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先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技法修改新版_第1页
马利先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技法修改新版_第2页
马利先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技法修改新版_第3页
马利先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技法修改新版_第4页
马利先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技法修改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宁夏高考语文研讨会实用类文本—传记阅读二轮复习高三语文教研组主讲人马利先三中欢迎您!一、考纲解读——具体要求分析综合C

探究

F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察重中之重)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2、3倍受考察青睐)怎么考?阅读评价中外实用文本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考点统计

卷别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筛选整合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文体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讨文本反应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15年全国卷14

11

1

115年全国卷24

11

2

14年全国卷14

1

14年全国卷24

2

13年全国卷14

1

2

13年全国卷24

1

1

12年全国卷4

2

11年全国卷3

1

1总计31

22

2

1112命题趋势重中之重发展方向发展方向很有可能倍受青睐考查热点近三年考了什么?年份标题传主国别年代身份事迹成就美好品质2015I朱东润自传朱东润中民国文学家献身传记文学爱国|责任|奉献|正义感|执著|真诚|认真2015II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中民国国军名将抗战殉国将领爱国|责任|奉献|正义感|执著|真诚善良|2014I科学巨人玻尔玻尔丹麦民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国|责任|奉献|正义感|执著|善良|勇气|2014II爱国科学家邓叔群邓叔群中民国中国真菌学家中国真菌学先驱爱国|责任|奉献|正义感|真诚|善良|认真2013Ⅰ“飞虎将军”陈纳德陈纳德美民国抗战将领抗日援华爱国|责任|奉献|正义感|执著|真诚善良|勇气|认真2013II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卢作孚中民国实业家民营航运争霸列强、支持抗日、乡村建设爱国|责任|创新|理想与现实|认真文本特点1.以他传为主,篇幅在1700字左右。跟“相关链接”是趋势。2.前几年,难度相对于小说较容易,但从2015年起,难度有增加趋势。二、传记文本解题的基本步骤:四步法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预览题干,明确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链”,从而使阅读文本“有的放矢”。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第一遍速读文本,理清脉络,整体把握。(做到三了解:组材顺序、传主经历、观点倾向。)3.精读文本,圈点勾画第二遍精读文本:题文对照,准确圈定答题信息区域。(对传主做到五关注:①关注时间、地点和职位变化,把握人生轨迹。②关注成就与影响。③关注重要事件,事中见人。④关注直接描写的内容,描写见性格。⑤关注他人的评价,侧面见人物。)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题文衔接,做深入思考,分析判断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以及作者的态度等。(坚持“四要”原则:一要筛选整合重要信息;二要删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精确;四要分点工整做答。)第1题选择题考查的主要题型:一)信息转述、二)人物评价、三)写作特点。方法:联系一般论述类文本的常见错误类型: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因果、以偏概全、颠倒时序、过于绝对、表述不当。步骤:一)审明题目,看清选项二)回归文本,锁定区间三)题文对照,找出硬伤

四)逐一排除,确定答案三、实用类文本考查题型、答题方法及步骤例: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将军赋采薇》(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B.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D. 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E. 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状语吟唱的对象错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转移对象的范围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原文:大家。扩大对象的范围第2、3题:筛选整合、归纳概括信息要点类的主要题型⑴.概括传主的几件事情(人生经历)。⑵.概括传主的主要思想性格、品格、人格、精神。(人生价值、时代精神)⑶.概括传主一生中的主要成就、影响。

⑷.概括传主某方面的主要因素(行为原因)。⑸.概括人物形象。⑹.概括相关特点。2013—2015课标卷概括信息题的类型小结2013年20142015课标一课标二课标一课标二课标一课标二试题类型试题类型试题类型试题类型试题类型试题类型(2)人物形象(经历)(2)人物形象(业迹)(2)行为原因(2)行为原因(2)人物经历(2)行为原因(3)行为原因(3)人物品质(3)事物特征(3)人物品质(3)文体特征(3)人物品质温馨提示:一、基本上第(2)题考行为原因第(3)题考人物品质。二、行为原因共考4次,人物形象考3次(经历和业绩);人物品质考3次,事物特征和文体特征各考1次。三、命题趋向:文体特征、手法和文化传统(课表一卷的暗示)。概括信息要点题答题思路及步骤

思路(五关注):事迹言行、作者评论、他人评价、细节描写、时代他人。步骤一、筛选信息,圈点勾画。二、整理角度,归纳概括。

三、分条作答,举例分析。(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行为原因概括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坑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一、筛选信息二、整理答题角度角度一:抗日大局角度二:戴安澜对宗的态度角度三:宗本人特点三、归纳概括,分条作答。第(2)题答案学生版:①当时是国共合作坑战时期;

②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③宗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是爱国志士。规范版: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作为莫逆之交,理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③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人士;其一: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两步思考:第一步,分析诗歌使用的典故,分别涉及何人何事;第二步,从典故入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诗歌体现的戴安澜的志向。《远征》其一使用了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远征》其二使用了秦始皇开拓疆土的事迹。

归纳概括,分条作答: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拓疆土的事迹,表达超越始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内、安抚黎庶的豪迈气概。(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一、从出题人的角度思考,知道怎么考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2《将军赋采薇》(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2、观点启示类

3、观点选择类

4、话题选择类1、概括分析类2015年全国卷1《朱东润自传》(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1《下笔不觉师造化》(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2011年黑龙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探究题近三年全国卷传记文本探究题考查类型统计类型201320142015统计课标一课标二课标一课标二课标一课标二概括分析11114观点启示

11观点选择11话题选择0温馨提示:1.概括分析类年年必考;

2.观点启示、选择类是考查趋向。探究题答题思路原则: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条分缕析。思路一:总分(分条)式思路二:总分总式①观点:观点鲜明,直入主题(1-2分)

(总)②分析说理:

(2-4分)(分)

“内引”:文本(简摘信息、材料、观点)

“外联”:

联实际:现实情况、社会影响。联自身:生活体验、阅读感受。

切记:“外联”应立足文本内容和题目要求,不能任意延展。③总结:

强调突出,升华观点(1-2分)(总)二、从阅卷人的角度思考,学会怎么答

例: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将军赋采薇》(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概括分析类)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首先要明确答题方向(“内在原因”)。其次要对全文所表现出来的传主的事迹进行重新梳理,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综合性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归纳。

再次要立足原文,抓住戴安澜的具体行为和思想态度,筛选提炼后选好角度,分条罗列,无须过多阐述。(这些都是戴安澜自身的特点,都属于题干中所说的“内在原因”,按此思路分析概括即可。

段落句数内容精神风貌和品格1.2讲戴安澜将军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官兵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有爱国的情怀,有激励的方法,有文艺才华。2.4讲戴安澜将军为抗战大业,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识大局、顾大体,具有广阔的胸襟。3.3讲戴安澜将军赴缅抗日途中,激励官兵,激情满怀,赋诗明志。富有才华,富有激情,矢志报国。4.7讲戴安澜将军誓死抗日报国,同仇敌忾,顽强战斗的精神以及史迪威将军和日本人对其的高度评价。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誓死抗敌的勇气。5.9讲戴安澜将军的牺牲过程。民族尊严和爱国情怀。6.9写戴安澜将军牺牲后国共两党及民众对他的悼念和爱戴。深受人民爱戴和敬仰。链11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公正待人、淡泊功名、不怕牺牲。链2

引述戴安澜将军子女的话。多才多艺、儒将风范。信息筛选、罗列概括选好角度,分条概括答案:

①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总体精神风貌)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为人品性)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个人性情)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多才多艺)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军事才能)

四、10-15年各地实用类文本阅读文体考查统计省份文本类型题型分值

10年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0年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0年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

全国传记传记传记传记传记传记选1简3选1简3选1简3选1简3选1简3选1简325分25分25分25分25分25分

山东新闻科普科普传记

简4简4简4简4

18分18分18分18分

广东新闻传记新闻科普访谈科普简3简3简3简3简3简315分15分15分15分15分15分福建

传记科普传记新闻科普

简2选1选1简2选1简2选1简2选1简2

15分15分15分15分15分辽宁

传记传记传记

选1简3选1简3选1简3

25分25分25分

湖北

传记

选1简3

20分

备注

简:指简答题;选:指选择题。1表示1道题,2表示2道题,依此类推。

新闻4科普6传记13访谈1近五年全国卷、辽宁全是传记(立足传记),山东、广东各种文体轮考(兼顾其它)。五、体验延伸国殇高处葬,梅庭寓此身

——追怀于右任4.于右任说:“穷,是我的光荣。”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语的认识。(8分)答案:于右任视“穷”为“光荣”,表现出重义轻利的的人生境界,令人敬仰。(观点2分)①于右任虽物质上“穷”,但为官清廉自守,做人宽厚仁爱,是一位精神富者,值得光荣。②于右任虽对待遇的要求不高,但以身许国、许民,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在诗词、书法、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有很深造诣,达到人生至高点,值得光荣。(以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③反观当下,多少贪官贪污受贿终至锒铛入狱,多少文化人借名捞财终至身败名裂,人生不应只以钱多为富,而应追求精神道德的富有、人生的伟大,应该以此为荣。(联系现实2分)祝同学们:圆梦2016!放飞梦想!谢谢!

国殇高处葬,梅庭寓此身

——追怀于右任

1949年11月29日,于右任被迫飞往台湾。飞机呼啸上天的一刹那,大陆便在于右任难以割舍的目光里,定格成一个美丽凄婉、遥不可及的背景,永远也不得亲近了。于右任来台后婉拒了蒋介石给他准备的花园洋房,住进了一所普通公寓——“梅庭”。这是他长年避暑之地,更是避寿、避官说之地。他过寿时,成千上万的人来祝贺,他不胜其扰,过年也是。身为“监察院长”的于右任经常遭遇各种请托之人,居此亦是为避官说。今日“梅庭”是于右任在台生活唯一留存的居所。1879年4月11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原名伯循,一字诱人,后因有感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欺凌践踏,遂取谐音“右任”为名。“任”从“衽”字而来,“披发左衽”系受异族统治的象征,而“右衽”则暗含不愿臣服屈辱之志。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于右任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他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热讽。遭通缉后流亡上海,得震旦学院院长马相伯庇护,入震旦公学,加入光复会。翌年,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建议校名取“复旦”二字,有不忘震旦及复兴中华之意,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1922年,他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

1906年11月13日,于右任与孙逸仙于东京会晤,加入同盟会。1907年,他在上海首创《神州日报》。1909年3月,又创《民呼日报》,因抨击时政入狱,后获释。同年8月20日再创办第三份报纸《民吁日报》,因揭发日本暴行而被查封,并再度入狱。1910年9月,愈挫愈勇的他又创《民立报》,《民立报》社是同盟会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都是民国最早期的报纸,而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史”。于右任一生写诗、词1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为念,极少花前月下之音,断无无病呻吟之句,诗品之高,无人企及。1945年10月,国共两党谈判,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席间两位纵论诗词。于右任由衷赞叹说:“毛先生真乃千古奇才一代伟人啊,特别是《沁园春·雪》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可谓神来之笔,读后直让人感奋不已!”毛泽东称赞于右任说:“当年右公所写《天净沙》结尾‘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更发人深思啊!”言毕,二人抚掌大笑。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他从不计较高低贵贱,对清贫之士更分文不取。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他也不取一文稿酬。很多人假借其大名,卖字求生,于右任特意关照副官:“不要以我‘院长’的名义去为难他们。”一代文豪林语堂曾评价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现在其书法作品飙升到天价,但历任要职50多载的于右任,生活节俭,别无长物。去世后留下的保险箱里只有一张为儿子出国读书向别人借钱的借据,果真是一介“落落乾坤大布衣”。于右任生性豪爽,遇到借钱者,从来都是慷慨解囊,平时也好客,也接济一些比他更穷的人。仅拿公务员的薪水,所有办公费、机密费一概不受的于右任每到月末,生活便捉襟见肘,有时还要靠借贷度日。他却说:“穷,是我的光荣。”于右任厚承中华传统文化,他常说“静能藏神,躁则消神”。其健身方法也是中华传统的“八段锦”。他每天下午练习一遍,对养生和书法都十分有益。每当有人问及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1962年1月12日,预感来日无多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1月22日,于右任又怆然而记:“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山要最高者。”1月24日,于右任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思亲思乡,声声如杜鹃啼血。两年后,于右任带着对故乡的不舍与依恋抱憾离世,享年86岁。遵从于右任遗愿,其安葬地设在台北最高处的观音山巅。在这里,于右任面朝西北,可以永远眺望着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而融于溪光山色间的“梅庭”,花木扶疏,正在向世人娓娓诉说着已然飘逝的如烟往事。注:①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出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八九”代指不如意事,“一二”代指如意事。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于右任婉拒蒋介石为他准备的花园洋房,可以看出他生性淡泊、不慕富贵,也委婉表达了他和蒋的政见不合。B.本文讲述于右任在多个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同时突出其内在精神品质,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可敬可叹的长者、名士形象。C.1962年,80多岁高龄的于右任写下《望大陆》一诗,一咏三叹,其情悲切,似乎已经预感到有生之年无法回到大陆,此后又多次表示出葬于山之最高处的意愿。D.客厅的一副对联体现出了于右任简单素朴的生存哲学:不因强求完美而被欲望窒息了心智。从中可见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参悟之深。E.本文语言工整严谨、含蓄深沉,多处引用传主的话和其他人的评价,大致以时间为序展开,记叙了于右任从求学、为官,直到离世的饱经沧桑、成就卓然的一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D)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答:D给3分,B给2分,E给1分;A、C不给分。A.“和蒋的政见不合”于文无据;C.“又多次表示出葬于山之最高处的意愿”应在诗作之前,而不是“此后”;E.说本文语言“工整严谨、含蓄深沉”不甚妥,另原文未涉及其“求学”经历。2.于右任哪些可贵品质令人感叹?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整体概括题目,答题时要找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从中提炼,然后分条作答。答题时注意概括出性格特征后要结合事例加以解释说明。回答此题,只需结合原文内容即可。选好角度,分条概括答案:①正直清廉。身为监察院院长,不受请托;仅拿公务员的薪水,身居要职却清贫度日。②淡泊名利,宽仁好施。躲避别人为其祝寿,不取稿酬,贫者求字分文不取;别人冒其名卖字求生,他反倒关照副官不要为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