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三年模拟5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三年模拟5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三年模拟5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三年模拟5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三年模拟5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组专项基础练一、选择题1.(2023·晋冀豫三省联考)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下列文字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作其依据的是()A.“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解析选项A描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农业生产的情况,故错误;选项B反映的是北宋商业发展的情况,故B项正确;C、D项反映的明朝历史状况。答案B2.(2023·辽宁锦州期末)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千耦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解析由材料的关键信息“佃之”、“所得各居其半”可判断,该经营方式是租佃式经营。答案D3.(2023·河南开封二模)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夕贸市廛”,“上米贸银”,说的是佃农将收获的粮食卖到市场,说明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与市场的联系加强,故D项正确。答案D4.(2023·山东青岛模拟)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解析根据题干可归纳出北宋制墨业大都为民营,且系世传家业;而舒公窑制瓷仅父女相传,其陶工也保守技术秘密。故B项正确。答案B5.(2023·湖北三校联考)“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解析“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说明受国内形势影响,“消极的抗倭”说明受国际形势的影响。答案C6.(2023·四川成都诊断)《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工具是()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犁”分析,应为曲辕犁。A项是输水灌溉工具翻车;B项是播种工具耧车;C项是将水从低处运往高处的筒车。答案D二、非选择题7.(2023·湖南十三校联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背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政府的态度等方面概括。答案(1)特点: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背景: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B组深化提升练一、选择题1.(2023·辽宁抚顺重点高中期末)西周后期,政府在设关(门)、市的地方,开始对出入关门的货物或者在市场营销的商品征税。这说明当时()A.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阻碍B.工商业者属于政府官员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政府完全垄断了工商业解析政府征税,表明民间手工业和商业兴起,客观上也就冲击了官营工商业,也说明政府不能够完全垄断工商业了。答案C2.(2023·河南郑州调研)《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解析材料主旨强调“案田而税”即按田亩的多少收税,实际上等于国家承认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正确。答案C3.(2023·广东东莞模拟)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郡(扬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稽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解析“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京口绫衫缎”等信息表明,唐朝已出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唐朝特征。答案C4.(2023·广东六校联考)右图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围剿公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对井田制的破坏B.铁犁和牛耕的使用C.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斗争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工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加,而公田荒废,井田制逐渐瓦解。所以,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B5.(2023·江西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③出现地域性商人团体④产生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解析早市和夜市在宋代就已出现,“柜坊”和“飞钱”出现于唐朝。故②④现象与题干时间不符,可排除。答案C6.(2023·盐城模拟)《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四则材料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答案C二、非选择题7.(2023·山东临沂模拟)“以诗证史”“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陆游在《饭罢戏作》中写道:“南市沽浊醪,浮蚁甘不坏。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轮困犀浦芋,磊落新都菜。”太和楼是北宋仁宗年间临安的著名酒楼,无名氏在《题大放送和楼壁》中写道:“太和酒楼三百间……千夫承糟万夫瓮……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一座行觞歌一曲,楼东声断楼西续。就中茜袖拥红牙,春葱不露人如玉。”——《宋诗纪事》卷96根据以上诗歌材料,提炼诗歌所反映出的南宋社会经济状况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解析解答本题主要分两步:一是提炼诗歌反映出的南宋社会经济状况的特点,二是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证。从陆游的诗可以看出集市中摊点众多,商品丰富,从而论证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特点,从无名氏的诗可以看出宋代餐饮和歌舞活动的内容,从而总结出宋代商业的完善与发达。答案特点论证商业活动严格的时空限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