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六)(北京卷)语文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 条形码粘贴处”。.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坡,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 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呜金收阵、击鼓升堂等。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缭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 丝附木上”的琴、瑟、筝。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犯、竹八类, 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 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锁呐等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根据物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3分)A.击鼓出征B.击筑悲歌C.鸣锣开道D.打更报时.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悠久,源远流长B.早期一般兼具表演性和实用性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博采众长,种类不断得到丰富材料二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先民们用飞禽的肢骨制成骨笛(也称骨哨),在狩猎时用于模仿动物的声音,以诱捕猎物或发出信号。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60余件骨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了 20多支骨笛,经过碳14测定,它们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是后世竹笛等一系列管笛乐器的鼻祖。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两支 魔",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竹质笛子实物。它们有一个吹孔、五个按音孔和一个后出音孔,能演奏出六声音阶。旗的吹孔平面与指孔平面相交约为90度的夹角。东晋郭璞注《尔雅》: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 ”关于竹笛的起源,并不像有些资料所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从中亚细亚一带传入的。据史料记载,到唐代竹笛才加开了膜孔,这也成为中国竹笛区别于西洋乐器长笛及其他国家笛子的显著特征。西洋长笛没有膜,所以音色团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因为有了笛膜中国竹笛的音色清脆亮丽,穿透性强。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很多唐诗中都有对竹笛的精彩描写: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王昌龄《江上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施肩吾《夜笛词》)……不管是在①,还是在④,或是在①,都可听闻清丽悠扬的笛声。这些也是竹笛与诗歌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的称谓。宋元两代,竹笛得以广泛普及。到了明清,竹笛成为民间音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乐器,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取材于徐凯《中国竹笛发展的主要特征》 )3.根据 “材料二”,下列对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篪”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骨哨一样属于吹管乐器B.材质为竹,“篪”字的形旁可印证C.吹孔与指孔不在同一平面D.横吹,在形制上与现代竹笛接近材料三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乐"传统的民族。“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和巩固群体中既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作为“礼乐”制度的产物——乐器,映射出来的“和"文化最为显著。先秦时期,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乐器首先作为礼器而存在,音乐的第一用途也是为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制造庄重宏大的气氛。因此,朝聘、宴飨、婚丧、祭祀等场合出现的乐器与音乐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成为权力的象征,它的使用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示尊卑。钟、鼓、磬作为礼乐的代表,用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多为国君诸侯欣赏;卿大夫和士以弹奏欣赏丝竹之声为乐,普通百姓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余借陶制乐器如埙、缶之类自娱。为达到“和”的目的,各阶层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规制,如果逾越了就是违背了礼,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最后“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这些都是与“和”的精神相违背的。在乐器的个体设计和陈设上,也体现了“平礼”“求和”的追求。曾侯乙墓中室的乐器摆设就十分注重和谐,乐器多而不乱,各部分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即使是小的乐器也都按秩序排列。编钟分长短两架,每架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悬挂的是小编钟,中层比上层的略大,下层的钟最大,每一层都从左到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中室的东面放置建鼓,中室的北部与南架编钟相对的是编磬、琴、笙、排箫、篪、小鼓。美学家李泽厚认为,承载着先秦 "乐"理念的乐器设计本身就离不开 “和”文化,从凝固的器形设计到灵动乐音的功能设计,再到设计思想,“和”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在先秦的乐器设计中,人们不仅能看到“器”的造型美,听到“音”的境界美,更重要的是能体悟到“天人合一 ”的和谙美。(取材于张文文《从先秦乐器设计看“和”文化》)4.根据 “材料三”,下列与“尊礼”无关的一项是(3分)A.乐器的种类配置B.乐器的使用场合C.乐器的摆放顺序D.乐器的演奏技巧5.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中国乐器与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哪些联系。二、本大题共 6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卬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日: 卿勿妄言。”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 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 兰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枸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枸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 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 ”异曰:虏兵临境,忸止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枸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 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 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 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砚..的一项是(3分)A.异复因间进说日 间:暗中B.布惠泽 布:陈述C.每所止舍 舍:宿营D.悉畔隗嚣降 畔:通叛”,背叛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易为充饱 何以汝为见♦♦B.重以赤眉、延岑之酷 申之以孝悌之义♦♦C.虏兵盛而新乘胜 倚歌而和之D.卒击鼓建旗而出卒惶急不知所为...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B.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C.因分遣巡取枸邑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D.虏兵临境,忸伙小利,遂欲深入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B.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C.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D.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10.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 “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 ”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6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1题(共7分)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②子贡问:“师①与商也②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 ?先进》 )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雍也》 )注释:①师,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②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1)翻译①的时候,杨伯峻在 朱若贫而乐”后面加上了 道”字,请根据这一补充,翻译“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并结合上下文和孔子思想谈谈这一补充的依据是什么(3分)(2)后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 (4分)三、本大题共 5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共12分)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例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李白《赠汪伦》)(黄滔《马嵬二首》)(李约《观祈雨》)(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C.(李白《赠汪伦》)(黄滔《马嵬二首》)(李约《观祈雨》)(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千里黄云白日璞,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同为咏荷,周敦颐爱其“出淤泥而不染, 二的品质,周邦彦喜其“”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之神韵。②洞庭天下壮观,自古骚人墨客题咏极多。杜甫暮年登岳阳楼,以“ ,写湖之壮阔;范仲淹题记岳阳楼,亦先赞洞庭湖大观, “,吞长江,,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③在“校园绿色低碳生活”主题活动中,学生会倡议大家拧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人走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吃光盘中餐食,不丢弃点点食物……正如古人所言“,”从点滴做起,共建绿色低碳校园。④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 乃瞻衡宇,,僮仆欢迎,。”(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4分)《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望,临走时对袭人说:“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16.有的版本在“不必”前加了一句“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对于塑造薛宝钗形象来说,你认为这一句加好,还是不加好 ?请结合上文及原著其他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由。四、本大题共 4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20题。钱塘江尽到桐庐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这些刻写在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美丽做着生动的注脚。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如同江水般带给人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赢来题咏无.数。苏轼曾这样赞美:“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啊!其实,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并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慨叹了。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的山水美景,于是长住下来,绘就了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相传有一老人,于此山中桐木之下采药结庐,人问其名,老人不语,手指桐木。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桐君,其所居之山为桐君山,所居之屋为桐庐。这“桐庐”之名也散发着浓郁的隐逸气息。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药鼻祖。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的确有人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那一处高阁连亘、飞檐翘角的所在,便是严子陵钓台。严子陵为东汉时代的高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刘秀即帝位,以盛礼邀严子陵入京,许以谏议大夫的高位,严子陵固辞不就,归隐富春江畔。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修竹佳木在和风中窸窣作响,岩石旁侧奇花异草静静开放……数十年间,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这缕精神的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氯而出,弥散在后世众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该是范仲淹了。这位北宋名臣,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容,一生屡遭贬谪。第二次被贬,便是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虽然驻守仅半年多时间,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萧洒桐庐郡十绝》等许多作品,描绘了桐庐的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这充分表露出他从桐庐山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使得范仲淹在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的同时,又向往闲云野鹤,优游林泉。这期间,范仲淹还重建了破败坍圮的严子陵祠堂并写下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以表达无限的心仪之意。是的,置身于这样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汲汲以求的功名利禄之类,在不知不觉中会失却分量;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事物却变得具有质感。今天,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分明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严子陵、范仲淹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内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当下,对超越的生活品质的追求,譬如“慢生活”的理念 ---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愈发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是的,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探究存在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桐庐境内,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村,这里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将农家生活、乡野情趣与时尚潮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别有情致。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走出来,走进田野深处,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展边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在这样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沉浸在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不经意间会不会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今天的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走在城区街道上,感觉♦♦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规模的现代化繁华都市。占据中国快递业的大量市场份额,被称为“三通一达”的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是从这里起步的。这几家快递巨头,堪称是桐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隐喻。就要离开桐庐,又一次从桐君山对面的江畔经过,又看到传说中中药鼻祖栖身的地方,不由得想到: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取材于彭程的同名散文)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碰..的一项是(3分)A.温润熨帖的感受 熨帖:舒服痛快♦♦B.氤氯而出 氤氯:烟雾云气浓郁♦♦C.徜徉行止 徜徉:徘徊,心神不宁♦♦D.多个领域中的翘楚 翘楚:杰出者♦♦.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碰..的一项是(3分)A.文章将现实世界里的桐庐山水与艺术世界里的桐庐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秀丽的风光形胜和丰盈的诗画情韵。B.东汉的严子陵、北宋的范仲淹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归隐富阳江畔,将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构筑出别样的生命方式。C.今天的桐庐所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依托明清时代的古村,融合了多种元素,充分体现出“慢生活”的理念。D.文章两次写到桐君山,作者在此处与美丽的富春江相遇又告别,桐君传说深厚的文化内蕴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思考。TOC\o"1-5"\h\z.有人认为倒数第二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 (6分).文章最后一段说:“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 ”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五、本大题共3题,共65分。.语言基础运用(5分)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自己的看法。 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 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以上。(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②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③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④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A.④②③①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①③②④(2)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为正确句子。要求,保留原有信息。不超过 40个字。(2分).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是高中必读书。有的同学不爱读书,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部作品,写一段话来为它 制言”,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要求:符合原著,有感染力。150-200字。①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 2020年5月1日全面施行,届时全市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请你参照下面的分类标准,写一则顺口溜,向居民宣传相关的分类知识。要求:朗朗上口,易记诵。不超过 100字。可回收物:报纸、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等厨余垃圾:菜叶菜帮,剩饭剩菜,果皮树叶等有害垃圾: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油漆等其他垃圾:如保鲜膜、塑料袋、纸巾等不属于上述三类的①语文课上有 “你来描写,我来猜诗 ”的互动环节,请你从下列诗句中选择其一,写一段文字描绘画面,让其他同学能猜出你描述的诗句。要求:描写生动具体,不出现 诗句中...的字。不少于 100字。(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c)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3.作文( 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①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 “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何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①“画像”强调描写人物的面貌、姿态、风度和气质,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将近一个学期,一定有某一个人物深深触动了你。请以“ ,我为你画像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对这个人物的鲜明深刻的印象(横线上填写某个红楼人物的名字)。要求有情节,有细节。【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依据材料一第二段“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呜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可知,乐器各有不同的作用。而 B项“击筑悲歌”显然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故属于生活演奏,而不是“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故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项。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概念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正确的一项 ”,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依据材料一第三段“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可知,原文是说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乐器的发展, C项说乐器的发展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故 C项语意颠倒。所以选C项。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区间,然后仔细比对,看是否有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因”“条件”推出,看选项中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 ”可知,“在形制上与现代竹笛接近 ”的是唐代的竹笛,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 “篪”是战国时期的,故 D项推断不成立。所以选 D项。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分析物品对应的特点和属性,看与文中所说的“尊礼”有无关系,综合比较,选出最恰当的选项。根据材料三第二段“先秦时期,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可知,A项能体现“尊礼 ”,故排除 A。依据材料三第二段“朝聘、宴飨、婚丧、祭祀等场合出现的乐器与音乐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成为权力的象征 ”可知,B项能体现“尊礼 ”,故排除 B。依据材料三第二段“它的使用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示尊卑 ”可知,C项“乐器的摆放顺序”能体现“尊礼”,故排除C。D项。“乐器的演奏技巧”与“尊礼”的关系,原文没有相关内容提及此内容,故D关内容提及此内容,故D项与“尊礼”无关。所以选D项。①早期,乐器已开始为舞蹈表演伴奏(乐器演奏同舞蹈表演相辅相成) ;②乐器种类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得到丰富(乐器种类的丰富反映了民族文化交流的频繁) ;③竹笛等成为诗歌创作的常用素材(诗歌创作反映出竹笛等乐器已深入人们的文化生活) ;④器形、功能设计及音乐理念都充分体现了“尊礼”“求和”的文化追求(“尊礼”“求和”文化贯穿于乐器的外形、功能设计和音乐理念中)。【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简要回答中国乐器与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哪些联系 ”,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中能体现二者“联系”的信息,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文中介绍了不同时期乐器的种类、演变、与人们“文化生活”的联系等。考生要准确回答问题,需要审准题干中的对象,且紧扣原文语句,分析概括。如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 ”,可概括出要点①;依据材料一第四段“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锁呐”,可概括出要点②;依据材料二第四段 不管是在……还是在……或是在……都可听闻清丽悠扬的笛声。这些也是竹笛与诗歌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可概括出要点③;依据材料三第二段 “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它的使用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示尊卑 ”等,可概括出要点④。B【解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类试题在解题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前后文的意思为根据,认真推敲,仔细辨析,可以运用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成语推断法等理解文言实词含义。项。,布,应为“布施,分予 ”,联系文本,“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为“应该尽快分别派遣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惠B项。B项。【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分析文言虚词试题要求掌握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也因在学习过程中补充其他经常涉及的虚词知识,能在具体语境中去辨识和运用,理解词句中某个文言虚词的特定意义和用法。常用的方法有句意分析法、语法辨析法、判断词性法、删除替换法等。而理解文言实词需要紧紧围绕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前后文的意思为根据,认真推敲,仔细辨析,可以运用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成语推断法等理解文言实词含义。A项。,动词,变成 /助词,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作用; B项,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这里译为“用”/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这里译为 把”;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项,副词,通猝”。突然。所以选D项。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难度有所降低,需要根据选项,联系上下文,判断翻译的正误。D项。,“我们就乘势深入”错误,根据下文“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 ”可知是敌军要深入夺得栒邑。所以选D项。D【解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考核的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本题D项,“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 ”错误,原文“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可知大家反对抢先占据栒邑而是主张固守地形。所以选D项。10.要点一:冯异有远见,表现忠诚。要点二:冯异为人谦逊,礼让其他将军,从不自我夸耀。要点三:冯异在广大将士中有很高的威望。要点四:冯异作战勇敢,常为先驱。要点五:冯异善用谋略,有主见。【解析】本题考核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本题是文言文类型,明确题干要求后要在理解文言的基础上筛选整合答案。明确题干之意,“致”意为崇高的人品或情趣,那么在答题时就要围绕其回答冯异崇高的人品或情趣的表现。从第一段写冯异分析民情给光武建言献策的行为可见冯异有远见,表现忠诚;第二段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即写了冯异为人谦逊,礼让其他将军,从不自我夸耀;从第三段冯异领兵交战 所至皆布威信”,可知冯异在广大将士中有很高的威望。第四段冯异力排众议,抢先占据枸邑夺得胜利并且率兵突击可知其作战勇敢,常为先驱。善用谋略,有主见。【参考译文】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自从光武兄伯升被杀害之后,光武不敢在表面上显露出自己内心的悲伤,每次自己独处的时候,他就不吃酒肉,在枕席之上也有哭泣的痕迹。冯异单独来叩头宽解他的悲痛心情。光武制止他说: 你不要瞎说!”冯异又趁机私下向光武进说道: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而现在刘玄的将领们恣肆横行,暴虐无道,到处掳掠,百姓失望,无所依从和拥戴。现在您专任一方的军事政务,该广施恩德。正因为有夏桀、商纣的昏乱,才能有商汤、周武的功业;正如人们经过长期的饥渴之后,得到饮食,就更容易满足。应该尽快分别派遣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惠。 ”光武采纳了他的建议。到达邯郸,派遣冯异乘坐驿车巡行抚慰所属各县,审查囚犯罪状,问候鳏寡,逃亡的人来自首的免罪,暗中逐个记录二千石长吏同一条心的和不肯亲附他的人的名单送给光武。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出行和众将相遇,就领自己的车让路。无论是行是止都立有标志,军中都称他有规矩。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躲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攻破邯郸后,于是改编部队,分属各位将领,将领每人都有部属。士兵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因此赞赏他。这时,赤眉、延岑扰乱三辅,郡县豪门大姓各自拥有自家的军队,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于是派遣冯异替换邓禹讨伐他们。光武送他到河南,赐给他马车和宝玉装饰的七尺剑。告诉冯异说: 主辅地区饱受王莽、更始政权的折磨,继而又遭受赤眉、延岑军马的暴虐,黎民百姓饱受摧残,没有可以依靠与倾诉的对象。这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杀人,关键在平定安抚百姓罢了。各位将领不是不善战,但喜抢掠百姓财物。你本来就善于统御士兵,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冯异叩头受命,领兵西进,所到各处建立威信。冯异和赤眉相遇于华阴,相持六十多天,交战几十次,使赤眉将领刘始、王宣等五千多人投降。夏天,光武派遣众将前往陇地,被隗嚣打败,光武于是下诏让冯异到枸邑驻扎。冯异还没来得及到达,隗嚣乘胜派他的部将王元、行巡率领二万多人下陇地,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枸邑。冯异立即急行军,想抢先占据枸邑。将领们都说: 敌兵士气旺盛并且是乘胜而来,不能和他们争锋。应当屯兵于有利地形,慢慢想计策。 ”冯异说: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就想乘势深入。如果他们夺得了枸邑,就会使三辅动摇,这是我担心的。兵法说‘进攻不足,固守有余 ’。现在先占据城邑,以逸待劳,不是和他争锋。”于是率兵悄悄进城关闭城门,偃旗息鼓,行巡不知情,直奔栒邑。冯异乘他不备,突然敲着鼓打出旗出战。行巡部队惊乱奔逃,冯异追击几十里,打败行巡。这时北地豪强头领,都背叛隗嚣来投降。冯异上书汇报情况,不敢自夸。(1)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依据:从文中来看,“贫而乐”与“富而好”结构一致,“礼”对应“道”;从孔子思想来看,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可见此处可以添加“道”。2)不过分,也没有不足,文质兼美的中庸和平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以及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该句的关键词如下:“未若”,不如;“乐”,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乐;“虽”,虽然;“好”,喜欢。再看添加“道”的依据,从文中来看,前面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两句的结构一致,后面孔子针对子贡的提问给出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贫而乐”与“富而好礼”的结构不一致,“贫而乐”与“富而好”结构一致,那么“礼”应对应“道”;从孔子的思想来看,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个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社会上无论贫或富也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所以“贫而乐”后添加“道”是合适的。2)本题考查理解文本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基本了解文言语句的大意,然后依据句中的关键字词,分析出两段语段的共同观点和人物思想,准确作答。依据第一段材料,子贡问的“师与商也孰贤 ?”和孔子所答“师也过,商也不及 ”和“过犹不及”可知,孔子的观点是:“过犹不及”,即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而是应该中庸和平和。依据第二段材料,孔子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认为质胜文、文胜质都是不正确的,真正的君子应该是文质兼美的:“质”的质朴品质和“文”的文化修养结合。据此,考生容易推知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思想:既不过分也不会不足的中庸平衡才是最佳的。考生答题注意要结合一则材料。【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 ?”孔子回答说: “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 ?”孔子说:“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论语 ?先进》 )如果质朴超过了文饰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饰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才能算是一个君子。(《论语 ?雍也》 )B【解析】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诗歌的内容,其中,B项“秋雨连绵”错误,“淅沥”句中形容落叶声,不是秋雨。所以选B项。D【解析】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重点考核艺术手法,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 ”,也就是“声寂衬”,D项,用“犬吠”衬托“宁静”于此相同。所以选D项。14.要点一: 《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要点二:《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衬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采用对比的方法,要求分析诗歌情感的不同,通过诗中的重点词句“离心正郁陶 ”“唯见归云纵复横 ”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有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外,此诗主要是离别的“惆怅”,而《别董大》显得更为“乐观积极”,抒情方式的角度看,前者多为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后者直抒胸臆。15.濯清涟而不妖 叶上初阳干宿雨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衔远山浩浩汤汤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载欣载奔稚子候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浅水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注意这些字的书写:濯、清、涟、妖、坼乾、坤、日夜、衔、汤、跬、至。“要想什么吃的玩的,悄悄的往我那里去取就是了”,照应的是前面宝钗送去治伤丸药表示对宝玉的关心,实际上也在委婉提醒袭人,不要将前面的薛蟠挑唆,贾环告密等事情四处传播追究。以免有人挑拨,贾政会觉得宝玉不干正经事儿,不利于贾政和宝玉的父子关系;同时也避免引得荣府内部之间的矛盾。故加上这句话更好。【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对文本语句的个性化比较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名著学习中注意识记名著内容,比如涉及人物、故事情节,重要时间、关键细节等,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名著主旨,按照要求有理有据地答出哪句话更好。比较加上或不加上“要想什么吃的玩的,悄悄的往我那里去取就是了”的好处,考生要联系宝玉被打的来龙去脉、关联人物、贾府矛盾等方面思考,宝钗所说的“玩”“吃”既表示出对宝玉的关心,也委婉提醒袭人宝玉被打的原因;而“悄悄的往我那里去” ,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老爷等人,则是在暗示不必引起后面可能有的麻烦或矛盾。薛宝钗这个话,体现出薛宝钗的正直聪明和懂事体。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的内涵。对于常见的词语,考生需要熟记于心;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可以依据上下文来推断得出词语含义。C项。,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所以选C项。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B项。,北宋的范仲淹、元代的黄公望并非归隐。所以选B项。(1)不可删去。这一段写出了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表明桐庐既有充满萧散淡泊的诗意、容易使人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的清幽山水,又有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保留这一段,其意图是,这里所倡导的是“慢生活”,让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人们,走进自然山水,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但并不是让人们像古人那样放弃功名利禄,远离人世,归隐自然山水;也不是一味地融入大自然,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而不去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2)可以删去。文章自始至终写桐庐的山水之美和这种美对人的生命方式的改变、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提升。而这一段写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这游离文章主体内容,删去这一枝蔓,不但不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还使文章脉络更加畅通,内容更加集中,更有力地突出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是探究题,答案不唯一,首先要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然后再陈述理由,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是得分的关键点,尽可能分条陈述,使条理清楚。陈述时可以结合情节的发展、内容主旨的表达等分析。文章倒数第二段主要写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考生可以回答可以删去,也可以回答不能删去。如果回答可以删去,主要要从文章整体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从内容上看,文章无论是开端的诗词之美,到山水之美,再到人文之美,自始至终写桐庐的山水之美和这种美对人的生命方式的改变、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提升。而这一段写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是从这里起步”“很有规模的现代化繁华都市”,这些都游离了文章主体内容。从结构上看,删去这一枝蔓,不但不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还使文章脉络更加畅通。另外,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讴歌山水之美和这种美对人的生命方式的改变,这一段记述显然与主题不合。如果回答不可删去,也要从文章整体的内容、主题等方面回答。从内容上看,这一段写出了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表明桐庐既有充满萧散淡泊的诗意、容易使人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的清幽山水,又有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毕竟不再是古代的人们,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既要有现代的生活节奏,也要保留有诗意栖居的心灵,留下这一段,其意图是,这里所倡导的是“慢生活”,让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人们,走进自然山水,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但并不是让人们像古人那样放弃功名利禄,远离人世,归隐自然山水;也不是一味地融入大自然,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而不去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是让人们正视生活,诗意的栖居。文章的主旨不单单是讴歌山水之美,更有现代生活之美,这种现代之美,也是这片神祇土地创造出来的。20.含意:从古到今,大自然始终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能使人萌发对于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具有修复人类心灵、提升生命意义的作用。分析:古代,无数文人画家,寄情自然山水,创作出艺术作品以陶冶性情;严子陵固辞不就,灵山秀水给了他自由旷达的生活;范仲淹屡遭贬谪,借自然山水消解功名利禄之心,获得了心灵的安定。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日渐富足,却往往忽视心灵与精神的涵养,需要“慢生活”,时常在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从而感悟到生活的本质,使过于物质化的心灵得以疗救,以获得家园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含义,要求考生能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义;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这句话,首先要理解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和改变,文中说,“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这是大自然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给人们的感受;文中还说“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望峰息心”“从桐庐山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些句子说明,人们生活于世,忙忙碌碌,我们似乎呈现一种病态的追求,而自己浑然不觉,只有大自然伟大的美才会让我们“移心易志”,所以,这句话的含义是大自然用它萧散淡泊的诗意,能使人萌发对于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具有修复人类心灵、提升生命意义的作用。分析句子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文中所列举的文人画家入手,严子陵固辞不就,灵山秀水给了他自由旷达的生活;范仲淹屡遭贬谪,借自然山水消解功名利禄之心,获得了心灵的安定。而今天的人们,更需要到大自然中去,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日渐富足,却往往忽视心灵与精神的涵养,大自然是一味大药,会使我们过于物质化的心灵得以疗救,以获得家园感。21.(1)B(2)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解析】(1)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应浏览所给的语段和句子,把握中心意思,再看所给的小句子,借助关联词、指代词等把握句和句之间的关系。①“他还主张” “他主张”相呼应,③是对①的证明,通读②④,根据句意可以确定②在④后面。(2)重复赘余,“至少”和“以上”保留一个。.①《老人与海》是一本让你很快理解什么是执着,什么是坚强的书。通过和大鱼的斗争,老人所展现出的毅力和勇气是无畏的。老人和大鱼的斗争结果是被打败了,可是在老人的人生中,却并未失败。每个人在自己的奋斗生涯中,都可能被打败,但如若你提前放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恰好,海明威通过了《老人与海》向我们揭示:人总要遇到挫折,但在每一次的抗争中,都不能放弃,勇敢拼搏和抗争,最终你自然会获得五星的胜利。②绿厨厨,黄其其,红危危,蓝宝宝;报纸、纸箱、易拉罐可回收,丢蓝色;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油漆有危害,丢红色;菜叶菜帮,剩饭剩菜,果皮树叶是绿色;保鲜膜、塑料袋、纸巾其他用灰色。③(a)一片白雪皑皑的天地下,天空飘着雪,没有一点声音,一片沉寂,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动物的身影已经不见,所有道路都不见鞋的印记。树枝被打扮得像美丽的白珊瑚,地上也盖上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纯洁,那么晶莹,大雪把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b)竹子往下深深的扎进了石缝中,土壤和稀少,于是便往四周延伸开来,紧紧地握住脚下的泥土,努力生长,面对风吹雨打依然坚强挺拔,伸开枝叶,吸收阳光。在一个夜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因为已经深入泥土中,所以才没有被狂风吹走。(c)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高波急,那激起的波涛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它们的拼搏为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题目虽然字数少,但考查考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文字水平,体现了对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具体运用能力的考查。①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名著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包括主题、主要情节、人物等,并对名著中的某些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考生平时要注意对名著的阅读和思考。解答本题要从所给作品当中选择自己熟悉的典型人物,明确人物类型,要有明确的概括人物特征的词语,表达对他们的感情。这就要求对人物的典型意义有所认识,还要注意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话才能为它“代言”,有感染力,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②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要求写一则顺口溜,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要达到朗朗上口,易记诵的目的,就要注意押韵和通俗易懂的特点,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不能过长,这样不容易记忆。③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此题是对诗句画面的描写,而且描写的内容不能偏离诗句内容,不然就不好猜出诗句,描写的语段中还不能出现诗句中的字,字数不少于100字。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重点描写有关“大雪”的画面,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描写的是“竹子”,诗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描写的是在激流中“游泳”的画面。.例文①:人要读三本大书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你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悦时,读书能使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书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 ”,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要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的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心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读书,可以使人饱览世间万种风情,细品百味人生,在体验审美愉悦的同时,情满意溢其乐不知返。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果戈里说,书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于时间汪洋中的灯塔。培根说,书籍是时代波涛中远航的思想之舟。从这些对书的美誉中,我们不难相信,读书确是医愚、乐志和忘情的绝好方式。书是一缕阳光,它能融化心间的冰凉,书是一缕春风,它能清除你内心的浮躁,书是一支蜡烛,它能使黑暗的心变得明朗,书是一种营养,它能让你精神强壮,书是一壶青茶,让我们回味无穷……书是灯,读书照亮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连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加精彩。例文②:林黛玉,我为你画像你是桃花,新红凝碧。你是芙蓉,风露清愁;你是一缕不朽的花魂,你是一曲曼妙的琴谣。你有让西施自惭形秽的容貌,有让比干自愧不如的心机。你虽是凡身,却超然脱俗,不食人间烟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鹰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你是青展峰下甘露浇灌的仙草,是知恩图报的绛珠仙子。你是一缕浑然天成的诗魂,多少人艳羡于你!海棠社里,你夺魁菊花诗;凹晶馆边,你吟出冷月葬花魂”的千古绝唱;沁芳桥畔,你荷锄葬花,用泪作墨,在满地桃瓣上写下诗篇……秋窗下,冷雨连绵,烛已被蜡泪淹没,银红的霞纱早已湿透。罗衾裹不住瘦比桃花的身躯,鹦鹉不再重复悲戚的诗词。你是为报恩郁郁终世的情痴。青展峰下,你与神瑛侍者缘定凡尘。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你便是泪砌的身躯。《礼记檀弓》曰: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你将淳淳甘露化作清泪,以报前世之恩,致于终生郁郁寡欢,在潇湘馆的簌簌竹响中泪尽而死。若你的魂魄能俯瞰人世,可知那怡红公子为你的死似痴似狂,伤心欲绝?最后一滴泪流尽,诗稿焚化成灰,沁芳桥畔的桃花为你落了一地。潇湘妃子,你是否肋下伸出双翼,随飘零的花瓣去了天尽头?那里,又可曾有一座香冢,是你一杯净土掩下的桃花艳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颦颦,你的刹那芳华永远留在那花冢之中,任风来雨去,花开花谢,苍老再也侵蚀不到你!那一片艳似红霞的桃树,永远不会消亡。“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湘妃竹林的尽头,可有两株悬着玉带的枯木?薄命司的金陵钗册,早已记下你的历史。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你渐行渐远。林黛玉泪已尽,百花池畔,是永远微笑的绛珠仙子。桃花行,一去不返。红颜未衰先死,却留下一缕花魂,在沁芳桥畔,缭绕不散。黛玉,我执文字之笔,倾心为你画像,画一个水样女儿心的林妹妹,画一个清高孤傲、超越世俗、坚贞不屈、外柔内刚的仙葩奇女子!生命短暂,芳华已逝,但你将永远活在读者心中。【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①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本题的材料是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很好理解,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类书籍,它是人类过去的精神生活的留存 ——含括智慧和愚昧;无字之书,也比较好理解,一般来说它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当下社会;心灵之书呢,也好理解,它就是要求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心灵成长”和“内心天照”,也就是和“头顶上的星空 ”相对应的“内心的律令”——自我的道德诉求。所以说,这个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比较容易把握题旨。把握好题旨,写起来就不太会跑题。其次,这个题目比较有思辩性。它暗含着要对这“三本书”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最终要落实在“心灵之书”上来。因为无论是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最终都是要完成“心灵之书 ”,也就是 “自我成长”。再则,阅读广泛、思维活跃的学生,还可以联系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最后在灵山取“有字真经”和“无字真经”的故事,来展示自己的阅读和思考的才华。立意:1)怎样去读好人生这本书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4)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素材:1)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也有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可能折射着一个世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想要追求的事情。读书也是一种优雅的素质,能够让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充实、满足。2)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如果没有书的人生那我们就不会有知识,也不可能知道原来阅读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能让孩子们在多姿多彩的书本,寻找知识深奥的秘密。但也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有用的,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就要读书。读书是人生的一本存折,记录着一点一滴的新鲜事,发现之后,自己也是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3)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拓展运动课程设计
- 高铁车站电工施工合同样本
- 2024年度市政道路路面铺装与排水系统改造合同2篇
- 橱柜店店长招聘合同样本
- 草场租赁合同:生态婚礼场地
- 智能工厂监控安装施工合同范本
- 通信基站建设围挡施工合同
- 自建房屋建筑通风合同
- 怎样做视频测评课程设计
- 2024版冷链物流工程合同担保与食品安全保障协议3篇
- 2024智能变电站新一代集控站设备监控系统技术规范部分
-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天天练
-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液压气动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
- 商务服务机器人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 工业物联网(IIoT)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金融数据分析-以Python为工具 课件 一、金融数据分析概览
- 佛山市、三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
- 小学美术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 2024届湖北高三元月调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DL∕T 1476-2023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小麦品种冬春性及鉴定技术课件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