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外国文化随笔选读第三单元人与艺术 季氏将伐颛臾_第1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外国文化随笔选读第三单元人与艺术 季氏将伐颛臾_第2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外国文化随笔选读第三单元人与艺术 季氏将伐颛臾_第3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外国文化随笔选读第三单元人与艺术 季氏将伐颛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2.学习引用名言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3.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

“无乃……与”和

“何(以)……为”。●重点、难点重点:1.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的特点掌握。2.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难点:对孔子强调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的理解。●设计思想《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是一篇经典的教材,见于苏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的“经世济民”模块,标示为研习的课文。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论语》中的文字,对孔子的生平及其“仁政”的思想有了一些了解。高一阶段又已经学习过近十篇文言文,初步把握了文言文的词法、句式的特点。积累了比较多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季氏将伐颛臾》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研习、反馈、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开展对文本的研习。孔子以师德、人德、政德服人,我们要从此文深深地感受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善良、正直,爱国爱民。●教学资源1.背景介绍春秋时鲁国有一著名的历史事件,称为“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三人: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三桓”。三桓者: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据历史记载,孔子所在的鲁国,在不到30年内,曾发生两次卿大夫瓜分宗室的重大事件。第一次将鲁国一分为三,各得其一;第二次是一分为四,季孙氏得两份,其他各得一份。这篇文章所说的季氏,即指季孙氏。当时季孙氏力量强大,长期把持着鲁国的朝政。他一方面大肆搜刮老百姓,一方面自己组织军队向外扩张。季孙氏的后裔在费(距今山东费县城80里,现称颛臾村)那个地方,西北有个小国叫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小附属国。季孙氏把持着鲁国朝政,他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把颛臾吞掉,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就发生了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因季氏将攻伐颛臾,冉有、季路就是为这件事来见孔子的。2.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3.有关《论语》的名言警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4.《季氏将伐颛臾》教学PPT●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观看ppt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走近作者观看pptppt简介作者孔子和《论语》,知识灌输。●解题,“季氏将伐颛臾”。关键词语:“将伐”: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检查字词预习。听讲、发言、反馈讲解,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Ppt检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字词和语句的理解。●导读课文主导学生活动:研习第一段。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孔子是如何表述的。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精读、研习、概括、发言。第一段中,孔子主要从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君臣关系三个方面说出了季氏不该攻伐颛臾的理由: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是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此段详略得当。前两句交代背景、情况,所以写的很简略。后面阐发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是主要的,故写得具体、充分。主导学生活动:研习第二段。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时怎么辩解的,孔子又是怎样反驳的?精读、研习、概括、发言。第二段是驳论,孔子驳的真切有力。先用古人的名言驳,再用两个生动而确切的比喻驳,都没有正面的直接指责,但喻义却很深刻,把道理和结论都包含在隐寓和比喻之中,既婉转又启人思考。这说明孔子能抓住对方的要害,很善于启发诱导。主导学生活动:研习第三段。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时怎么辩解的,孔子又是怎样反驳的?精读、研习、概括、发言。第三段在谴责季氏,教诲学生的同时,着重宣传了自己的文教德化的主张。在孔子的进逼下,冉有不得不承认自己也赞同季氏攻伐颛臾的真心,但还要千方百计寻求借口。孔子对此表示了极其厌恶的态度。然后,孔子又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要分配均衡,社会要和谐,社会要安定。即使远人不服,要修炼自己,不断的反省自己。人家受了感化,自然会来。来了之后呢——既来之,则安之。主导学生思考: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板书。精读、思考、标注、发言。比喻论证。把冉有、季路作为季康子的家臣,比喻成盲人的护理人。将季氏比作虎兕,他去攻打颛臾,就像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那是要伤人的。同时把颛臾比作龟玉,是鲁国国内一个很亲服的小国,如果季氏去攻打它,那就要在鲁国境内毁掉它,那是很可惜很痛心的。把道理和结论都包含在隐寓和比喻之中,既婉转又启人思考。生动的语言描写。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季路的三次对话,有理有据,绘声绘色。冉有的推诿、开脱、理屈词穷;孔子的声色俱厉,冷静、稳重,都在三次对话中得以充分体现。●板书责无乃尔是过于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