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编元代文学概述从蒙古王朝灭金(1234年)——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年)元代文学辉煌了134年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征服与同化↓汉法与国俗↓政治体制农业、手工业、牧业、货币、运河、海外贸易↓城市商业繁荣↓市民群体(元曲的广大受众和社会土壤)元代文化格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构成的二元性基本格局理学为统治思想海涵众多文化的独特景观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严酷的民族压迫: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触目惊心的黑暗:统治者吏治强梁冤狱苛税高利贷人口买卖元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九儒十丐”之说停开科考78年,绝了仕途的知识分子“寒饿狼狈,冠衣褴褛”或隐遁山林,自寻解脱,或沉入社会底层,沦落于瓦舍勾栏,填词制曲,成为“书会才人”玉成了元代文学的辉煌。元代文学以曲的成就为最高。作为植根于元代特定社会土壤的艺术之花,其文化意义在于:第一,作为元曲主体的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主流由雅趋俗的大转折。元杂剧及话本的辉煌标志着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胡适说:“文学革命,至元代而登峰造极。”(《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第二,元曲的通俗表现为浓郁的民族民间色彩。作者和受众崇尚自然,风格质朴刚健,前期杂剧:宋金时代民间流行的杂剧、院本、诸宫调、说话、货郎儿和俗曲民谚等,语言:方言、口语、俗谚和具有地域、民族色彩的特殊语汇,使其语言风貌前与唐宋、后与明清迥异其趣,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韵味。第三,元曲中的艺术形象,生动体现了进步的传统价值判断。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大团圆”的结局,表现了苦难中的人民希望驱除黑暗、迎来光明的美好愿望。“大团圆”这种艺术处理方式因为符合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心理,因而得以反复不断地运用,终于形成一种俗套。第四,元代文学开始显露出某些悖逆传统的新的思想因素。那些着重“自娱”的散曲,或以玩世不恭的戏谑舒其怫郁或以倔强自傲的姿态张扬自我的个性与情感,它们都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载道”文学观。那以《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为代表的爱情戏,大胆肯定情欲,颂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理想,这实际上也是对人性、人情和人的自由意志的肯定。总之,元代文学、尤其是元曲中所蕴含的新的思想因素和艺术追求,对明清文学的发展乃至对中国文学向近现代演进,都有直接的联系和深刻的影响。元代南戏:元明之际南戏更加成熟,出现了《荆钗记》、《刘志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与《琵琶记》等在戏曲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南戏是今天中国戏曲的直接源头。元代小说:的基本形式是话本和平话,但今存作品与宋人作品难以区分,故统称为“宋元话本”。元代诗歌:文化呈现出雄浑勃郁的多元化状貌除汉族诗人外,少数民族诗人有作品传下者达二百多人,存诗四千余首,其中契丹族的耶律楚材、维吾尔族的贯云石等。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第一章元代散曲一、“曲”的概念元代文学取得最高成就的文学体裁是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就文学体裁而言,一般认为词源于诗而流于曲,所谓“诗余”为词,“词余”为曲。曲,是继词之后产生的一种新诗体,与词一样是可以按一定乐谱而唱的歌词。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吴梅秦汉以前——雅乐魏以后——清商乐唐宋——燕乐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进入中原,他们带来的由胡曲番乐与北方民间曲调相融而成的新乐与汉人的词已难相配。“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徐渭《南词叙录》),于是“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曲者,以歌舞而演故事是也。——王国维这里的“曲”实际是剧曲,即杂剧。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散曲与词的相同之处:一、都要遵循一定的声韵格律,句型都是长短句,甚至有的曲牌就袭用词牌。二、称呼也常常相混,唐宋之际,词常被叫做曲、曲子、曲子词,金元时又有人将曲叫做词,而且散曲与词都可同时称为“乐府”,几乎同时流行的《东坡乐府》与《小山乐府》,前者是词,后者则是散曲。二、散曲的美学特质:第一,浓重的市民情调。散曲的内容驳杂而广涉市民生活,它不仅写琴棋书画诗酒花,也写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写俊女才子、隐士渔翁,也写娼妓弄人、贩夫走卒;不仅写春花秋月、燕雀鸣蝉,也写粗牛笨马、畸颜恶疾。任讷说:“我国一切韵文之内容,其驳杂广大,殆无逾于曲者”(《散曲概论》)。从写景抒情,到怀古寄寓,从军国大业,到市井琐事,只要目之所见,兴之所至,就可写来。与内容相应,散曲多采市民口语、方言、俚谚。第二,淋漓尽致、显豁直露。诗词因讲究含蓄而偏重比兴手法,那么散曲则偏重赋的手法,即常用铺陈尽述的表现,写得淋漓尽致,显豁直露,不留余蕴,不事隐藏。诗词曲:从语言看,诗雅,词婉,曲俗;从风格看,诗庄,词媚,曲俏露。比较起来,在韵文中,散曲是最自由、也最自然的文学,这除作家具有较超然的心态外,跟曲体在文字、音乐上的灵活有关。散曲不仅“句字不拘,可以增损”,而且大量使用衬字,这使得散曲更加自由活泼,更加便于曲作者尽情倾吐。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第三,体式奇、表现巧。散曲追求“尖新倩意”,于是有了许多诗词所不曾有的奇特体式,例如乔吉的[水仙子·重观瀑布]: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第四,潦例文人的特殊格调。元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既怀才不遇,又洒脱不拘;既愤世嫉俗,又玩世不恭;既悲观厌世,又故作旷达。于是,在他们的散曲中,形成了一种寓庄于谐,于俏皮中带几分凄苦,或悲愤中含几分自嘲的特殊格调。咏史叹世故作旷达总之,浪子风流、咏史叹世、隐逸放浪,都是潦倒文人情调在元散曲中的复奏和变奏。三、元代散曲发展概况:
散曲作家小令套数残曲朱权《太和正音谱》187人
任讷《散曲概论》227人
隋树森《全元散曲》212人3853支457套
徐征《全元曲》
4075支489套45支(套)元散曲的发展大体上以成宗大德(1297—1307)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散曲作者: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卢挚、姚燧等
马致远为“曲状元”后期散曲作者代表: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刘时中、贯云石、徐再思等发展趋向:豪放→婉约第二章关汉卿关汉卿(1225—1300),名不详,号已斋(一作一斋)。他是元代前期剧坛领袖,是元杂剧的主要奠基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析津志》贾仲明称他“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录鬼簿续编》二、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关汉卿现存的杂剧,从思想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如著名的《窦娥冤》,还有《蝴蝶梦》,《鲁斋郎》等。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的。如:《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诈妮子》等。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从上面三类作品看,关汉卿杂剧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特点是对压迫者的深恶痛绝和对被迫害者的深切同情,并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突出了人物的坚强性格和战斗精神。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关汉卿卓越的艺术修养,使杂剧的战斗性和人民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是关汉卿的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如:《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反抗精神智慧理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二是关汉卿塑造典型人物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在我国古典戏剧作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象他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数是个性鲜明,血肉饱满的。相同情境:《鲁斋郎》李四和张珪相同阶层:娼妓,如赵盼儿、宋引章等戏剧冲突:窦娥,赵盼儿、谭记儿心理描写:张珪送妻三是作为一个曾“躬践排场、面敷粉墨”的“当行”的戏剧家,关汉卿在杂剧的场面安排和关目处理上都是很有特点的。在场面安排上是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一切和主题思想无大关系的描写都被略去了,而突出那些和主题思想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如《窦娥冤》、《鲁斋郎》的情节安排。四是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深入生活,掌握了各种丰富的生活素材,其语言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贴切自然,当行本色,雅俗共赏。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臧懋循《元曲选序》第三章《西厢记》一、“西厢”故事的演变唐代诗人元稹的《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莺莺)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对张生的始乱终弃,时人多许为“善补过者”。鲁迅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中国小说史略》)西厢故事在北宋时已广泛流传:晏殊词中“不如怜取眼前人”苏轼词“待月西厢”秦观、毛滂都写过咏莺莺的《调笑转踏》赵令畤,用鼓子词形式写了12首《商调蝶恋花》词,“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愁同情莺莺、谴责张生。这不仅改变了《莺莺传》的思想倾向,而且用说唱的形式把西厢故事从文人圈内引播到了更广大的民间。南宋:“说话”有了《莺莺传》杂剧有了《莺莺六幺》金元:院本《红娘子》南戏《西厢记》金章宗(1190—1208)时期:《董西厢》元:《王西厢》从《莺莺传》到《王西厢》的大约五百年间,西厢故事以各种不同方式流传、演变,这不仅反映文学随社会发展而由雅趋俗的走向,而且从同一母题的不同表现上,还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历史印痕,看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悲剧格局;对故事中的各种人物性格重新进行塑造,张生、莺莺、红娘、老夫人等。《董西厢》的再创造,为《王西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人胡应麟说:“《西厢记》虽出唐人《莺莺传》,实本金董解元。董曲今尚在世,精工巧丽,备极才情;而字字本色,言言古意,当是古今传奇鼻祖,金人一代文献尽此矣。”从《董西厢》到《王西厢》的变迁:首先,体式从诸宫调变成了杂剧,也即由较单一的说唱变成了蕴涵艺术因素更多的综合表演;其次,主题从“怜才爱色”的“才子佳人”颂变成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之歌;再次,主要人物性格写得更完整、也更鲜明;第四,结构安排更合理,《董西厢》用大量篇幅说唱“兵围普救”显得轻重失当,《王西厢》只用一折就恰到好处;最后,从语言风格说,《董西厢》质朴清新,《王西厢》典雅优美,这真是各有千秋,不必较之优劣的。二、《西厢记》的思想与形象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与关、白、马、郑同时,大约活动在元成宗元贞、大德时期。《西厢记》通过崔莺莺与张生曲折恋爱终得结合的故事,尖锐抨击了门阀制度、包办婚姻的不合理,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冷酷,热情歌颂了敢于冲破传统精神束缚、追求爱情幸福和婚姻自主的斗争精神,鲜明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理想。女主角崔莺莺是相国千金,“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佛门净地”,居然“回顾觑末”,“临去秋波那一转”,更惹得张生“透骨髓相思病染”。“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莺莺对爱情的追求是炽热的、主动的。但她的追求并不坦然、堂皇。“礼教大防”红娘说她“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张生却因不明她何以赖简而病倒了。莺莺又不顾一切地去“酬简”了。莺莺勇敢地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蔑视功名富贵可能造成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张生作为一个忠于爱情、既勇敢又懦弱、既聪颖又迂拙的书生,对爱情又有那么一股“傻劲”和“痴情”。他第一次见到红娘就来了个“并不曾娶妻”的自作多情的介绍“忘餐废寝,魂劳梦断”红娘骂他“普天下害相思的不似你这个傻角”,他对功名的态度:开始,“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往京师求进”,以“遂大志”;后来,遇莺莺,“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他一下子“魂灵儿飞在半天”,最后,老夫人提出“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自由爱情又重新纳入以门当户对红娘是个地位卑下的婢女,却是崔张爱情得以成功的关键人物。她本来是奉老夫人之命对莺莺“行监坐守”的,但张生的挚诚与可爱,莺莺的追求与痛苦,老夫人的失信与无理,使她一反老夫人之命而坚决站到了崔、张一边。老夫人作为封建门阀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奉行者和捍卫者,形象是丰满的。她有着相国夫人的雍容之态和长者的情感风范,她主观上爱女儿、关心女儿、希望女儿幸福,但由于从封建礼教出发,她实际上却不断地在损害着女儿真正的幸福。她温和仁爱,彬彬有礼,但对待女儿的终身大事,她却显得专横无理,甚至狡诈权变。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西厢记》是元杂剧中具有卓越艺术成就的一部巨著,早在明代就被称为北曲的“压卷”之作,“古今至文”。《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一般杂剧体制,将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组织在一个宏大而精妙的艺术结构中。《西厢记》故事线索单纯,主要人物仅三四个,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普救寺,王实甫却大胆创新,运用五本共二十折五楔子的宏大结构来表现这个优美的爱情故事。主要矛盾冲突:老夫人——崔、张、红崔——张崔、张、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孙飞虎——莺莺、张生《西厢记》将一系列悬念、高潮组织在一个五本连续的宏大结构中,做到了恢宏而不枝蔓,细密而不琐碎,紧凑而不突兀,堪称精妙绝伦。第二,婉曲细腻的心理描写真切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各种人物的性格不仅通过他们的行为细节来表现,还通过内心世界的揭示来丰满。如长亭送别时,对莺莺大量的心理描写。郑振铎说:“《西厢》的大成功便在她的全部都是婉曲的细腻的在写张生与莺莺的恋爱心境的。似这等曲折的恋爱故事,除《西厢》外,中国无第二部。董解元的掐弹词也是着力从这一点上写的,但没有王实甫写的腻婉。”(《文学大纲》)第三,轻松的喜剧性与浓郁的抒情性有机结合,构成高度诗化的意境。《西厢记》始终保持着它“花间美人”的风姿。首先来自剧本所表达的美好理想,其次由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基调。“幽雅清爽”、“满阶苔衬落花红”的僧寺西厢;“听琴”时,月明风清,“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第四,语言华美清丽而又生动活泼。《西厢记》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它辞句华美清丽,几乎每首曲辞都是优美的诗。莺莺的宅院“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花园夜景“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暮景离愁“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清词丽句,可说触目皆是。更可贵的是,虽多文采,却自然流畅,无堆砌之累与斧凿之痕。剧本还采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口语俗谚,它们与典雅秀丽的曲辞和谐统一,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尤其是人物语言,个性十分突出,张生的清雅、迂阔、洒脱而时现痴狂,莺莺的凝重、旖旎、含蓄而率真,红娘的俏皮、锋利、泼辣而练达,可以说达到了张口见人的效果。作品还大量运用修辞技巧以增强表现力,如迭字的大量运用就很有特点。朱权称赞:“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贾仲明作吊词说:“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录鬼簿续编》)影响:《西厢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对后世影响深远,从《牡丹亭》到《红楼梦》到五四新文学,都浸润着它的思想和精神。明清两代,关于它的注释本、评点本、插图本大量刊行,使它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版本最多、最复杂的一个剧本,百余种明刊本和数十种清刊本纷涌表明了它“热”的程度和影响的广远。第四章白仁甫马致远白仁甫,原名恒,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汴梁(今河南开封)人。金灭元兴之际元好问的扶持居真定,依附史天泽博文《天籁集·序》记载:“中统初,开府史公将以所业力荐之于朝,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蔑如也。”白朴现存有词一百零五首,词集名《天籁集》。散曲有小令三十三支,套曲四组,著杂剧十五种。其中《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简墙头马上》为其代表。《梧桐雨》根据《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命题。安史叛乱平定后,李隆基从西蜀回京,退居西宫,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席,梨园子弟正准备演出,被窗外一阵阵梧桐上的雨声惊醒。他说:“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他惊醒了。”接唱[滚绣球]:长生殿那一宵,转回廊说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尽言词絮絮叨叨。沉香亭那一朝,按霓裳舞六么,红牙箸击成腔调,乱宫商闹闹吵吵。是兀那当时欢会栽排下,今日凄凉厮凑着。暗地量度。以史为鉴《长恨歌》的影响《梧桐雨》的人物形象塑造杨贵妃人物形象有失当处唐明皇此后的戏曲和说唱文学大都以此剧为母本。情节安排:长生殿明誓安史之乱马嵬兵变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环保技术与设备购销合同
- 2024年版餐厅后厨管理合同2篇
- 《走上辩论台》教案
- 2024年广告创意设计与执行合同模板3篇
-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 存量房买卖合同(15篇)
- 中国转椅坐垫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合集五篇
- 员工安全生产承诺书
- 网络大学生实习报告合集7篇
- 2024年度通信设备维修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安恒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方案 2024
- 2024年学校与家长共同促进家校合作发展协议3篇
- C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施工方案(完整版)
- 参加团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讲座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湖北省襄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 物业管理师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校园智能安防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年专利代理人专利法律知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