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海滨、湖沼地貌及其堆积物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9840d70a9a9afc3b8c5aba68127bcd/069840d70a9a9afc3b8c5aba68127bcd1.gif)
![第六章海滨、湖沼地貌及其堆积物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9840d70a9a9afc3b8c5aba68127bcd/069840d70a9a9afc3b8c5aba68127bcd2.gif)
![第六章海滨、湖沼地貌及其堆积物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9840d70a9a9afc3b8c5aba68127bcd/069840d70a9a9afc3b8c5aba68127bcd3.gif)
![第六章海滨、湖沼地貌及其堆积物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9840d70a9a9afc3b8c5aba68127bcd/069840d70a9a9afc3b8c5aba68127bcd4.gif)
![第六章海滨、湖沼地貌及其堆积物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9840d70a9a9afc3b8c5aba68127bcd/069840d70a9a9afc3b8c5aba68127bc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海滨、湖沼地貌及其堆积物1一、海滨地貌及其堆积物
海岸线是海边水、陆的交界线。2(一)海滨带和海岸带海岸又称为海岸带,它是陆地与海洋的接触地带,宽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其范围从陆向海由三个部分组成:
(1)后滨在高潮位之上,上界为最大波浪所能到达之处,又称为潮上带。
3(2)前滨在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为潮间带。
潮间带45(3)近滨在低潮位之下,至波长1/2的水深之处,该处为波浪作用基面。在此基面以下波浪作用十分微弱,故不列人海岸带的范围。近滨又称为潮下带或水下岸坡带。
6
海滨带:陆地和海盆的过渡地带,是海、陆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带。7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沿岸流作用风力作用河流作用生物作用海平面与地壳运动岩石及地质构造(二)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81、
波浪作用9波浪作用:海岸带的动力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沿岸流等。其中波浪是海岸地貌作用的主要力量,按波形可分为深水波和浅水波二种。深水波形成于水深大于一个波长的深海区和浅海区。深水波的水质点呈圆形运动,产生的波形对称。浅水波是形成于水深小于一个波长的海岸上。它是由深水波进人海岸带后转变而成的。浅水波水质点的运动因受海底影响而作椭圆形运动,波形不对称,前坡陡而短,后坡缓而长。波高随着波浪向岸运动而不断增大,最后到达岸边时,波形陡立而完全破碎,此时的波浪称为激浪(拍岸浪)。深水波10波浪变形波浪作用
11波浪破碎
波浪作用
12波浪折射
波浪作用
波浪进入浅水区后,由于海岸不规则弯曲或海底地形的起伏变化,使波峰线发生弯曲,波高发生变化的现象。13对海岸地貌发生作用的主要是浅水波,它在变形过程中,一方面对海底及岸边发生侵蚀或堆积;另一方面因波浪折射而造成海湾处波浪能量的辐散,产生堆积;而在岬角处因波浪能量的辐聚而发生侵蚀。142、潮汐与潮流作用:海水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潮汐对海岸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影响海岸带的作用范围及作用强度。在无潮或潮差很小的海岸,海面长期停留在某一海平面的位置上,波浪作用的有效能量较大,产生的地貌形态明显。但作用范围(高度)较窄。潮差大的海岸带情况相反。二、影响海岸带地貌类型的发育,如强潮海岸带以淤泥质潮滩、沙脊和盐沼地发育最好;中潮海岸带以着潮汐三角洲和潮汐通道发育最好;弱潮海岸带则以河流三角洲和堡岛最为发育。三、潮流流速影响海岸带的侵蚀与堆积。当流速为7-12cm/s时,可起动粘粒,流速18-20cm/s时,可起动沙粒。海岸带的流速一般都达到40—l00cm/s,侵蚀或搬运泥沙都有足够的力量。又如当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时,由涨潮流带入海岸带的泥沙落潮时不能全部带走,造成堆积。相反,当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时,海岸带不但没有堆积,而且还会发生侵蚀。
153、沿岸流作用:沿岸流是与海岸平行的水流,它在风浪推动下沿海岸一定方向流动,而且有一定速度,可侵蚀海岸或造成堆积。4、风力作用:风吹过海面时,把能量传递给海水,产生波浪以及海岸的增水或减水,从而造成海岸的侵蚀或堆积。因此不同的风向、风力强度和吹程.对海岸地貌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风的吹扬作用,还成为海岸风沙地貌发育的主要动力。风力作用16沿岸流:在风浪推动下沿海岸流动、与海岸平行的水流。17
5.河流作用河流每年直接输入海洋的泥沙有17000亿吨,另外还有大量的溶解质。这些泥沙大部分堆积在海岸带,它不仅直接堆出三角洲平原,而且还为其他海岸堆积地貌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6.生物作用
海岸带生物繁茂,生物的生长和遗体堆积,对生物海岸地貌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如贝壳堆积可形成贝壳堤海岸:红树林生长成为红树林海岸;珊瑚礁堆积成为珊瑚礁海岸等。
187.海平面变动和地壳运动的影响
海平面变动或地壳运动均影响着海岸带的范围、轮廓、侵蚀与堆积。第四纪更新世时,由于冰期和间冰期气候的变化,引起了海平面多次升降。距今1.5—1.3万前的最后一次冰期末,海平面位置比今日低约130m,当时世界上许多大陆架都变成为陆地。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直至今日位置。近一个世纪以来.海平面仍以每年1.8mm左右的速度缓慢上升。但局部的海岸带海平面因地壳变动而发生相对的升降变动。不论哪一种原因所造成的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地貌都将发生重大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或陆地下沉时,海水侵入陆地,海岸带向内陆迁移,形成溺谷、河口湾和水下阶地。此时海岸带海水加深,并受到侵蚀和后退,但近岸海底反而被堆积填高。如果海平面下降或陆地上升,海水退却,海底出露,陆地扩大,海岸带则外移,海岸带的海底因海平面下降,海水变浅而受到侵蚀,侵蚀物搬至岸边堆积,从而使海岸带前进。198.岩石及地质构造的影响
岩石和构造会影响海岸的侵蚀速度和形态。如软弱岩石和构造破碎带易被侵蚀,造成海湾及低平的海岸;坚硬岩石的海岸则难以侵蚀,多成为岬角和高陡的海岸。构造线与海岸线交角不同时,会造成不同的海岸类型。陡峭海岸20(三)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海蚀作用冲蚀磨蚀溶蚀21
1.海蚀作用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对海岸带的破坏作用,总称为海蚀作用。海蚀作用的方式有:冲蚀、磨蚀和溶蚀等。
冲蚀作用:是指波浪对海岸的撞击作用。在坡度较大的海岸,波浪到达岸边时,波浪的能量将全部作用于海岸,岸边所受的压力,受波高影响最大。波浪在冲击岩壁时,基岩裂隙中空气受到压缩,对围岩产生巨大压力,海浪后退后,受压缩的空气又突然膨胀,这样连续的缩胀骤然变化,使岩石崩解、破坏。磨蚀作用:主要是激浪流所挟带的沙砾对海岸进行研磨与凿蚀的作用。参与磨蚀的砾石多变成扁平状。溶蚀作用:是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除了对碳酸岩溶解外,对其他岩石和矿物如玄武岩、正长岩、角闪石及黑曜石等溶解也较明显,它们在海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在淡水中快几倍到十几倍。
22
海蚀地貌
海蚀洞(穴)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海蚀柱23(1)海蚀洞(穴)在陆地与海面接触的地方,经常受波浪的冲蚀、磨蚀和溶蚀,形成向陆凹进的洞穴和凹槽,称为海蚀洞及海蚀穴。一般宽度大于深度者称海蚀穴;深度大于宽度者称海蚀洞。常沿节理或抗蚀力较弱的部位沿岸断续分布。海蚀洞洞顶呈穹形,中部最高,口部下弯如鸟咀状。它往往在节理多和弱岩部位发育。洞的高度略高于海平面。24海蚀拱
海蚀地貌25(3)海蚀崖
海蚀穴在波浪冲蚀下不断扩大,当其上方的岩石悬空时,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岸因此而后退。海蚀崖的形态受岩性和岩层产状的影响很大,柱状节理发育的海蚀崖呈陡立状,向海倾斜的岩层常形成倾斜海崖,向陆倾斜的岩层也可以形成陡崖并能较好地保存。海蚀崖与海蚀拱桥
26(4)海蚀平台和海蚀柱
海蚀平台是海蚀洞和海蚀崖后退过程中出现的平坦石质台地。宽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向海微倾,位置在高潮面附近,是波浪侵蚀作用的产物,它与海蚀崖、洞的生成息息相关,具有指示海平面高度的地貌意义。突出在海蚀平台上未被蚀去的岩石,称为海蚀柱。
海蚀柱
海蚀柱与海蚀平台
27(四)、海岸泥沙运动及堆积地貌海岸带的泥沙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和纵向运动,泥沙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减弱时,会产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1.泥沙横向运动与地貌
当波浪作用方向与海岸线正交时,海底泥沙在波浪作用力和重力的切向分力的共同作用下作垂直海岸线方向的运动。泥沙横向运动后所形成的地貌有:海岸平衡剖面、海滩、下水沙坝和离岸坝。
(1)海岸平衡剖面平衡剖面的发育理论,由原苏联地貌学家曾柯维奇1946年提出。他认为水下岸坡经过波浪作用之后,最终将会成为一个动力平衡的剖面。他假设剖面作用之前要有三个条件:①水下岸坡的坡度不大,而且各点坡度相同。②波射线与海岸正交,波浪强度不变。③组成水下岸坡的沙粒粒径相同。28
在近岸与远岸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个中立点,在中立点上泥沙在一个波浪周期内向岸与向海的移距相等,并没有净位移。在中立点之上方和下方,泥沙将分别向岸和向海移动,结果出现上部侵蚀带和下部侵蚀带。上部侵蚀带的泥沙向岸移动,堆积在岸边,形成海滩;下部侵蚀带的泥沙向海移动,堆积在水下岸坡的基部,成为堆积平台。最后上、下侵蚀带合并,使整个剖面都具有中立性质,即达到了动力平衡。在这个剖面上泥沙只有往复摆动,没有净位移,这个剖面称为平衡剖面。29(2)海滩海底泥沙在平衡剖面塑造过程中,由波浪从水下带至岸边堆积而成。当波浪到达水深相当于1个波高的岸边时,发生完全破碎,成为激浪。激浪能把海底的沙砾掀起。激浪过后,波浪虽然消失,但在惯性力作用下它变成了一股强大的水流,即激浪流(分为:冲向岸的冲流和退向海的退流)。冲流挟带着由激浪掀起的沙砾冲向岸边,堆积成海滩。其位置在低潮位至高潮位稍上之处,即激浪流所能到达的最高点。海滩又可分为砾石海滩、沙质海滩和淤泥质海滩。301)砾石海滩:由粗大的砾石组成,一般只分布在有砾石供应的海崖前方。砾石经过反复磨蚀后,磨圆度好或中等,形态扁平、球形或杆形等。砾石海滩
312)沙质海滩:由沙和细砾组成,分布最广。它又分为:完全剖面海滩及背叠海滩二种。完全剖面海滩:呈堤状,有前后两坡,前坡向海倾,位于潮间带,是海滩的主要部分,又称滩面。海滩沙粒因经常受到冲流和退流的簸选作用,分选性较好,由陆向海变细。后坡向陆倾而窄,位于平均高潮面之上,由较为粗大的沙砾组成,它是在大浪时被强劲的冲流挟带,并越过滩肩脊堆积的,分选性较差。32
完全剖面海滩发育在平缓而宽广的水下岸坡上,因为这样才能使激浪流得到充分的活动和获得全部的堆积。这种海滩与海岸平行分布,如堤状,故又称为沿岸堤。
背叠海滩:在狭窄的海岸带,山丘紧靠着水边线,水下岸坡坡度较大,海滩的发育受到地形限制,只能形成单面向海的堆积,后方紧贴着海蚀崖。背叠海滩333)淤泥质海滩:淤泥质海滩发育于潮间带,主要由涨潮流和河流带来粘土及粉砂堆积而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细砂。它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附近、海湾、泻湖以及开阔而平缓的海岸地区。如我国的渤海湾、莱州湾、苏北海岸,欧洲的北海东岸等地,都有大片的淤泥质海滩分布。宽度不一,如我国苏北的泥滩宽20—30km,欧洲北海的泥滩宽7—15km。淤泥质海滩34(3)水下沙坝和离岸坝在水深约2个波高(2h)处,波峰发生局部破碎,波能消耗,波浪搬运力减弱,部分泥沙因而堆积下来,成为水下沙坝。在广阔的水下岸坡上,有时出现垄岗状的水下沙坝一条或数条,分布与海岸平行,长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不等。以后波浪的尺度(波长、波高、波速等)变小,继续向岸前进。这一过程可进行多次,于是就堆积出多条水下沙坝。如果沙源丰富,沙子不断补充时,水下沙坝便可能露出水面成为离岸坝,它与海岸之间被一长形的泻湖水域所隔开。35
湾顶滩
海岸线向海转折的岸段上
沙咀
海岸线向陆转折的岸段上
拦湾坝海岸岬角或人工建筑物影响范围内
连岛坝海岸外侧存在的岛屿与大陆之间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362.泥沙纵向运动及堆积地貌
(1)泥沙纵向运动当波浪的传播方向和海岸线斜交,海岸带泥沙所受的波浪作用力和重力的切向分力不在一个方向,泥沙颗粒按波浪力作用方向与重力沿岸坡分力的合力方向沿岸移动。由1—7点为泥沙的运动曲线,但总的方向与海岸平行,即纵向运动。37(2)
堆积地貌1)湾顶滩:发生在海岸线向海转折的岸段上。设海岸AB段的波射线与岸线斜交时,入射角口等于泥沙流容量最大角甲,泥沙得到全部搬运。到达BC段后入射角α>φ,此时容量减小,泥沙发生堆积,填充了整个湾顶,成为湾顶滩,形如三角形的海滩。
382)沙咀:当海岸线向陆转折时,将在转折处出现沙咀地貌。仍假设在AB岸线波浪的入射角α相等于泥沙流容量最大角φ,泥沙得到全部搬运。但移至B点以后,入射角α<φ,容量减小,发生堆积,并逐渐伸人海中,形成沙咀。沙咀常见于港湾口、海峡口、河口及海岸突出处,它妨碍了船只进出港口,但也可作为天然防波堤。沙咀沙咀393)拦湾坝:海岸如果受到岬角或人工建筑物的遮蔽,在遮蔽体之后的波影区内,波浪能量减小,进入波影区的泥沙也因而发生堆积。BCD为波影区,泥沙流从A到达B点以后开始堆积,呈沙咀形式伸出海岸,最后连接对岸岬角D,形成拦湾坝。拦湾坝不一定把湾口全封闭,可能留出一缺口供潮流及河水出入,拦湾坝内的海湾称为澙湖.40
4)连岛坝:海岸外侧如果存在岛屿,岛屿背后与海岸之间存在波影区,当泥沙移至波影区时,同样因波能减小而发生堆积。堆积物从大陆岸边向岛屿延伸,最后与之相连,形成连岛坝,如山东的芝罘岛连岛坝。连岛坝有单股、双股、甚至三股等。山东的芝罘岛连岛坝41(五)、海岸类型海岸地貌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形态成因关系,而且呈有规律的组合,构成具有一定特征的海岸,即海岸类型。同一海岸类型的地质、地貌、动力作用与海岸生物等方面都有着相似性。
下面简述以海岸地貌形态成因及组成物质为指标,分出四种海岸类型:山地海岸、平原海岸、台地海岸和生物海岸。
42431、山地海岸构成海岸的地貌基础为山地或丘陵,组成物质为基岩,海岸线曲折,海蚀地貌发育,多岬角和海湾。(1)岬湾海岸山地海岸的代表类型,海岸带主要由岬角及海湾组成,其中岬角的海蚀作用强烈,海蚀地貌也很发育;岬角之间为海湾,常常发育出沙砾质海滩,或由多列沿岸沙堤组成的沙质海岸平原。海湾岸急水深,多成为良港所在地,如辽宁的大连湾,山东青岛的胶州湾,福建的泉州港、厦门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等。泉州港44(2)沙坝—潟湖海岸由于湾口拦湾坝的发育而造成的由沙坝、泻湖二个主要单元组成的海岸。拦湾坝多存在缺口,成为潮汐通道,入口处(潟湖内)堆积出涨潮三角洲,出口处堆积有退潮三角洲,二者均阻碍航行。潟湖内水浅堆积作用较强,四周常见沼泽及淤泥质海滩发育。如粤西的水东港。
45(3)溺谷海岸海水淹浸山地河谷而成,溺谷深入内陆,水面宽阔,深度大,纳潮量也大,冲刷很强,两岸堆积平原不很发育,是港口选址的较好地点。如广东的北海湾(镇海湾),浙江的象山港,福建的沙埕港等。46
(4)峡湾海岸它是海水入侵冰川谷而成的海湾。湾宽水深,伸人内陆,海岸陡峭。如北欧挪威的一个峡湾,长达220km,南美智利的巴塔哥尼亚的一个峡湾,深度为1288m,是世界最深的峡湾。47(5)纵海岸指地质构造线(褶皱或断层)与海岸线相平行的海岸,所成的海湾、半岛和岛屿等排列均与海岸平行。如地中海的达尔马提亚海岸。48(6)横海岸地质构造线与海岸线直交的海岸,所成的海湾、岛屿和半岛与海岸垂直。如西斑牙西部的里亚斯海岸。49(7)斜交海岸海岸线与构造线呈一定角度相交的海岸,如我国浙江和广东的海岸。如果有二组构造线均与海岸斜交时,则形成更复杂的“X”型海岸,它以广东的大鹏湾与大亚湾为典型,这里有NE及NW二组构造与海岸相交。所成的海湾、岛屿和半岛互相交叉,海岸显得非常曲折。
(8)断层海岸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岸线挺直,海崖峻峭,水下岸坡急陡。如我国台东海岸,崖高1200m,坡度达45°,海蚀地貌发育。502、平原海岸:地貌基础为平原,组成海岸的物质为松散细颗粒碎屑物,海岸线比较平直,水浅,海积作用较强。(1)三角洲海岸大河入海的海岸,发育三角洲。海岸特征受三角洲平原的形态与沉积影响,向海延伸速度较快。三角洲的顶部发育时间较早,堆积较高,可能高出潮面。中、下部发育时间较晚,可能被潮水淹没。边缘部分地势低洼,多为泥滩或积水成为沼泽地。或者被沿岸沙堤包绕,如粤东的韩江三角洲海岸。51(2)三角湾(河口湾)海岸平原地区的河口下沉或海面上升,把河口淹没的海岸。海岸带呈三角形或喇叭形,故名。如我国钱塘江的杭州湾及亚马孙河口。该类海岸受潮流及波浪冲刷强烈,水下深槽发育,湾口地势低平,泥滩发育。52(3)淤泥质平原海岸海岸地貌基础是河—海积平原。如渤海湾西岸(滦河与黄河三角洲之间)、苏北海岸和台湾西部(彰化至台南)海岸等。形成海岸的物质较细,主要是粉砂淤泥。物质来源丰富,多来自当地中小河流冲积物和由附近三角洲带来。海岸线平直,岸坡平缓,淤泥质海滩发达。533、生物海岸:海岸生物生长繁盛,成为海岸发育的主导因素。在生物海岸之中,以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最为典型。(1)红树林海岸由红树林及林下沼泽泥滩组合的海岸,称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是发育在热带和亚热带泥滩上的耐盐性植物群落。红树林植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红树林以红树种植物为主还包括半红树种类,狭义红树林只包括红树种植物,以木本红树为主。54红树林海岸地貌特点从海向陆可分为三带:
1)白滩带:稍高出低潮面,经常受波浪和潮流作用,无红树或仅零星生长红树。
2)潮间红树林沼泽带:由白滩带以上至高潮面,红树生长最茂盛,林下为淤泥沼泽地,阴暗潮湿,潮沟发育,土壤稀烂,多腐枝落叶,有机质丰富,枝叶腐烂后变为NH4和发出H2S恶臭。
3)潮上红树林干地带:位于高潮面之上,只有特大潮水才能到达,潜水面下降,土壤脱盐脱水加强,并逐渐疏干,被半红树及其他陆生植物所代替。红树林海岸演变红树林形成后,阻滞了波浪和潮流对海岸的冲刷,促进了淤积作用,使林下泥滩不断淤高,地下水位下降,土壤逐渐疏干、变淡,红树植被也渐渐被半红树植物所代替。原来的盐沼泥滩变为坚实的土壤和泥炭层,地面长草,潮汐一般不能到达。此时红树林海岸便转化为滨海平原。
552.珊瑚礁海岸珊瑚礁是以石珊瑚骨骼为主体,混合其他生物碎屑(如石灰藻、层孔虫、有孔虫、海绵、贝类等)所组成的生物礁。由珊瑚礁构成海岸称为珊瑚礁海岸。珊瑚生长的环境条件:(1)要求生长在暖水中:最适宜水温为25℃~30℃。(2)要求有充足的光照:珊瑚主要与虫黄藻共生,才能生长良好。虫黄藻是一种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就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3)有适当的盐度:珊瑚可在27‰~40‰的盐度中生长。(4)要求水体运动更新:不断扰动或运动的水体含有较多的溶解氧和饵料,有利于珊瑚的生长。(5)要有适宜的附着基底:一般坚实的基底,利于珊瑚的固着生长。泥沙质基底容易被波浪和水流掀动,不利于珊瑚的固着。(6)要有较高的透明度:清晰透明的海水利于珊瑚生长,相反,浑浊的水体,由于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泥沙),不利于珊瑚的呼吸与生长,甚至会令其窒息死亡。56(1)珊瑚礁分布范围分布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及暖流所经过的海区,总面积为60万km2。集中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热带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其次为海南岛、澎湖列岛及台湾沿岸等地。(2)珊瑚礁地貌类型有岸礁、堡礁及环礁三种:
1)岸礁:也称裙礁。它紧贴着海岸带发育,高度在低潮面之下。地貌上主要由礁坪(礁平台)和礁坡二部分组成。礁坪近岸,地面平坦,内有礁沟。礁坡近海,急陡,由活珊瑚组成。
2)堡礁:也称离岸礁。呈堤状平行于海岸分布,与陆地之间隔以潟湖或带状海。世界上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岸的大堡礁,长达2100多公里,由内、外二列堡礁组成,宽40—120kin。大堡礁与陆地之间的带状海,水深30—40111,宽0.9-18km。该珊瑚礁发育在昆士兰岸外断块基础之上。
57
3)环礁:平面上很不规则,呈圆形、椭圆形,甚至不规则的三角形及菱形等。直径一般为2-3km,大者可达l00km。环礁礁体除少数为封闭之外,大多数有一个或多个缺口,这些缺口成为潮汐通道,大缺口可通行大轮船或军舰。环礁的礁体,有的沉没于水下10-20多米,少数露出水面成为珊瑚礁岛屿。被环礁包围的是泻湖,水深一般不超过100m,多数小于60m,湖内常常有斑礁(独立发育的小型珊瑚礁体)分布。世界上有环礁330多座,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大西洋仅有10座。我国南海中的环礁也很多,四大群岛中的东沙、西沙和中沙群岛都由环礁组成,南沙群岛的西北部也有5座环礁。
58(3)珊瑚礁的发育理论早在1874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珊瑚礁的结构和类型》一书中就提出了沉降发育说,他认为珊瑚礁的发育经过三个阶段:开始时在岛屿(火山岛)周围发育了岸礁。后来岛屿逐渐下沉,岸礁的外围因生长条件良好而继续往上生长,形成了堡礁,它与岛屿之间被带状泻湖或浅海隔开。最后岛屿全部沉没成了泻湖,堡礁仍然往上生长,成了环礁。近期研究认为,冰期及冰后期海面变化及海底扩张,对珊瑚礁的发育也有重大影响。美国一位名叫威廉-迪金森的地质学家认为,海平面高度变更以及侵蚀作用在环礁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迪金森特别指出,在1842年达尔文提出环礁形成理论时,达尔文对于海平面变更现象显然还是一无所知的。59二、湖泊地形及其堆积物湖泊:指终年蓄积了水,又不直接与海洋相连的天然洼地。它是湖盆和湖水的总称。
湖泊与水库的区别:湖泊是天然成因;水库是人工建成的。
60
地球上湖泊的总面积有270万km2,占全部大陆面积的1.8%。世界上湖泊最集中的地区有芬兰(号称“千湖之国”)、瑞典,以及加拿大和美国北部。
世界上最大的湖是______?世界上最深的湖是________?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是______?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_____?几个问题:里海贝加尔湖青海湖贝加尔湖苏必利尔湖61湖泊的作用①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的作用。②湖泊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水源,人们可利用湖水发展灌溉、发电、城市工矿的供水、水上运输、养殖业、旅游业,有的还能提供大量化工原料(如盐、除芒硝、石膏等以及多种稀有元素)。62湖泊是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泊主要有构造湖、火山湖和阻塞湖等;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泊主要有河成湖、风成湖、冰成湖、海成湖以及侵蚀湖等。一般内力作用形成的湖泊规模较大,而外力作用形成的湖泊规模较小。
干燥区的湖泊由于盐分不断积累,淡水湖转化为咸水湖。63(一)湖泊的分类
1.按湖盆的成因分类
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而沿断裂(断裂、断层、地堑等)产生一些凹陷形成湖盆。特点是:湖岸平直、狭长、陡峻、深度大。例如,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滇池、洱海。还有一些是由于构造运动引起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职业心态课件
- 慢性胃炎的食疗调养课件
- 《期末考试总动员》课件
- 《调度操作规程》课件
- 《cA水利工程》课件
- 《隧道爆破技术》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机械防震脚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快速液压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安全路锥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电力监控系统介绍》课件
- 2025年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寒假实践特色作业设计模板
- 2024年福建漳州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一年级上学期口算练习(600题打印版)
-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立卷分类表(全)
- 六年级上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 溢流堰稳定计算
- 马晓宏_《法语》_第一册复习(课堂PPT)
- 道路环卫清扫保洁项目应急处置预案
- 东四命与西四命的吉凶表(共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