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WS 215-2001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为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的确诊提供依据,并指导其临床处理。该标准详细定义了这两种疾病的诊断流程、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治疗方案。

对于流行性斑疹伤寒而言,其主要通过人虱传播,而地方性斑疹伤寒则由鼠蚤携带病原体传播给人类。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如发热、头痛、肌肉痛以及特征性的皮疹等,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根据该标准,确诊需要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疫区居住或旅行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液常规检查、血清学试验(如外斐氏反应)、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法检测立克次体DNA)等手段来辅助诊断。

治疗方面,《WS 215-2001》推荐使用抗生素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药物通常是多西环素或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于儿童或者孕妇,则可能考虑使用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同时强调,在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对症支持治疗,以缓解患者不适并促进康复。

此外,标准还提到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建议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改善生活环境,减少媒介生物的滋生,从而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2001-11-23 颁布
  • 2002-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WS 215-2001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1页
WS 215-2001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2页
WS 215-2001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3页
WS 215-2001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WS 215-2001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11.020c5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15-2001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managementofepidemicandendemicetyphus2001-11-23发布200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WS215-2001三次前言··1范围2诊断原则3诊断标准4治疗原则5预防原则附录A(标准的附录)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血清学诊断方法附录B(提示的附录)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治疗方法·附录C(标准的附录)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预防方法·附录D(标准的附录)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预防方法…附录E(提示的附录)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学诊断

WS215-2001前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typhus)和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typhus)是由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前者的病原体是普氏立克次体,以衣虱为传播媒介,人是唯一的宿主,主要呈人-虱-人循环,故又称虱传斑疹伤寒(lousebornetyphus)后者的病原体是莫氏立克次体,印鼠客蛋为主要传播媒介,鼠是自然宿主,人类因感染蚤的传播而忠病,主要呈鼠-鼠蚤-人循环,故又称蚤传斑疹伤寒(1leebornetyphus)或鼠型斑疹伤寒。因斑疹伤寒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病种,为了统一诊断和检测方法,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E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及微生物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健之、毕德增。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WS215-2001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managementorepidemicandendemictyphus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可规范医务人员对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特异性血清学检查结果对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进行临床诊断,根据立克次体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确诊诊断3诊断标准3.1流行性斑疹伤寒3.1.1流行病学冬春季发病,有衣虱感染史3.1.2临床症状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突发高热井伴有剧烈头痛。3.1.3体征起病4日~7日,80%以上的病人出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mm~5mm大小,压之褪色;一周后皮疹变为暗红或紫癫样皮损,压之不褪色,约1周~2周内消退,遗留色素沉著或脱月。皮疹常初发于辐干上部,24h内扩展至背腹四肢等处。重症者还出现神志迟钝、请妄、狂燥或脑膜刺激症状。3.1.4实验室诊断3.1.4.1血清学诊断a)室温微量补体结合试验(CF)普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滴度高于莫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滴定2倍以上且血清抗体滴度达到诊断滴度(>1:8为阳性、>1:32为诊断滴度);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详见附录A)。b)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Micro-IF)普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满度高于莫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滴度2倍以上且血清抗体滴度达到诊断滴度(IgM>1:16、IgG>1:80为阳性:IgM>1:32IgG>1:320为诊断满度)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详见附录A)。)外斐氏反应(Weil-Felix)变型杆菌OX19血清抗体滴度达到诊断滴度(>1:160为诊断滴度);或饮复期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不能区分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