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备课精研+知识精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备课精研+知识精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备课精研+知识精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备课精研+知识精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备课精研+知识精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教材结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并存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大单元一:世界古代史:随着生产力发展,各文明从基本独立发展到相互碰撞交流;各地区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大单元二: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日益成为整体大单元三:世界现代史:从世界大战到多极化趋势历史发展阶段:从分散到整体时期起止时间特征上古史(奴隶制时代)远古有人类开始—公元5世纪。形成了世界五大文明摇篮,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中古史(封建时代)5世纪——15世纪散居的部落通过迁徙、战争,逐渐相对聚集靠拢,形成大大小小的邦国、王国和帝国。近代史(资本主义时代)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20世纪初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强国纷纷崛起,他们通过海洋进行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市场,争夺势力范围,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现代史(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对抗时代)20世纪初——至今资本主义发展遭遇一系列重大挫折,并相应进行调整,至今仍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诞生,并与资本主义在对抗中并存、发展。人类命运公共体在经历一系列严重灾难后日益显现世界史分期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程标准:①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②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核心素养:①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前提、标志和特点的了解,辩证认识文明的共性和差异性。②时空观念:了解古代不同文明形成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状况。③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等,总结古代文明的主要表现和阶段特征。④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理解人类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内涵;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形成的影响。⑤家国情怀:了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地区之一的史实,感悟中华民族率先迈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民族自豪感。时空坐标:一个主题: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两个前提: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社会分工发展两个特点:统一性;多元性两类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三个标志:私有制、阶级出现;国家形成;文字出现目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文明的定义:一般来说: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材料一: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恩格斯材料二:一个文明是一个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文明是人类最高的文化归类,人类文化认同的最广范围,人类依此与其他物种相区别。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三:“文明”的一般性含义,泛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这是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社会开始分裂为各个独特的、彼此对立的阶级开始的。我们可以把从这开始迄于今日的整个人类社会泛称为文明史。——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谈谈你对文明的理解?提示:(1)文明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世界没有文明。

(2)文明常指一种社会进步的状态,与“野蛮”相对。

(3)文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文明的定义:2、人类文明的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世界三大农业发源地:西亚——大麦、小麦豆类东亚中国——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玉米番薯最初的农业、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采集、渔猎农耕、畜牧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文明的定义:2、人类文明的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3、过程: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提高采集渔猎农耕畜牧生产力剩余产品劳动生产率提高私有制贫富差距生产关系社会分化阶级国家文字矛盾记事管理社会分工农业、手工业交换、贸易管理、文化创造城市农耕生产需要定居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1、第一次分工:原始社会后期发生的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提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引起了部落间的产品交换,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2、第二次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发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这次社会大分工促地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促使私有制的形成。3、第三次分工: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它促进了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开始积累了商业资本,脑力劳动开始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早期人类历史发展上的社会分工分工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文明的定义:2、人类文明的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3、过程: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提高4、根本原因: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5、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城市出现材料:“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斯塔夫利阿诺斯依据上述材料,判断文明出现的标志有哪些?城市的出现、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阶级和私有制的产生等物质文明的标准精神文明的标准政治文明的标准考古学上的标准知识拓展:国家产生的标志、实质、根本属性与职能1、标志:军队、政府、监狱等强制机关的出现;赋税制度建立。2、实质:阶级统治暴力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3、根本属性:阶级性4、国家的职能:(1)对内职能:①阶级统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统治阶级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②社会管理: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调整其他社会关系,调控经济、教育和文化等社会活动。(2)对外职能:①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②参与国际竞争,协调国家关系。国家是从氏族组织的废墟上产生的,但它和氏族有着根本的不同:国家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国家设有公共权力的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宪兵、法庭、监狱等,而氏族完全没有这些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国家与氏族有什么区别?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①它打破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关系的狭隘性,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②有利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发展,为整个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约在公元前4千纪后期,西亚两河流域首先突破原始公社各自孤立的状态,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并加强村落与村落之间的横向联系,出现了居民密集的聚落,由此兴起了很多以城为中心的小国。稍后,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爱琴海地区等,都先后诞生了文明,出现与两河流域类似的、并立的小国。历史从此步入阶级社会,同时开始在更大范围内的横向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的分布:2、给图中的古代文明分类,指出不同类型文明的共性特征。西亚两河流域BC3500年古代西亚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约BC3500年古埃及文明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约BC3千纪古印度文明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约BC2千纪古希腊文明大河文明统一性:多临近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阳光充沛,发展种植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地区性大国,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海洋文明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城邦民主政治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的分布:2、古代文明的共性:①区域位置:基本上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大河文明比海洋文明发源早)。②环境:多临近大河流域,水源灌溉,土地肥沃,阳光充沛,适合农业发展。③社会发展阶段: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④多元性: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之间相对孤立、区域分散,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点(文明的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的分布:2、古代文明的共性:3、两河流域(西亚)文明—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1)自然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①产生最初文明:公元前3500年②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干旱少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水源充足平原广阔洪水和方舟传说易受侵犯战争频繁不定期泛滥没有屏障农业发达易于统一君主专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国家)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的分布:2、古代文明的共性:3、两河流域(西亚)文明—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1)自然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①产生最初文明:公元前3500年②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③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3)文明成果:A、政治

①制度: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城市成为地方行政单位②法律:《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第6条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第23条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第196/197条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第203/205条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结语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保护私有财产规定政府的职能同态复仇(原则)阶级性(维护奴隶主利益)神权主义色彩浓厚(宣扬君权神授)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典问题探究: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述说明《汉漠拉比法典》反映出古巴比伦王国哪些社会状况?指出该法典的历史价值。如何认识这部法典?(1)状况:①古巴比伦已确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

②古巴比伦运用国家权力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③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关系

④法典明显保护贵族利益

⑤保留习惯法的痕迹。(2)历史价值:①《汉馍拉比法典》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文明的第一手文献;②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我们了解古代法律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证据。(3)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但是它把习惯法归纳为成文法,使得法律更加规范,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奴隶主的任意性,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成文法的出现是国家治理能力提高的表现,是一个历史的进步。3、两河流域(西亚)文明—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1)自然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A、政治

①制度: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城市……地方行政单位②法律:《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成文法典B、文化成就:C、军事:苏美尔人最早使用战车作战(绘画作品)①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②文学: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③传说: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④数学: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⑤建筑:空中花园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六十进位制度

《吉尔伽美什》是一部用楔形文字刻写在12块泥板上的史诗。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具体作者已不可考,原作也早已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吉尔伽美什》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4800多年前的传奇英雄人物故事。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讲述了吉尔伽美什从一个性情残暴的暴君,成长为勇敢、正义的国王的故事。书中记载了最早的洪水与方舟传说并传到古希腊。历史纵横(教材第4页)

洪水传说

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毁灭人类的故事。洪水传说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故事说诸神决定毁灭人类,但水神恩基起了恻隐之心,通知了虔诚的吉乌苏德拉。吉乌苏德拉造了一条大船,自己和部分动物事先躲到大船上。大水之后,只有吉乌苏德拉和他船上的动物幸存。这个故事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代希腊人那里,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之间经常相互征战,需要使用战车调动军队和作战,苏美尔文明成为第一个使用战车和车轮的文明。上图为苏美尔人的战车。图片出土自苏美尔地区重要国家乌尔王室陵墓的壁画,这是人类使用车轮最早的证据之一,是重要的技术突破。壁画还显示了乌尔军队装备的统一,暗示当时可能有了统一的常备军组织。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的分布:2、古代文明的共性:3、两河流域(西亚)文明—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4、古埃及文明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的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风气候影响才降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4、古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①约前3500年,埃及文明兴起②约前3100年,埃及初步实现统一①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同样干旱,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尼罗河三面沙漠农业发达西部沙漠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连通上下天然屏障定期泛滥统一、集权君主专制法老至上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4、古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①约前3500年,埃及文明兴起②约前3100年,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法老的话就是法律),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③约前2686-2160年,埃及古王国金字塔时期④约前1550-1069年,埃及新王国法老法老图坦卡蒙安葬面具埃及法老图坦哈蒙的金棺4、古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A、政治:①法老掌握最重要的权力;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③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译自埃及历史铭文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是神在人间的代表,王权神授,用“法老”尊称神化王权,体现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尼罗河流域……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犯。……(尼罗河)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因此,埃及文明是稳定、保守的。……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斯塔夫利阿诺斯君权神授,代表了法老至高无上的神王地位4、古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A、政治:B、文化成就:①文学:神话和文学故事;②文字:象形文字③历法: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④建筑:金字塔(法老权威)

⑤数学: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⑥书写材料:纸莎草纸埃及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实力。莎[suō]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点,一度使其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4、古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A、政治:B、文化成就:C、其他:木乃伊的制作尼罗河赋予古埃及文明一种特质,对永恒的追求。太阳从尼罗河东岸到西岸的升落巡游,河水定期泛滥的节律,古埃及人认为是从今生到来世的必由之路,而尼罗河正是连接的纽带和灵魂。由此,化作了金字塔、木乃伊、帝王谷、神庙……尽管多已被掩埋在尘沙之下,却丝毫不减人们对它神秘魅力的追寻。——丁波李提《尼罗河:魅力埃及探源》木乃伊的出现,表明了古埃及宗教思想中的来世观。而这种观念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受尼罗河自然环境的影响。思考点: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①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尼罗河还提供了通道,有助于埃及的统一。古埃及政权比较稳固,重视死后世界……②两河流域也依靠境内河流发展农业,早期的国家因征战逐步被统一起来,因河流泛滥时间不定,所以有洪水和方舟传说。出现与大洪水斗争的文学作品,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两河流域频遭外族入侵,两河流域重视法律。同:大河文明。君主专制,君权神授。重视天文历法、数学等应用科学。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大地颤抖,将成熟的庄稼淹没。——《吉尔伽美什》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古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歌通过对比两首诗歌,尝试分析它们所代表的两种文明各有什么特点?“史诗”对历史研究有什么价值?西亚文明:抗争、悲观,注重现世北非文明:乐观、自信,注重来世史诗等文学作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其属于历史二手史料,要和考古及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正像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突如其来的爆发泛滥使得苏美尔人感到不安全和悲观那样,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苏美尔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恶神,而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做“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说明: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的分布:2、古代文明的共性:3、两河流域(西亚)文明—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4、古埃及文明5、古印度文明(1)地理环境:古代印度是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锡兰)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河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巴基斯坦,古印度文明源头在今巴基斯坦。①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②铁器使用,生产工具进步;③雨水丰沛、植被茂盛。印度地形图◎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印度地形图◎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帕米尔高原是抵御印度入侵的屏障开伯尔山口开伯尔山口是山脉之间的低地,直达印度河平原,成为外族入侵突破口雨水充足农业发达西北没有屏障地形复杂山区较多易于入侵、长期分裂、难以统一气候恶劣地形阻隔多种族、多语言、多宗教一直被侵略,从来没停过古印度民族众多,语言不一政治:长期分裂社会结构:等级森严、封闭保守文化:多种族多语言多宗教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分。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

5、古印度文明(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①政治:种姓制度(人生而不平等)①公元前3千纪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②铁器时代来临,恒河流域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③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种姓制度形成学思之窗(教材P5)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思考: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种姓有何寓意?掌管祭祀,地位最高保卫国家,地位次之普通劳动者,少数富有商人为前三等级服务,地位最低

婆罗门(祭祀贵族)刹帝利(政治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佣人)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另外不在种姓制度内、被开除人籍、不算人的贱民(不可接触者)。古代印度人认为,种姓制度从人类产生之初就出现了,强调其神圣不可变动的特性。种姓制的特点:种姓制的实质:等级制度种姓制的影响:①贵贱、等级分明;②职业世袭;③法律地位不平等。婆罗门教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也是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①积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消极: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低种姓的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进取心,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了社会发展的进程。5、古印度文明(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①政治:种姓制度(人生而不平等)②宗教:佛教产生(众生皆平等)A、时间:前6—前4世纪B、兴起背景: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C、创始人:释迦牟尼D、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下的等级体系,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E、外传: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F、影响: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众生皆平等a、政治上:倡导众生平等,否定种姓制度,具有进步意义;b、思想上:主张消除欲望,忍受苦难,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会消磨、淡化人民的反抗意识。c、艺术上: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5、古印度文明(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①政治:种姓制度(人生而不平等)②宗教:佛教产生(众生皆平等)③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④科技成就: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4)印度文化的特点:①宗教性②多样性:历法、医学、数学····③地位突出:对世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的分布:2、古代文明的共性:3、两河流域(西亚)文明—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4、古埃及文明5、古印度文明6、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的典范)古希腊文明的前身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指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它是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约于公元前2000年出现最初的奴隶制城邦国家。爱琴文明又叫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因这一文明先后有两个中心,前期在克里特岛,后期在希腊半岛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多利亚人的入侵爱琴文明约于公元前1100年灭亡。此后,希腊文明经历了一个曲折,社会发展的水平又倒退到氏族制度晚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这段曲折时期又被称为“荷马时代”。又过了几个世纪,希腊人才重新建立国家,进入文明。

——陈钦庄《世界文明史简编》希腊在古代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希腊人对他们所生活地区的通称。其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6、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的典范)(1)地理环境: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岛,三面环海、三洲要冲,多山多岛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思考:这样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形成有何影响?多山地、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地中海气候三洲要冲多岛屿、环海、海上交通便利盛产葡萄酒、橄榄油经济:有利于发展工商业和海上贸易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独立性的城邦思想:追求自由和平等互利的观念,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商业贸易,吸收亚非文明不适合发展农耕经济,不利于地区大国兴起,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海外贸易,殖民活动6、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的典范)(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①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②公元前11—前9世纪荷马时代③公元前8—前6世纪(古风时代)形成城邦国家:雅典、斯巴达④公元前5—前4世纪(古典时代)伯罗奔尼撒战争,由盛转衰(3)文明成果:①政治:城邦制度: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A、寡头政治:斯巴达;少数人掌权B、民主政治:雅典;公民多数公民掌权奴隶制;;公民大会P6史料阅读: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贵族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类型权利分配君主制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基本没有贵族寡头制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公民权有所上升民主制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

城邦公民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成年男子。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则被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致力于公务,并以参加公务为荣。雅典公民有守法的义务,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被认为是不公正的法律,也必须被遵守。概念阐释:想一想:公民意识有哪些主要表现?提示:“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如何认识雅典民主政治?1、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掌握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体公民参加公民大会举手表决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任期制日常司法和监察机关。任期制;抽签公民大会常设机构,任期制;抽签;轮流2、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选举产生)、法律至上、公民意识(城邦至上、政治为本)3、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四个阶段①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②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③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形成④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4、实质:少数人的奴隶制民主政治。5、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①民主范围有限: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②民主性质原始:它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许多民主习惯,是小国寡民的产物。③民主方式缺陷: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1)进步性: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奠基),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②雅典注重集体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民主制度。(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③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民主氛围推动文化的繁荣)(2)局限性:学习拓展:对比地图分析:古希腊城邦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在经济、政治及发展趋势方面的不同之处。归纳地理环境和文明之间的关系。内陆、平原广阔、沃野千里环海、多山、少地、多岛古代希腊古代中国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工商业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体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民主政治摇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趋势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独立于希腊世界各诸侯国有同管他们的宗主,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文明特征海洋文明大河文明注意:①并非环境决定论②政治制度无优劣之分6、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的典范)(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①政治:城邦制度: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②文学:古代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太阳神阿波罗的爱情故事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人文色彩《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是欧洲文学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古希腊人的《圣经》”《荷马史诗》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在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人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其中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表明《荷马史诗》()A.成为了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B.提供了政治准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C.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D.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A6、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的典范)(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①政治:城邦制度: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②文学:古代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③史学:“史学之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希罗多德的《历史》叙述西亚、北非及希腊诸地区的历史、地理及民族习俗、风土人情,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史学之父修昔底德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全书讲述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战争。“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6、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的典范)(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①政治:城邦制度: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②文学:古代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③史学:“史学之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④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苏格拉底——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柏拉图: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理想国”,追求智慧、正义、理性;

亚里士多德:吾爱我师,吾尤爱真理古希腊三贤

古希腊哲学中透露出的这种思想被后世称之为“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的主张,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资产阶级向封建教会发起攻击的锐利思想武器。问题探究

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了解他们的思想,并探讨他们的思想的异同。

孔子(BC551-BC479)

苏格拉底

(BC469-BC369)①孔子:侧重在社会方面,从根本上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②苏格拉底:侧重在个人方面,有利于个性的发展。相同点:①都关注人,人与社会,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②都重视教育,强调道德的价值;③都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④都代表奴隶主阶级。不同点:6、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的典范)(1)地理环境:(2)发展历程:(3)文明成果:①政治:城邦制度: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②文学:古代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③史学:“史学之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④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⑤古希腊雕塑和建筑:和谐与美感《掷铁饼者》《断臂的维纳斯》充溢着浓郁的世俗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展示人的力量和美,是人文主义的体现。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类型区域时间代表文明自然环境政治文化大河文明西亚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平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东北非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文明地处干旱,但尼罗河定期泛滥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金字塔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公元前3千纪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雨水丰沛种姓制度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数字0-9东亚长江和黄河流域公元前21世纪华夏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平原,交通便利,分封制、宗法制甲骨文、思想、历法海洋文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文明多山少平原海洋文明城邦制度斯巴达寡头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神话、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特点:①多邻近大河流域;②基本独立发展;③明显多元的特征。

①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而不是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只能说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特性;

②自然环境是影响文化的长期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各地区拥有不同的物质基础,进而导致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不同;

③自然环境差异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文化多样性起决定性的影响。自然环境不是文化特点的决定性因素差异古中国古希腊地理环境经济活动政治制度民族性格思想观念文明类型大江、大河、平原多山、多岛、环海农耕经济商品经济、海外贸易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固步自封,稳定持重勇于进取、善于求索保守、封闭、易满足追求自由平等大河文明(黄色文明)海洋文明(蓝色文明)不同时空条件和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共同之处:①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②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③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④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形成原因: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各大文明区域范围有限;②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大文明相对孤立、分散。拓展延伸规律总结:影响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因素(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洲和非洲的文明古国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以畜牧业见长的游牧民族则创造了杀伐奔袭的游牧文明。(2)地理环境:在世界上古时期,生产力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的自然环境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3)周边环境:西亚文明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相邻,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文明的稳定,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中国、印度文明的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4)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反过来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等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地理环境: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政治发展特点:君主专制、颁布法典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文学等地理环境:尼罗河文化成就:象形文字、历法、数学等政治发展特点:统一、官僚体系地理环境:印度河、恒河文化成就:佛教、数学等政治发展特点:种姓制度地理环境: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文化成就:戏剧、历史、哲学等政治发展特点:城邦体制、民主政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堂总结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生产力发展)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解析:材料表明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体现了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故选B。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排除C;材料主旨是农耕的发展促进文明进步,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生,排除D。B解析:题干中的三个区域文明成就的举例均涉及文字和城市,故B项正确;国家机器包括军队、监狱等,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法律,故C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涉及阶级,故D项错误。2、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A.文字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B3、恩格斯说:“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仍然保守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各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据此可知(

)A.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响

B.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C.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

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阶级的分化源于财产的差异,而财产的差异又导致了共产制家庭公社的解体,C项正确;材料表明财产的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A项错误;“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材料侧重于阐明财产差异导致阶级分化,而非强调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D项错误。4、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C解析:雅典陪审员经过别人的恳求就消了火气,然后进入法庭,这样就很难保证能够公正审判,所以说明在直接民主制下,雅典的司法结果难以确保公平正义,故选C项;雅典司法审判的过程是由抽签选举出来的陪审员按照民主的程序进行的,应该是民意的体现,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雅典司法审判的内容,而不是民主制度是否完善的内容,排除B项;公民法是罗马的法律,而题干体现的是古代雅典的司法问题,排除D项。解析:依据材料“学者估计这座金字塔的建造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力”、“除了普通的劳动力,还需要几百个建筑师、工程师、工匠和画匠”并结合所学知识,金字塔是法老死后的陵墓,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建,体现了法老生前和死后的荣耀,也象征着法老的权威,故D项正确;材料“从秋季晚期到冬季,差不多是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最少的时候”只是学者个人的一种假设,故A项错误;法老的修建主要是法老死后的陵墓,与民众需求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法老修建陵墓对其他文明成果的借鉴,金字塔是古埃及时期古老文明的象征,故C项错误。5、胡夫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学者估计这座金字塔的建造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力,如果每年工作80天(从秋季晚期到冬季,差不多是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最少的时候),需要20年才能完成。除了普通的劳动力,还需要几百个建筑师、工程师、工匠和画匠。胡夫金字塔的修建()A.主要在播种季进行

B.反映了民众的需求C.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

D.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D解析:根据“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次涨水退水以后……”可得出古埃及人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制定出了与其地区相符的天文历法,反映出自然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