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总复习历史第2课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考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知识整合1.背景(1)“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仍然处于停滞状态。(2)思想基础:关于______________的讨论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2.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________、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停止“__________________”的“左”倾错误方针。真理标准问题解放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3)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上来的战略决策和实行________的方针。3.意义: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知识整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图示解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整合考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978—1992年)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长期以来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2)主要特征:在土地________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自主经营。(3)试行:________、四川的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知识整合公有制安徽(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①改革管理体制:废除______________,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________。(5)意义:推动农村历史性变化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知识整合人民公社体制乡镇企业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全面展开:________年在全国全面展开。(2)中心环节:____________。(3)措施(主要内容)。①管理体制:政企分开,________,扩大企业自主权。②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____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③分配体制:以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知识整合1984增强企业活力简政放权多种所有制按劳分配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④产权制度:十四大后,实行股份制为主的________制度。(4)意义:提高了企业效益,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知识整合现代企业图示解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考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建立过程(1)提出理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________”。(2)确立目标:1992年中共________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3)理论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________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基本建立:______世纪初。2.意义: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与世界经济接轨。知识整合南方谈话十四大非公有制21图示解说经济体制改革知识整合考点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步骤(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①概况:1980年起,先后建立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________(1988年)等五个经济特区。②特殊之处:实行特殊的________和经济体制。(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知识整合深圳海南经济政策(3)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开辟了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________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________: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5)加入__________________:2001年;真正全面融入全球化。2.特点(1)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铺开。(2)形成全方位、________、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繁荣。知识整合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浦东世界贸易组织多层次图示解说对外开放的格局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探究一核心主题.............♨核心探究【主题1】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核心探究问题:分析材料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近代有何不同。提示: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不同: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核心探究【主题2】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材料一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有些干部……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材料二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核心探究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核心探究问题1:材料一中邓小平对农村包产到户的看法及主张如何?提示1:邓小平对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主张各级干部积极解放思想,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对生产所有制形式及产品分配形式有无改变。提示2: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没有改变,只是在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上有所变化。核心探究问题3: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35年来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提示3:僵化的模式造成政企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核心探究【主题3】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特点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核心探究材料二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邬鸣飞等《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2002年)核心探究材料三有人说:了解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看西安,了解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上海,了解中国几十年的历史看深圳。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包括上海在内的五个城市为通商口岸。进入20世纪90年代,上海抓住了开发、开放浦东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成为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第一个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的省级地区。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特区“特”的本质含义。提示1:经济特区的“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的经济。核心探究问题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浦东开放的重要意义。提示2:开发、开放浦东,使浦东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开放区;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探究二核心归纳.............♨核心探究1.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转折(1)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①思想路线上,由长期的教条主义到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路线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根本的拨乱反正)。(2)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转折。①建设道路上,此前长期地照搬苏联模式,此后逐步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所有制结构上,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核心探究(3)对外关系的转折。①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②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4)政治建设的转折。法制的健全,民主政治制度的重建、完善与发展。核心探究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比较项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特征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对中国的作用积极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和经济的发展,保证了民众的基本民生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消极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认识①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同时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说明计划和市场是人类文明的共享成果。⑤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化模式的创新核心探究
3.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1)背景不同:近代开放是在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略战争的情况下出现的。当代开放是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逐步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2)基础不同:近代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而当代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3)指导思想不同:当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国家主权这一前提,在旧中国这一点是无从谈起的。(4)性质不同:近代开放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当代开放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核心探究(5)结果不同:近代开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有利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工业。今天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使中国走向富强繁荣。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命题研判改革开放与“中国梦”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中国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梦”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命题研判【题点】国有企业改革1.(2014·淄博市诊断)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开始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经营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尝试命题C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故C项正确。视角二新材料新情境.............♨命题研判【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2.(2014·潍坊市模拟)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尝试命题C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由报纸内容由“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变为“登载如何养猪”可以看出,中央的高度关注开始由阶级斗争向经济方面转变,故C项正确。C.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视角三紧扣主干知识.............♨命题研判本课的重点知识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制;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命题研判【题点】上海与对外开放3.(2014·安庆市三模)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成为新阶段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以下关于上海开放进程的农述,不正确的是()A.20世纪80年代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B.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以上海为中心C.上海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D.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着相同的贸易规则尝试命题D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自由贸易区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贸易团体,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视角四关注多元史观.............♨命题研判多元史观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没有国界之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共享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经济接轨世界经济、借鉴世界文明的典型表现。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角度审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命题研判【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2014·北京市西城区二模)英国《金融时报》称:“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促使该时期中国同国际“接轨”的事件是()A.在海南岛设立经济特区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尝试命题B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开始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故B项正确。命题研判方法突破1.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来源。复习备考时要理解一个“实质”、两个“阶段”、三大“举措”。(1)一个实质: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生产关系的调整)。(2)两个阶段:1978-1992年是经济政策调整阶段;1992年至今为经济制度改革阶段。(3)三大举措: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命题研判2.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经济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途径。复习备考时要理解一个“目的”、三个“特点”、四大“举措”。(1)一个目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条件。(2)三个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3)四大举措:经济特区的设置(点);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线)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面);开放、开发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1.(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大跃进】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泽东亲自指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真题精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信息“光辉照耀”说明“左”倾错误思想仍然有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总路线”说明评价不是很客观,A项错误;B、D两项材料无从反映。真题精选2.(2014·江苏历史)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D真题精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论证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小岗村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符合“反道而行”,故D项正确。真题精选3.(2014·浙江文综)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A真题精选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农村普遍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推动了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①②正确,选A项。③是1992年十四大以后;迄今,我国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④错误。真题精选4.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材加工中的风险管理与保险策略实施研究案例考核试卷
- 智能洗面奶器市场调研报告考核试卷
- 创业空间的共享出行考核试卷
- 企业全员培训岗位工操作安全职责考核试卷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课程考核试卷
-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民建施工合同
- 印刷机械租赁协议模板
- 旱冰场照明电照施工合同
- 植树造林合同模板
- 乳品检验聘用合同格式
- cass工艺设计计算CASS工艺计算
- 《红楼梦》十二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师范大学
- 鼻腔肿物的健康宣教
- 某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 teach-back课程(健康教育委员会)2015-3
- 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Unit2
- 贝叶斯决策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服务器运维应急预案
- 穿脱隔离衣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新版)研学旅行指导师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大全(附答案)
- 宿舍入住退宿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