在充气孔隙中同时存在着汽态水的运动。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减少以致水力传导度几近于零时,液态水运动便基本停止,土壤水的运动形式就以汽态运动为主。土壤内部汽态水运动的方式就是在孔隙中,特别是在大孔隙系统中进行扩散。扩散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与汽压梯度有关,汽压梯度是指单位距离的汽压差。水汽总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动的。汽压梯度愈大,水汽的扩散就愈快。因为水汽压力可随土壤含水量或土壤温度的增高而相应增大,所以土壤中的水势梯度和温度梯度,也对汽态水的移动起重大影响。此外,土壤中大孔隙的数量及其通连程度,也影响到水汽的扩散速度。一般在大孔隙多以及互相通连的情况下,水汽扩散较快。

第四节土壤水的来源、消耗与平衡

一、土壤水的来源土壤水的来源是大气降水、凝结水、地下水和人工灌溉。其中大气降水是主要的来源,凝结水在干旱地区以及粗质土壤上也有一定意义。而地下水和人工灌溉水,实际上主要也是从大气降水和部分地从凝结水转变而来。二、土壤水的消耗

土壤水的消耗有以下途径:(1)向下渗漏、侧向径流和地下径流(2)蒸发(3)蒸腾是指土壤水通过植物机体的作用,主要是从叶面上以汽态散入大气中的过程。贵州地下河流三、土壤水分平衡

(一)土壤水分状况的类型维索茨基根据土壤水的收支状况分为三种类型:淋洗型(入超)非淋洗型(平衡)蒸发型(出超)。淋洗型的特点是降水量大于蒸发、蒸腾和径流量的总和,每年有一部分降水通过土层进入地下水。例如,我国东北林区红松天然林下暗棕色森林土;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下砖红壤,则属于季节性淋洗类型。非淋洗型是水分收支基本平衡的类型,大气降水只湿润一定深度的土层,降水量与蒸发、蒸腾量大致相等,没有多余的水流入地下水区,例如西北的塿土就属于这种类型。蒸发型的特点是植物的蒸腾和地表的蒸发总量超过大气降水量,差额有时靠地下水补足,但地下水也不是当地降水的产物,而是从较远的外地流来的。例如干旱地区的盐渍土就属于这个类型,云南的干热河谷地区的稀树草原红褐土也是如此。第八章土壤化学性质第一节土壤胶体与离子代换性能的影响第二节土壤酸碱性

第一节土壤胶体与离子代换性能

一、土壤胶体二、土壤阳离子吸附与代换性能三、土壤阴离子吸附与代换性能(简介)四、离子吸附与代换性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一、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和腐殖质都具有胶体性质。它们对土壤的结构性、保水性和保肥性,以及对土壤发育过程和施肥量的多少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胶体的概念指土壤颗粒直径小于2微米或者小于1微米的土壤微粒。

土壤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非常活跃的原因,除土壤胶体具有表面能外,主要是由于土壤胶体带有的电荷引起的。

2.土壤胶体种类与来源:1)土壤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胶体,它是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产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2)土壤无机胶体含水氧化硅胶体含水氧化铁、铝胶体水铝英石粘土矿物(高岭石类矿物、蒙脱石类矿物、水云母类矿物)3)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中有一部分矿质胶体和腐殖质胶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腐殖质胶体呈薄膜状,紧紧地覆盖在粘土矿物微粒的表面。二、土壤阳离子吸附与代换性能(一)、土壤阳离子交换过程(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三)、土壤盐基饱和度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过程,就是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自由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互相取代的过程。

(一)、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过程用氯化铵溶液处理土壤,溶液中的铵离子将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取代出去,并占据被取代出去的那些阳离子的位置。

在反应过程中,铵离子所表示的过程称为代入或吸附作用,而被取代出去的钙、镁、铝、钾等离子所表示的过程,称为代出或解吸作用。就整个过程来说,称为阳离子交换过程。参与土壤交换过程的阳离子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阳离子的交换过程是按等当量进行的,若土壤胶体吸附一个铵离子,就等当量的交换出一个钠离子;一个当量的钙离子可以和一个当量的钾离子交换,即20克的钙离子可以和39.1克的钾离子交换。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又称阳离子代换量,即在一定pH值时,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包括氢和铝离子在内),其单位为毫克当量/100克、cmol/kg。

一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该土壤可能保存的养分数量,即通常说的保肥性的高低。交换量大的土壤能保存速效养分的能力大,反之则小。土壤交换量可作为评价土壤供肥蓄肥能力的指标,是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影响土壤交换量的高低的因素1.酸碱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pH值7的提取液作标准来处理土壤。这样测得的交换量是该土壤的最高交换量,有人称它为潜在交换量。测定石灰性土壤时,我国采用pH值8.5的提取液作标准来处理土壤。另一种是采用中性盐溶液处理土壤,并把这样测得的土壤交换量称为有效交换量(Scheffer/Schachtschabel,1979)。2.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它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不相同。我国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趋势。南北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粘土矿物的组成不同所导致的东西的差异还与西部土壤的质地较轻有关。北方土壤pH值高于7,南方土壤的pH值多低于7,所以主要地带性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南北差异情况更为明显。3.土壤层(土壤腐殖质),在同一剖面中,由于土壤表层含腐殖质多,所以表土层的交换量一般均高于中、下土层的交换量。4.土壤质地

5、土壤无机胶体种类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含水氧化铁、铝(三)、土壤盐基饱和度

土壤胶体上所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除钾、钠、钙、镁、铵等离子外,还有氢离子和铝离子。

所谓盐基饱和度,就是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率,如下式所示:

盐基饱和度的大小,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依据之一。若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大,而盐基饱和度很低,则表明该土壤对蓄积速效养分的潜在能力大,但速效养分的含量并不多,需要采取施肥或用石灰中和的措施来改良土壤。

土壤某个交换性阳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率,称为该交换性阳离子的饱和度,如下式所示:第二节土壤酸碱性

一、土壤酸碱反应二、土壤酸度及其种类三、土壤碱性与碱度(简介)四、土壤酸碱缓冲性五、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55-66-76.5-7.57.5-8.5﹥8.5一、土壤酸碱反应土壤酸碱性对土壤的肥力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土壤营养元素的释放与转化以及土壤发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等,都与酸碱性有关。在土壤溶液中,存在着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它们的数量决定着土壤酸碱性。当溶液中氢氧离子占优势时,土壤呈碱性,反之则呈酸性。当二者数量相等时,则呈中性反应。(一)土壤酸度的形成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2.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施用有机肥料分解产生的有机酸。3.氧化作用产生的少量无机酸。4.土壤在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后遗留下来的酸根。(NH4)2SO45.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分泌物。(二)土壤碱性的形成1、碳酸盐类(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2、土壤胶体上代换性钠水解后产生3、土壤在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后遗留下来的氢氧根。

土壤酸度包括活性酸和潜性酸。潜性酸包括代换性酸和水解性酸。

二、土壤酸度及其种类1.活性酸度:活性酸度是由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引起的。大小常用pH值表示,pH值表示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对同一土壤,pH随盐基饱和度而变化,盐基饱和度高则土壤酸性就弱,反之,盐基饱和度低则土壤酸性就强。土壤酸度的大小,一般分为下列几种:强酸性:pH<4.6中性pH6.6-7.4酸性:pH4.6一5.5碱性pH7.5一8.5微酸性:pH5.6—6.5强碱性pH>8.5

2.潜性酸

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性。它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显示出酸性,所以称潜性酸。过去用100克烘干土中氢离子的毫克当量数表示。现在cmol/kg

(1)代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通常是1NKCI、NaCl或BaCl2的溶液,与土壤胶体发生代换作用,使代换性氢或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所表现的酸度。

(2)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生成的盐类进行水解时,从土壤胶体上代换出来的氢离子(有时包含铝离子)所产生的酸度,称为水解性酸。通常用醋酸钠溶液作浸提液,它的水解反应式是:

因为所形成的醋酸几乎不解离,而氢氧化钠则完全解离成钠离子和氢氧离子,使溶液呈碱性反应,并和土壤胶体发生代换作用。土壤中的活性酸和潜性酸相互影响三、土壤碱性与碱度(简介)土壤溶液的碱性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土壤胶体上的代换性钠的含量。上述这些物质都是弱酸与强碱所生成的盐类,水解后都呈碱性反应。

土壤碱性反应的高低也是用pH值来表示,pH值愈大表示碱性愈强。强碱性反应除一些耐盐碱性的植物外,对大多数植物和微生物都极其有害,还可导致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降低,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等。四、土壤酸碱性对林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一)土壤酸碱性对林木的影响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反应的要求是不同的,其中有的植物能生长在很宽的pH值范围内,有的植物对土壤反应却非常敏感.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pH值低于3.5和高于9的情况下生长。各种树种都有它适合的pH范围。例如.橡胶树喜欢酸性的土壤。在pH3.5-7.5范围内都是能生长的,但以在pH5.5左右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茶树要求pH4.5一6.5,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杉木和马尾松要求土壤pH4.5一6.5,红松要求pH5.5-6.5。白皮松在求土壤pH7.5—8.0,油松喜微酸性及中性土壤,若土壤pH7.5以上即生长不良。

毛白杨用耐盐碱,pH8—8.5能正常生长,pH8.5以上则生长不良,大叶桉喜酸性及中性环境,pH5.0—7.5能较好生长,在pH7.5—8.5的碱性环境也能生长,但生长较差.适宜于钙质土壤上生长的树种,南方有柏树、北方有扁柏、刺柏、椴树、山输等。盐渍土一般对植物是不利的,但也有些林木可以生长,例如:柽柳、沙枣、枸杞、箭杆杨等。

1.酸性土的指示植物铁芒箕(Dicranopterislinearis),生在华南酸性土上。地刷子(Lrcopodiumcomplanatum),生在海拔较高的冷湿地区。铺地蜈蚣(Lycopodiumcernuum),生在亚热带的潮湿地区。

2.钙质土的指示植物铁线蕨(Adiantumcapillus-veneris),分布在华南和西南的石灰岩地区。有尾铁线蕨(Adiantumcaudatum),生长在华南。3.盐土的指示植物海莲子(Salicornia

herbacea),分布在河北和辽东沿海的盐土上。盐爪爪(Kalidium

gracile),分布在内陆盐土上。4.盐碱土的指示植物盐吸(Suaeda

ussuriensis)。分布在华北和东北的盐土、碱士和盐碱土上。三棱草(Scirpus

maritimus),生长在排水不良的盐土、碱土和盐碱土上。三春柳(Tamarix

juniperiha),分布在渤海边和内蒙黄河沿岸的盐土区。(二)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土壤中的氮、磷、钾、硫、钙、镁、铁、锰、硼、铜、锌等的有效性,受土壤酸碱性变化的影响。土壤酸碱性与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关系,如图9-1所示:上图中各营养元素的条带宽度,只表示该元素在不同pH值时对植物的相对有效性,而没有绝对数量的含义。在土壤的无机盐中,氮的溶解度在各种pH值时都很高,但有机物中氮的矿化以pH6—8时最好,有效态氮的供应多。在pH6以下时,因固氮菌的活动降低,而在pH8以上时硝化作用又受到抑制,都使有效态氮的供应减少。

磷在pH6.5以下时,随着pH值的降低,其有效性减低,在pH7.5以上时,随着pH值的升高,磷的有效性也在减低。这是由于土壤在低pH值时,其溶液中有较多的铁和铝离子,磷被沉淀为难溶性的磷酸铁、铝而失去有效性。而在pH6.5时,土壤溶液中的铁和铝离子减少,此时土壤中的磷主要以Ca(H2PO4)2形态的磷酸盐存在,其溶解度最大。因此,土壤中的磷素,在pH6.5—7.5范围时,其有效性最大。当pH7.5到8.5时,磷的有效性最小,此时因磷酸根与钙离子作用形成难溶性的磷酸三钙沉淀,磷的溶解度最小。在pH8.5以上时,由于钠的存在形成可溶性碱金属的磷酸盐,其溶解度增大,而有效性也大。

钾在土壤中当pH值在5或5以下时,因钾的淋失而使土壤缺钾。当pH值增高时,土壤含盐基也高,钾的有效性增大。实际上pH值增加到6以后,以及在中性和碱性范围中,钾的有效性一直是良好的。

五、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一)酸性土壤调节1.最常采用的是施用石灰。如果是铝离子,则生成氢氧化铝而沉淀。

每亩地石灰的具体施用量,可根据土壤分析测定结果进行计算。例如: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为10毫克当量/100克土,盐基饱和度为60%(也就是氢离子饱和度为40%),每亩耕地表土层半尺内的土重约为30万市斤。则其潜酸总量为:即等于6000克当量。如果用生石灰来中和,生石灰的克当量为56/2=28克,则每亩需用生石灰的数量为:2.施用生理碱性肥料3.施用有机肥料。1.施用石膏(二)碱性土壤调节除施用石膏外,还可施用其它化学物质,如磷石膏等,都能降低土壤碱性。磷石膏是化工的下脚料,主要成分为石膏,并含有一定量磷肥和硫酸。江苏省铜山县何桥公社试验表明,施用磷石膏,可降低土壤pH值,消除苏打,减少代换性钠,降低碱化度。

2.黑矾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3.风化煤含有相当多的腐植酸,可以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中盐碱的危害,特别是酸性的风化煤粉,对碱化土的改良很有成效。4.除用化学的方法外,还可配合采用农业、生物、水利等措施来进行。比如可蓄洪洗盐脱碱,进行科学灌溉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有机肥料,翻砂压碱等都是改良盐碱土行之有效的措施。六土壤的缓冲性能(一)、土壤的缓冲性土壤的缓冲性就是土壤的pH值在自然条件下,不因土壤酸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产生激烈的变化。因而能够维持一个适宜的植物生活的环境。(二)、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1.土壤胶体具有代换性能可以吸附氢、钾、钠等很多阳离子。当施用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时,肥料本身是中性,但植物吸收铵以后,留下硫酸根,致使溶液中氢离子增多,使溶液呈强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就会被胶体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