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讲座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第二部分如何规划和建设好城市
第三部分富民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类发展的终极追求就是人们为生存聚集于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而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这是对城市最初形态的理性认识和感悟,古罗马思想家说,城市是理性和优雅的产物,为此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它由此诠释了城市的出现是伴随着人类走向成熟、文明的过程和标志,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也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人们感知城市经历了三个过程,即:想象、体验、回忆,一个城市给人映象最深的就是城市特色,城市特色是城市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总和,不同的城市特色所具有的城市辐射力、知名度与吸引力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品牌,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产生不同的品牌效应,如:当我们说到北京、上海、西安和纽约、巴黎、伦敦等等,它远远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种文明的标志。
人们感知城市经历了三个过程,即:想象、体验、回忆,一个城市给人映象最深的就是城市特色,城市特色是城市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总和,不同的城市特色所具有的城市辐射力、知名度与吸引力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品牌,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产生不同的品牌效应,如:当我们说到北京、上海、西安和纽约、巴黎、伦敦等等,它远远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种文明的标志。纽约上海西安伦敦北京一、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产生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手工业生产作坊商品交换市场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级分化
保护奴隶主阶级城池
·礼制制度、文字、宗教的产生城市文化形成城市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是人类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如13世纪的地中海岸、米兰、威尼斯、巴黎等,都是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其中威尼斯在繁盛时期,人口超过20万,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由于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美国、德国与法国等西方国家,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里,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手工业生产作坊商品交换市场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级分化
保护奴隶主阶级城池
·礼制制度、文字、宗教的产生城市文化形成城市城市出现最早的区域(一)古代城市建设特征。
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城市结构简单,规模小城市职能简单,更多的是政治、军事职能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吴越春秋》)城市化水平低:
直至1800年,世界城市总人口数仅为
2930万人,只占世界总人口的约3%。尽管出现过规模相当可观的城市(如我国的唐长安城和西方的古罗马城的人口都达到了100万左右),并在城市和建筑方面留下了十分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古代城市的发展
•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约5000年)
•
经济结构农业社会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商业、手工业发展缓慢,技术未有突破性进展
(二)近现代城市的发展第一次技术革命:1784年英国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产业革命)现代工业产生(冶金、机械工业)轮船、火车工业规模增大,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汽车、飞机出现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郊区化现象,城市结构渐趋复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20-50年代,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工业门类增多,出现更多的就业机会。世界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城市开始向空中发展,并开始出现城市群、城市带。
近现代城市的发展
历史时期:18世纪末至今200余年
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并存
经济结构:
工业社会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
技术进步:
取得突破性进展伦敦城的扩展大伦敦地区卫星城分布日本东京大都市圈日本东海道大都市带长约600公里宽约30-40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20%居住人口6000万人国民生产总值占日本全国的70%以上巴黎都市区以波士顿、纽约、费拉德尔菲亚、巴尔的摩、华盛顿五大城市为中心,大小城镇连成一片,人口约4000万,长达1000多公里,宽约200公里美国东海岸大城市连绵区(三)近现代城市发展特征。
•城市发展加快,变化日趋剧烈
•城市结构复杂,规模日趋增大
郊区化倾向单中心多中心单一城市城市群、城市带
•
人口急剧向城市聚集,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20世纪末期世界城市化水平达47%
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达75%
中国城市化水平为30%(四)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1).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2).城市随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发展进步(3).城乡不分------城乡对立------城乡融合(五)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专家预测未来城市发展将会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
第四次技术革命: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第三次产业革命)
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亦或新的社会形态
经济结构:知识社会产业结构(知识密集)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发展展望:网络型城市体系城市的发展更多地注意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结合世界上70%以上的人将居住在城市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
未来可能的网络城市形态结构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人类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走向城市文明,一座能长久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城市,必定代表某种杰出的思想,正如罗马代表征服,耶路撒冷代表信仰,雅典代表古典艺术的卓越品质。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其核心是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区大环境汇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态上是协调的,功能上是延续的,空间上是互补的、融会的,两者是动态的、和谐的统一。古罗马耶路撒冷雅典(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始于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继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莫尔等人之后提出种种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颇有影响,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1915年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倡导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学说,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英国1906年颁布《住宅与城市规划法》,瑞典1907年制定了有关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法律。美国纽约1916年颁布了控制土地利用和建筑高度的分区规划法规,实践证明,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人们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近年来,从系统观念出发研究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学者日益增多。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二)城市规划著名理论文
1.《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雅典召开会议,《雅典宪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四大功能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设计时最基本的分类。2.《威尼斯宪章》。1964年5月25日至31日,国际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工作者议会在威尼斯召开会议,通过了《威尼斯宪章》。宪章更将注意点扩展到范围更大的“环境”上,它规定:“保护一座文物建筑,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一个环境。任何地方,凡传统的环境还存在,就必须保护。”“一座文物的环境还存在,就必须保护。”“一座文物建筑不可以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它所从产生的环境中分离出来”。3.《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2月,一些世界知名的城市规划设计理由聚集于秘鲁首都利马,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签署了新宪章——《马丘比丘宪章》,这个宪章涵盖了《雅典宪章》所包含的各项概念,又增加了对诸如城市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工业技术、设计与实践等问题的分析与论述。(三)中国城市规划的传统精髓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中轴线布局;崇尚“修、齐、治、平”的儒家文化;尚于运用玄学、风水的手法进行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说明了,建筑师营建(规划)都城时,(选址时)城市平面边长九里,城门大小三个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街道划分成九纵九横。街道宽度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旁三门方九里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1.追求意境,重内涵,讲层次,曲折有序,深邃含蓄。在规划设计时,有意识地运用虚实、阴阳、数象等有机组合排列手段,表达真善美的境界。欣赏时既可还原为规划设计原来意图,也可根据欣赏者的际遇、水平、理解、感悟、情绪等,作更广泛深刻的发挥。2.重秩序与和谐,讲主从,突出中轴线和对称。于规矩中见变化,于变化中寓则律,是长期大一统形成的社会心理反馈,和谐之美是民族哲理的物化。3.重意和实、神和形的辩证统一,以意和神为主导。反映了五千年历史没中断所长期积淀的高档次审美情趣筛选的向往。4.重明朗色调、亲切尺度。重明朗色调、亲切尺度,中国古代城市这一特色,已倾倒了无数到过丽江、大理古城、平遥等国内外旅游者。连清朝皇帝除大朝大典偶尔使用壮美却高大、阴沉的金銮殿外,日常朝政和生活仍在养心殿、中南海等富于人情味的宜人空间。可以肯定这一传统,必将在未来大尺度现代城市体型体量中找到最终完美体现的途径。大理古城丽江平遥5.喜好外来文化新鲜事物。特别钟爱的则吸收消化成本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如吸收印度“窣堵坡”(古印度文对塔的称谓)转化成多种多样中国塔,以美化城市轮廓线。6.天人合一。城市与自然的高度协调,与当今最前卫的生态平衡理念是相互兼容的,重视自然水面保留利用和城市园林绿化的价值,如苏州的前街后河,常熟的七弦水道、济南的大明湖、杭州的西湖等都是耳熟能详的。除其实用价值外,国人的山水情结也起很大作用,发挥咫尺江湖的点缀效果。苏州的前街后河常熟的七弦水道7.风水的四象和龙砂水穴格局美化了城市总体形象。巧妙组合自然山水和城市主轴、中心的格局,即山清水秀,山环水抱,前有照(朱雀),后有靠(玄武),左右(青龙、白虎)有抱。绝大部分南方古城均是如此,济南、赣州、潮州至今仍依稀可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正是这些特色,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五千年文化延续,是无可替代、不可复制、西方难比的宝贵财富,也是现代特色之根,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启示泉源,既陶冶国人情操,增强凝聚力,又为创造、创新现代特色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借鉴。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我国已经在城市规划领域形成独特完整的体系,其特色非常鲜明,影响深远广阔,早为世人所公认。在不同文化积淀下,形成了京派、海派、徽派、岭南派、云南风格等,如北京透出大气、厚重、严整,隐现首都风范,上海则发扬精明、精致、精巧之长,广州到处渗透商业都市气氛。未来的城市风格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中小城市也会形成自己特色。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国通过吸收借鉴了西方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手法中合理成分,移植创新这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将构成中国现代城市特色的主旋律。京派海派徽派云南风格(四)西方城市规划风格
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当时的“理想”城市模式。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1.哥特式风格。哥特式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建筑风格之一,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建筑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体现超凡入圣的宗教情绪的集中表现,造成一种向上的、天国的神秘幻觉,从而突出上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尖塔立柱十字拱2.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式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着意追求在建筑空间组合中产生复杂变化的效果。圆形屋顶,柱子很多,在不同的光线下产生各种明暗变幻。色彩运用也十分大胆,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调,窗子式样多,而且呈现波浪式曲线,使整个建筑物充满了活力。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圆形屋顶柱子很多3.罗曼风格。罗曼式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罗曼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墙体巨大而厚实,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墙体巨大而厚实半圆拱十字拱三、城市是什么?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一种形式,不同时期、不同学科对城市有不同的解释。经济地理学: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劳动的地域分工的出现和深化分不开的。社会学:城市是社会化的产物。经济学:城市存在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的特征。生态学:城市是人工建造的聚居地,是当地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学:城市是各种物质要素、社会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一)城市的概念
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设市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建制的行政地域,是中央直辖市、省辖市(地级市)和地辖市(县级市)的统称。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街道和公园等公共设施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1.按城市的人口规模分类
城市经济学对城市作了分类,如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城市等,对城市分类的一个标准是人口规模,我国根据市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把城市分为四类。小城市:人口少于20万的为小城市;中等城市:20万至50万人口的为中等城市;大城市:50万人口以上的为大城市,特大型城市: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大城市称为特大型城市。2.按城市的功能结构分类
按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分为集市型、功能型、综合性、城市群等类别,这些类别也是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京津唐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3、城市与农村两类居民点的主要差别:
人口特征: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主要从事二、三产业。经济特征:城市产业以二、三产业为主,在一定地域中,城市经济总量远远要高出农村地区。职能特征:城市一般是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担负国家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建设特征: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聚集的密度和规模远远超出农村。
四、城市化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也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1.人口学
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2.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3.经济学
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4.地理学认识到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与经济的转换集中外,特别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的过程,包括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每一个城市地域的扩大两个方面。城市化的含义
综述,城市化有四个含义:(1)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2)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3)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4)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延伸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人口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三)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就地型城市化
1.集中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
2.分散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是指城市经济活动、人口向外扩散。它意味着大城市城郊及其周围非城市地域的迅速发展。分散型城市化在空间形态上又可分为两种形式:(1)外延型(或连续型)城市化。即城市从地域上逐渐延伸,形成规模不等的“城市带”或“城市群”(昆明老城)。(2)飞地型(或跳跃型)城市化。即大城市为了长远发展的需要,在距自己一定距离处新建一个城市或使原有居民点发展为城市(呈贡新城)。
城市原型城市原型外延型城市化飞地型城市化
3.就地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是指原来的农村地区,在并无城市直接作用和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某种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或者由于对外交通地位的建立,或者由于生产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也就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城乡劳动力严重过剩;中国农村的繁荣,必然要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来实现,现有的大城市无力吸收数以亿级的农村人口,只能以投资少、设施简单的小城镇、小城市起步。所以在城市化的形式选择上,我国的城市化可以采用县城集中型城市化配合乡镇就地型城市化。(四)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从城市化两种空间过程相互配合的情况出发,将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划分为三种类型:
1.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正统的城市化
2.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和城市型景观地域推进的速度很快,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却缺少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假城市化
3.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郊区城市化这分成两种情况: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由于厌恶城市环境,追求较宽裕的活动空间、新鲜空气,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信息发达,因此人口和工业、商业事物等活动纷纷牵往郊区——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业活动。由于职业的变化,经济来源改变,加强了与现有城市的联系,接受了城市文化的死于扩散。因而,他们的生活方式已开始向城市型转化,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逐渐向农村中的小城镇集聚,加速农村原有小城镇发展,形成许多新的小城镇——乡村城镇化其中,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多为正统城市化,伴随出现郊区城市化;县城一级的城市多为正统城市化,伴随有一定的假城市化。乡镇一级城市多为乡村城镇化。(五)城市化衡量指标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
1.主要指标法:是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的,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大道的水平,这种指标主要有两个,人口比了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
2.符合指标法:是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的进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指标此指标的公式是:PU=U÷P×100%;式中:U——城市人口;P——总人口。城市化速度指标此指标的公式是:TA=1÷n(PUt+n—PUt);式中:TA——城市化速度;n——两时刻间的率数;PUt+n、PUt——在t+n年和t年的城市人口百分比;要注意,公式中城市化速度(TA)的单位是城市人口比重平均增长(或减少)的百分点,而不是百分比。(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
1.起步早。
2.城市化水平高。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1.起步晚,发展快。
2.城市化水平较低。
3.城市发展不合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先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余发展中国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特大城市数量较多20世纪末期世界城市化水平达47%;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达75%;中国城市化水平为30%(七)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问题
(一)环境质量下降(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三)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解决办法
(一)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二)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三)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农民工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出现的问题之一
1.旧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几十年前,划出的“农村人”和“城里人”的这个鸿沟已经成了我国农村经济、城镇经济发展的障碍。我国应尽快逐步改变现有的落后的户籍制度,为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2.进城外来工的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难以实现在实际中农民进城打工却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而且他们的工资、福利、医疗等都得不到保障。同样另外一个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难。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外来工的生活、工作,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例子:《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招工春荒”现象在福建省泉州市2004年再次出现。原因何在?泉州市有关官员认为:一是有些小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二是劳动环境差;三是工资待遇低。创造好的“打工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责无旁贷。无论是从关怀弱势群体、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政府都应该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尤其是在当前打工者尚没有完全组织起来与强势力量进行博弈时,政府的作用更显得重要。
2.进城外来工的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难以实现农民工见证城市的发展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对比落差
3.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当今中国的大城市病已经相当严重。交通拥挤、资源紧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在困扰着城市的进步。许多特大城市也开始着手兴建“卫星城”希望能解决大城市病的诸多问题。如北京市改委主任丁向杨在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会议上向市人大作报告时提到,北京市将按照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标准,公开招标确定高水平规划设计,建设几个适合五十万以上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卫星城”,借以来疏散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但是,实际运行中发展“卫星城”很多的时候却是使城市更加“臃肿”,“城市病”的现象更加突出。因此,解决城市病问题,在发展“卫星城”进行分散型城市化的时候同时应注意不要把城市变的更“臃肿”。4.城市职能转化不明显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于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我国一些发达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已出现了生活富裕起来的阶层从城里向郊区迁移的趋势,也就是说,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市郊化阶段”。发展“城市圈”“卫星城”需要注意到城市职能和周边郊区职能的转化和协调发展。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心城市应该不断加强“城市带”和“区域经济”的规模、布局、功能的完善。城市职能的不断演进,是中心城市良好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大城市病、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5.农村地区区域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问题作为与农村紧密相连的城镇建设,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切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模式。比如在一些西部落后地区,因为其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短缺,开发初期启动相当困难。为迅速提高落后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我们可建立优化的产业发展顺序,即首先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第三产业,如旅游、商贸等产业,以其促进地区发展资金的原始积累,并沟通外界,为合理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打下基础。而后相应发展其他适合本地区的产业和相关工业,由此带动本地区的合理持续健康发展,切忌急于求成。
6.注意城镇化中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随着工业化生产在农村地区的普遍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是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化服务的完备。加强对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对城市化主体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城镇(市)化进程中需要长期重视和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1.城市化进程应当依托市场,加强调控,确保有序。一是城市化进程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其“推动力”和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组织与规划,同时,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与经济手段,调控整个城镇体系的健康合理有序发展。
(八)我国城市化道路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方式之一
2.推进城市化必须注重均衡协调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我们在参与全球经济协作竞争的同时,切记不要忽视在全国范围内地区经济一体化。地区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使全国各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融为一体。因此,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国内各地区之间必须实行相互开放。这正是国外城市化三种典型模式共同的有益经验与启示。
3.城市化的不同模式和形态,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一国的城市化模式都离不开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特殊背景。所以,要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基本位置,即中国的现实位置仍是发展中国家、低城市水平,城镇化处于刚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的前期。因此,针对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际,我国的城镇化模式也不会只是一种模式,从总体上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吸收国际城市化模式的有益经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
第二部分如何规划建设好城市
好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宜居的城市,一个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公共秩序安全的城市,一个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功能,建设城市家园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一、规划和建设一个好的城市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规划
1.正确的指导思想2.科学的规划内容3.科学的规划方法4.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规划
1.正确的指导思想
a/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
1.正确的指导思想b/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社会基层弱势群体1.正确的指导思想c/统筹全局的城市发展战略(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规划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规划
2科学的规划内容a/合理的环境容量
耕地退化植被破坏(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规划
2.科学的规划内容a/合理的环境容量b/适当的土地利用c/功能合理的空间结构
d/安全、有效的支撑系统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规划
3.科学的规划方法a/调查研究的方法b/综合分析的方法c/论证的方法(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规划
(4)严格执行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完善基础功能,建设城市家园
1.坚持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提高承载能力
(二)完善基础功能,建设城市家园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着力改善交通环境
(二)完善基础功能,建设城市家园
3.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改善居住环境良好的居住环境(二)完善基础功能,建设城市家园
4.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生活环境(二)完善基础功能,建设城市家园
5.建设旅社生态城市,着力改善城市环境(三)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1.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a/解决权责不配套问题
(三)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1.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a/解决权责不配套问题
b/解决管理方法问题
(三)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1.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a/解决权责不配套问题b/解决管理方法问题c/解决条块协调问题(三)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2.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加强社区管理a/健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机制
(三)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2.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加强社区管理a/健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机制b/加强和改善社区党建工作
(三)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2.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加强社区管理a/健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机制b/加强和改善社区党建工作c/完善共驻共建的社区协调机制
(三)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2.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加强社区管理a/健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机制b/加强和改善社区党建工作c/完善共驻共建的社区协调机制d/切实加强社区物业管理(三)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3.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a/社区公共服务体系b/社区商业服务体系c/社区卫生服务体系d/社区文化体系e/社区安全防范体系f/社区环境服务体系二、城乡规划与规划区
(一)城乡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
规划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三、我国现有的城市类型1.集中块状结构类城市。典型城市:沈阳、北京、石家庄、无锡。2.连片放射状结构类城市。典型城市:盐城、南昌、柳州、合肥。3.连片带状结构类城市。典型城市:兰州、青岛、深圳和洛阳。
4.带卫星城的大城市。典型城市:上海、南京。
5.一城多镇结构类城市。典型城市:个旧、重庆、南通。
6.双城结构类城市。典型城市:湛江、包头。
7.分散型结构类城市。典型城市:淮南、攀枝花、大庆。
四、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通过城市的空间和布局发展进行预先考虑,起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一)确定城市性质。确定城市性质是一项综合性和区域性较强的工作,必须分析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条件、现状特点、生产部门构成、职工构成、城市与周围地区的生产联系及其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等。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市性质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其生产、生活及其本身的发展与建设有深远影响。1.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使城市在区域范围内合理发展,做到真正发挥每个城市的优势,扬长避短,协调发展;2.为确定城市合理发展规模提供科学依据。城市规模是否合理,主要表现在城市职能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3.可明确城市内部及城市所在区域范围内,重点发展项目及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4.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城市内部多是工业用地偏高,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生物质能源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考备考》课件
- 《小细胞肺癌》课件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动物世界17动物笑谈高效教案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下册六认识分数第4课时吃西瓜教案北师大版
- 《蚕沙综合利用》课件
- 《课件互联网》课件
- 《汽车行业销售情况》课件
- 小学生拗九节课件
- 股票资产委托管理协议(4篇)
-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基础教程-教案
- 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全真模拟卷
- 2023年总装电气工程师年度总结及下一年计划
-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规范
- 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厦门物业管理若干规定
- 2023年10月自考00055企业会计学真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语文】上海市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 遥感技术基础第二版课后答案
- 微型消防站应急器材点检维护记录
- 八段锦操作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