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最新整理——考试真题资料2023年最新整理——考试真题资料2023年最新整理——考试真题资料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九年级(上)卷1.A.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下列做法与之相符的是(大力植树造林,维持好碳、氧循环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露天焚烧塑料袋,解决“白色污染”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保护水资源)2.A.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石蜡熔化 B.玻璃破碎 C.酒精挥发 D.牛奶变酸3.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氧元素 B.铝元素 C.氮元素 D.钙元素4.A.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 )洁净的空气 B.汽水 C.液态氧 D.水泥砂浆5.A.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 )用碳素墨水书写 B.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C.用氮气阻止食品变质 D.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6.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 )A. 液体体积读数 B. 点燃酒精灯C. 过滤 D. 称量氯化钠水是生命之源。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过滤池可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 B.“投药消毒”投的是明矾C.D.最后进入用户的水为纯水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 )分子 B.阳离子 C.阴离子 D.原子第1页,共20页比较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研究中,没有体现比较方法的( )软水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研究物质结构与 D.探究分子性质关系 运动A.A B.B C.C D.D“证据推理”是学好化学的基本素养。以下推理正确的( )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氮分子由氮原子构成,则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粒子一定是氮原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由于相对原子质量铝大于钠,则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中铝原子一定比钠原子少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1中发生了多个化学反应2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和14:134中的液氨,分子间间隔变小了下列实验中的数据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 )(𝑥)(𝑦)量(𝑦)(𝑥)(𝑦)(𝑥)(𝑦)第2页,共20页“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故熟悉、理解化学符号即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和关键。完成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问题(1)表示物质的组成。一个水分子 ,一个镁离子 ,氧化铁的化学式 。表示物质的结构。如图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值为 。在化学变化中,钠子容易 电(填“得到”或“失去。表示物质的变化。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展。月球表面富含的−3原子,其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3,则中子数为 。气溶胶,其中硅元素的化价为 。火星车集热窗内装有正十一𝐻24),由化学可获得的信息有 。发射探测器使用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燃烧属于 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还有 (写一)。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故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请完成下列问题。图1所示实验,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也可证明水的组成。上述两种途径都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其判断依据是 。●2(1)(2)变化中的一个,画出其微观示意图。第3页,共20页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化学的美。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图1和图2中,硫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五光十色的焰火让人叹为观止,焰火中的白光主要是由金属镁燃烧产生。①焰火中金属镁的燃烧是将 能转化为 能。②镁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镁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形过程的解释为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并验证物质的性质。编号①仪器的名称是 。用固体制𝑂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还需添加的实验仪器有 。组装好装置后,在添加药品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𝑂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验满的方法是 。用装置E验𝐶𝑂2部分性质将干燥的浸润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小试纸条放 处(填或并与d处现象对比,可验𝐶𝑂2的化学性质是 。第4页,共20页实验一:如图1所示实验,其实验目的是 实验二:分别点燃天然气、酒精,它们燃烧的共同特点是 。若要将不小心洒在桌面上燃着的酒精扑灭,你的方法是 实验三:步骤1:室温下,如图2所示,装入药品,关闭止水夹,称量装置总质量为𝑚1𝑔。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𝐾1和𝐾2,从𝐾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𝐾1和𝐾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𝑚2𝑔。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𝑚3𝑔。比较步骤2和4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𝑚1、𝑚2𝑚3的大小关系是 。(6)从微观角度解𝑚2𝑚3的关系 。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甲同学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进行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成表中内容。实验 实验操作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Ⅰ石灰水,振荡

实验现象①

解释与结论② 向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Ⅱ 条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查阅资料: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第5页,共20页气体成分 氮吸入的空(%) 78呼出的气(%) 78

氧气 二氧化21 0.0316 4

水蒸气0.071.1

其它气体0.90.9探究Ⅰ:完成图1实验,观察到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是 。探究Ⅱ:在图2实验中,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内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蜡烛由上到下依次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3。探究Ⅲ: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①查阅资料可知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②图2实验中,蜡烛由上到下依次熄灭的原因是 。③简述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认为甲同学实验Ⅱ结论不正确的理由 。探究。【查阅资料】氯化钯(𝑃𝑑𝐶𝑙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原理:𝑃𝑑𝐶𝑙2+𝐶𝑂+𝐻2𝑂=𝑃𝑑↓+𝐶𝑂2+2𝐻𝐶𝑙现象:产生黑色沉淀。【实验探究】若固体Y为木炭,气体X为氧气。打开A装置中弹簧夹,缓缓通入充足氧气,一段时后点燃酒精灯。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固体Y为木炭为二氧化碳。连接A和B装置,打开A装置弹簧夹,点燃酒精灯,观察到B中产生黑色沉淀。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固体Y为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气体X生成物。第6页,共20页PAGE1320页①A、C装置从左到右导管口连接顺序为。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完成下表内容。装置A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有Cu生成B有CO生成C有𝐶𝑂2生成【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木炭的化学性质有 。𝐶𝑂(𝑁𝐻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计算:尿素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0.1%)。0.2𝑔氢气,需要锌的质量是多少?答案和解析A【解析】解:A、大力植树造林,维持好碳、氧循环,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符合题意;BC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增大水的污染,不合题意;故选:A。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D【解析】解:A、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牛奶变酸能生成酸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B【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B。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本题考查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C【解析】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汽水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液态氧中只有氧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水泥砂浆中含有水泥、砂子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B【解析】解:A、用碳素墨水书写是利用碳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C、用氮气阻止食品变质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是利用煤油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碳、氢气和甲烷的化学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A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A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C【解析】解:A、过滤池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A错误;BBC、净化水的吸附、过滤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图示净化水的过程中没有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因此最后进入用户的水并不是纯水,故D错误。故选: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C【解析】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分子也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BCD、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即该粒子带负电荷,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DB、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加入二氧化锰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体现了比较方法,该选项不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体现了比较方法,该选项不正确。D、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可能是空气中的物质导致的,也可能是浓氨水导致的,不能确定变红色的原因,没有体现比较方法,该选项正确。故选:D。对比实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D性质的粒子是氮分子,故选项推理错误。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C、𝐶𝑂2和𝐻2𝑂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铝大于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铝原子的质量大于钠,则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中铝原子一定比钠原子少,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A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D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C【解析】解:A、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由流程可知,设备1中发生的反应为碳和水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B、设备2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水和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正确;C、设备3中反应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𝑁2+3𝐻2=2𝑁𝐻3,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28:6=14:3,错误;D34正确;故选:C。根据每一个设备中发生的反应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此类试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搞清楚每一个设备中发生的反应。A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D

+

燃𝐶𝑂

+

𝑂,2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故选:A。2图象。

𝑂𝑀𝑔2+

11失去𝑎+𝑙

燃𝐻2𝑂𝑀𝑔2+;氧化铁中铁−2𝐹𝑒2𝑂3;故答案为:𝐻2𝑂;𝑀𝑔2+;𝐹𝑒2𝑂3;(2)如图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X的值为11,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故答案为:11;失去;𝑎+𝑙2燃𝑙。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答案】1+4(宏观)表示正十一烷这种物质;正十一烷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微观)表示一个正十一烷分子:表示一个正十一烷分子由11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构成放热氢能或电能或水能或风能或地热能或核能等【解析】解:(1)月球表面富含的氦−3原子,其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3,则中子数为3−2=1。故答案为:1。−2为+4。故答案为:+4。烷这种物质;正十一烷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微观)表示一个正十一烷分子:表示一个正十一烷分子由11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构成。故答案为:(宏观)表示正十一烷这种物质;正十一烷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微观)表示一个正十一烷分子:表示一个正十一烷分子由11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构成。或电能或水能或风能或地热能或核能等。故答案为:放热;氢能或电能或水能或风能或地热能或核能等。(1)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化学式可以表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意义。(4)氢气燃烧生成水,放热。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电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5.【答案】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2𝐻2

+

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2素组成的。

+

𝑂。2上述两种途径都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其判断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微观示意图为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微观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1)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

𝑂;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或 。1:2,进行分析解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电解水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实质,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𝑆

燃𝑆𝑂

化合氧2气的浓度不同化学光2𝑀𝑔+𝑂22

燃21个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氧离子,镁离子和氧离子结合形成氧化镁【解析】解:(1)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𝑆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2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212中,分别是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硫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氧气的浓度不同。①焰火中的白光主要是由金属镁燃烧产生,焰火中金属镁的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第14页,共20页PAGE2020页+

燃2𝑀𝑔𝑂。氧化镁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其形成过程的解释为1个镁212成氧化镁。故答案为:(1)+

;化合;2(2)氧气的浓度不同;2(3)

燃21个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氧离子,镁离子和氧离子结合形成氧化镁。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解答。(2)12(3)①根据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解答。②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集气瓶

+

+

↑酒精灯、铁架台检查装置气密性𝐶𝑎𝐶𝑂3+22𝐻𝐶𝑙=𝐶𝑎𝐶𝑙2+𝐻2𝑂+𝐶𝑂2↑𝐷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c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2【解析】解:(1)根据初中常用仪器名称可知,编号①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为高锰酸钾,生成物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加

+

+

↑;选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2还需要添加的实验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组装好装置后,在添加药品前需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2𝐶𝑂2,反应物为大理石和稀盐酸,生成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无3+𝑙=𝑙2+2𝑂+𝑂2↑;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择D;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E𝐶𝑂2部分性质。将干燥的浸润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小试纸条放c处,观察到c处干变红,所以对比c和d𝐶𝑂2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故答案为:(1)集气瓶;

△𝐾

+

+

↑;酒精灯、铁架台;检查装置气密性;2(3)𝐶𝑎𝐶𝑂3+2𝐻𝐶𝑙=𝐶𝑎𝐶𝑙2+𝐻2𝑂+𝐶𝑂2↑;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2(4)𝑐;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根据初中常用仪器名称进行分析;验步骤进行分析;验满方法;根据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进行分析。【答案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放出热量,生成物都有二氧化和水用湿抹布盖灭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与氧气接(助燃>𝑚2=𝑚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加,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根据图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实验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量,酒精燃烧是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热量,因此它们燃烧的共同特点是:放出热量,生成物都有二氧化碳和水;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通过降温和隔绝空气进行灭火;2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步骤4已经通入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而燃烧,因此步骤24();>𝑚24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发生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𝑚2=𝑚31>𝑚2=𝑚3;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故答案为:(1)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放出热量,生成物都有二氧化碳和水;用湿的抹布盖灭;>𝑚2𝑚3;(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加,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根据燃烧条件分析。(3)根据灭火原理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分析。(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需要认真思考进行作答。【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导致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常温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但热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温度相对低的冷空气的密度小,所以,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上方,故高的蜡烛先熄灭查阅资料可知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由探究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解析】解:(1)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导致石灰水变浑浊。(2)探究Ⅰ:完成图1实验,观察到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查阅资料可知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②图2实验中,蜡烛由上到下依次熄灭的原因:常温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但热的二氧化蜡烛先熄灭。故答案为:常温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但热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温度相对低的冷空气的密度小,所以,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上方,故高的蜡烛先熄灭。15.65%(16%)时蜡烛熄灭,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15.65%(约16%)时蜡烛熄灭,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完成图1支持燃烧。查阅资料可知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图2实验中,蜡烛由上到下依次熄灭的原因:常温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但热的二氧化碳烛先熄灭。15.65%(约16%)时蜡烛熄灭,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出热量𝐶

燃𝐶𝑂

𝐶+

温2𝐶𝑂𝑑𝑒𝑏黑色粉末变成2𝐶2𝐶𝑢𝑂温2𝐶𝑢𝐶𝑂2↑𝐶𝐶𝑂2温2𝐶𝑂𝐶𝑂2+2𝐶𝑎(𝑂𝐻)2𝐶𝑎𝐶𝑂3𝐻2𝑂碳能和氧气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