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课时作业52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课时作业52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课时作业52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课时作业52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课时作业5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五)滕王阁序一、基础夯实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B.识盈虚之有数 数:数目C.兴尽悲来 尽:消尽,没有D.控蛮荆而引瓯越 引:连接解析:数:定数。答案:B2.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落霞与孤鹜齐飞④秦伯说,与郑人盟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与”字不同。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与”字也相同。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与”字也不同。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与”字相同。解析:①连词,可是;②副词,暂且;③连词,和;④介词,同。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B.俨骖于上路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解析:C.休假:假日休息。A.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B.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D.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狂妄而放肆。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目吴会于云间B.襟三江而带五湖C.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D.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名词作动词;B.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答案:C5.下列对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解析:①句“且”有“反而”的意思。②句“且”作“暂且”讲。③句“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④句“矣”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啦”。答案:C6.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童子何知,躬逢胜饯A.杨意不逢 B.都督阎公之雅望C.奉晨昏于万里 D.纤歌凝而白云遏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宾语前置句;B.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D.被动句。答案:A7.下列对《滕王阁序》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缜密。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层层递进。文章对宴会之盛略叙数笔带过,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和由景而生之情,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B.文中在着意铺叙景色之美后,作者以腾挪跌宕的笔势,述志言情,由逸游的豪兴,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C.文中多处使用典故,却让人感到作者是信手拈来,自然贴切,对于铺陈事物、抒发感情、丰富文章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D.作者在文中的语言讲求形式美,音韵和谐,言简意丰,言随意遣。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解析:应为“虚实结合”,并非全为“眼前之景”。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田寺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有删改)父福田寺坐勃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应该B.据此,是交构之渐 构:构陷,陷害C.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世间所有事物D.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寤:睡觉解析:A项,当,判罪;C项,物,别人;D项,寤,睡醒。答案:B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lc\{\rc\(\a\vs4\al\co1(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lc\{\rc\(\a\vs4\al\co1(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渡南海,堕水而卒))\b\lc\{\rc\(\a\vs4\al\co1(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b\lc\{\rc\(\a\vs4\al\co1(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解析:D.均为目的连词,来。A.连词,于是;介词,依靠。B.连词,表转折,但,却;连词,表修饰。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答案:D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解析: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答案:B11.将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2)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的器量呢![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的兆头啊!”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沛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的父亲王福田寺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县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溺水而亡,时年二十八岁。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的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冷静,职位应该会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有删改)父亲王福田寺因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来作文),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上厕所离开,只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视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然后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这一行为)为“腹稿”。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为“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勃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三、探究应用12.仿照前两句的句式,在后面横线上再写两句。王勃不亲登滕王阁,断然写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李白不在庐山观望瀑布,也绝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注意:在排比句的各个分句中嵌入古诗词名句,要抓住某位诗人(文人)因有某种亲身经历而写出了某个妙句的特点。答案:(示例)杜甫不亲登泰山定然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陆游不参加抗金斗争也不会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兵河入梦来”的幻境13.请仿照下面的评点,评析所给语句。示例: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评点:前者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的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披绣闼,俯雕甍。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本句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2)前者由外至里,后者由上到下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4.以“文化哲学”开头,重新组织下列语句。我们由于对其学科定位、价值诉求或学科品性问题的认识模糊,在研究范式上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文化哲学导入纯学理的体系建构上,使其迷失了直面现实文化实践的真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