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本知识在心理咨询中作用_第1页
心理学基本知识在心理咨询中作用_第2页
心理学基本知识在心理咨询中作用_第3页
心理学基本知识在心理咨询中作用_第4页
心理学基本知识在心理咨询中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基本知识在心理咨询中作用

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很短的历史。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而西方哲学起源于二千年前的希腊,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开始,历代哲学家的思想中都把“心”的探讨视为哲学上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中国提出与”心理”有关的思想比古希腊还早,孔子在《论语》中已广泛论述到教育心理学的某些问题。由于几千年来心理学思想一直寄生于哲学中,所以无法充分发展。人类为了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曾走过许多弯路,直到十九世纪末因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心理学才脱离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渊源数千载却只有百年历史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诞生前

的历史背景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两大源头1.自古流传的哲学2.兴起于十八世纪的生物学与生理学一)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

在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中,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主要人物。首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在其著作中已讲到人类本性、人类知识的由来,五官的运用及记忆功能等问题,他认为灵魂依俯于肉体,灵魂不能单独存在,人死了,灵魂就没有了,是肉体的活动产生了灵魂,明确了肉体和灵魂的因果关系,在其心理学专著《灵魂论》中,他把“心理”理解为有机过程,并把它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和“理性的”。

影响心理学发展的第二位哲学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期后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他倡导先天观念,认为人类生来就具备产生感官经验的心理功能,按其解释,心为身之主,身体的一切活动都由生来就具有的心所控制。笛卡尔心支配身的理念,后来由十八世纪的康德(1724-1804)发展成哲学思想主流的理性主义。影响心理学发展的第三位哲学家是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在哲学上,洛克倡导经验主义,强调人类一切知识均来源于后天经验,而反对理性主义所倡导的先天观念的说法,洛克认为,人类本性有如腊板,纯然无色,不分善恶,其后一切改变,完全决定于后天的经验,此外洛克认为记忆得自观念联想。在对人性解释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派哲学主张,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科学心理学

的生物学与生理学源头

生物学研究的兴起,数十九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贡献最大,其划时代著作《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其重要主张即进化论,要点有三:1.世界上一切生物的状貌特征,都是经数百万年长期进化演变而成;2.不同种类生物间的显著差异是由于不同遗传所致;3.同一种类生物中,个体间显著差异主要由于个别对生存环境适应良否使然。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中的许多概念如遗传、环境个别差异、适应等都成了以后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主题部分。生理学的研究影响到心理学,主要始自十九世纪德国三位生理学家的研究,因为这三位生理学家的研究贡献,奠定了以后生理心理学的基础,因此后人也将他们视为心理学的先驱。

缪勒弟子赫姆霍兹费希奈第一位柏林大学教授缪勒(1801-1858)。在生理学上,缪勒首倡神经特殊能量之说,主张大脑功能是分区专司的。他首先提出人类对外界刺激之所以产生感觉,之所以能够辨知,完全有赖于各种不同神经传导所发生的特殊能量所致。此外缪勒还首创了神经细胞之间由电化作用产生神经冲动的理论,其理论由其弟子赫姆霍兹(1821-1894)经实验得到了证实,这引起当时生理学家的重视,赫姆霍兹后来也成为柏林大学生理学教授,其所倡导的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迄今仍为心理学上解释色觉与听觉现象的重要根据。影响科学心理学发展的第三位是德国生理学家费希奈(1801-1887),为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他创造性运用实验方法,以物理刺激的变化转化为心理经验(凭感觉判断物体大小、轻重、远近等)的历程来探讨当时争论未决的心身关系问题。在实验设计上,他精密测量刺激的强度及变化、受试者凭感觉所表现的反应、精密观察分析反应之变化与刺激变化两者间的相对关系。这种以生理感官为基础的实验研究为以后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类实验研究也称心理物理学。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曾有人比喻,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而生物学是媒人。经生物学为媒介,哲学与生理学结合,生育的新生儿就是以后脱离传统哲学范畴、独立门户的心理学。因为独立门户的心理学是采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所以也称它为科学心理学。

达尔文《进化论》为理解人类心理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依据,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成果为建立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提供了可能性。于是一部真正的实验心理学著作在1834年问世了,这就是韦伯的《触觉论》。稍后费希纳进一步证实了韦伯的研究并确定了心理(感觉)过程数量化的基础,这就为心理学最后摆脱思辩的哲学创造了条件。把生理学和心理物理资料加以汇集并以实验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加以考察和分析,把关于心理活动的哲学思考放到实验室里进行验证,这是早期的心理学,是德国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的贡献。冯特曾是著名生理学家缪勒、赫姆霍兹的助手,他继承两人的衣钵并发扬光大,于1879年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工作,并出版了第一个心理学刊物《心理学研究》,这一年被看作心理学的开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因此他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1874年出版的名著之一《生理心理学原理》被生理心理学两界推崇为不朽之作,有人认为该书的重要性有如学术史上的独立宣言。

冯特设立的心理实验室之所以受后人重视,主要是他采用了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以突破性的构想来探讨人的心之结构。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其研究主题就是从研究意识开始的,当时主要做感知实验,研究神经传导速度、感觉阈限、简单记忆过程等问题。

实验时研究者控制刺激(视觉、听觉、体觉等),使之有系统的变化,让受试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反应或说出感受,然后由心理学家来分析。他认为心理活动最后可分解成心理元素,如一个苹果,是由圆形、红颜色、硬、凉等感觉元素组合成的,这是受当时化学发展的影响,因化学元素可组成化合物,所以其理论体系也称心理化学,即内省法,其学派被称为构造派或构造主义。三、各种心理学派别林立

一)构造主义学派冯特和他的美国学生铁钦纳在上世纪末所坚持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就是最早的心理学派别,这一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他们突出地认为”意识经验”应为心理学的主题,认为意识经验纯属个人的事情,所以只能被具有这种经验的人所观察到。为此若想得知”心理”是什么,只能通过被试的内省和报告,这本无可厚非,但构造学派并不满足,他们还要探求“为什么”,在回答“为什么”的时候,他们给出了如下假说,认为“意识经验”绝不是其它过程的结果。例如一个人的痛苦意识,既不是外界痛苦刺激引起,也与人的神经系统无关。如此,假如被试者报告说:“外面的声音使我烦恼”,那么构造学派就认为被试者犯下了所谓的”刺激错误”。因为这一学派认为:“痛苦属于心理世界,而刺激属于物理世界”。如果想用物理世界作为原因去说明心理世界,就等于想”超越自身的疆界去寻求神灵的干预”,那是荒谬的,另外,脑和意识也不能加以联系。铁钦纳认为,脑作为身体的一部分,也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它与意识经验是不能相通的。尽管构造学派曾做过大量实验研究,但在说明和分析这些资料时,往往连因果关系也搞不清楚。因此结构主义在美国开立门户不久即受到心理学界的反对。结果演变成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局面。二)机能学派

在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美国曾出现过另一个学派,即机能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1842-1910)与杜威(1859-1952)二人在上世纪之初创立,该学派的基本主张是心理学的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能像结构主义那样,只求分析意识的元素。他们认为:对个体适应其生活环境时心之功能的了解远比心之结构重要。因此在研究对象上不只限于成人,而扩大范围包括儿童与动物。在研究方法上不限于内省法,观察、测验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也可采用。他们充分注意到心理和意识有适应环境的功能,这是对的,但他们却由此得出一片面结论,认为意识和心理只是适应环境工具。这样以来人类意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就被忽略了。从历史背景看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各有其哲学理论或背景,结构主义理念与理性主义哲学思想有关(主张人的心智是先天结构的),而功能主义理念与洛克的经验主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有关。功能主义对以后的心理学影响不大。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后,即由新兴的其他学派所取代。三)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是现代心理学的另一心理派别,出现于美国,有两个主要代表人物: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1990)。由于上世纪初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一些年轻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而应使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地位,应象其它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那就是行为,心理学应当研究给人一个刺激时,他所产生的行为反应,由此提出刺激-反应公式。

按行为主义的主张,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机能主义将意识当做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华生认为心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能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资料,内省不是客观的方法,用内省法所得到的意识经验,更非客观资料,因此,行为主义认为结构主义与机能主义均不配称为科学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主张最重要的有四点:1.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的只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2.构成行为基础者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4.经由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这种纯粹以“客观的客观”为标准的行为主义被称为激进行为主义。

华生的看法受俄国巴甫洛夫(1849-1936)影响较大。巴甫洛夫认为人的心理完全可用条件反射解释。一条狗,人给它吃肉,它就流口水,如果在吃肉同时响一个铃声,经多次结合后,只给铃声它就流口水。肉是流口水的无条件刺激,流口水是吃肉的无条件反射。在狗的大脑皮层上同时有肉味和铃声两个兴奋灶,多次结合,二者就发生了联系,铃声就能代替肉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流口水就是条件反射。华生认为这种理论完全可以解释人类的各种行为。他在1913年写文章批判传统的心理学,影响很大,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行为主义一直统治着美国的心理学。华生认为思维不过是喉头的运动,没有什么特别的思想意识活动,他认为人有基本情绪,最原始的有恐惧、激怒、喜爱,每一种情绪均由环境情景引起,以一定模式进行反应。如华生通过试验认为,大的声音、身体失重、会引起儿童恐惧,约束儿童身体运动会引进激怒,轻轻抚摸会引起喜爱情绪,一切复杂情绪都是在此三种原始情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的个性理论是环境决定论,认为才能、成就都是后天的,全在于训练。他有一段名言:“给我十个健康婴儿,让我放在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个婴孩之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可以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与嗜好志向、才能、职业和各族是怎么样,我才能任意训练他为一个医生、一个律师、艺术家和一个商业界的巨头,或者训练成一个乞丐或窃贼”。可见他是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中国头一批留美心理学者也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郭任远(1898-1970)回国后比华生更极端,他说一切主观的东西都要从心理学中排除,如感觉、表象、想象等都不存在,对人和动物都一样,只能研究它们的客观反应,郭任远认为本能是不存在的,他否认遗传,认为一切都是后天的,如果把猫和老鼠从小放在一起,猫也不见得一定吃老鼠。

华生和郭任远等的心理学理论太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不能因为人头脑中的活动是看不见的,就否认人的思维、意识等心理活动的存在。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但可通过仪器或其他工具来研究,人的思维等主观经验是存在的,同样可间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客观地进行研究。

行为主义发展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其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了批评,同时又因其他学派的影响,有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不再坚持“客观的客观”原则,终而接受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被称为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者,他主要用鸽子、老鼠等动物做实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究用鸽子控制导弹,把鸽子装在导弹内部,当导弹路线失误时,训练好的鸽子可根据指示灯的开亮啄电门路线。他突出的贡献是把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向前发展了一步,斯金纳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条件反射,行为决定于行为的后果,当人或动物为达到某一目的做出某一行为时,得到一定的满意后果,此后便强化了他的行为,以后他就爱进行这种行为了。斯金纳在后来的一些著作中,把行为主义观点推广应用于人类社会,用以改造社会,他提出“行为工程”,意思是指一个社会中,可以事先设计和训练人的行为,从而建立理想社会。在《超越自由和尊严》一书中,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社会控制的,根本没有真正的自由,各种社会宣传就等于是对行为的强化,这些强化决定了人如何行动,实际上是统治者在那里摆布着人的行为,他说现在的西方社会是不理想的,我们要靠行为工程来设计、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四)完形主义学派(格式塔)

这是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出现的反对冯特构造主义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有三个,魏特墨(1880-1943)、考夫卡(1886-1941)、苛勒(1887-1967),格式塔是从德文“Gestalt”音译来的,是形状、完形、整体的意思。该学派是从研究人的感知觉开始,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当人看几组竖线时,总把相近两条线看成一组,而客观世界并没有什么东西把两个相近相近东西看成一组,这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头脑中有一些力量把外界东西中组织起来,当时物理学中“场”的理论特别流行,他们认为物理界的一些规律同样可适用于人脑及人的心理活动。他们把物理学中“场”的理论及相对论引进心理学中,认为人脑也有一个磁场,这个“场”中的力量分布,就决定了人看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场”有一定规律,如前所述接近的东西容易看成一组,称为接近原则,这种用物理学理论来解释心理现象的作法称为物理主义。格式塔学派在知觉中提出一些组织原则,认为人脑中有一种力量把客观的东西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他们反对冯特派只强调分析,而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了其中各个部分,他们有一句名言“整体总比各部分相加还要多”。

例如看一方形,它由四根直线组成,但方块不等于四根直线相加,它比四根直线有更多内容,我们所得知觉不是等长两直线与两横线之和,而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四直线之外,另加了一层“完形”的意义。又如两个电灯泡相继明灭,其相隔时间0.2秒时,所知觉到的是两者一明一灭,其相隔少于0.2秒时,所知觉到的是单一灯泡往返移动。像此种刺激本身不移动而看似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动画与电影就是据此而设计的。他们认为人认识外界事物是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如人看黑板上写的字,黑板是背景,板书是图形,图形和背景之间有一定对比关系,其思路是强调综合,这对今天心理学的研究是有贡献的,因为科学研究不应只从分析观点来看问题,还应从整体相互来看问题。完形学派们用实验证明了知觉的整体性,从而推论出人的经验具有整体性原则,这无疑是对心理学的重大贡献,它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经验中的整体,的确不同于其各部分的总和。但是当他们说明经验中整体性的来源时却借助于先验主义哲学,认为心理的整体性是先天的而不是习得的,这样的看法引起很多争议。

四)精神分析

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本世纪内影响人类最大的理论之一。除影响心理学外,还有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该理论是当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鼻祖,他的理论与方法在帮助人们克服心理障碍或心理治疗疾病中有很多可取之处。他认识上的不足与局限由该学派的后继者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此学派的影响主要在精神病方面。在欧洲影响较大。对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即精神分析理论,也叫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1.无意识(潜意识)理论2.人格三分论3.性本能理论4.早期经验论5.释梦理论1.无意识(潜意识)理论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人能自知自觉部分,人对自身和环境认识,能注意或意识到的心理过程都属意识层次,它只属于心理能量的表面水平。无意识层是心理活动的深层部分,包括本能和多种欲望,是经验的巨大储存库,由遗忘的经验组成,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人的精神活动。虽不被本人意识到,但在无意识层中积极活动,追求满足。这些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往往以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心理疾病的致病根源。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们是指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恐惧症、强迫症等许多神经症和精神病,都有“隐意”,这些心理疾病的致病根源是病人自己也觉察不到的,如能通过分析治疗,使这些“隐意”进入意识层次,在意识范围内进行认知领悟,就可望使疾病得到逐渐消除。2.人格三分论

弗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人格最下层的基础,以生物本能合流为驱动力,是“一团混沌,一锅沸腾的兴奋物”,与躯体生理过程直接联系,是无意识的、盲目的,受快乐原则支配,因而不可避免地外界发生冲突。自我的作用是约束本我的盲目冲动,是一种意识机能,对无意识本我起制约作用,受现实原则支配,但其动力完全来自本我,并为本我利益服务,在本我需要和现实可能中加以调节。本我是生物性的,自我为本我利益服务,因而两者都是非道德的。但人毕竟与动物有别,人的行为要受道德原则制约。

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原则,它的作用在于压抑本我违背社会道德的无意识冲动,或通过自我调节使无意识冲动升华,从而达到顺应社会价值的境界。超我从童年时就开始发展,儿童的行为符合社会价值观念时受到父母和他人的称赞,从而体验喜悦和自豪感受,反之,超我则谴责自我,从而引起内疚和抑郁,这些消极情绪有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根源。3.性本能理论

弗在对神经症病人的精神分析中,神经症或精神疾病的症状与性密切关系,他认为致病原因与性冲动成分有关。在弗的性概念中,既包括性行为本身,也包括许多追求快乐行为和情感活动,其性概念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扩展到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人称之为“泛性论”,其中性本能驱力称为力比多,并依力比多的发展来划分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他认为婴幼儿时期的性欲源流是自行刺激其身体上感觉灵敏部分如生殖器官、大肠、尿道口及皮肤和其他感觉部位。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4.早期经验论

弗认为一切神经症都是由于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幼年精神创伤和痛苦体验所致。幼年期形成的症结,到青年或成年后精神上反映出来,因此其非常重视对早期经验的分析。5.释梦理论

与潜意识和性本能等理论相联系,弗对梦进行了研究,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他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在睡梦中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梦是愿望的达成。但在睡梦中“自我”和“超我”的心理检查机制仍在发挥作用,使本能欲望不能赤裸地表现自己,因而本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表现。他将梦境分为两个层次:显梦和隐梦,显梦是梦的表面情节,其内容可以回忆起来,隐梦要通过显梦来表达本能欲望。近年来的新弗洛伊德主义,不再那么强调本能的性冲动,而较多地强调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新弗洛伊德主义仍认为人有下意识和意识,如果把下意识的东西挖掘出来,就会对治疗精神病有好处,在现代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精神病发病率较高,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现在许多欧洲国家都流行新弗洛伊德主义。这一学派对精神病的影响很大,此外这一理论对文艺界、法律界也有一定影响。五)人本主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与罗嘉思(1902-1987)二人在五十年代所创。因较精神分析及行为主义出现晚且影响较这两者小,故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第三势力。人本主义理论在取向上反对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两者的窄化与偏颇,批评精神分析论为伤残心理学,因为该理论仅能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现象为基础。批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该理论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为基础,尤其反对行为主义以零碎的、片面的反应为心理学研究题材的作法,认为心理学家如此无异于宣示他所研究者只是由零碎反应信集合而成的行为,而不是表现行为的整个人。人本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如动机、欲望、价值、快乐、幽默、情感、生活责任、生命意义、爱情、嫉妒、仇恨等及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人本心理学对人性持乐观态度,认为人类本性是善良的,且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潜力。因此人本心理学的研究,不只是了解人性,而且更进一步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以期到达自我实现的境界。从现代心理学观点看,人本心理学的理念有两大特征:一是人本心理学通过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不像以前各学派那样以科学上需要去研究人性;二是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显然把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冲淡了。这是心理学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之一,难免使人产生如下感觉:人本主义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进行实际研究时方法上却很困难,人本主义的兴起,受其影响大的有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多方面。

六)认知心理学

是最近二十余年来心理学的新方向,正式产生于六十年代,目前正是高潮,六十年代后期,奈瑟曾写《认知心理学》一书,提出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一般把此书作为认知心理学的开端,它是在行为主义衰落,信息论、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发展影响下产生的。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它专注于人类各种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和说明,充分使用其它学科的最新概念来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正由于它摆脱了学派的偏见,所以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和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这一学派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应该承认主观的心理活动,并认为不一定必须搞清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后,才能研究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实验做出关于心理活动的假设即模型。此学派与计算机发展密切相关,认为人是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外部刺激作用于人,经过一定的信息编码,输入神经系统,存入短时和长时记忆,还可再提取出来,输出成为动作,认知可分成不同阶段,每一阶段对输入的信息实现一定的操作,一般包括心理学中的知觉、记忆、概念、判断、语言等。人对外界的认知就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因此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提供信息加工模型的心理学。七)神经心理学研究神经系统和大脑活动来解释心理活动的研究领域叫神经心理学。动物行为的生理机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个性的生理基础都属于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四十年代前后,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1891-1976)借对患者做大脑手术时,在清醒状态下刺激脑的不同部位,让患者报告他受到刺激作用时引起的记忆,他认为大脑中的记忆随神经系统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物质变化叫记忆痕迹。后又设想有记忆活动进行时,问题在某些神经道路上传导活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接触处突触上必然引起一定化学变化而使神经冲动传导阻力降低。从而出现了记忆过程的脑化学研究,这种研究一般用动物做实验。并有研究发现,记忆活动时突触上有电传导,传导次数越多,核糖核酯的量越多,由此认为核糖核酸是记忆物质,后来又发现向大脑注射某种化学物质记忆会减退,注射一种酶可破坏记忆,认为人年老时血液中增长了酶物质,当这种物质超过人脑中产生的核糖核酸数量时就会导致记忆破坏,因此发明一些药物医治老年记忆衰退是可能的。感知觉的电生理研究也很有成效,1981年休伯和维塞尔关于视觉感受野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研究是在动物的大脑视觉皮层细胞上插入微电极,当细胞兴奋时产生极微弱电活动,经过放大,能够在仪器上记录下来,这种技术叫做单细胞微电极记录。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细胞有分工,当眼睛某一部位观看一定形状物体时,与眼睛这一部位相联系的大脑皮层细胞就发生放电活动,另一些细胞负责观看其它方向的线条,还有一些细胞专门负责观看圆形、尖角、边界、运动等,眼睛里的这些部位叫感受野。最近还研究了大脑两半球的分工问题,一般认为左半球负责语言和抽象思维,右半球是负责图形知觉和运动。在情绪方面,也有很多电生理研究,发现动物脑里有所谓快乐中枢,每当刺激这一中枢时动物就得到强化,如果让动物以一定动作自己开动电源,刺激大脑的快乐中枢,它可以连续不断地刺激自己。近年来神经心理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方面的研究将会不断地为为心理学的进展起推动作用。现代心理学的五大理论1.行为论:论点个体一切行为产生与改变均系于刺激与反应间联结关系。现指修正后新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社会行为为异常方面研究。2.精神分析论:以弗潜意识为基础对行为内在原因所做解释,偏重于身心发展、动机与遗忘、人格发展行为异常、及心理治疗等内容。3.人本论:马与罗所倡,主要偏重学习、动机、人格发展、心理咨询与治疗等。4.认知论:学习、智力发展、情绪、心理治疗5.生理科学观:生理心理学与神经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对个体行为与心理历程进行解释。偏重身心发展、学习、感觉动机、情绪、行为等现代心理学的分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形成了许多不同分支,分别研究不同领域的心理现象。

1.理论心理学2.应用心理学理论心理学1.普通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3.学习心理学4.认知心理学5.人格心理学6.社会心理学7.变态心理学8.生理心理学9.动物心理学10.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2.咨商心理学3.临床心理学4.工业心理学5.消费心理学6.法律心理学7.广告心理学8.心理测量学9.管理心理学10.健康心理学心理咨询

(PsychologicalCounseling)定义: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与方法,通过回答问题、解释疑惑、提供建议、商量讨论等方式,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的一种方法。它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多方面。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心理学运用于人的生活中仅有一百年的历史,在这之前,人类在生活中,不是不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只不过那时有了心理问题后,常求助于牧师、神父或巫师等。一般来说,咨询心理学做为心理学分支在其形成前,已具备了几个充分和必要条件:1.高尔顿用测量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建立(1882年);2.心理测验创始人卡特尔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1890年);3.韦特墨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96年)4.比奈-西蒙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1904年)5.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1908年)国外心理咨询发展简史美国是现代心理咨询的发源地,也是心理咨询业最发达国家。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心理测量技术和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咨询产生的三个直接根源。现代专业咨询服务最早是由“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于1908年率先开展起来。他在美国波士顿组织成立了“就业辅导局”,并于次年出版《职业选择》一书,对人们在择业方面常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若干有价值的建议。此书为心理咨询的诞生奠定了一块基石。

大卫是第一个在公立学校建立系统指导课程的人。他1907年就建议该学区所辖学校每周为学生开设一次指导课程,以塑造学生人格,避免问题行为发生。这种做法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却是早期心理咨询的主要表现方式——学校指导的雏形。美国耶鲁大学学生比尔斯曾因其兄患癫痫,惟恐这种病遗传给自己,在紧张、恐惧、焦虑的状态下精神失常而住进精神病院。在3年住院生活中,他受到种种粗暴残酷的对待,目睹了精神病院的恶劣环境及其他住院病人所受到的种种非人待遇。出院后,他立志将自己余生贡献给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的事业。他四处奔走,呼吁改善精神病院的医疗条件,改革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并从事预防精神病活动。1908年,他以生动文笔写了《一颗发现自我的心灵》此书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比尔斯得到社会各方面鼓励和赞助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经比尔斯和同行们的努力,1909年2月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比尔斯的贡献在于使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乃至全社会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发起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卫生运动,他本人被视为心理咨询先驱者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美军面临对征募士兵进行甄别和分类需要,委托心理学家设计了一种智力测验,这样就可以在培训过程中识别和淘汰那些智力低下的人。当时设计了两个测验:军队甲种团体智力测验和军队乙种团体智力测验。在军队中的成功尝试推动了其他行业对各种测验的使用,心理测量学家不断设计了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新测验。随后测量兴趣、态度和能力的技术逐步发展起来,为职业指导提供了科学手段。从1930年开始,以整个人格为对象的咨询发展起来了,包括职业、学校生活、家庭、情感、人格、身体健康等方面问题都开展了咨询,很多学校成立了专门心理咨询机构。在整个30年代,最有影响力事件是由威廉森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咨询理论诞生,即“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模式,这一模式在随后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一直占统治地位。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个性与学习理论以及心理治疗理论促进了心理咨询的发展。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指导性谈话的临床咨询模式开始为心理治疗的模式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30年代经济萧条局面缓和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社会变化对人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教育或职业的问题,人们开始在个人适应问题尤其是情绪或人际关系问题方面寻求帮助,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心理治疗年代”。罗杰斯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是这个年代的代表性著作。此书中,罗杰斯对威廉森“以咨询者为中心”咨询模式和弗精神分析疗法中的主要观点提出质疑,提出了“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咨询模式和非指导性咨询原则。他强调相对独立于社会的个人情绪问题,要求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为来访者主动、自由地倾吐内心的秘密创造适宜的气氛。他认为,个人具有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在动机,应充分发挥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并避免指导式咨询的影响。罗杰斯创立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和方法第一次使非医学的和非心理分析的心理治疗成为现实。在此之前,由于弗洛伊德及其学术的强大影响,心理治疗是只有医生才可以从事的职业。精神分析在这一领域中独占鳌头。罗杰斯的工作不仅打破了心理治疗领域中一枝独秀的局面,同时第一次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联系在一起。

40年代以后,心理咨询学科迅猛发展。它不仅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研究(如学习、动机、情绪、测量、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等)中汲取营养,也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卫生学、语言学等领域汲取了养料。50年代是心理咨询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1952年,分别成立了美国心理学会(APA)第17分会“咨询心理学分会”(DCP)和美国人事与指导协会(APGA),这对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职业的成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逐渐形成一种专业性质的心理健康活动,即专业人员对有心理困惑或心理失常的求助者运用心理学和精神科学的原理,通过心理商谈,就具体问题向求助者提供建议或辅导,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认识,作出决策,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生活有良好适应。其中,以遭遇心理疑难的平常人为对象的一种教育性助人活动称为辅导,以遭遇心理困扰的平常人和心理异常者为对象,兼具辅导与心理治疗功能的活动称为咨询。

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简史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比较零散,虽然在职业指导、心理测量等方面开展过一些工作,但它们并不属于当今所说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流,也未形成较大规模。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既有曲折、停滞,也有兴旺、发展。

钱铭怡将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划分为4个不同阶段:启动阶段(1949~1965)空白阶段(1966~1977年)准备阶段(1978~1986年)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以后)一、启动阶段(1949~1965年)在这一阶段中只有少部分专业人员进行了零散心理治疗工作。此阶段影响最大的工作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神经衰弱的快速综合治疗。1958至195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组、北京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和北京大学卫生院及心理学系合作,首先在北京大学对患神经衰弱的学生进行快速综合治疗,而后治疗对象扩展到工人、军队干部和门诊病人。这种疗法综合了医学治疗、体育锻炼(如学习太极拳、气功、跑步等)、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巴甫洛夫学说来解释神经衰弱病因,以解释、鼓励、要求和支持等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后来又将这一疗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高血压及慢性病中,同样取得了较好的疗效。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心天将此法作了总结和提炼,称之为“悟践疗法”。二、空白阶段(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心理学被斥为伪科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处于被批判地位,当时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了一切,因此在1966~1977年,这一阶段几乎没有一篇心理学文章或一本心理学著述发表,故称之为空白阶段。此阶段,值得一提的是钟友彬等人从7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秘密尝试采用心理分析疗法对某些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为此后钟友彬创立认识领悟心理疗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准备阶段(1978~1986年)这一时期有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文章开始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虽然发表数量不多,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批西方著名心理治疗家的著作,如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霍妮等人的著作。1979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一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医学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每次学术会议上都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临床报告、经验交流和研究探讨,这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阶段各种不同形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讲习班、培训班开始在全国一些城市和地区陆续出现,这些讲习班、培训班大多属于启蒙性质,传授内容多为某些治疗(如行为治疗)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巧,且时间较短,但它为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培养了初级的人才,为他们日后进一步学习与实践打下了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精神病院和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开始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开展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三级甲等医院评定条件之一是设置临床心理科;上海、北京一些高校相继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从整体看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开展不够普及,所采用咨询和治疗方法较少(多为支持性和行为疗法),咨询和治疗水平有限,但在心理学界精神病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四、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至今)1987年后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其主要标志:1.公开发表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论著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之以前都有较大幅度提高钟友彬对1990年以前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7年发表的文章数量首次超过了10篇,以后连年递增,至1990年达到20篇。钱铭怡曾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健康心理学杂志》这三种专业杂志中文章进行统计,1994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出现发表数量的高峰。2.专业培训和管理逐步规范1987年至今心理咨询与治疗在我国有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由于许多从业人员只受过很少时间或某一相关学科(如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训练,因此在咨询和治疗活动中遇到很多困难。针对训练不足问题,我国专业领域已做了多方努力。体现在三个层面上:1)在大学心理学系对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培训;2)进行心理治疗硕士研究生班课程培训;3)对在职人员进行连续心理治疗培训,如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所进行工作,以欧洲心理治疗培训标准进行教学。3.相继成立了若干全国性学术组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90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1991年初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于2001年11月成立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这些组织成立后,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组织撰写高水平学术著作,培训从业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的发展。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机构大量出现这一阶段全国各地城市普遍在综合医院建立了心理门诊,在高等院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一些城市在条件较好的中小学也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出现了专门心理治疗中心及私人开业心理门诊。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期刊相继问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87年创办《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于1993年创办《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健康心理学杂志》,这三个专业杂志的相继问世,促进了心理卫生领域的信息交流、学术研究、科学普及工作,推动了我国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6.我国专业工作者在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可贵努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西方主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派的理论观点及方法技术均已传入我国,龚耀先、李庆珠对457个开展心理治疗单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专业工作者应用最多心理治疗方法依次为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支持疗法、心理分析、森田疗法、生物反馈、催眠暗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和钟友彬的认识领悟疗法。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1.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霍妮、沙利文常用分析治疗方法:自由联想与疏导宣泄:了解病人情况后让其尽情倾诉。认识与领悟:通过言语开导使其对其病因有所领悟,从而缓解和治疗疾病。暗示治疗:通过心理暗示作用解除其疑虑、增强康复信念、改善不良心境、减轻心理负担焦虑与心理防御:转移、否认、文饰、投射、摄入、补偿、抵消等2.行为疗法: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与斯金钠、米勒班杜拉方法: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暴露或冲击)厌恶疗法、松驰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3.人本主义治疗:代表人物罗杰斯、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个别谈话治疗:当事人中心疗法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心理咨询的内容1)人生各个时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如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职业选择、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2)各种情绪与行为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怖、紧张情绪的分析、诊断及防治;3)各种不可控制的强迫思维、意向和强迫行为、动作的诊断及治疗;4)某些性心理、生理障碍,如性变态、阳萎、早泄、性欲异常等问题的诊治;5)心身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等心理社会因素的探讨与心理治疗;6)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指导,促进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生活,预防复发;7)长期慢性躯体疾病.久治不愈,需要心理支持及指导者;8)要了解各种心理卫生知识者;9)接受各种心理检查者(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10)有其他心理疑虑而需要咨询者。心理咨询的类型

一)按内容分为障碍咨询和发展咨询1.障碍咨询对存在不同程度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者的咨询,某些早期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康复期精神病人心理指导。重点是去除或控制症状、预防复发。从事这类咨询的人员要受过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专门训练,咨询地点一般为专门心理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下设的心理咨询机构、社区心理卫生机构及由专业人员开设的私人诊所等。2.发展咨询帮助来访者更好认识自己和社会,充分开发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咨询内容十分广泛,人生各时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都属于咨询范围,如工作、学习、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职业选择等。从事这类咨询的人员除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外,还要具有哲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知识。咨询地点一般为非医疗机构,如学校、社区、企业。二)按其对象多少分为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1.个别咨询指咨询者与咨客之间单独咨询。是最常见形式,优点针对性强、保密性好,咨询效果明显,但咨询成本较高,需双方投入较多时间、精力。2.团体咨询亦称集体咨询、小组咨询。根据咨客提出问题,按性质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咨询者同时对多个咨客进行咨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咨询形式。突出优点咨询面广、成本低,对某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效果明显优于个别咨询。不足之处是同一类问题可能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个体性,单纯的团体咨询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性。为此应扬长避短,在团体咨询中辅以个别咨询。三)按其方式分为门诊咨询、现场咨询、信函咨询、专栏咨询、咨询和互联网咨询以上各种咨询方式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许多来访者通过专栏咨询,了解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症状,再进行信函咨询、门诊咨询、咨询或互联网咨询;有些门诊咨询来访者,回到异地工作、学习或生活处所后,通过信函咨询、咨询、互联网咨询继续得到咨询者的指导;现场咨询中发现的心理障碍严重的咨询者,需要转到医院进行门诊咨询。因此,多种形式配合,有利于心理咨询的广泛开展和咨询效果的提高。四)按其时间长短分为长期咨询、短期咨询和限期咨询心理咨询的期限并无硬性规定,要根据接受来访者意愿、咨询内容及咨询者建议等因素而决定,还要斟酌现实情况包括来往方便与否、咨询费负担等而施行。1.长期咨询指咨询期间超过两三个月,甚至达数年。咨询目的不仅在于问题解决和症状消失,而且要改善性格及行为方式,促进心理成长,所以需要时间较长。长期咨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