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院眼科-两眦疾病课件_第1页
临床医学院眼科-两眦疾病课件_第2页
临床医学院眼科-两眦疾病课件_第3页
临床医学院眼科-两眦疾病课件_第4页
临床医学院眼科-两眦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两眦疾病

教材131页[教学目的要求]一掌握流泪症和漏睛的临床表现,两者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二掌握漏睛对眼组织的潜在性危险三熟悉流泪症和漏睛的常见病因病机四了解流泪症和漏睛的辩证治疗2006-02-031[两眦与脏腑的关系]两眦即大小二眦,为上下胞睑的内外联合处,大眦(内眦),小眦(外眦、锐眦)

内应于心,属五轮中的血轮,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两眦疾病多与心和小肠有关属外障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2006-02-0322006-02-0332006-02-035

常见疾病

中医西医流泪症泪道阻塞或排泄异常

漏睛慢性泪囊炎漏睛疮急性泪囊炎赤脉传睛眦性结膜炎

胬肉攀睛翼状胬肉

两眦疾病2006-02-036

第一节流泪症

[定义]

流泪症是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的眼病

根据流泪冷热性质不同而分为

冷泪

与热泪

冷泪按程度不同,又分迎风冷泪证、无时冷泪

2006-02-037

[病因病机]1肝血不足,泪窍不密,风邪外引而致2气血不足或肝肾两虚,不能约束其液,而致冷泪常流3椒疮邪毒,侵入泪窍,导致排泪窍道狭窄或阻塞,泪不下渗而外溢2006-02-039[临床表现]患眼无赤肿痛,仅流泪或迎风流泪更甚,或冬春时节遇寒风刺激流泪加重眼部检查:泪液不时溢出,内眦下方皮肤潮湿;或见泪小点外翻冲洗泪道:通畅,或通而不畅,或不通,但均无黏液或脓液从泪小点溢出2006-02-0310[辅助检查]将2%荧光素钠溶液滴人患眼结膜囊内,稍后用一湿棉签擦下鼻道,观察棉签是否带荧光素钠颜色,若有说明泪道尚通畅;否则为不通。X线碘油造影:准确显示泪道阻塞部位。2006-02-0311

[辨证论治]1肝血不足,复感风邪证

症状遇风泪出;兼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脉细

辨证要点血虚,感受风邪,迎风流泪

治法补养肝血,祛风止泪

方药止泪补肝散加减2006-02-0313

2气血不足,收慑失司证

症状泪液常流,清冷稀薄,不耐久视;兼面色少华,神疲体倦;舌淡苔薄,脉细

辨证要点

脾虚,收慑失司,无时流泪

治法益气养血,收摄止泪

方药八珍汤加减2006-02-0314

加减

迎风泪多者,加防风、白芷以祛风止泪冬月泪多,有畏寒、肢冷,酌加细辛、桂枝以温阳散寒止泪2006-02-0315

加减

畏寒、肢冷者,加巴戟天、肉苁蓉、桑螵蛸以温肾阳迎风尤甚者,加防风,白芷以祛风止泪2006-02-0317

外治1点眼药八宝眼药点眼,每日3次。2含硫酸锌的滴眼液点眼,每日3次。3手术泪道阻塞者,考虑手术治疗。如泪道激光成形术,或泪道探通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术2006-02-0318

针灸疗法

适应症泪道通畅而流泪者

方法取同侧睛明穴。将1.5寸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随即缓缓捻转刺入睛明穴5~8分,以得气为度,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2006-02-0319第二节漏睛[定义]漏睛是指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沁而出为特征的外障眼病漏睛《证治准绳》热积必溃之病《原机启微》常为椒疮的合并症2006-02-0321

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泪囊炎

对眼珠安全构成潜在性威胁,如果行内眼手术或眼珠外伤,尤其是黑睛破损,则易被邪毒侵袭而发生凝脂翳、黄液上冲等眼病[常因并发角膜溃疡,眼内炎而导致失明]

2006-02-0322[病因病机]外感风热,停留泪窍,泪道不畅,积伏日久,泪液受灼,煎熬成脓心有伏火,脾蕴湿热,上攻泪窍,积聚成脓本病可由椒疮及相关鼻病引起2006-02-0323左眼慢性泪囊炎2006-02-0325指压泪道冲洗泪囊

有大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返流

泪囊扩张可形成泪囊黏液囊肿2006-02-0326

[治疗]

一辨证论治1风热停留证

症状大眦头皮色如常,或泪囊处稍显隆起,按之不痛,有少量黏液自泪窍溢出,自觉隐涩不舒,时而泪出;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要点

风热之邪侵袭泪窍。无明显局部

与全身症候2006-02-0329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白薇丸加减

加减若有脓汁溢出,可加入蒲公英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2006-02-0330

2心脾湿热证

症状大眦头微红,黏稠脓液常自泪窍溢出,拭之又生,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局部与全身症候明显

治法清心利湿

方药

竹叶泻经汤加减2006-02-0331

加减

脓多黏稠,可去羌活,选加天花粉、漏芦、乳香、没药以加强清热排脓,祛瘀消滞2006-02-0332

二外治

滴滴眼液:抗生素滴眼液,如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日3次。滴药前反复挤压泪囊处,尽可能将脓液挤出,使药物直达病所

泪道冲洗:用黄连液或抗生素类药液冲洗泪道,如0.4%庆大霉素液,每日1次2006-02-0333

泪道探通术:经泪道冲洗和药物治疗,脓性分泌物消失一段时间后,可行泪道探通术。探通时必须小心,切忌粗暴,以防损伤泪窍,形成假道。探通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根据情况选用泪囊摘除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泪道激光成形术,或泪道探通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术2006-02-0334

[预防与调护]

1及时治疗椒疮,减少和防止本病发生。2治疗鼻部疾病,防止本病发生。3点眼药前,先将黏液或脓液挤出,以便药达病所4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刺激之品2006-02-0335廣州流花湖公園廣州流花湖公園2006-02-0336第三节漏睛疮[定义]漏睛疮是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然红肿热痛,继之溃破出脓的急性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急性泪囊炎2006-02-0337

[病因病机]

1心经蕴热,或素有漏睛,热毒内蕴,复为风邪所袭,风热搏结于内眦2嗜食辛辣,心脾热毒壅盛,上攻泪窍,气血凝滞,结聚成疮3病久正不胜邪,邪气留恋,致病程缠绵2006-02-0338

[临床表现]

症状患处皮肤红肿、灼热、疼痛,流泪。严重者,可伴恶寒、发热、头痛

检查泪囊区皮肤红肿,触之坚实,压痛明显。严重者,炎症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及面颊部,胞睑红肿难开,白睛红赤肿胀,耳前及颌2006-02-0339下淋巴结肿痛等。数日后红肿局限,出现脓点,脓肿自溃,脓液排出,炎症减轻。或形成泪囊瘘管,经久不愈,泪液常从瘘管溢出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2006-02-0340[诊断要点]1发病急2泪囊部红肿热痛触及硬结,压痛明显2006-02-0341[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热上攻证症状患处红肿疼痛,热泪频流,头痛,可伴恶寒发热,苔薄黄,脉浮数辨证要点

早期,全身症候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2006-02-0342

方药驱风散热饮子

加减红肿高起明显,加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2006-02-03432热毒炽盛证

症状

患处红肿高起,坚硬拒按,疼痛难忍,红肿漫及面颊胞睑。全身可伴有发热心烦,口渴便燥,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要点

局部症候及全身热毒炽盛为主

治法清热解毒,消瘀散结2006-02-0344

方药

黄连解毒汤加减

加减热甚:加银花、蒲公英以加重清热之功大便燥结:加大黄以泻热通便肿痛:加穿山甲、皂角刺托毒排脓2006-02-03453正虚邪留证

症状患处微红微肿,稍有压痛,但不溃破或溃后漏口难敛,脓汁稀少。可伴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微。

辨证要点

以全身气血不足症候为主

治法补气养血,托里排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加减溃后漏口不敛,加玄参、天花粉、白蔹2006-02-0346

二外治

滴滴眼液:抗生素眼药水,如0.3%氟哌酸眼药水点眼,每日3次

湿热敷:适用于早期

药物敷:未成脓者可用紫金锭调和外敷,或选用新鲜芙蓉叶、野菊花、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等一、二味洗净捣烂外敷,以清热解毒,促其消散。亦可加用湿热敷,每日3次2006-02-0347已成脓者,应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待脓尽,除去引流条若已成漏者,考虑手术治疗,如泪囊摘除或泪囊鼻腔吻合术并除瘘管其他治法全身使用抗生素,如先锋Ⅵ、甲硝唑,口服或静脉滴注2006-02-0348

[预防与调护]

1饮食宜忌辛辣刺激,以防漏睛变生本病。病处危险三角区,急性发作时不可挤压患处,以免脓毒扩散2红肿热痛者,切勿采用泪道冲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