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综合内容与测试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综合内容与测试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综合内容与测试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综合内容与测试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综合内容与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综合测试卷(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也称为未明言知识。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波兰尼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表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波兰尼提醒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隐性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波兰尼绝不只限于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他更主张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在波兰尼看来,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隐性知识以个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则。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包括具体的技能和专门技术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与波兰尼有所不同。野中郁次郎使用隐性知识一词代表的是难于表达的特殊知识,而波兰尼所指的隐性知识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也即一切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野中郁次郎与波兰尼的观点也有差异。有学者说,在野中郁次郎看来,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波兰尼看来,则是“同一硬币的两面”。1.下列对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例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B.隐性知识并不是什么神秘经验,但要想充分地言说它,也是很不容易的。C.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掌握它的目的在于领会与重组经验。D.隐性知识包含个体内在携带的概念、形象、价值体系等,以及帮助个体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则。2.下列对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野中郁次郎借用了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但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B.隐性知识的内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C.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D.个人的信仰、特殊的技艺和隐喻、直觉及思维模式,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显性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B.波兰尼强调隐性知识是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而野中郁次郎则强调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和难于表达的一面。C.波兰尼和野中郁次郎都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依据本文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应为“波兰尼”“野中郁次郎”“隐性知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沉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帝曰:“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俭、钦请战,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大半。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率诸将以为后继。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节选自《晋书•景帝纪》)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B.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C.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D.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崩,又称“崩殂”,“驾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B.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C.“举不越功”句中的“举”,在这里是指科举取士中的“科举”,即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人。D.“刺史”的“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因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得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帝才华出众。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深谋远虑;与年少时的景帝名望相同的何晏曾称他是一个几乎能够成就天下事的人。B.景帝重视人才。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命令百官推举人才,关心人,体恤人,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C.景帝遵守旧制。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用诗句,表示祖先留下来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D.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恪于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消耗敌人的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生擒诸葛恪。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率诸将以为后继。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野水孤舟梁栋[注]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注】梁栋:咸淳四年进士。迁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宋亡,归杭州闲处守道。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8.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分析颔联的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颈联中的“空”和“坐见”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式,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赤壁赋》中,极言生命短暂渺小而羡慕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条鱼的狂奔周海亮他的手里提一个沉甸甸的冲击钻,腰间别一个丑陋并陈旧的卷尺。不远处的长椅上,坐着几个等车的人。那里还有一个空位。他需要一个位子,可是他不敢走过去。他已经累了一天。他把自己悬挂在接近竣工的楼房外墙,用极度别扭的姿势把坚硬的混凝土外壳打钻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这是他在城市里糊口的唯一本钱和留下来的全部希望。有时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一条离开了河川,在陆地上奔跑的鱼。他必须不停地狂奔,用汗水濡染身体。他不敢停下来,太阳会把他烤干。已经疲惫到极致,他的两腿仿佛就要支撑不住他瘦小的身体。他不断变换着站立的姿势,使自己舒服或者看起来舒服一些。没有用,腿上的每一丝肌肉都在急速地蹦跳和抽搐。这些微小的抽搐几乎要牵着他,奔向站牌下的那一个空位。姑娘坐在那里,空位在姑娘身边。姑娘的额头洒着几粒赭红色的迷人麻点。姑娘的眉眼描得细致迷人。姑娘穿着很长的黑色皮靴,很短的黑色皮裙。他看了姑娘很久。他是用眼的余光看的。城市生活让他习惯了用余光观察所有美好的东西——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不动声色。有风,姑娘身上的香味不断飘进他的鼻子,让他宁静、安逸、幸福和自卑。他上了公共汽车,他希望得到一个位子,他果真得到了。是公共汽车的最后一排,他冲过去,把身体镶在上面。香味再一次钻进他的鼻子,轻挠着他,让他打了一个羞愧的喷嚏。他把脑袋转向窗外,眼睛却盯着姑娘锦缎般光洁的皮肤。当然是用余光,他的余光足以抚摸和刺透一切。他再一次变得不安起来。他挺了挺身子,坐得笔直。车厢里越来越拥挤。所有站着的人,都在轻轻摇摆。姑娘倾斜着身子,一只手扶住身边的钢管。姑娘的旁边站着一个男人,身体随着汽车的摇摆,不断碰触着姑娘。他看到姑娘扭过头去,厌恶地看看男人。男人尴尬地笑,做一个无奈的表情。姑娘没有说话,她小心并艰难地使自己和男人之间闪出一条狭窄的缝隙。汽车突然猛然摇晃,姑娘的努力顷刻间化为泡影。于是他站了起来。他对自己的举动迷惑不解。他对姑娘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他想他应该说出了这句话,因为他的嘴唇在飞快地抖动。姑娘看看他,表情懵懂,似乎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他只好指指自己让出来的位子,他对自己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姑娘瞅瞅他,再瞅瞅那个空位,再瞅瞅他。姑娘把头重新扭向窗外。姑娘没有动,也没有理他。姑娘说,哈。他的表情便僵住了。他感觉自己被当众扒光了衣服,所有人都在细细研究他身上每一个肮脏的毛孔。他没有坐下。他把脸扭向男人。他对男人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轻轻颤抖。那是哀求的调子,透着无比的卑微和真诚。男人笑了。他不知道男人为什么笑,但男人的确笑了。男人的脸上瞬间堆满了快乐的细小皱纹。男人没有动,甚至没看那个空位。男人盯着他。男人说,哈。声音是从鼻子挤出来的——那声音有些失真。他有一种强烈的想哭的冲动。那座位就那样空着,没有人去坐,包括他。很多人都在看他,面无表情。他感觉自己被他们一下一下地撕裂开来,每个人都拿到其中一块,细细研究。他提前两站逃下了车。他提着那个沉甸甸的冲击钻,慢慢走向宿舍。他感到很累,似乎马上就要瘫倒。他把冲击钻换到另一只手。他感觉自己是一条即将脱水的鱼,正被太阳无情地炙烤。他想明年,自己应该不会再来这个城市了。因为在乡下,淌着一条温暖的河。一缕熟悉的清香悄悄钻进他的鼻孔。突然,他再一次紧张起来,他感觉姑娘就站在不远处,盯着他看。他转过身。他第一次面对姑娘。他看到姑娘迷人的脸。他的身体开始战栗不安。姑娘说刚才是你吗?他点点头。姑娘说哦,转身走开。姑娘走了几步,再一次停下。姑娘扭过脸,说,谢谢你啊。然后转身,走进一家服装店。他开始了无声的狂奔,泪洒成河。他感到安静和幸福。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在炙热的陆地上不停地奔跑。他不能停下,他需要汗水和眼泪的濡染。他想他明年,可能,还会留在这里。他知道这个城市需要他,用极度别扭和危险的姿势,将坚硬的混凝土外墙,钻磨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对“他”进行了外貌描写,交代了“他”的农民工身份,并突出其工作的艰辛和劳累。B.第九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他对自己说”表明“他”不再想把座位让给姑娘,只好以这种方式化除尴尬。C.“他”要把座位让给那个男人是想化解被人误解和鄙夷的尴尬,证明自己没有“肮脏”动机;并帮助姑娘摆脱男人的骚扰。D.本文的心理描写传神逼真,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肖像描写部分对表现人物性格与心理也起了很好的作用。E.“冲击钻”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对“他”的形象形成了很好的烘托。(2)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说设置“男人”这个形象有哪些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条鱼的狂奔”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2023•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相关链接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单看米尔扎哈尼(2023年国际数学家大会菲尔兹奖获得者)的近照,短发利落,英气逼人,像一位_________的艺术家。②近日,《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肖鹰发表长文,揭发“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认定电影《后会无期》是一部_________、逻辑混乱、没有诚意的电影。③每当有老弱病残的乘客上车,他总是_________地等待客人坐稳,如果有老人腿脚不便,他会下车将老人搀扶上车,待老人坐稳后再开车。A.特立独行名不副实小心翼翼B.特立独行名副其实一丝不苟C.我行我素名副其实一丝不苟D.我行我素名不副实小心翼翼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B.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新食品安全法》因加大了惩罚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C.从上世纪70年代的“喝一碗绿豆汤,怀揣两鸡蛋进考场”,到现在“一对一补课,特制营养餐,租学区房”,今年高考期间,有网友总结了36年来“高考账单”的变化,称备考成本30年来涨幅超过8万多倍。D.北京对居住区违法建筑的查处实行联合认定、约谈教育、冻结房产、媒体曝光和强制拆除。今年3月至今,北京市已拆除居住区内违法建筑2172处。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没有竞争,就不会有高手出现,没有高手的出现,你永远也无法获得突破,归根结底我们需要一些适当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过程,________,但是,________,这是一个恒定定律,我们也必须正视它,并做好相应的准备。①正因为有对比,才会有差距②人往往是在不断地比较中进步的③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超越自我的方法④因为有差距,所以你想要追逐,从而缩短距离⑤有作用力必然会有反作用力A.②①④③⑤ B.③①④⑤②C.②④①③⑤ D.③④①⑤②1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个字。(5分)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师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字评价人物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请以“评价人物形象”做开头,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5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写作(60分)18.下面是一则非洲古谚语,寓意深刻,一定引发你很多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想要走得更快,请独行;想要走得更远,请结伴而行。——非洲古谚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C。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是对“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的解释说明,并没有强调掌握隐性知识的目的。2.解析:选D。A项,“但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错误。B项,“在极少数情况下”错误。第四段第三句有明确表述,“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C项,强加因果。隐性知识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参照第四段第二、三句。3.解析:选C。“波兰尼和野中郁次郎都认为”错误。第二段第一句“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同一硬币的两面”表明波兰尼认为是可以转化的。而学者概括野中郁次郎的观点“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表明只有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4.解析:选D。综合四项断句情况,相比来看,D项最恰当,断句后能保持句意明确完整。5.解析:选C。“举”在这句话中是“推举”的意思,不必通过“科举”,“科举”是隋唐以后的事。6.解析:选D。D项,“生擒诸葛恪”错,原文是“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7.(1)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2)景帝就命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为后继。参考译文:景皇帝名师,字子元,是宣帝的第一个儿子。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有远大的谋略。他年少时就流传美好声誉,和夏侯玄、何晏名望相同。何晏时常称说:“差不多可以成就天下事的,是司马子元。”魏景初年间,任散骑常侍,多次升迁为中护军。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拔人不超越他的功绩,任免官吏无私情。宣穆皇后去世,景帝服丧以极其孝顺闻名。宣帝将要诛杀曹爽时,精心秘密谋划,单独跟景帝悄悄策划,文帝不知道这件事。将要动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他,之后派人窥视,景帝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文帝不能安然就寝。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军队,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宣帝说:“这个儿子终究真行啊。”当初,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事件平息后,景帝因为有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不久加封为卫将军。等到宣帝死时,议政的人们都说:“伊尹已死,伊陟继承事业,”天子任命景帝为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魏嘉平四年春天正月,升为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令百官推举有贤能的人才,明确年少与年长者的尊卑,体恤贫困与孤独的人,清理被废除不用的人。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间或有人请求要改变制度,景帝说:“‘没有什么知识,顺乎自然法则’,这是诗人所赞美的。三代祖先的典章制度,是应当遵守的;如果不是有战争,不能随意更改。”五年夏天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新城,朝廷的议论担心他分兵侵犯淮泗,打算守卫各水路口岸。景帝说:“诸葛恪新近在吴国得到权势,想求得一时的好处,聚兵合肥,希望侥幸得手,没有精力再在青徐找麻烦。再说水路口岸不是一个,多派守卫用兵就多,少派守卫又不足以抵挡敌人。”诸葛恪果然在合肥集中兵力,最终正像景帝所推测的那样。景帝便派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抵御敌军。毋丘俭、文钦请求出战,景帝说:“诸葛恪全力深入我方,把军队置于险境,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再说新城既小又坚固,敌军进攻也难以攻克。”于是命令众将领筑城防守。相持了好几个月,诸葛恪攻城的力量耗尽,死伤超过半数。景帝就命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为后继。诸葛恪因害怕而逃跑,文钦迎上去攻击,大败敌军,杀敌一万多人。8.解析: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景物,但景中又有情感,“少人来”正体现了诗人的凄苦和孤寂之感。答案:颔联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景中含情。诗人身处与外界隔绝的孤洲,整天又没有来客造访,在河岸垂杨的幽淡背景里,只有水波轻轻拍打着一叶小舟。气氛幽冷,环境静寂。“洲”之“孤”与“舟”之“小”,可见诗人处境的凄苦和内心的孤寂。9.解析:体悟诗句中的“空”和“坐见”,一方面要从诗句的内容着手,另一方面看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空”在此为“徒然,白白地”之意;“坐见”,即“坐视,无可奈何”之意。诗人虽然想乘舟渡河,无奈门前流水,水势有增无减,渡水的打算便成了泡影。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现实面前诗人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空”和“坐见”,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悲愤和无可奈何。10.(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1.(1)解析:选BE。B项,“他对自己说”表明“他”说话声音太小,只有自己能够听见,表现出“他”的紧张和自卑;E项,“冲击钻”不是贯串全文的线索。(2)解析: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①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凸显“他”的劳动对于城市的意义和价值。②照应前文“不会再来这个城市”,并形成对比,暗示他内心感受到可贵的温暖。③暗示“他”决心以自己质朴善良的力量洞穿城市冷漠的墙,让人看到真情的力量;凸显文章主旨。(3)解析:“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章分析,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区域。做好本题要从情节入手,表现“男人”这个形象特点的情节主要有男人骚扰姑娘的情形。答案:①男人骚扰姑娘,折射世风日下的现状,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男人对姑娘的骚扰与“他”对姑娘的欣赏与保护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他”对宁静、安逸、幸福的追求及“他”内心世界的单纯美好。(4)解析:解答本题,结合文章内容及标题的作用、意义分析即可。答案:①标题运用了比喻及拟人的手法,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他”在城市中的处境,形象生动,意蕴丰富。②主人公离开家乡温暖的河流在城市艰难生存,如一条在汗水中努力奔跑的鱼,坚韧而疲惫。③主人公在城市遭遇嘲笑、歧视,内心痛苦不安,希望如一条鱼一样奔跳逃避,仓皇而可怜。④主人公得到理解和尊重后感受到幸福和喜悦,如一条在感动的泪水中狂奔的鱼,激动而满足。⑤体现了作者对主人公所代表的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同情、理解,对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寻找到自己的河流的敬仰。12.(1)解析:选BE。A项,“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的分析不准确,文中并没有明确指出他对数学不感兴趣,只是说“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C项,“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说法于文无据,吴文俊只是强调数学思维,强调创新,期待下一代、下下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D项,“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分析错误,从文中“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可知,吴文俊不认同的是他们“靠所谓巧思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