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三个十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背景第一个十年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一一封建文化。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④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一一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⑤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主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作社。⑥在1926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现了革命文学。第二个十年①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团体,有茅盾、田汉、蒋光慈、柔石、丁玲、殷夫等作家。(茅盾的《子夜》则标志着革命文学的实绩)。②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老舍、巴金、曹禺、洪深、沈从文、萧乾、张爱玲、钱钟书,以及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如刘纳欧、施蛰存,穆时英等。③鲁迅杂文丰收。④1936年鲁迅逝世。第三个十年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②文学界形成三个不同的文学区域: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③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很大。④三个区出现的优秀作品。三、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1、白话代替文言。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2、人性意识的觉醒。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学是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3、世界性。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第一群第一个十年第一节文学革命与20年代文学概况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革命爆发的思想背景1、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处于内焦外困之中,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当时的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眼光探首域外,向西方寻找救国的方略,主张开放国门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是先驱。2、到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和梁启超将这一思想腿向高潮。他们直接提倡西学,办新式学堂、学会,办报纸。所谓“家家谈时务,人人谈西学”。梁启超的“三界革命”。3、译介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是晚清维新运动在文化上的一个贡献。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特别是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后,更是结集了一大批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民主Democracy)和赛先生(科学Science),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2、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三、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发展1、1915——1918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期”。发端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1月在《新青年》二卷五号上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其主要内容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奠定了胡适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发轫人的地位。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2、1918——五四运动爆发,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期”。在1917年,文学革命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声势,但反响并不强烈。1918年3月,为了增强其反响,《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发表了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3、五四运动一一1927年,是文学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时期,其重要标志是,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纯粹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发展的转折时期。四、文学革命与旧文学势力的斗争1、林、蔡之争林琴南写了《致蔡鹤卿书》,指责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覆孔孟、铲常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鹤卿)在《答林琴南书》中,义正词严地予以驳斥,并宣称:“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林纾在上海《新申报》上抛出了两篇含沙射影诅咒文学革命领袖的文言小说《荆生》《妖梦》。新文化阵营进行了反击,李大钊、鲁迅等人都发表文章谴责所谓“国粹家”的历史倒退行为。2、与“学衡派”和“甲寅派”的斗争。分别发生在1922年和1925年。学衡派以融贯中西古今的文化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进行为出批评。他们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后提出一个宗旨,即“昌明国粹,融化新知”。鲁迅写了《估学衡》一文进行反击。章士钊在《甲寅》发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提倡“废弃白话”、“读经救国”等。新文化阵营全力反击,写了许多批判“甲寅派”的文章。五、文学革命的实绩1、白话文全面推广。五四后各地所办报刊都采用白话文。1920年1月当时教育部颁布命令,国民学校低年级国文课教育统一用白话文。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以胡适和周作人为代表)4、引人注目的文学作品:小说一鲁迅为代表。诗歌一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等。六、文学革命的意义1、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传统文学思想加以否定,代之以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2、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3、在语言形式上,屏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和手法,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1、文学革命的思想根源来源于外国文学的影响在文学革命的酝酿过程和发动初期,发难者就直接从外国文学中得到过启示。如胡适和陈独秀。2、借鉴外国文学建设新文学(1)周作人《人的文学》大力介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提倡“灵肉一致”的人道主义文学主张。规定了新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2)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一文中所做的历史唯物论的初步解释,则是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观点的影响。3、外国文学作品的引入。几乎所有文学革命的发起者和参加者都做过译介外国文学的工作,如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沈雁冰等人都是极为活跃的译介者。4、西方各种文学样式和创作手法的涌入和被接受。在五四后短短的几年内,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各样的文学思潮及相关的哲学思潮都先后涌入中国。三、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一、新文学社团与流派(一)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周作人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把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2、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他们先后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洪流》等十余种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后期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二、新文学社团与流派(二)3、新月社是稍后出现的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社团。1923年由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他们多系英美留学生。新月社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新月俱乐部。1928年以前的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梦侃、孙大雨等。4、其他文学社团。还有一些比较活跃的文学社团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与贡献。其中有①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等。②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有南国社、弥洒社、浅草一沉钟社。③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的湖畔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1922年4月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他们被称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四、文学创作潮流趋向与特色一、第一个十年(20年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17年1月一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文学革命的初期。新文学刚刚萌芽,除了鲁迅的几篇小说外,一般还很幼稚。2、五四一一1926年“三・一八”惨案,这一段是思想解放和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鲁迅的《呐喊》、《彷徨》和郭沫若的《女神》中的大部分都是在这期间写成的。新文学的第一代重要作家大都在这一时期登上文坛。3、“三・一八”惨案一一1927年“四・一二”政变,革命形势急剧变化,许多作家投身到南方革命阵营和北伐战争中,创作相对沉寂并转向“革命文学”提倡的试验期。二、第一个十年(20年代)文学创作的特色:20年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大转折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有史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联合起来参与国事最强大的一次。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不但与传统文学根本不同,而且也区别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时期的文学。1、理性精神的显现2、感伤情调的流行3、个性化的追求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第二节鲁迅一、大视野下对鲁迅的概述评价一、概述在20世纪的作家之中,鲁迅是影响最大的一位。“鲁迅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特别是现代文学中一种“经典,,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其他作家如鲁迅这样,在生前生后获得如此多的花环和掌声,当然也没有哪一位其他作家如鲁迅这样,在生前生后遭受如此的亵渎和漫骂。他的最大魅力就是对人心灵的征服。如果没有鲁迅,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化将会黯然失色。二、历史上的鲁迅1、鲁迅在世的时候,文坛上有两种评价:一是新文学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即使是他的论敌,对他的小说评价也很高的。二是左翼文学领袖一一中国的高尔基。这是左翼文学对他的评价。2、偶像鲁迅:在鲁迅去世以后,对鲁迅的评价发生变化。评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三、鲁迅的文学地位1、从鲁迅的文学地位上看,他是中国20世纪文学巨人。从横的方面看,鲁迅和他同时代的作家比较,鲁迅的文学表现力量超过了他们。从纵的方面看,即使把鲁迅的作品和90年代最优秀的作家相比,也仍然毫不逊色。鲁迅的短篇小说和杂文,就是在今天看,也仍然是很优秀的。鲁迅的文学风格:深刻锐利、沉郁冷峻。鲁迅是思想家,是思想型作家,鲁迅是用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是以揭示人的悲剧见长作家。2、从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上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鲁迅一方面是现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鲁迅在散文创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既是“随感录”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四、鲁迅思想1、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他不是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判。用怀疑主义的思维方式,在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质疑的基础上,对社会、文明进行批判的。鲁迅总是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或不证自明的“真理”中发现荒谬的,然后进行猛烈的否定和批判。“从来如此就对吗?”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明阴暗、残酷的一面。2、鲁迅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1)鲁迅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在新文学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命题“仁义道德吃人”。鲁迅又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进行批判(2)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的批判。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悲剧就一直跪倒在皇权的脚下,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亡我奴”。鲁迅率先发现了这一秘密。(3)对人性的阴郁和残忍的认识。《孔乙己》《祝福》等。(4)鲁迅的人生观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自由意志。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自由意志的实现。《过客》就是鲁迅人生哲学一一自由意志的最充分的体现。二、《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从1918年到1922年鲁迅连续写了15篇小说,于1923年8月编为短篇小说集《呐喊》,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出其中的《不周山》而为14篇。1924年到1925年写11篇小说,于1926年8月编为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说《狂人日记》是“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呐喊》《彷徨》基本上是循着这样的一种内容上与形式上的美学创作风格来创作的。(一)“表现的深切”一一独特的题材与眼光1、题材鲁迅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本着“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重要题材。2、眼光鲁迅在观察和表现他的小说的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就是他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包括农民和知识者)的精神的痛苦。(二),格式的特别”一一“创作新形式的先锋”1、试验性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独立创造建立起来。2、多样性日记体、手记体、传记体、倒叙体、对话体等。3、语言风格追求表达含蓄、节制、简约、凝练三、阿Q正传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学典型一样,是说不尽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接近它,有着自己的发现与发挥,从而构成一部阿Q接受史,这个历史过程没有、也不会终结。1、在20年代启蒙主义思潮时期和30、40年代民族救亡思潮时期,都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的时代课题,阿Q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2、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强调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分析,阿Q被视为“落后的农民”(或“农民”)的典型。3、80年代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人们又从《呐喊》《彷徨》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观念出发,给予阿Q新的解释,阿Q再一次被确认为“国民性弱点”的典型。4、近年来,人们开始对阿Q性格的人类学内涵展开探讨,作出了另一种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难,在这个意义上说,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鲁迅是不朽的,阿Q的意义也是说不完的。阿Q是超越时代的。四、《野草》与《朝花夕拾》《野草》收作品23篇。作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其风格可用“独语”来括,主要是作者抒发了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紧张、焦虑,也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野草》比较很晦涩难懂。它大致表现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于世俗社会及黑暗政治的抨击2、寄托作家自己在黑暗中与旧势力奋勇搏斗3、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和情感4、表达思想上的苦闷、彷徨、孤寂,以及为挣脱这困惑所进行的思索5、洋溢着春意、蓬勃的精神五、《朝花夕拾》1、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共十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待到1927年5月编订成书的时候,改题为《朝花夕拾》。是鲁迅追怀往事“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2、这组散文的风格自然、亲切、和谐、宽松,有一种“谈闲天”式的氛围。《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创作潮流的“闲话风”散文风格。3、《朝花夕拾》写的是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一些趣事,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天真之气,有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美好动人的力量。4、《朝花夕拾》写了人类天性中的至爱与真情。5、《朝花夕拾》也写了旧制度旧礼教对人性的摧残与戕害,从而构成一种批判的风格。第三节20年代小说20年代小说概述一、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标志着我国现代小说新纪元的开始。随后鲁迅的《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小说相继问世。20年代小说就此拉开了序幕。二、20年代小说的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第二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为主体的“乡土小说”。第三类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体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一、问题小说(一)概念及内涵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最早给问题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1919、2《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对“问题小说”的阐述。(二)“问题小说”形成的两个方面原因1、,问题小说”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2、受易卜生与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思潮的影响,提倡为人生的创作。(三)风格特征1、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2、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理色彩。3、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工4、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审美价值被削弱。问题小说作家(一):庐隐(1898—1934)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问题小说作家(二):王统照王统照的创作是社会与思想历程的再现。他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点,但与冰心不同的是,他的思想是理性形成的是受过教育与训练的。他主张“美育”。短篇小说《沉思》《微笑》是“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品。理想:1919年第一篇小说《微笑》(阿根)是其抽象的朦胧的爱与美理想的再现。怀疑:1922、1《沉思》(琼逸)设计:1922、8《湖畔儿语》(陈小顺),作者所设计的不幸。现实:1923年《生与死的一行列》(老魏)谴责:1928年《司令》1922年王统照出版了《一叶》,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之一。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是1933年出版的《山雨》,被认为是描写北方农村的第一部坚实的长篇,有人甚至把它与同年出版的茅盾的《子夜》相提并论。叶绍钧小说《倪焕之》是叶绍钧唯一的长篇小说,它几乎动用了作者在教育界生活的主要积累。原载于1928年第1-12期的《教育杂志》。1929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小说以主人公倪焕之希望教育革新,改造家庭和社会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形象地再现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及大命失败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前进道路上追求、动摇、幻灭的精神历程。在小学教员倪焕之的身上,叶绍钧比较完整地写出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段期间的追求与遭遇。展现了20年代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性格演变史。倪焕之追求和幻灭的三起三落,构成了小说严整的叙述框架。是20年代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二、乡土小说(一)乡土小说又被称为“流寓者的文学”,是指二十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乡土小说兴起于1923年前后,主要作者有废名、许杰、许钦文、鲁彦、徐玉诺、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等。关于乡土小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说:“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又说,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回忆故乡的"“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回忆、乡愁、风土、写实,是乡土小说的突出特色。(二)流派的风格特征创作流程:流寓都市-一思乡1、对宗法制乡村文化的批判;2、对落后习俗的揭示;3、对故乡美丽自然风光的怀念。(三)乡土小说流派的风格特征1、文化批判与风情展示:对乡村社会的残酷的批判与落后习俗的揭示。茅盾说“点缀着冷酷的、野蛮的习俗”,械斗:彭家煌《怂恿》;典妻:许杰《赌徒吉顺》;借种:彭家煌《活鬼》;乡刑:蹇先艾《水葬》。2、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王鲁彦《菊英的出嫁》为代表。写了“冥婚”。3、在悲惨的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加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写出了衰败中的美丽,与都市生活相对立的恬静美丽。许杰《惨雾》、废名《竹林的故事》4、在人生与社会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愁。思乡、思亲的伤感情调,“无可奈何的悲愤”。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坛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将农民和农村题材大规模地引入文文学表现领域。(四)乡土小说代表作家20年代乡土小说家中不少是浙江、湖南、安徽、河南等地人。1、王鲁彦乡土写实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注重对家乡宁波镇海一带风物、民俗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小说《菊英的出嫁》《黄金》。2、彭家煌小说以稳健沉实著称,有相当多的喜剧色彩。《怂恿》是乡土文学创作的一篇力作,写得比较圆熟。被茅盾称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小说叙述是冷静机智的,具有农民式的风趣,将本是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3、台静农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少而精。小说作品主要是集子《地之子》主要以安徽故乡的人事为材料,描写宗法制度对故乡底层的精神统治。最著名的是《拜堂》。4、许钦文受鲁迅小说影响较早的语丝社作家。小说集《故乡》。中篇小说《鼻涕阿二》《疯妇》5、蹇先艾文学研究会后期青年作家,代表作《水葬》。6、许杰以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见长。《惨雾》《赌徒吉顺》三、“自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自我表现的“身边小说”)1、命名:指五四时期以创作社为主体,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一个小说群体,他们的创作多取材于作者的身边生活,强调内心自我的充分表现,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形式。2、特点: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以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思想意识的教化为主,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并以这种感情去打动读者为主。3、代表作家:(一)郁达夫在日本期间写了三篇小说,即《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迁》,都以留学生活为题材。1921年这三篇小说以《沉沦》为名结集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二)创造社抒情作家群倪贻得、陶晶孙、叶灵凤、滕固、王以仁等。张资平,前期创作社小说家,初期的某些短篇小说《梅岭之春》《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有浪漫伤感的气息。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采用自叙传写法,这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四、郁达夫(1896-1945)一、在五四文坛上,郁达夫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即使在整个20世纪文学中,郁达夫也是一位不能够忽视作家。他是才华横溢、情感恣肆的浪漫感伤型作家。在日本期间写的三篇小说《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都以留学生活为题材。1921年这三篇小说以“创造社丛书”的名义、以《沉沦》为名结集出版,是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莺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等。他是自我抒情小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二、他的小说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于自我的内心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自传性,很多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由于以内心生活为表现对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郁达夫作品内容:一类是极端苦闷、欲望的作品;一类是非常纯净、美好的作品。前者可以说是哀情,如《沉沦》;后者则是纯情,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郁达夫善于写这两种极端的情。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内容1、突出地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2、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等声色消费场所的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占着明显的地位。对于郁达夫小说中欲与色的描写,具体分析起来与所谓“黄色文艺”、“色情描写”是不一样的,有着本质的区别。郁达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自我的写真。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这种自传性,决定了郁达夫的基本的叙述内容,就是自我经历以及和自我关系密切的生活。感伤的抒情。抒情性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达夫小说中,情节居于次要的地位,郁达夫不喜欢叙述外部的事件。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流丽清新的文笔。五、五四时期女性作家一淦女士、陈哲衡、苏雪林、凌叔华1、淦女士(冯沅君)以描写女性恋爱心理引起注意。她侧重于内心世界的表现。《旅行》是冯沅君的成名作。2、陈衡哲曾与胡适同在美国留学,是胡适圈中的散文家和社会批评家。1917年发表速写式小说《一日》。后来她又写了《老夫妻》《小雨点》《波儿》。《小雨点》还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3、苏雪林1929年出版了自传式的小说《棘心》,《绿天》。后来从事文学批评和中国文学的研究。她在文化思想上终生追随胡适。4、凌叔华(新月三女杰之一。其他两位是方令孺、林徽因)凌叔华的第一本书《花之寺》,其中的《绣枕》比较有名。第四节新诗的诞生与发展一、概述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几个阶段。一、第一批白话诗人有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1920年胡适出版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二、初期诗歌创作的题材主要有三个方面:1、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关注他们不幸的生活,是关于现实的;2、反对封建礼教,表现恋爱自由的;3、抒发小资产阶级自我情怀的。胡适《尝试集》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性、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首新诗。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的怪圈,是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了》以后。《老鸦》《一颗星儿》《威权》《应该》《希望》《上山》等是理想的白话诗。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实’——“胡适之体”湖畔诗人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出版汪静之的个人诗集《惠的风》1923年又出版合集《春的歌集》。文学史上称这四个人为“湖畔诗人”,他们是五四唤起的一代新诗人,他们的诗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四产儿,是没有沾染旧文章习气老老实实的少年白话诗。他们写的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的特色。应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静之《伊的眼》《过伊家门外》冯至:“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这一时期写有诗集《昨日之歌》。他的诗注重抒情,有自己独立的创造与贡献。冯至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是处处表现出了艺术的节制,内心的激情不采取直接倾泻的方式。他的抒情诗感情深沉含蓄,在手法上平淡中见奇巧,哀婉清丽,语言明净,大致压韵。2、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一条小河》《蛇》。冯至对新诗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的叙事诗。代表作是《帷幔》《蚕马》及《吹萧人的故事》,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艺术表现十分精致,把现代叙事诗的创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冯至还写了许多十四行诗,编成《十四行集》。新月派诗人新月派拥有一批中国新诗史上杰出的诗人,如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前期新月诗派的代表是徐志摩和闻一多,后期的代表是徐志摩和陈梦家。他们是以《晨报-副刊》和《晨报・诗镌》为基地的一个诗人群。1931年,陈梦家编选了《新月诗选》,内选徐志摩、闻一多、饶梦侃、朱湘、孙大雨、方令孺、林徽因、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18位诗人的80首诗(俗称十八家诗)。这算是对这一诗歌流派做了总结,同时也标示着这一流派的历史作用的结束。朱湘:“中国的济慈”新月四子: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刘梦苇并称为“新月四子工朱湘主要作品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散文书信集《中书集》《海外寄霓君》。朱湘最认真地实践了新月派倡导的“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他的诗恬淡平静,工稳美丽,诗风古典而奢华。朱湘诗歌的特色:精美诗歌特点是:清丽秀雅,恬淡平静,形式唯美,刻意求工。代表作品《采莲曲》写得缠绵悱恻,唱出一片宁静迷人的境界。给他赢得极大的声誉。朱湘的叙事诗也写很有成就,主要有《王娇》和《猫诰》。李金发与象征派诗在中国现代文学上,象征诗派是指以1925年出版的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李金发诗歌的主要内容他的诗歌并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直接表现自己的内心生活,内容往往是悲剧性的人生感受:死亡、悲哀、绝望、孤独。这实际是也是现代诗歌的一个主题,多表现人的“异化”。代表诗歌《弃妇》就倾诉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用弃妇的悲惨象征人生的悲惨。徐志摩徐志摩是20年代著名的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20年代的文坛上,以一种飘逸灵动、潇洒优美的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徐志摩创作过多种文学体裁,散文、戏剧、小说、诗歌等。其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1925年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志摩的诗》出版,即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徐志摩诗歌四个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两类感情:1、激烈峻急的感情。可以看作是“高调抒情”。《去吧》《拜献》。2、轻柔舒缓的情感。可以说是“柔调抒情”。典型的徐志摩风格。成就最高,写得最出色。《沙扬娜拉一首一赠日本女郎》《偶然》《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等。•内容上一一歌咏爱情与理想1、追求光明与自由。《婴儿》《为要寻一颗明星》《我有一个恋爱》。2、抒唱爱与美的追求。《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形式上一一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雪花”、“白莲”“碧螺烟”(《她是睡着了》)。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多采用西洋韵法,随韵(AABB)抱韵(ABBA)交韵(ABAB)。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长则369句,短则4句。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浓得化不开”。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他潜心钻研究古籍,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946年7月15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作《最后一次的讲演》,在昆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的贡献很大,主要表现在他对新格律诗的贡献。著名的《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系统的新格律诗理论。1、,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诗的形式格律化。2、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诗歌创作内容1、爱国主义诗篇。代表性的诗作是《忆菊》《太阳吟》《死水》《发现》《七子之歌》等。2、爱情诗。大多写于留美期间,写得真挚,热烈,专一,写出了为爱情所折磨的相思之苦。《红豆》组诗。第五节郭沫若(1892—1978)一、郭沫若创作道路1918开始新诗创作,1919年到1920年上半年开始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发表新诗,显示出惊人的浪漫主义诗才。1921年出版诗集代表作《女神》蜚声新诗坛。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在日本组成创造社。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倡导革命文学,后投笔从戎。1927年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1928年旅居日本。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并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产生了很大影响《郭沫若是主观抒情的文学天才,代表的是热情、冲动、富有创造精神的一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二、关于《女神》1、《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2、《女神》简况《女神》共收郭沫若早期的新诗56首,绝大部分作于留日期间的1919年和1920年间。《女神》共三辑。第一辑收三部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最为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诗篇,几乎集中在此集中:《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第三辑所收诗篇内容较为驳杂。《女神》的历史价值1、体现了反封建以及改造社会的要求,代表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塑造了“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形式上创新,特别是在自由体诗的创立上有着典范性的贡献。3、《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和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女神》的思想价值1、《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女神》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是诗化的五四精神。《女神》不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却是中国旧诗与新诗分野的真正的界碑。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是中国新诗真正的奠基之作。2、《女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炉中煤》。3、《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是高扬主体的力作。《梅花树下的醉歌》《光海》《浴海》《地球,我的母亲》。4、《女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1、《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特征是把整个大自然当成书写对象来完成的,想象奇特,诗被插上了飞腾的翅膀,大自然被充分地人化,显示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2、从总体上看《女神》的形式是自由的,行数、句数都不固定,没有统一的韵律。但有两种大致上的类型:一类是外在格式相对严谨的,如《晨兴》;一类是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韵律与某种外在韵律相结合,《女神》大多数为这种形式。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星空》是第二部诗文集,初版于1923年,包括诗歌散文和戏曲。技巧上趣于圆熟:结构更严谨,语言更凝练含蓄,感情更深沉。《瓶》写于1925年,是一部爱情长诗,由《献诗》及连贯的四十二首组成,以浪漫主义方法描写和歌唱一对青年男女大胆、炽热、真挚的爱情,而以悲剧告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热恋情人多情善感的复杂心理。《前茅》主要作于1923年初到1924年初,标志着郭沫若诗风的转变。表现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恢复》出版于1928年,表现出了乐观昂扬的精神气质,歌咏工农大众,充满了无产阶级的战斗激情。第六节20年代的戏剧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1、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是最早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剧社。主要成员有李叔同,他们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和根据林纾的翻译小说改编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2、1910年底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优秀戏剧人才,这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演出所谓“天知派新剧’早期剧作早期话剧文学的最初成果是“社会问题剧”1、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终身大事》,开“社会问题剧”之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话剧作品,拉开了中国现代话剧创作的序幕。2、陈大悲的《幽兰女士》从一个家庭着眼来分析社会问题。3、欧阳予倩在自己的剧作中,首创了中国轻松喜剧形式。《泼妇》4、洪深是中国话剧、电影运动的奠基者之一。1922年创作了话剧《赵阎王》,左联时期,洪深写了戏剧“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5、熊佛西受陈大悲的影响,提倡戏剧的趣味性。《醉了》《洋状元》。现实主义多幕剧《一片爱国心》。6、余上沅的独幕剧《兵变》和《洋状元》相似,追求情节热闹,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社会问题。田汉的戏剧一、田汉的早期剧作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之一、剧作家、诗人。仅在20年代就创作了20多部话剧。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文学。与郭沫若、宗白华一起出版三人的通信集《草叶集》。南国戏剧运动的领导者。二、田汉戏剧的主要内容1、对“真艺术”与“真爱情”的追求。提倡“用真艺术来改造人生”的主题。受西方“唯美主义”的影响,将现实的关怀与“人性之真”的关怀融为一体《梵峨嶙与蔷薇》《苏州夜话》《名优之死》《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2、美(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摧残、扭曲)。更具社会批判性且越来越强烈。《咖啡店之一夜》是激越的控诉。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三、田汉早期戏剧的特色1、注重语言的艺术。剧中人物常有长篇的独白,或叙事,或抒情,而且这些语言的风格又是华丽的,无论是排比还是比喻与联想,都写得绚丽多姿。2、具有一种唯美主义的倾向,对现代戏剧语言的创立具有独特的贡献。丁西林的喜剧一、丁西林在20世纪中国话剧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出色的剧作家,杰出的物理学家,在他身上体现了科学与艺术思维的相反相成。二、丁西林喜剧的特点:1、创作出发点不是社会、历史和现实中的“问题”,也不以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家的眼光,而是以一个喜剧家的直觉,去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并转化为剧作中的喜剧趣味。他的喜剧特征在“机智”二字。“欺骗”是他的喜剧观念和艺术上的一个关键词。处女作《一只马蜂》。另一个主要代表作《压迫》在抗日期间创作独幕剧《三块钱国币》。2、丁西林剧中产生冲突的往往并不是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态度径庭的朋友、夫妻、母子等亲密的关系。3、戏剧结构上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将剧中人压缩到最大限度,通常由三人组成,但不是三足鼎立,而是二元对衬或对峙,第三者起着结构的作用,或引发矛盾或提供解决矛盾的契机。4、丁西林的喜剧艺术以语言著称,他的剧本里常有充满机智幽默的警句。第七节20年代散文散文概述一、“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成就也最高。俞平伯20年代的散文集有《燕知草》和《杂拌儿》。初期散文朦胧空灵,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文笔繁缛晦涩。其中《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是散文中的名篇。二、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以朱自清、冰心为代表。他们以文字优美而著称。其他作家如许地山《空山灵雨》,叶圣陶《剑鞘》。三、瞿秋白散文《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四、郁达夫散文真正显示其散文独特艺术成就的是游记。20年代的散文以《还乡记》和《还乡后记》为代表。30年代是《屐痕处处》《达夫游记》。五、郭沫若散文。六、梁遇春。七、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第八节“语丝”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一、“语丝”派其主要特色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还有林语堂。他们创造了“语丝文体”,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除了议论性的杂感之外,也有抒情的小品佳作。二、林语堂《语丝》杂志的主要撰稿人。这一时期的散文集《剪拂集》。1932年9月创办《论语》半月刊,不久又创办《人间世》和《宇宙风》,都以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三、“现代评论”派20年代中期出现的“现代评论”派,多是欧美留学归来的自由知识分子,其政治倾向与鲁迅相对立,他们的散文创作思想取向也不一样。现代评论派的散文作家主要有陈西滢、徐志摩、吴稚晖。现代散文的主要特点:1、革新散文内容,表现个性。这是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的发现,在散文上的影响。2、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3、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4、受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5、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自己的园地一周作人的散文创作1、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周作人最早是作为翻译家出现的。著名的《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平民的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论文,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2、1924年后写作的重点转向散文,并一发不可收,相继出版《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十几部散文集,成为中国新文学散文史上杰出的散文家。3、周作人的散文分为“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体。他最擅长的为“冲淡平和”的闲谈体,意蕴深远、风格独到、造诣极高。周作人散文1、更倾向于把文章当成“自己的园地”,是抒我之情的“言志”。他乐于饮苦茶、读杂书,陶醉于他的“苦雨斋”那浓郁的古典氛围中,去玄思冥想,言志作文,在文学上寻找安慰。代表的散文是《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等。2、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了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3、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实验了一种“文抄公体”的形式,文章的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是周作人的评点,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或两者兼而有之。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影响之一,是创造了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短小精悍、简洁老练是周作人小品散文的一般特征。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周作人这一流派。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散文1、朱自清的散文首先是美的白话文,在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方面,他是贡献最突出的一位。名篇《荷塘月色》《绿》美在意境清幽,意象繁复;《背影》《儿女》《给亡妇》等美在情深意浓,委婉真挚,缠绵悱恻。《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细腻幽怨的意境。2、朱自清的散文还是纯粹的白话文。文字几乎全部用口语,清秀、朴素,他的许多语句都像是被活生生地提到纸上去的,富有一种口语所包含的生气。朱自清的散文在当时被人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第二讲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一节30年代文学思潮30年代文学发展总评・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特征是多元性和丰富性,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30年代文学,经过整个20年代的发展和陶冶,艺术水平明显地提高。30年代文学所达到的艺术境地,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三十年代文艺两大阵营的形成1、革命文学阵营从1928年起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兴起。其标志是: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社的《创造月刊》第一卷8号“突变”为宣传革命文学。2、自由主义文学阵营1928年3月,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创办《新月》月刊,声称维护“独立”“健康”的原则与“尊严的原则”。以此为中心,自由主义文学阵营也形成。三十年代文学发展总体特征1、文学思想空前政治化。这一时期“五四”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2、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作用。这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用而形成的。3、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竞争,又共同丰富着这一时期的创作。革命文学论争一、鲁迅等与太阳社、创造社作家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了几乎全面的否定,对经典作家如鲁迅、茅盾、周作人、郁达夫等进行的激烈的否定。他们把无产阶级文学当作当时最先进的文学,把五四文学说成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封建阶级的文学。郭沫若《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等。鲁迅《“醉眼”中的“朦胧”》《文学的阶级性》等予以反驳。论争白热化。二、创造社、太阳社与茅盾的论争。主要来自于对茅盾《蚀》三部曲的评价。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为“左联”。出席会议的有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石、李初梨、蒋光慈等四十余人。会上通过的理论纲领宣告:“我们的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会议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鲁迅在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左翼作家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1、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独立于当时的左翼文坛和国民党的文艺派别之外,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这是主要的)另方面又批评左翼作家主要的错误文学观点。2、所谓“第三种人”就是指那些想认真从事创作工作,但在当时自由派和左翼说教者的纷争中无法有说话余地的作家。被称为“第三种人”的除了苏汶(杜衡)外,还有施蛰存、戴望舒等人。胡、苏的观点遭到了左翼作家的群起批判。左翼文艺和自由主义文艺的冲突一、自由主义文艺观点自由主义作家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梁实秋(新月派)、朱光潜、沈从文(京派)等。在他们的理论中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提出人性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1、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的论争最突出的反映在鲁迅和梁实的论争上。鲁迅与梁实秋的分歧是一种思想的分歧,因而是一种深刻的分歧。鲁迅对梁实秋的批评中,最著名的是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2、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3、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辩。二、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1934年9月主持出版小品文半月刊《人间世》,次年9月又创办《宇宙风》,依托三个刊物形成了一个标榜“性灵文学”的文学流派。鲁迅等左翼作家指责他们在“风沙扑面,虎狼成群的时候”,“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是麻痹民族灵魂的“麻醉性的作品”鲁迅在1933年10月1日曾发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批评小品文是叼、摆设”,而提倡写作具有战斗性的小品文。三、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争“京派”是指30年代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继续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他们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等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左翼和“京派”之间的论争主要体现在下面:1、京派理论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与朱光潜鼓吹“静穆”美相反,鲁迅热烈地提倡战斗的力的美。2、1936年10月,沈从文发表《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指责文学创作中题材、内容、风格“差不多”的现象,“记着时代而忘了艺术”,号召作家脱离文学媚悦流俗。茅盾等众多左翼作家也展开了与沈从文的论争。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三十年代文学创作潮流主要表现为三大派别:左翼、京派、海派。左翼文学从阶级论出发,把自己定位于产业工人和大众的代言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展开批判,要求文学充当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的工具。京派是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多是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追求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追求。海派是与京派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以都市生活为描写对象,既写出他们在都市生活中的享受,也写出了他们在都市生活中所独有的都市“文明病”。三大派别的文学成就1、创作题材空前的开拓和表现角度的新开掘。各派作家均取得优秀成绩。2、中、长篇小说和多幕剧成为收获最丰的体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塑造。心理刻画得到特别的注重和发展。3、作家个人的风格和艺术世界基本形成。30年代的一些作品都是耳熟能详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丰收期。第二节三十年代小说一、概况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小说繁盛一时。除了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等大家之外,还有许多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小说家,他们共同丰富着三十年代的小说界。这一时期的小说被“左翼文学”、“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所分割。二、类型1、左翼小说:主要是一批“左翼小说新人”创作的,分成三个流派式群体:“革命文学”派、“讽刺暴露文学”派、“东北作家群”。2、京派小说: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动于北平、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北方作家群)所创作的小说。他们的小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有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3、海派小说:是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左翼小说一革命文学派革命文学派创作了大量的革命小说。他们站在鲜明的革命立场上反映时代尖端的现实革命斗争,将革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引进小说创作领域。“左联”早期的革命小说创作蒋光慈为代表,另有钱杏村、洪灵菲和华翰(阳翰笙)。流行主题是“革命加恋爱”。“光赤时代”的三个小说是: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短裤党》和短集《鸭绿江上》。“光慈时代”的小说是:《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丽莎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冲出云围的月亮》华汉(阳翰笙)小说《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洪灵菲《流亡》《前线》《转变》等。京派小说1、京派在文化观及审美观上具有明显的传统意识和平民色彩,追求古朴、纯真的人性,描写清新美丽的自然,具有写实主义的抒情风格。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萧乾、芦焚、李健吾等。2、京派文学呈现出独特的风格:(1)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2)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3)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又超离时代变革的主流。3、京派小说的不同世界。京派小说流派虽有共同的文学风格,但他们在各自的文学世界里又构筑起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芦焚的河南果园城世界,萧乾的北京城根的篱下世界等,都显示了作者在都市生活中所创造出的故乡世界。主要的京派小说家一废名《竹林的故事》《桃园》《菱荡》和长篇《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作品特别之处:1、田园牧歌的情调加上古典式的意境营造。2、透露出一种哲人式的人生态度和对普通生命方式的体悟。3、深受中国古典诗文的影响,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4、作品不易读,既有玄学意味,又有“理趣”和“禅趣”,是一种作家有意为之的“涩味”境界。主要的京派小说家一萧乾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1933年写出了第一篇小说《蚕》,得到沈从文的赏识后进入京派文学圈。1935年燕京大学毕业后出版了短篇集《篱下集》《栗子》《落日》《矮檐》以及自叙传长篇小说《梦之谷》。萧乾小说的特点:1、作品多带自传性色彩,以城中“乡下人”的独特身份写作。2、作品中有强烈的苍凉感,但清澈而健朗。3、作品具有抒情性和感伤情调,语言雅丽清新。海派小说一、深受日本新感觉流派的影响,又被称为“新感觉派工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二、文学特点:1、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2、以都市题材为主。3、性爱描写成为小说风尚。4、注重小说形式的猎奇和创新。海派作家1、早期海派小说家张资平写三角或多角恋爱,追求市场效应,追求商业利益。较值得一看的是《最后的幸福》《长途》和《上帝的儿女们》。叶灵凤小说不同于张资平,多了幻美的色调,并且尝试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小说集有《菊子夫人》《鸠绿媚》《红的天使》《紫丁香》2、,新感觉派”代表性作家刘呐欧《都市风景线》。穆时英代表性小说《公墓》和《上海的狐步舞》。施蛰存的小说主要收在《将军的头》和《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等集子中。其中《梅雨之夕》是作者的得意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是一篇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新感觉派后续作家:黑婴、禾金第三节茅盾一、关于茅盾的评价二、茅盾思想及创作三、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独到的贡献:(一)为中国现代文学塑造了一些新女性形象。著名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中各种女性的形象。(二)塑造了一批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和这些新女性相比,茅盾笔下的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往往显得更沉实,更安稳,更有社会气魄。《子夜》中的吴荪甫;《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的何耀先等。茅盾的文学创作1、1927—1928:处女作《幻灭》。第一次使用“茅盾”作笔名。2、1928年7月一1930年4月旅日期间:短篇集《野蔷薇》《泥泞》散文《卖豆腐的哨子》《红叶》、论文《从牯岭到东京》等。3、30年4月到抗战爆发:创作鼎盛期《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大量中小说短集。散文集。4、抗战期间:从事抗日文化工作。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长篇《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短篇集,散文集等。5、抗战胜利后写剧本《清明前后》。建国后担任文化部长,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基本停止文学创作活动。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作品表现的是“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幻灭》:通过静女士在爱情和革命上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小资产阶级走向革命和在革命中的幻灭过程。《动摇》:展示的是的革命时代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斗争时期的现实。方罗兰的形象反映了在政治和爱情上动摇、妥协、软弱者的精神特质。《追求》:表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的心灵挣扎、精神自我拯救以及掩饰不住的幻灭感。以章秋柳为代表。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一、《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性作品,是老舍自称为“当了职业写家”的第一炮作品。也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二、祥子形象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在买车的“三起三落”的悲剧历程中展示祥子的性格。(一)祥子悲剧的历程表现出生活的毁灭和精神的毁灭的双重过程1、生活的毁灭过程从表面上看仅仅是一个劳动工具的丧失,但从深层精神世界来看,它是一种人生理想的破灭。2、精神的毁灭过程是彻底的绝望和堕落。(二)祥子悲剧的根源1、社会因素2、祥子个人因素三、虎妞的形象老舍小说的艺术追求:京味与幽默一、京味主要体现在语言、民俗与文化心理上(一)语言京味主要是口语化1、人物语言的口语化2、叙述语言口语化(二)民俗上的京味就是地方化特征(三)文化心理上的京味二、幽默老舍性情温厚,其写作姿态也比较平和,常常处于非激情状形,更像是中年的艺术。老舍作品中的幽默具有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主要表现在老舍的早期作品中。后期作品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声虐而不虐。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第四节巴金巴金是一个充满了慈爱之心的、爱人类的中国伟大作家。他给中国现代文学增加了一种热度,也增加了一种纯度。这种热度就是那种青春的放歌和赞歌;这种纯度是以一个青年人的视角来看世界,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纯而又纯的激情。巴金的创作是属于青春的艺术。巴金所创造的文学世界,是一个令人心动的、令人震撼的青春的世界。它充满了一种青春的活力,表现出青春的赞歌和青春的悲歌。和茅盾、老舍的作品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一个艺术高峰。对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巴金早期革命小说的特点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2、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内心苦恼而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3、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巴金短篇小说的分类第一类,数量较多又具特色,以反映外国人民的生活为主。这是巴金的一个独特贡献。主要小在《复仇集》《电椅集》等。主要是在法国和日本见闻。第二类,反映国内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将军集》《抹布集》第三类,童话。收在《长生塔》中。有些童话没有儿童文学的特点,只是表达他的政治目的。第四类,反映法国大革命。《沉默集(二)》共3篇:《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庇尔的秘密》。巴金的创作风格1、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三部曲数量最多。2、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3、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关于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一、无政府主义是巴金最初的人生信仰。巴金早期接受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反封建的人道主义。16岁时加入了无政府组织“适社”,接受克鲁泡特金《告少年》、廖抗夫《夜未央》。1923年到上海与世界无政府主义者高德曼通信,“精神母亲”。1927年去巴黎,写《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长篇论文,形成自己人生信仰:人道主义和人类意识。二、无政府主义在20世纪初的中国和世界,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力量,是受广大青年人所景仰的新思想。无政府主义在当时中国的作用是反封建的一种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它构成对封建主义的最彻底的一种扫荡打击。无政府主义在当时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同样大的影响力,甚至比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力还大。它们的目的是一样的,推翻封建制度。巴金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他完全是以一个战士的姿态走上创作之路的。前期的创作是歌颂性的,被称为“青春的赞歌”;后期的创作被称为是“人生的悲歌”。现代家族小说的鼻祖一《家》《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最初叫《春梦》1931年完成并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时改为《激流》,1933年改题为《家》以单行本出版。《家》的思想内容控诉、暴露与反抗。抨击大家庭的罪恶,颂扬人的觉醒。1、对家族制度罪恶的控诉,是《家》中最具有感染力和批判力量。这里主要是三个女性的悲剧命运。钱梅芬、李瑞珏、鸣凤,她们都是封建礼教制度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命运,最有力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性质。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和死亡。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鸣凤是封建家奴制的牺牲品。2、暴露家族制度的腐败是《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家长生活的描写上。3、年轻一代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抗,是作品最重要的内容。反抗性体现在觉民、觉慧和琴等青年身上。颂扬了人的觉醒。觉慧形象及其意义觉慧是一个新人的典型,时代的先进青年。“大胆”和“幼稚”是其叛逆性格的主要特征。“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土:他是高家所有人中最为清醒的一个,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站在最前列,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参加学生运动,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驱鬼,与丫鬟鸣凤恋爱。性格中还存在着“幼稚”:表现在行动上是犹豫和不够果断;表现在感情上是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觉慧的意义在于:首先他揭示了主题,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出路。其次,他作为高家第一个掘墓人,以后在《春》《秋》中仍不断地给这个家庭以巨大影响,他成为高公馆“激流”的原动力。被戕害的病态灵魂一高觉新1、这是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备受精神折磨的病态灵魂,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他的主导性格是怯弱和忍让。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从他身上,作者控诉了残酷无情黑暗的封建专制社会和家庭。2、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使他确认了作为长房长孙的身份,也养成了他认同这种身份的性格。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根源,却怯于反抗的行动。在他身上,更深刻地体现出封建文化对人摧残和扼杀。3、高觉新的性格在本质上是生命意志、生命力量的匮乏。他的生命始终是处于压抑的状态。从高觉新的性格中,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是怎样在骨子里剥夺了人的自我的。4、高觉新性格的复杂性,体现出民族文化心理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冲突。“一半是圣徒,一半是帮凶”。半新半旧的人物。读过新书却过着旧生活。既为旧道德牺牲,又为新道德殉葬。他又富有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品质。《家》的艺术成就1、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渗透着作家强烈的爱憎之情,寄托着作家的美学理想。觉新、觉慧、梅、瑞珏、鸣凤、高老太爷等艺术典型。2、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通过心理描写介绍人物的行状;通过心理描写达到性格描写的作用。通过写人物的“想”和“做”完成人物塑造。3、蕴涵着丰富、热烈的情感,具有一种青春的抒情性。“激情”既是巴金艺术风格的特点,也是他艺术魅力之所在。语言清丽、流畅、明朗、自然。圆熟的艺术精品一《寒夜》巴金后期(40年代)作品,要比三十年代更成熟。就艺术水平而言,超过了早期的作品。在风格上变得深沉。作品内涵复杂丰富。《寒夜》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作品。可以说是巴金的最圆熟的艺术精品。(体现在两个方面)1、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揭示重大主题。作品写一个小家庭的悲剧。把家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进行社会批判。详尽地写了一个小人物的屈辱心理。2、对人物内心尤其是病态心理的挖掘和刻画异常细腻深刻。《寒夜》主要是靠细节和心理开掘的深度来写人物的。作品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复杂心理揭示出来。例如,作品开头对汪文宣的内心世界的描写。配不上与看得起(矛盾冲突)文宣:配不上婆婆:配不上树生:看得起、少计较第五节沈从文•在景象万千的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文人。他善于叙述故乡湘西农村特异的风俗人情,并从中提升出自己的文化理念。是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沈从文主要的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构筑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他的一生都在执着地歌哭着这个世界的悲欢离合、哀怨忧愁。沈从文作品的风格在30年代文坛上,沈从文最独特的文学贡献是田园小说。他是现代文学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数量比较多,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作家。从题材上看,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二类:1、都市小说。批判、嘲讽都市文明。2、乡土小说。描写湘西风俗人情田园小说是沈从文的精品。沈从文把传统田园感情进行了现代的改造和升华,创作出的是熔铸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文化追求的田园小说。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湘西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小说在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1、现实人生形式的作品,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知命的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柏子》、《萧萧》《丈夫》、《会明》、《贵生》等作品构成了一个系列,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再现了20年代至30年代湘西山村儿女的苦乐人生。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笔端既洋溢着热情,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悲凉与惆怅。2、理想人生形式是沈从文出于对现实人生形式的不满与厌倦而创造出的。在这里时间的概念和社会的矛盾被有意地模糊了,呈现出牧歌式的“边城”世界。《龙朱》《媚金、豹子和那羊》《月下小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旅游行业旅游纪念品开发派遣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物流运输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购房贷款担保与房屋产权分割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租赁权质押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洗车场车辆保险代理连锁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房屋顶绿化项目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园林景观设计树木采购专项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SSL证书管理系统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仓储运输合同合同履行与终止范本2篇
- 2025年物流公司正式员工劳动争议调解及仲裁合同3篇
- 福建省地方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13-2023
- 危险作业监护人员培训
- 职业病防治企业台账样本
- 充电桩验收表
- 城市水环境新型污染物的去除新技术课件
- 中长期贷款按实际投向统计统计制度
- 新媒体营销完整版教学课件最全ppt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新)
- 锅炉专业2020年防非停措施
- 鼻炎营销模式策划书课件(PPT 40页)
-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通信铁塔、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试行)
- 线路综合检修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