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外国文化随笔选读第四单元人与科学 寡人之于国也_第1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外国文化随笔选读第四单元人与科学 寡人之于国也_第2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外国文化随笔选读第四单元人与科学 寡人之于国也_第3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外国文化随笔选读第四单元人与科学 寡人之于国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2.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有关句式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2.总结掌握课文文言文知识。难点: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设计思想《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是一篇经典的教材,见于苏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的“经世济民”模块,标示为研习的课文。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孟子》中的文字:《〈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篇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因而对孟子的生平及其“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有了一些了解。高一阶段又已经学习过近十篇文言文,初步把握了文言文的词法、句式的特点。积累了比较多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研习、反馈、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开展对文本的研习。我们要从此文深深地感受这位亚圣的政治主张,了解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要想使民加多就要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得饱,穿得暖,还要使民懂礼仪,受教育,君王也须革除虐政,这样百姓才能来归服。●教学资源1.孟子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2.孟子经典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尽信《书》,不如无《书》。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PPT●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观看ppt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走近作者观看pptppt简介作者孟子,知识灌输。解题,寡人——皇帝自称,表谦虚。检查预习字词。听讲、发言、反馈。讲解,准确把握题意。Ppt检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字词和语句的理解。●导读课文主导学生活动:精读课文,分层、概括大意。板书。精读、分层、概括、发言。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的,据此,文章自然分为三层:提出“民不加多”之疑,分析“民不加多”之因,解决“民不加多”的措施。主导学生活动:精读课文,分析第一层。精读、概括、发言。1.梁惠王是怎样治理国家的?明确:于国尽心:移民、移粟。2.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3.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主导学生活动:精读课文,分析第二、三层。精读、概括、发言。1.孟子为什么要以打仗来说明治国之道?明确:因为梁惠王喜欢打仗——“好战”。2.“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在?明确:(梁惠王=五十步者,邻国之君=百步者)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3.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4.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三组排比句。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5.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6.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主导学生思考:本文说理有哪些特点?板书。精读、思考、标注、发言。1.结构严谨民不加多的疑问;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2.善用比喻(学生可背诵局部何比喻有关的部分)3.气势充沛(学生背诵排比句式)拓展延伸主导学生活动: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讨论、发言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板书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提疑:民不加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