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里的灶头》学习目标:整体感知,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研读文本,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体会作者借灶头所呈现的怀旧情愫和对传统文化消亡的感伤。学习重点:学习状物散文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借灶头所呈现的怀旧情愫和对以灶头滋养的传统乡村文化消亡的感伤。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过程:活动一:整体感知1.阅读思考:作为一篇状物散文,它描写的物是“灶头”(板书),浏览全文,找一找,灶头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江南的灶头整体上的特点是什么?“特点”集中在文章第几段?2.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活动二:精读分析1.“灶头”是本文的着墨所在,但是文章仅仅写灶头这个物吗?还写了什么?或者说,还写了谁?2.请大家跟着家里的灶头,去寻找和母亲相关的生活场景,围绕“灶头、母亲”,作者写了哪些往事?这些往事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划出你觉得精彩的,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从这些细节文字中,感觉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呢?4.感受对母亲的深情。(请女生,朗读文章的最后两小节20-21节)5.作者借“灶头”抒发了哪些感情?结合全文理解。6.小结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活动三:深度研习1.思考作者为什么将散文集命名为《蓝调江南》?透过具体物、事、人,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究作者的深层情怀。补充介绍:(1)“考究的匠人会在墨汁里加些石青,使画出来的墨线中隐隐透出些青蓝,显得清秀悦目。整个灶头几乎没有直线,那么多即兴式的弧线使灶头既端庄又秀气,像一位穿着蓝印花布的农家少妇。(第1节)散文集《蓝调江南》封面:“蓝调”后面跟上“江南”二字,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这里的“蓝”,是江南蓝印花布的蓝,是老木匠墨线里隐隐的蓝,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蓝,它是江南风情的主调,折射出江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2)在金曾豪的散文集《蓝调江南》中,他不仅写了灶头,还写了斗蝈蝈、麻腐、爆米花、臭豆腐干、中药铺……(3)作者创作自述“我看到社会上的孩子们和我们那时候的生活状态差别很大,生活过得没有滋味。尽管物质很丰富,但是精神枯燥、苍白,挺可怜的。所以,我想把我们童年时候的有滋有味的生活写出来,告诉他们。于是就有了这本《蓝调江南》。”——金曾豪(4)“蓝调”一词起源于音乐,在诗歌里这个词常被用来描写忧郁情绪。它是与“蓝色魔鬼”(Bluedevils)一致的意思,意思是情绪低调、忧伤、忧郁。2.回顾《荷塘月色》中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的作用,思考:本文在文尾引用了一首小诗,有何作用?3.课堂训练你坐下来时,时光在眼前静静地流淌。你想抓住些什么,时光却在指缝中溜走。但只要有心,在这方生你养你的土地上,总有一些事物,在时光的长廊里,等待你深情的回眸。以“家里的——”或“家乡的——”为话题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状物片段。【参考】活动一:整体感知1.构成:灶台(大铁锅小铁锅汤罐)和辅助工具灶沿灶壁(格子灶画壁龛)灶塘特点:实用,美观“特点”集中在文章第1段教师分析:第1段总体介绍了灶台、灶沿、灶壁、灶塘,后面是分别描写,所以文章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灶头的。2.第一部分(1)对灶头作总体介绍第二部分(2-7)灶台第三部分)(8-11)灶壁第四部分(12-18)灶塘第五部分(19-21)总结活动二:精读分析1.一个灵魂人物,那就是——作者的母亲。2.(1)筛选、赏析细节。如:①“逼饭粢”,“饭后大张旗鼓……开心死人!”
②蒸菜“‘一品锅’是蒸菜中的一只——……鲜得人掉眉毛。”
③螃蜞豆腐“哎呀,那个鲜啊!……就滑到肚子里去了。”
④
送灶“这州官把老百姓……烧好东西吃。”
⑤“吃过晚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太平。’”
⑥母亲在灶间的教育“我们小孩子在外头‘惹厌’……多半就只好实话实说了。”
⑦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
母亲在灶上忙碌
姐妹烧火
姐姐的模仿
煨山芋
“填脚炉”爆黄豆)
(2)表达效果:通过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描写、夸张等)写出了童年的美好生活,母亲为儿女带来温饱。以镜头切换的方式介绍童年时代发生在灶塘边的劳动与嬉戏的场景,渲染出家庭的劳动气氛,热烈、温馨的生活情调。3.明确:(1)穿插母亲对我们独特的教育,突出母亲的虔诚与智慧(教育孩子有方法)。(2)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不仅为孩子们解决温饱,给他们带去温暖,更以她的方式,教他们明白事理,诚实、不撒谎……4.分析:这是全篇的尾声,隐隐的伤痛,深深的难舍,想起灶头、想起母亲,母亲与灶头合二为一。5.提示:对灶头……对美食……对民俗(秩序)……对母亲(家庭)……对传说……小结:本文写灶头这个(物),看似很凌乱,但是正因为有母亲这个灵魂人物贯穿始终,通过细节描写将物与人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达到了通常所说的“形散神聚”的效果。母亲、灶头几乎成为了一个不可分的组合。本文既是一篇记录江南文化的优美散文,更是一个回忆母亲、赞美母亲的优秀篇章。6.(1)首先要观察描写的对象,要充分细致的观察。(2)其次,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要传神。(3)第三,必须把我们的感情,我们的人生融进去。活动三:深度研习1.提示:对生存智慧(生活方式)……对童年……对家乡(故乡)……对传统(乡土)文化(传承)……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散文,作者抓住江南农村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灶头,通过对炊具的一一描写,把江南农村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描写灶头的过程中,穿插了对母亲的描写,对生活场景的描绘,构成了一种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氛围。但“灶头”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像“灶头”这样沉淀着一代人童年记忆的、富有魅力的传统文化载体,正在慢慢消亡,而作者离过去的生活也是越来越远了,怎能不令人遗憾与感伤,这种忧伤情调与“蓝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契合的。字里行间流溢着一种往日不再重现的怀旧情愫和对传统文化消亡的感伤。2.(1)通过引用小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对往日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与怀念,对往日不再重现的遗憾与怀旧的情调。(2)引用这首朴素的小诗,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涵,灶头与母亲分不开,是母亲使家庭充满了温馨;也是母亲教会了孩子如何明白事理,学会做人,哪怕是灶头,也是孩子成长的地方。(3)引用诗歌,语言上增加了诗意,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3.课堂训练《家里的灶头》说明性教案《家里的灶头》主备人江苏省如皋中学薛小玲序号内容要点规律性策略点拨规范性活动三引用内容的作用规律性:诗文、典故——增加文化内涵;神话、故事、传说——吸引读者兴趣;哲理故事——增强哲理性;普通人事例——增加感染力。1.营造意境: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2.证明观点:对说理有帮助,为文章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表达感情:对表情达意有帮助,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策略点拨:切入的角度:1.人物: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LC控制技术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 养老院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 交通安全教育课件
- 《打造学习型团队》课件
- 2024年新能源项目投资委托居间合同范本3篇
- 教育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特殊工种委托招聘与职业安全防护用品供应合同3篇
- 临床静脉留置针护理及并发症
- 2024年度绿色有机食材供应合作协议2篇
- 2024天津出租车租赁车辆安全性能检测合同3篇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2024国家开放大学《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1-4答案
- 民办学校竞业限制合同文本
-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三十三课 有你有我真温暖|北师大版
- 第15课 我们不乱扔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024版)教学设计
- 2024新信息科技四年级《第三单元 有趣的编码应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中国集中式光伏电站行业发展策略、市场环境及前景研究分析报告
- 《ISO 55013-2024 资产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指南》解读和实施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
- GB/T 18314-2024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规范
- 溺水的预防与急救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抢10”游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