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学业分层测评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学业分层测评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学业分层测评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学业分层测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社会的转变”包括()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社会的转变”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均有表现,①属于经济领域,②属于政治领域,③属于思想文化领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不是这一时期转变的表现,排除④。【答案】A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导学号:67700003】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有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答案】B3.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王者欲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 B.仁爱C.仁政 D.兼爱【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王者欲发政施仁”可以看出孟子强调“仁政”,故选C项。【答案】C4.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是()【导学号:67700004】A.老子 B.孔子C.孟子 D.韩非【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家强调君要有“术”,臣要尊“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强调“法”“术”的是法家思想,故选D项。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主张无为;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倡导“仁”。【答案】D5.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解析】题干信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等,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符合庄子为人处世的原则。【答案】B[能力提升]6.(2023·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导学号:67700005】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家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答案】C7.《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C.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民本主义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都属于民本主义思想,故排除。C项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强调要顺应天命,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选C项。【答案】C8.著名学者仲大军认为墨家思想是横亘在封建集权专制统治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碍,是先秦时期的民主思想,就是这种特性导致了墨家在中国历史上的神秘消失。以下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B.“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C.“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D.“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解析】A项是说政令、思想、言语、行动要与圣王的意志相统一,要求建立至上而下的严格的统治制度,排除;C、D两项表述的是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不能反映其民主性,排除;墨子以“贤”选天子及各级官员的思想突破了封建王族世袭的体制,有一定的民主性,选择B项。【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荀子·性恶》材料三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韩非子·显学》材料四专任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阐明的主要治世之道是什么?写出引文中的对应语句,并指出此观点的缺陷。(2)材料二体现了荀子的什么思想?以材料为依据,加以证明。(3)根据材料四,指出秦始皇采用了哪段材料中的治国主张,并引用材料四中的一句话以证之。【解析】第(1)问应注意材料中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礼义以化之”“法政以治之”“刑罚以禁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荀子的思想。第(3)问可以结合材料的出处进行综合分析。【答案】(1)把“德”“礼”看作是主要治世之道,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缺陷:忽略了法治的作用;用礼维护奴隶制秩序带有保守性。(2)儒、法兼用的思想。主张“明礼”“法政”和“刑罚”三者并用,治理天下。(3)采用了材料三的主张。“以刑杀为威”。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在临淄稷门附近设立的学宫。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各派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材料二郝铁川在2023年3月1日的《新民晚报》上撰文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今日我们需要的“百家争鸣”并无多少相同之处。第一,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参与者大都没有学术理念,与其说是“百家争鸣”,毋宁归为“百家争宠”,即“争”君主个人的“宠”。他们贡献的大都是帝王之术、治国之道,这些当然有其历史价值,但却把学术问题简单地政治化了。第二,战国时期的百家大都没有容忍不同学术见解的宽阔胸怀。传说孔子担任鲁国司寇七天,就杀了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少正卯;孟子破口大骂道家杨朱和墨子“无君无父,禽兽也”;法家更是“焚书坑儒”。与其说是“百家争鸣”,毋宁归为“百家叫骂”“百家残杀”。(1)根据材料一,分析稷下学宫出现的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二的观点。(3)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出现了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举例说明两者的表现及原因。【解析】第(1)问的关键在于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第(2)问材料的观点是基本否定“百家争鸣”,要正确评价该观点,要结合“百家争鸣”的内容和影响来综合判断。第(3)问关键是要把握“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含义。【答案】(1)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2)材料二几乎完全否定了“百家争鸣”,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看到“百家争鸣”对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看到百家思想的精华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3)民本思潮的表现: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