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属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按照住所和居住时间标准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人: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纳税人居住时间标准—1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即以居住满1年为时间标准。在居住期间临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的,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全面无限纳税义务,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有限纳税义务,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收入来源地个人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不论是由中国境内还是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均属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个人实际在中国境外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不论是由中国境内还是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均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无住所的纳税人居住时间纳税人性质
境内所得
境外所得境内支付境外支付境内支付境外支付90(或183)日以内90(或183)日~1年
1~
5年5年以上√√√√免税××√××
免税√√√√√非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征税范围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1.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按月计征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自2011年9月1日起,以纳税人每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扣除3500元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费用扣除标准(3500元)
-附加减除费用标准(1300元)附加减除费用适用范围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人员。2.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专家。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奖金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针对全年一次性奖金有特殊的计税方法。同时税法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这种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雇员当月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雇员当月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扣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标准的差额后,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标准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对于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税金以及损失后的余额。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准予扣除的税金+损失)—投资者减除费用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直接扣除,向其他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混合在一起,其40%视为生产经营有关费用,准予税前扣除。利息支出职工福利费、拨缴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年度发生的亏损财产保险、“五险一金”及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不得扣除的项目个体工商户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开发费用,以及为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置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的购置费准予扣除;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其购置费按固定资产管理,不得在当期一次扣除。通过国家机关及公益性社会团体对外捐赠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合伙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来确定合伙人的纳税义务。依次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合伙人实缴出资比例、平均来确定每位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应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先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缴纳个人所得税。3.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属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规定只向发包方、出租人缴纳一定的费用,缴纳承包、承租费后的企业的经营成果归承包、承租人所有的,属于“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经营利润(不得扣除承包人的工资)-承包费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每月费用扣除标准×实际承包或承租月数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4.劳务报酬所得个人独立从事自由职业取得的所得或属于独立个人劳动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者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取得的收入为一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定额扣除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扣除20%。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5.稿酬所得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个人每次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后再付稿酬,均应合并为一次征税。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发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则可以分别各处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分次征税。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应合并连载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连载后又出书取得稿酬的,或先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的,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税。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6.特许权所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权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编剧从电视剧的制作单位取得的剧本使用费,不再区分剧本的使用方是否为任职单位,统一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800元)或者定率(20%)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从收入额中扣除任何费用。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一个月),其股息、红利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暂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以上的,暂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8.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依次扣除以下费用: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每次800元为限);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定率、定额)“对个人出租住房,不区分用途,在3%税率的基础上减半征收营业税,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的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但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暂按10%的税率征收。9.财产转让所得个人转让财产的,以每次转让收入额扣除财产原值、合理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个人转让自用达5年以上并且是唯一的家庭居住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10.偶然所得偶然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从收入额中扣除任何费用。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单张有奖发票的起征点为800元。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定额扣除会计核算定额定率不得扣除工资薪金生产经营所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股息、利息、红利偶然所得
多人共同获得同一项目收入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每个人应当就其取得的收入分别按照税法规定减除费用后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先分、后扣、再税”事项涉及人员
税务处理聚餐员工客户礼品现有员工退休人员客户抽奖员工客户企业所得税按福利费处理,无个税企业所得税按业务招待费处理,无个税按福利费处理,应并入工资计征个税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按其他所得项目计征个税按业务招待费处理,按其他所得项目计征个税按业务招待费处理,按偶然所得项目计征个税按福利费处理,按偶然所得计征个税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应按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对累计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对累计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个人获得的抽奖所得,应按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网络红包《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红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税总函<2015>409号)个人之间派发的现金网络红包,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取得企业派发的现金网络红包,应按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派发红包的企业代扣代缴。对个人取得企业派发的且用于购买该企业商品(产品)或者服务才能适用的非现金网络红包,包括各种抵用券、代金券、优惠券等以及个人因购买该企业商品或服务达到一定额度而取得企业返还的现金网络红包,属于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格折扣、折让,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申报与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取得应税所得的个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自行申报纳税(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纳税地点申报纳税地点一般应为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收入来源地或者实际经营地。纳税人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的,可选择并固定在一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从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向境内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申报纳税期限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在次月15日之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年所得在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向中国境内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对于账册健全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其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人在月度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申报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纳税人年终一次性取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自取得收入之日起30日内申报纳税;一年内多次取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15日内预缴税款,年度终了后3个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税收筹划设法摆脱居民身份:1.避免在中国有住所(习惯性居住)2.避免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住满365天。一、纳税人的税收筹划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身份的转换3.利用临时离境的规定,恰当安排离境时间,尽量避免成为居民纳税人,以实现少缴税款的目的。利用税收优惠的规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居住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法国人史密斯是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雇员,2013年12月27日被派遣到中国的合资公司工作。截至2014年12月31日,史密斯在中国境内工作了一个纳税年度。在2014纳税年度,史密斯多次因公离境累计为85天,且每次都不超过30天。史密斯在境外工作期间,从美国公司取得薪金折合人民币85000元,从国内公司取得薪金50000元。案
例根据税法规定,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海外侨胞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如果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的,仍应被视为全年在中国境内居住,从而判定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因此本案例中史密斯应被判定为居民纳税义务人,无论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法还规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居住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上述两项薪金收入虽然都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但从国外公司取得的85000元则可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仅就其从国内公司取得的50000元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史密斯多次因公离境累计再增加5天,即可成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可以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上述两项收入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只就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承包、承租业务;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个人创业组织形式选择的税收筹划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企业所得税王某开设了一家经营水暖器材的店面,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主要由王某的妻子负责经营管理,此外王某也承接了一些水暖器材的安装维修工程。每年销售水暖器材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万元,承接安装维修工程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万元。请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并进行税收筹划。王某的经营所得属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7万元,适用税率30%,速算扣除数9750元。应纳税额=70000×30%-9750=11250元筹划方案:王某和妻子各自成立一家个人独资企业,王某的企业专门承接安装维修工程,王某妻子的企业只销售水暖器材。王某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30000×10%-750=2250元王某妻子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40000×20%-3750=4250元合计纳税6500元,减轻税负4750元。注意:从个体工商户转换为个人独资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工商登记费和手续费。甲乙丙三人决定出资成立一家企业,各占1/3的股份,利润平分,预计年盈利额为180000元,甲乙丙三人工资每人每月3000元,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出发,开办的企业是采取合伙制还是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比较适合?合伙企业形式:费用扣除标准为每人每月3500元,合伙人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则每人应纳税所得额=(60000+3000×12)-3500×12=54000元。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3750元,每人应纳税额=54000×20%-3750=7050元,三者合计应纳税额=21150元。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企业按照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180000×25%=45000元,税后净利润为135000元。若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给投资者,按照“股息、利息、红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20%,三者合计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135000×20%=27000元。合计负担所得税税款45000+27000=72000元。综合来看,企业采取合伙制的形式更有利于获得税收利益。工资、薪金福利化纳税项目转换与选择的筹划利用“削山头”法进行筹划奖金的税收筹划股票期权的税收筹划
1.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
二、不同应税项目的税收筹划(1)工资、薪金福利化降低纳税人现金性工资转为提供福利,或者用福利的增加代替加薪。在各档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将个人收入转为企业费用的方式使得纳税人适用较低的税率,同时计税的基数也变小了。如企业提供住所,提供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等等。某公司财务经理李先生,2015年每月工资为10000元,因工作需要,需租住一套住房,每月需要支付房租2000元。假如李先生自己付房租,每月须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0000-3500)×20%-555]=745(元)。如果公司为李先生免费提供住房,将每月工资降为8000元,那么此时李先生每月须缴纳的个人所得税=[(8000-3500)×10%-105]=345(元)。经过纳税筹划,李先生可以节税400元。这对于纳税人来说,只是改变了自己收入的形式,自己能够享受到的收入的效用并没有减少。同时这种以福利抵减收入的方式相应地减少了其承担的税收负担,这样一来,纳税人就能享受到比原来更多的收入的效用。对企业而言,只是费用支出科目的变化,并未减少税前扣除额,也没有利益损失。(2)纳税项目转换与选择劳务报酬转换为工资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计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一次收入畸高的,加成征收;在某些情况下,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比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税率低,因此可将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以便节约税款。张某在A公司兼职,收入为每月3300元。张某与A公司没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则按照税法规定,其收入应按劳务报酬所得征税。则其应纳税额为:(3300-800)×20%=500(元)若张某与A公司建立起合同制的雇佣关系,来源于A公司的所得则可作为工资、薪金所得,则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转化为劳务报酬
在纳税人工资、薪金较高,适用边际税率高的情况下,将工资、薪金转化为劳务报酬所得更有利于节省税款。例:李某系一高级软件工程师,2015年10月获得某公司工资类收入为50000元。如果李某和该公司存在稳定的雇佣关系,则应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50000-3500)×30%-2755=11195(元)如果李某和该公司不存在稳定的雇佣关系,那么该项所得应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税。应纳税所得额=50000×(1-20%)=40000元应纳税额=40000×30%-2000=10000元通过将工资、薪金转化为劳务报酬,李某可以节约税负1195元。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的选择
记者李某原就职于某足球专业报纸,因其报道视角独特、文笔流畅,现在另一家体育专业报纸有意以每月50000元的高薪聘请。对于李某的所得,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李某调入该体育报社,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雇佣关系。方案二:与报社达成合作协议,在特定版面创作非署名文章。方案三:李某向报社自由投稿。
方案一:李某收入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则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0000-3500)×30%-2755=11195(元)方案二:李某与报纸合作创作非属名文章,该项收入则应按劳务报酬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50000×(1-20%)×30%-2000=10000(元)方案三:以稿酬形式支付李某的所得,则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0000×(1-20%)×20%×(1-30%)=5600(元)由以可知,李某的所得若以稿酬所得形式支付,其税负最轻,劳务报酬税负次之,工资、薪金税负最重。因此可考虑把报酬的支付形式定为稿酬,以实现减轻税负的目的。(3)利用“削山头”法进行筹划
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的应税所得越多,其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就越高,从而纳税人收入的平均税率和实际有效税率就可能提高。因此,在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其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收入应尽量均衡,不能大起大落,以避免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甲企业为季节性生产企业,其一年中只有6个月生产。在这期间职工平均工资为每月5000元,当地准予扣除的月费用标准为3500元。请为该企业职工工资进行纳税筹划。若按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生产的6个月中,企业每位职工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为45元[即(5000-3500)×3%],6个月每人应纳个人所得税共计270元。若企业将每名职工年工资30000元平均分摊到各月,即在不生产的月份照发工资每月2500元(即30000÷1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收入达不到费用扣除标准,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0。对从事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三个特定行业的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采取按年计算,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合并全年的工资、薪金所得,再按12个月平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税款。应纳税额=「(全年工资、薪金所得÷12-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2(4)奖金的税收筹划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2015年12月某公司发放年终奖,王某应发54000元,张某应发54001元,两人当月的工资都为5000元,请分别计算两者获得的年终奖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王某应纳税额=54000×10%−105=5295元张某应纳税额=54001×20%−555=10245.20元奖金多发一元,却多交税4950.20元。税收盲区是指税前收人增加反而使税后奖金减少的无效区间。年终奖现在有6个临界点,这六个临界点均为相邻两级应纳税所得额的交界处。临界点:180000、54000元、108000元、420000元、660000元和960000元。这些临界点时税款突变的起点,从这些临界点开始,有六个以临界点为下线的区间范围,在这些范围内,多发的奖金数额小于多缴纳的税款。计算税收盲区的思路是:奖金增加导致税率突变后的税后收人小于临界点的税后收人的区间范围。以第一个临界点18000元为例,设Q为全年一次性奖金收人,则税后收入=Q-(Q×T-D)Q-(Q×10%-105)≤18000-18000×3%整理后可得:Q≤19283.34即:18000<Q≤19283.34为全年次性奖金的第一个
级数
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收盲区1≤15003%0/2(1500,4500)10%105(18000,19283.34)3(4500,9000)20%555(54000,601817.50)4(9000,35000)25%1005(108000,114600)5(35000,55000)30%2755(420000,447500)6(55000,80000)35%5505(660000,706538.47)7≥8000045%13505(960000,1120000)A公司部门经理孙某预计2016年度全年工资薪金总计100000元,请问从减轻税负的角度,公司财务部以哪种方式发放对孙某最有利?1.每月工资3500元,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58000元2.每月工资5000元,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40000元3.每月工资3500元,每个季度末发放季度奖金4500元,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40000元4.每月工资5000元,每个季度末发放季度奖金5500元,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18000元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第三种方式第四种方式月工资45元×1245元×8季度奖345元×4845元×4全年一次性奖金11045元3895元3895元540元应纳税额合计11045元4435元5275元4280元第四种方式下孙某负担的个税税额最少。(5)股票期权的税收筹划
指上市公司按照规定的程序授予本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员工的一项权利,该权利允许被授权员工在未来时间内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某一特定价格”-授予价、施权价不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与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不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员工接受实施股票期权计划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时,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员工行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的差额,是因员工在企业的表现和业绩情况而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员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股票数量应纳税额=(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规定月份。规定月份数,是指员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员工在一个公历月份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为一次,不与当月取得的工资收入一并计算税款。员工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多次取得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本年度内以后每次取得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款=(本纳税年度内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规定月份-本纳税年度内股票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已纳税款。员工将行权之后的股票再转让获得的高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的差额,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征免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将行权后的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转让而取得的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转让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应按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依法缴纳税款。员工因拥有股权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所得,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员工取得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属于员工已实际取得有确定价值的财产,作为员工授权日所在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行权时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行权之后,将股票再转让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征免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行权之后,因持有股票获得的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珠海C公司是上市公司,现在C公司授予公司的中层干部李军股票期权。合约上列明,珠海C公司在2014年10月31日股票市场价格为每股8元,李军以此价格作为施权价,在他工作满1年后可以购买珠海C公司的股票10000股。假设李军选择行权日是2015年12月25日,行权日的珠海C公司股票的市场价为每股20元,则李军应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0-8)×10000=120000元应纳税额=(120000÷12×25%-1005)×12=17940
假设2016年1月8日珠海C公司的股价仍维持在每股20元的情况下,李军选择分两次日期来行权,每次行权5000股,第一次行权选择在2015年12月25日,第二次行权选择在2016年1月8日。则李军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第一次行权时,应纳税所得额=(20-8)×5000=60000元。应纳税额=(60000÷12×20%-555)×12=5340元。第二次行权时应纳个人所得税等于第一次行权的应纳税额,这两次行权李军总共10680元;节税额为17940-10680=7260元。如果李军在同一纳税年度内行权,如2015年12月25日与12月31日行权,由于同一纳税年度内的行权需合并计算,则将达不到纳税筹划目的。股价是波动的,纳税人需预期股价的涨跌来选择最佳行权时机。另外纳税人进行股票期权筹划时还应考虑资金机会成本在行权时的权衡。郑先生2015年1月起承包一家餐饮企业,期限一年,承包方案一是由郑先生每月取得3万元的固定收入,不参与其他经营成果的分配;方案二是每月取得4000元的收入,年终上交承包费440万元。假定预计可为该企业带来600万元的利润,在企业所得税前,且未扣除支付给郑先生各项的收入,假定被承包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没有其他调整事项。请问从减轻税负的角度,哪种方案对郑某最有利?方案一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月应纳税所得额=30000-3500=26500元每月应纳税额=26500×25%-1005=5620元每年应纳税额=5620×12=67440元个人税后纯收益=30000×12-67440=292560元方案二应按照“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6000000-4000×12)×(1-25%)+4000×12-3500×12-4400000=70000元应纳税额=70000×30%-9750=11250元个人税后纯收益=(6000000-4000×12)×(1-25%)-4400000+4000×12-11250=100750元应选择第一种方案!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但是对于一次性收入偏高的情况实行加成征收,实际上也就是三级的超额累进税率。筹划方法:分项计算筹划法支付次数筹划法费用转移筹划法2.劳务报酬所得节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额减除一定的费用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一)分项计算筹划例:纳税人甲11月同时取得多项收入:给某设计院设计了一张图纸,获得设计费2万元;给某外资企业当了10天兼职翻译,获得1.5万元的翻译报酬;给某民营企业提供技术帮助,获得该公司的3万元报酬。该纳税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多少?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支付次数筹划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行业收入的获得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即在某个时期收入可能较多,而在另一些时期收入可能会很少甚至没有收入。这样就有可能在收入较多时适用较高的税率,而在收入较少时适用较低的税率,甚至可能低于免征额,造成总体税负较高。可通过合理的安排,增加支付次数,并且使每次支付金额比较平均,从而适用较低的税率。例:居民甲为某行政单位软件开发员,利用业余时间为某电脑公司开发软件并提供一年的维护服务,按约定可得劳务报酬36000元,甲可要求对方事先一次性支付该报酬,也可要求对方按软件维护期12个月支付,即每月支付3000元。试计算两种支付方式下甲的个税负担。若对方一次性支付,则甲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额=36000×(1-20%)×30%-2000=6640(元)若对方分次支付,则甲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额=(3000-800)×20%=440(元)全年12个月共计缴纳税款440×12=5280元,比一次性支付报酬少缴纳个人所得税1360(6640-5280)元。(三)费用转移筹划
为他人提供劳务以取得报酬的个人,可以考虑由对方提供一定的福利,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改由对方提供,以达到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如由对方提供餐饮服务、报销交通费、提供办公用品、安排实验设备等,扩大费用开支范围,相应减少自己的劳务报酬总额,从而使该项劳务报酬所得适用较低的税率,减少应纳税款。实质为降低现金性劳务报酬转移为福利。系列丛书筹划法著作组筹划法再版筹划法增加前期写作费用筹划法3.稿酬所得的筹划(1)系列丛书筹划法对于稿酬所得,不同的作品是分开计税的,这就给纳税人的筹划创造了条件。如果一本书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以系列丛书的形式出现,则该作品将被认定为几个单独的作品,单独计算纳税。某税务专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工作,准备出版一本关于纳税筹划的著作,预计稿酬所得12000元。该税务专家该如何筹划?1.以一本书的形式出版
2.以2本书为一套系列丛书出版
3.以3本书为一套系列丛书出版
4.以4本书为一套系列丛书出版注意:这样的筹划利用的是抵扣费用的临界点,即在稿酬所得小于4000元时,实际抵扣标准大于20%。(2)著作组筹划法
改一本书由一个人写为多个人合作创作。和上一种方法一样,利用的是低于4000元稿酬的800元费用抵扣,该项抵扣效果大于20%。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筹划一般用在著作任务较多,或者成立长期合作的著作组。我国某学者主编了一本教材,参加编写的人员共有5位,预计该书出版后能获得稿酬18000元,请问如何进行税收筹划才能使总税负最小?每人分得3000元的稿酬,总税负1848元;若其中5个人分得稿酬800元,第六个人分得14000元,总税负1568元,比平均分得稿酬降低税负280元,这种方法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费用扣除标准。(3)增加前期写作费用
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取得的稿酬只能在一定限额内扣除费用。对于纳税人来说,如果能在现有的扣除标准下,再多扣除一定的费用,减少名义稿酬所得,就可以减少应纳税额。一般的做法是可通过和出版社协商,让其提供尽可能多的设备或服务,将费用转移给出版社,降低自己的名义稿酬所得。如可考虑由出版社负担资料费、书写工具、交通费、住宿费等。
如果该作家自己负担费用,应纳税额为20160元。若改为由出版社支付前期费用5万,实际支付给作家13万稿酬,则应纳税额为14560元。如果这本小说能分解成一套系列著作,且该种发行方式不会对发行量有太大的影响,可以结合系列丛书筹划法来进一步降低税负。某畅销作家欲创作一本小说,需要到各地体验生活采集素材。出版社和作家签订出版协议,支付稿酬18万元,预计赴各地的体验生活费用5万元。请问如何进行税收筹划才能使总税负最小?公益性捐赠的扣除限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的30%当实际捐赠额≤捐赠限额时,允许扣除的捐赠额=实际捐赠额;如果实际捐赠额大于捐赠限额时,只能按捐赠限额扣除。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允许扣除的捐赠额)×适用税率三、对外捐赠的税收筹划同一纳税项目所得进行捐赠的筹划,应根据捐赠限额的多少分次安排捐赠数额,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某公司职员小杨2015年10月份、11月份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分别为5000元。现打算对外捐赠2000元。如何为其进行纳税筹划?若10月份对外捐赠2000元,则相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限额=(5000-3500)×30%=450(元)10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000-3500-450)×3%=31.50(元)11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000-3500)×3%=45(元)两个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31.50+45=76.50(元)现对捐赠行为进行分次捐赠,在捐赠总额2000元不变的情况下,10月份捐赠1000元,11月份捐赠1000元。10月份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限额=(5000-3500)×30%=450元10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000-3500-450)×3%=31.50元11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000-3500-450)×3%=31.50元两个月应纳个人所得税数额=31.50+31.50=63元同是捐赠2000元,分次捐赠后比第一次捐赠降低税负13.50元。例:李某2014年承包了其原所在单位的一个车间,承包所得按年计算,2015年1月,李某开始计算填制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经计算该年度其承包经营收入按税法规定减除必要费用后,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70000元。2014年年末,李某偶然购买了一次福利彩票,中奖现金80000元。李某当即决定从中拿出20000元现金,通过民政局捐给某老年福利院。试计算李某2014年的应纳税额和税后净收入并筹划。其捐赠额20000元未超过扣除限额24000元(80000×30%),捐赠款项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主办单位代扣代缴“偶然所得”项目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2000元[(80000-20000)×20%],李某最后实际获得收益=80000-20000-12000=48000元。承包经营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70000×30%-9750=11250(元)李某2014年度税后净收入为106750元(70000-11250+48000)。筹划思路:李某中奖后以全部“偶然所得”项目纳税,然后再以承包经营所得对外捐赠。捐赠扣除限额为21000元(70000×30%),捐赠额未超过扣除限额,可全部扣除。承包经营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70000-20000)×20%-3750=6250元。偶然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80000×20%=16000元。筹划后,李某2014年税后净收入为70000-6250+80000-16000-20000=107750元,比税收筹划前净收入增加1000元(107750-106750)。王先生在2015年6月的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上海公寓出租合同范例
- 供热合同范例封皮
- 2025年垃圾发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豫剧乐队伴奏十字诀
- 分期付合同范例
- 刷白合同范本
- 公司车辆洗车合同范本
- 代理办理抵押合同范本
- 2025年白影贴面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教育课件
- 一年级科学石头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
- 新起点英语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调查报告(定量论文)8700字】
- 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HZ与PHN)
- JC-T 746-2023 混凝土瓦标准规范
- 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
-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