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研究_第1页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研究_第2页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研究_第3页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研究_第4页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劳动教育内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既能丰富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又能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保证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其中含有较其他学科更为丰富的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劳动教育的落实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正是基于此,对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展开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本文对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背景及意义展开阐述。其次,对劳动的相关概念进行总结,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马卡连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为基础,提出了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具有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丰富相关理论体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同时,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方法,对劳动教育融入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劳动认知的缺乏、教师的教学存在疏漏、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忽视以及家庭劳动教育的欠缺。再则,围绕小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庭四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如:小学生劳动内容认识不足、劳动态度消极;教师考核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规范以及未有效与家长进行沟通;家庭劳动教育认识单一、传统成才论占主调。最后,本文归纳出了以下几点对策:提高小学生劳动素养;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完善学校相关保障;落实家庭劳动教育。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劳动教育目录TOC\o"1-3"\h\u3565一、绪论 54408(一)选题背景 54234(二)研究意义 6301081.理论意义 6149992.实践意义 628934(三)文献综述 6224711.国内文献综述 7304092.国外文献综述 72975(四)研究方法 811989二、基本概述 86672(一)基本概念界定 8280741.劳动 8233352.劳动教育 985113.小学生劳动教育 93325(二)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91477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教育思想 9241082.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 9129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劳动教育思想 1021088(三)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12277211.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 1283412.丰富劳动教育理论体系 1295493.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12三、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31548 13128883.1学生劳动认知的缺乏 13293683.1.1劳动内容认识不足 1338863.1.2劳动态度消极 14135683.2教师的教学存在疏漏 14220473.2.1考核压力影响 14282703.2.2教学任务繁重 14225703.3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忽视 14209763.3.1资金投入不足 1448303.3.2学校管理不规范 1430143.3.3未有效与家庭进行沟通 14232053.4家庭劳动教育的欠缺 14151593.4.1劳动教育认识单一 1510613.4.2传统成才论占主调 15第130234章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建议 15281134.1提高小学生劳动素养 15318804.1.1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1548404.1.2了解劳动知识内容 15175794.1.3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16234034.2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16130624.2.1组织时代性的劳动教育方式 16145494.2.2完善相关的评价内容 1684354.2.3制定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内容 16239734.3学校完善相关保障 16254414.3.1完善劳动基础设施建设 1635574.3.2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 17198674.4落实家庭劳动教育 17146914.4.1多种方式结合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 17315544.4.2配合相关教师的工作 17215544.4.3树立热爱劳动的好榜样 1718601参考文献 19致谢一、绪论(一)选题背景新时代的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实践方式注入新鲜血液。劳动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在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并在劳动教育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各个阶段的表现主要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宣扬劳动最光荣、最神圣的思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强调了生产技术教育,达到恢复国民经济的目标;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门正式课程;改革开放时期,其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今到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总结之前不同时期的经验,进一步强调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对其内涵及实践方式也做了重新的解释。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学校劳动教育。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以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的发展。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完善相关培养目标,并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为进一步推进其工作,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2022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标准),《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劳动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符合新时代发展方向,二者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教育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契合度,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既有利于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又有利于劳动教育的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劳动教育的内容较丰富。与其他学科的教材相比,《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比如:一年级的“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二年级第三单元的“绿色小卫士”;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为父母分忧”;六年级第三单元的“尊重劳动者”等。(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有利于劳动教育相关政策的理解不同时代的劳动教育内容与目标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并在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开篇对相关的政策方针进行了梳理,从而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2)有利于小学劳动教育相关理论体系的丰富我国部分学者探讨过相关理论,不同学者对劳动教育研究的侧重点和理解各不相同,所以对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将丰富小学劳动教育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1.有利于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首要阶段,尤其是小学生的价值观并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同时劳动教育并不指单一的体力劳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劳动教育更注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劳动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2.有利于弘扬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精神自古至今,劳动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人们赞美、歌颂劳动中蕴含的优秀品质与精神,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精神。(三)文献综述1.国内文献综述(1)关于劳动教育内涵的研究成有信曾指出劳动教育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对学生进行工业和农业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二是重视劳动教育在学校的作用。檀传宝认为其是一项旨在实现人的各方面得到发展的活动,并认为当代的劳动教育具备普遍性、教育性、时代性与社会性的特征。(2)关于劳动教育目标的研究学者们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认识越来越具备时代的特征,由改革开放前强调劳动教育目标的“政治”属性转变为新时代背景下“育人”的作用。(3)关于劳动教育内容的研究不同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重点各不相同。当前《纲要》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说明:生活、生产以及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方法和价值。同时,不同的学者对实际情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牛瑞雪提到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的教学。陈国维认为其内容应是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拥有劳动的能力。(4)关于劳动教育策略的研究李晓漪强调需发挥校长在劳动课程中的核心作用,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形成多元的评价方式。王连照指出了劳动评价的重要性,指出劳动并不是对孩子进行惩罚的手段,应该鼓励孩子热爱劳动,特别是在学生进行劳动后,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评价需公平、公正。(5)关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意义刘洋从现实、历史等逻辑中指出将其融入到思政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掌握基本的技能。杨小伟强调在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既有利于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素养,从而更好地全面发展。(6)关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内容敬绍辉主张将劳动精神和价值渗透到教学中,从课堂出发更能启发学生主动热爱劳动。冯毅主张教师进行渗透时,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素养,认识到小学生的特点及发展规律,以此突出本学科的特色。(7)关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陈文成强调要想将劳动教育渗透其中,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劳动资源;第二,要搭建实践的场地;第三,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相统一。2.国外文献综述(1)关于劳动教育内涵的研究马卡连柯觉得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劳动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来,不仅是对他们进行相关教育,也是德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恩·布罗林等人强调了以生活为核心的劳动教育,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大纲,使学生获得更大的价值。杜威觉得劳动教育就是“从做中学”,学生们通过实践掌握劳动理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劳动教育”这个学科几乎没有,而是采取开设家政教育、生涯技术教育和手工教育的课程来体现其意义。(2)关于劳动教育目标的研究国外有关劳动教育目的的研究结果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将其称为对人民群众服务,并作为一种阶级性质的教育。马卡连柯所说的“劳动教育”,其首要目的是要使青年具有集体意识和共产主义信仰,他指出劳动并不是为了提高体力而进行的活动,因为“劳动的最大好处,也是我们在精神以及道德上的进步。”欧美、日、德等国家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主要是为了以后就业打好基础,突出了其实用主义色彩,同时兼备区别于他国的个人主义色彩。比如美国相关职业教育,注重职业人格的培育,以及对就业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指导。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能适应社会,在企业实习中获得基本技能,慢慢从学校走向岗位。(3)关于劳动教育内容的研究以苏联为代表的国家,其内容主要是生产性劳动,同时也非常注重体力劳动和生活劳动。马卡连柯认为生产性的劳动才是主要的内容,比如说:开厂、养殖、做工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同阶段的孩子从事的劳动也要有所区分,小学的学生主要从事手工工作,5到7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的试验场和工厂里工作,8到10年级的学生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4)关于劳动教育策略的研究苏联学者们觉得应把有关集体的教育与劳动相关的教育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只有参与到集体劳动中,人们才会对人们抱有一种真正的、有道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工人都像对待亲人一样,对那些偷懒的人和逃避劳动的人,表达愤怒和谴责。”(四)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更详细地认识劳动教育地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为本文的探究打坚实的基础。2.问卷调查法本文通过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J县三所小学的部分学生及家长发放问卷,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3.访谈法本文主要对J县三所小学的部分教师进行交谈的,从教师自身的劳动观等方面进行交流,对其结果进行汇总,以便获得更多信息。4.文本分析法本文通过对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二、基本概述(一)基本概念界定1.劳动对于劳动的解释有四种:一是通过自己的体力劳动来获取成果,着重点在于身体的劳动;二是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来获取成果,着重点在于大脑的劳动;三是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在一起,既包括身体劳动也包括精神上的劳动;四是强调人为了在社会中生存而从事的一种工作,是在社会状态中具有职业特征的工作。劳动内涵的界定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于劳动的界定有着不同的阐述。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经济主要强调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劳动方式,强调通过劳动来生存,属于典型的平均主义劳动观念。而孟子提出的“劳力劳心”观念批判了上述的平均主义劳动观念,并对社会分工问题进行了系统性论述,因此“劳力劳心”观点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基于此,可以将劳动的内涵概括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指人们在劳动中使用有关的器具,从而实现物质和精神价值的活动。2.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内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方面指一切与其有关的教育,既包括在学校开展相关的活动,也包括在家庭和社会中开展相关的活动。狭义方面单指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活动。从劳动教育的目的上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劳”与“德智体美”四育并列,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从劳动教育的内容上来看,劳动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技术水平是其重点;从劳动教育的途径上来看,一方面保证劳动教育有序开展,将劳动放到与文化课同等的位置,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将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途径三者统一是界定其重要标准。3.小学生劳动教育在不同学龄阶段,劳动教育实施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不同学段中的学生特点,将其内容更加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就其字面意义上来看,该劳动教育是面向小学生的,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热爱劳动的习惯,并使其掌握相关劳动技术能力,从而使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具体措施有四个方面:第一,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认知,使其能意识到劳动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情感,使其能做到热爱劳动;第三,引导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在这过程中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也需要参与到其中;第四,培养小学生掌握相关劳动技能,并懂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教育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对劳动观的理解,他们认为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社会活动,并分别从历史观、财富、价值生产以及社会形态四个维度进行了说明。第一,从历史观上来看,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类生活永恒的必然性”,如果停止劳动那社会将不再进步,哪怕是停止一年的劳动,社会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其次,从财富上来看,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价值则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有具体和抽象二重性,具体劳动为商品提供了利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为其提供了价值。因此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而正是由于劳动所具有的价值,才成为了重视劳动教育的根据。再次,从价值生产来看,需要根据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来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最后,从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生活永存的条件正是劳动,其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属性,在奴隶和封建社会,劳动受到自然和政治依附关系双重制约;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作为雇佣的手段;到了社会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剥削随着公有制的建立而消灭,按劳分配成为主要的方式。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这四个维度的分析提出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理论。2.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的基础,因此学习了解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生产劳动与教育之间的关系。马卡连柯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不可分离,主要包含两方面:首先,明确生产劳动作为教育手段,并将生产劳动与科学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强调生产劳动要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其次,马卡连柯指出,教育出来的人应懂得生产主要包括生产组织和过程,并强调劳动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劳动分工的同时应该让儿童在各部门进行流通,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熟练工作者。同时,马卡连柯也注重培养儿童的劳动创造性,认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更离不开创造性的劳动。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劳动教育思想(1)儒家的劳动教育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关于劳动教育有四大主张:首先,中国古代时期属于农业大国,国家和人民的发展依赖劳动。子路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百姓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倦怠。”“先之、劳之、无倦”这六个字表明了儒家认为劳动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儒家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明确表示孔子认为君子是行动胜过言语的。再次,儒家强调个体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孟子主张人的本性是善,而荀子主张人的本性是恶,但二人都认为命运的改变离不开劳动。最后,儒家认为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孟子说到舜、傅说、胶鬲虽然出身卑微,但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仍然成为了伟人。荀子也认为大禹通过劳动的方式展现了其仁义,才得以成为圣人。(2)道家的劳动教育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关于劳动教育思想有三大主张:首先,批判当时不公平的劳动制度,主张无阶级剥削的社会,而该社会与农业劳动直接相关。先秦时期的等级社会过分强调礼乐,导致礼乐成为了统治者更好地统治百姓的工具。老子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所谓圣人制定的仁义规定,实际上成为了大盗作恶的工具;其次,主张进行劳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在庄子的《庖丁解牛》中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最后,主张环境对劳动教育十分重要,既要尊重自然环境又要选择符合受教育者天性的教育环境。(3)近代学者的劳动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等教育家。蔡元培是国内首次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家,其主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他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并指出:“劳动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其次,他主张尊重劳动人民,并指出:“劳工神圣以及要正确认识劳动工人的价值”;最后,他认为进行劳动的途径就是工学相结合,他说“校园里的工作,学生可以自己来解决”,主张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陶行知主张教学做三合一,他关于劳动教育的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晏阳初认为在出力劳动时也要动脑筋进行思考,他指出:“劳力与劳心相结合,才能成为这样的人类,自然才能被征服”;其次,他主张先行-知-再行,认为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只有这样劳动教育才能拥有长久不衰的活力与生命力。最后,他在批评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主张,认为教育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劳动。晏阳初主张在平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融入劳动教育,他的主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他主张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他根据当时中国农村存在的愚、贫、弱和私等社会问题,提出了改变文盲的平民教育思想,同时也指出知识分子要走出课本,走进劳动。其次,他主张生计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要想提高平民的教育水平,可以在城市里搞工业,也可以在乡村搞农业。最后,他主张根据需要来学习,即所学为所用。(三)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意义1.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用讲授法让学生被动地上课,学生往往对教师具有恐惧心理,害怕与教师进行沟通,继而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产生厌恶的情绪。而教师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取快乐。因此劳动教育融入相关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质量。2.丰富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技术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激发小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培养出致力于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为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新的、时代性的价值导向。3.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1)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精神积极的劳动精神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五育是核心内容,具体表现为:德育是方向,智育是基础,体育是机能,而劳育与美育主要渗透到其他各育之中。(2)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小学生个人的责任感,劳动教育融入相关教学中既能让个人认识自我,又能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服务意识,劳动教育融入相关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从而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3)促进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生产及服务性技能基本的技能可以增强小学生自立能力。《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针对不同的学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简单的手工、煮饭炖汤、家电维修等。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变得更加自立、自强。只有让小学生们亲自去动手、去实践,才能让他们明白掌握基本技能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小学生对劳动的喜欢。尤其是当前时代的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忠于人民与祖国的高素质劳动者。三、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一)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1.调查目的本文为了解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现状,设计了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本文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还采用了观察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学生、教师以及教材进行分析。通过调查来保证资料的有效性,并了解劳动教育融入教学的现状,从而为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指引方向。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笔者所在县城三所小学的学生、教师、家长。在学生问卷中设置了个问题,主要围绕对待劳动的认知、情感、实践、教师教学情况及小学生的建议五个部分展开调查,一共发放了535份问卷,收回5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00份。在家长问卷中设置了个问题,主要围绕态度和行为二个方面展开调查,共发放了330份问卷,收回300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此次调查主要的学生对象是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具有代表性。除了向学生及家长发放问卷外,笔者还访谈了三名教师,以此来弥补问卷的不足。(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在2024年3月7号至3月10号之间,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在发放问卷时,采取了不记名的方式,当场发放、当场收回。最后对收上来的问卷分析、整理,得出结论。学生基本信息为表2-1,家长基本信息为表2-2。表2-1学生基本信息统计表变量组别人数(人)百分比(%)性别男女2252754555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71177152343630独生子女是否2472534951表2-2家长基本信息统计表变量组别人数(人)百分比(%)性别男女1181823961独生子女是否1771235941(2)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在2024年3月7号至3月10号之间,笔者对J县三所小学的三名教师进行了访谈,三名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以及学历各不相同。三名教师的基本信息为表2-3。表2-3教师基本信息表姓名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1女4121高中教师2女3210本科教师3男3613专科(二)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1.小学生的调查结果(1)小学生对劳动教育内容的认知情况在“你是否了解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学生卷)”中(如表2-4),有6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22%的学生表示“不清楚”,10%的学生表示“了解”,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不了解劳动教育的内容,同时也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时可能只是流于形式并未落实。表2-4你是否了解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学生卷)对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百分比(%)了解10不清楚22不了解68小学生对劳动的认同情况在“你是否热爱劳动?(学生卷)”里(如表2-5),82.73%的学生表示“喜欢”,17.2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由此可见,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不喜欢劳动。在“你认为劳动岗位是否有光荣和贵贱之分?(学生卷)”(如表2-6),21.12%的学生认为“有贵贱之分”,52.54%的学生认为“没有贵贱之分”,26.34%认为“不清楚”,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有着正确的劳动观,但有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表2-5你是否热爱劳动(学生卷)对劳动的喜恶百分比(%)喜欢82.73不喜欢17.27表2-6你认为劳动岗位是否有光荣和贵贱之分(学生卷)对劳动的贵贱之分百分比(%)有贵贱之分21.12不清楚26.34没有贵贱之分52.54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讲授情况根据“道法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卷)”(如表2-7),有73%的学生表示“教师在教材中有劳动内容时才讲”,19%的学生表示“教师经常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8%的学生表示“教师从未渗透劳动教育”,可以看出,教师有待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方面的渗透。表2-7道法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卷)教师是否渗透劳动价值观百分比(%)教师经常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19教师在教材中有劳动内容时才讲73教师从未渗透劳动教育8在“道法教师主要采用哪种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学生卷)”(如表2-8)的调查中,发现40.72%的学生表示“教师主张脑力劳动,引导学生思考”,25.16%的学生表示“教师主张体力劳动,引导学生实践”,34.12%的学生表示“教师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由此可见,仍有学校没有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部分教师融入劳动教育仅限于课堂上。表2-8道法教师主要采用哪种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学生卷)选项百分比(%)A主张脑力劳动,引导学生思考40.72B主张体力劳动,引导学生实践25.16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34.12道法教师评价方式的调查在“道法老师是怎样对你的劳动进行评价的(学生卷)”(如表2-9),72.4%的学生表示“教师会运用表扬或者批评的的语言来进行评价”,20.8%的学生表示“教师会通过奖励小礼物的方式进行评价”,6.8%的学生表示“教师会采取物质和口头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由此可见,教师主要采取口头语言和物质作为评价的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表2-9道法老师是怎样对你的劳动进行评价的(学生卷)评价劳动的方式百分比(%)语言72.4奖励小礼物20.8物质和口头语言相结合6.8(5)具备劳动特色的劳动设施的调查根据“学校是否为学生修建了劳动设施和场地(学生卷)”(如表2-10),10.43%的学生表示“有相关的场地和设施”,82.92%的学生表示“没有相关的场地和设施”,还有6.6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没有配置专门劳动的设施和场地。表2-10学校是否为学生修建了劳动设施和场地(学生卷)学校是否有劳动设施和场地百分比(%)有相关的场地和设施10.43没有相关的场地和设施82.92不清楚6.652.家长的调查结果(1)家长观念的情况在“您认为劳动是否重要”中(如表2-11),89%的家长表示“重要”,11%的家长表示“不重要”。在“您是否支持道法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劳动活动?”(如表2-12)中,44%的家长表示“支持”,56%的家长表示“不支持”。在“您是否鼓励学生进行劳动”(如表2-13)中,82%的家长表示“鼓励”,18%的家长表示“不鼓励”。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劳动是重要的,但不支持道法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劳动活动,担心会占据学生学习的时间。表2-11您认为劳动是否重要对劳动的态度百分比(%)重要89不重要11表2-12您是否支持道法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劳动活动是否支持道法教师组织劳动活动百分比(%)支持44不支持56表2-13您是否鼓励学生进行劳动是否鼓励学生劳动百分比(%)鼓励82不鼓励18(2)家校合作的情况在“您是否愿意来学校参加道法教师组织的活动?”(如表2-14)中,有71%的家长表示“不愿意”,22%的家长表示“愿意”,7%的家长表示“看情况”,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家长不愿意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劳动。表2-14您是否愿意来学校参加道法教师组织的活动是否愿意参加道法教师组织的活动百分比(%)愿意71不愿意22看情况73.教师的调查结果笔者在进行调查问卷的同时,还对J县的三名教师就关于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访谈,三名教师首先肯定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时刻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无意识进行渗透,并且他们认为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一件非常复杂且麻烦的事情。笔者:“您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有必要吗?”教师1:“我认为,由于学生劳动观念的不足,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十分有必要。如今的家长对孩子看得很重视,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甚至不会让孩子去做家务,但是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让学生明白劳动的艰难与必要性是一定要做到的。”教师2:“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勤奋刻苦品质,但是如果教材中没有相关的内容,我不会刻意去渗透,现如今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校比较注重成绩,成绩作为了教师年底考核的标准,相对而言家庭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劳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就没必要在学校用太多时间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笔者:“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哪些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您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教师1:“我负责这门学科已有近二十年了,之前这门学科名为”品德与社会”,后来改为了“道德与法治”,其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在教材中越来越多,比如:一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课“让我自己来整理”;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公共场所”以及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等,但是仍然存在内容相对零散、前后的单元没有联系等问题,很难做到在教学中顺利地融入劳动教育。”笔者:“您在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呢?”教师3:“我确实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说:主科老师霸占了我们的课,本来我们的课时就少,主科老师还占课,就算想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中也很难做到;学校有关劳动的设施太少了,可以说几乎没有,这样导致我们很难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去实践,最终造成我们教授的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2:“我们在学校引导学生劳动的时候,会受到部分家长向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反应,因为在这些家长看来,孩子学习才是首要任务,而我们担心受到这些影响,便很少领孩子到教室外劳动。”(三)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根据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劳动教育融入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根据调查的结果,对问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1.学生劳动认知的缺乏(1)劳动内容认识不足劳动的内容在不断地发展与丰富,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劳动的内容不清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在调查时笔者与学生进行过交谈,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并未与时俱进,对劳动的印象仍停留在最初的体力劳动;其次,在“你是否了解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调查中,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表示“了解”,说明小学生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造成他们连最基本的内容都不了解。久而久之,小学生会厌恶劳动,这将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心理健康,甚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劳动态度消极在“你认为劳动有光荣和贵贱之分吗”调查中,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劳动没有贵贱的区别,于是笔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劳动有贵贱区分,像“环卫工人”、“路边小贩”这种劳动就不受到他们的认可,而像“教师”、“医生”这种职业更受到学生的青睐。根据“你对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什么看法”的调查可知,一些学生并不是主动地接受劳动教育,他们认为劳动教育对以后成长不大,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对劳动教育存有懈怠心态。2.教师的教学存在疏漏(1)评价方式较为贫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教育的渗透起到一定的保障。从评价方式上看,评价方法较单一,教师主要采用物质和口头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因此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存在不足,只有不断地丰富评价方式,才能为劳动教育融入教学提升保障。(2)教学内容较单调根据与教师的访谈可知,教师很少在平时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更多时候为了提高教学速度,只注重教授劳动知识,忽视了实践经验,同时也没有注重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此外笔者还发现学生每年参加地实践活动内容毫无变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低,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倾向于参加丰富性和创新性强的活动。(3)教学方式单一目前仍有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第二,另一部分教师能够做到灵活地教学,但仍是教师为主,只有极少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3.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忽视(1)资金投入不足根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表示学校没有设置劳动场地和设施,而正是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学校缺乏与教学有关的劳动设施,甚至难以开展相关的活动。首先,小学阶段的《道法与法治》教材中含有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但是有时学生走进实践中,却发现学校并没有设置相关的劳动设施,所以学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其次,学校很少开展与《道德与法治》有关的劳动。学校对相关活动的支持不足,使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2)学校管理不规范根据与教师的访谈可知,主科教师爱占道法课的现象,很大原因在于学校管理不当。首先,学校没有制定占课的规定,导致主科教师霸占道法课,或者制定的规定并未落实,所制定的规定只是流于形式,无视教师的占课行为。因此,学校无论是规定的制定还是落实,都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那相关教师就很难保证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学校应发挥主要作用,开展劳动教育的培训,来加强教师的劳动思想觉悟。未有效与家庭进行沟通学校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道法教师在教学中才能顺利进行劳动教育的融入。但是根据笔者访谈和观察,发现学校和家庭联系并不密切:首先,学校不重视家长的主动性,认为无需家长参与教学,导致家长在与学校互动时没有参与感;其次,学校往往将活动任务下达给家长,未与家长沟通活动的时间、内容,只重视活动的形式,导致家长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最后,未考虑家庭背景情况,不同家庭的情况不同,对学校组织活动的支持度也各不相同。而这就需要学校在制定劳动活动时,要懂得与家长进行沟通,为每个家长提供一样的参与机会。4.家庭劳动教育的欠缺(1)劳动教育认识单一大多数家长存在着错误的、不科学的劳动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家长认为让孩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他们认为目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学习,并取得好成绩,而不是在学校里进行相关的劳动。第二,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劳动较简单,并不需要自己进行指导,选择让学生自己去做,家长这种放任孩子的行为不利于将劳动教育和道法教学相互融合。第三,当道法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劳动作业时,家长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学习时间,往往选择帮孩子做,把这些作业当作是对老师的交代,而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2)传统成才论占主调社会上传统成才论仍在唱主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唯分数论”“唯升学论”观念在家长们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家长们需明白像“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传统观念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第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们按照一个模子来雕刻自己的孩子,如同一个个加工的物品,忽视了小学生自己的个性和观念;第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并没有得到家长们的普遍认同,家长只强调物质而忽视精神,只重视功名而忽视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只有家长们转变传统的观念,才能保证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四、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建议(一)提高小学生劳动素养小学生既是道法教师进行劳动教育的对象,更是进行劳动的主体。小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是保证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1.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因受社会、家长等影响,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这就要求小学生要摆正心态,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弱化功利色彩,部分小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并不重要,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好的生活;其次,发扬“螺丝钉”精神,小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师开展的劳动活动,明白即使是一颗小螺丝钉,在群体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保持热爱劳动的信念,才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2.了解劳动知识内容部分学生不懂如何劳动,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劳动方法。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上课认真听讲,将老师讲的内容记到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进行实践。其次,多与道法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吸取教师的经验,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最后,学会多观察、勤思考,将理论与现实情况相结合,能够对相关理论理解得更深入、更具体。3.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如果小学生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那就会感觉枯燥无味,甚至会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要多多参加校内的相关活动,如:校园小广播、国旗下歌颂劳动者的演讲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二)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道法教师是保证劳动教育融入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只有完善教育方式、内容,才能确保劳动教育与相关教学的融合。1.组织时代性的劳动教育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展开是学生进行劳动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形式。道法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创造新颖的教学方式,组织有趣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兴趣;第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项目,增强小学生的劳动观念;第三,将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加入到课堂中。2.完善相关的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含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等方面。首先,教师、学生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如: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等。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往往会出现偏颇,如:对好学生的评价总是高于其他学生。其次,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情况、劳动能力、劳动结果等方面。最后,从评价结果上来看,道法教师可以建立督导小组,对学生在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情况进行收集,将其当成最后评优的根据。道法教师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教学中。3.制定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内容首先,劳动教育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同学段的内容应保持各自特色。低年级学生的劳动观未成熟、力气较小,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劳动观;高年级学生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已经形成,教师可以增加相应的实践活动;其次,要创造丰富的实践活动,合适的内容会提高学生劳动热情,让学生从心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教育融入教学中。(三)学校完善相关保障1.完善劳动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道法教师除了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还会结合教学内容提供相应的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而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劳动设施,其能够满足学生简单劳动的需求,让小学生在教学中走进劳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所以,学校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设计设施,同时保证基础设施的质量,将小学生的安全放到第一位。其次,成立基础设施管理服务队伍,听取小学生的诉求,尽量满足他们对劳动的需求。只有让小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才能让小学生保持对劳动的积极性。2.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学校是沟通教师和家长的重要桥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道法教师为了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中,会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而部分家长不能理解教师的这种行为,会向班主任或学校领导进行反映,学校要懂得如何和家长进行解释与沟通。第二,学校应组织开展家长会,在道法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以便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教学中。第三,学校在开展大型实践活动时,要呼吁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在以后的活动中,家长能大力支持教师开展。3.开展劳动教育讲座学科教师劳动意识不足,很大原因来自于学校没有开展相关培训,造成教师们的责任感不到位。第一,邀请专职教师宣传劳动教育,保证道法教师重视劳动教育,其他学科教师支持道法教师的工作。第二,引导教师参加劳动实践,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重视与支持。所以学校开展相关讲座有利于劳动教育的渗透。(四)落实家庭劳动教育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首任老师,在学生劳动观的形成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多种方式结合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首先,家长可以利用我国传统节日,来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比如:给树浇水、种植树木、包粽子等等。其次,父母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培养学生劳动的爱好。再则,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劳动教育的内容,不可忽视学生自己的想法。最后,家长要学会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新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化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父母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引导。2.配合相关教师的工作在家长传统观念中,成绩是判断学生的最主要的标准,因此他们往往不支持道法教师的工作。首先,家长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引导学生平衡好劳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小学生往往缺乏自律意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安排劳动的时间,让孩子明白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其次,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做劳动计划表,既能培养学生规划时间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再则,学生在完成相关劳动时,家长要进行监督,因为很多学生具有懒惰性。在学生劳动时,家长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可以通过小礼物、积分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劳动。最后,家长要带头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动手去劳动,引导学生一起种植物、做家务等实践活动。3.树立热爱劳动的好榜样家长对待劳动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待劳动的态度,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树立热爱劳动的好榜样。首先,做到说话算数,有不少家长在学生想要共同完成家务时表示拒绝或者答应下次陪孩子一起劳动,但实际上双方一起劳动的情况很少出现。其次,做到以身作则,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热爱劳动,学生便会热爱劳动。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说的“这件事应该如何去做,那件事不应该做”这类空洞的话语并不能给孩子以直观的印象,因此对学生的劳动观无法起到太大的作用,家长更应该用行动去示范给学生看,要求孩子去做或不做,那么自己要做到或不去做。参考文献[1]宫长瑞,卜凡钦.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历程和经验[J].教育学术月刊,2021,(12):87-94.[2]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390.[3]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4]牛瑞雪.中小学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05):11-15.[5]陈国维.大学生劳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6]李晓漪.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1.[7]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6(07):89-94.[8]刘洋,钟飞燕.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审思[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