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文艺复兴课件_第1页
西方音乐史文艺复兴课件_第2页
西方音乐史文艺复兴课件_第3页
西方音乐史文艺复兴课件_第4页
西方音乐史文艺复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时间:约公元1450——1600年实质——还人性以自由,以“人文主义”为思想的实质,当时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另一方面,他们要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在关心灵魂得救的同时,也向往世俗的享受。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1、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也加剧了人们心中的恐慌,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2、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3、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4、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音乐特征:1、以声乐为主的复调创作手法,不仅体现在宗教音乐中,同时渗透到世俗音乐中,从而导致以复调技法为桥梁的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融合2、音乐家不仅在教堂担任职位,创作宗教音乐,还受雇于宫廷提供世俗音乐,音乐家的地位提高,音乐也变得更加普及,大众化,同时由于这种多元化的渗透,世俗音乐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宗教音乐的表现也更加丰富。3、音乐性质的变化,由娱神向娱人转变,宗教音乐更加世俗化,更加繁荣,以家族出现的音乐赞助人邀请音乐家为自己创作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创作专业化,音乐不仅作为文化娱乐,还是高雅豪华的标志。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从四个方面来了解第一节文艺复兴早期的乐派第二节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第三节世俗音乐的繁荣第四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第一节文艺复兴早期的乐派15-16世纪进入声乐复调发展的盛期复调声乐音乐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勃艮第乐派(15世纪初)

代表人物:杜费、班舒瓦第二阶段——佛兰德斯乐派(15世纪中后期)

代表人物:奥克冈、诺斯坎、拉索第三阶段——罗马乐派(16世纪中期)

代表人物:帕勒斯特里那第四阶段——威尼斯乐派(16世纪后期)

代表人物:维拉尔特勃艮第乐派1、形成与发展(1400-1450)法国北部、比利时及荷兰南部地区形成的音乐流派。严格地说,“勃艮第”并不具有国家、民族的含义,它更多的是一个时期中的地理文化概念。

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这些作曲家的活动集中在勃艮第地区的范围内。勃艮第地区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中部、东北部领地。这些音乐家也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乐派”,因为勃艮第宫庭中音乐家的流动性很大,音乐是开放的“国际性”风格。2、音乐特点:三声部复调音乐;旋律、节奏集中在高声部,声部间并且以三度和六度的方式进行;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的融合,宗教音乐主要是指经文歌,世俗音乐指尚松;普遍运用兰迪尼终止式。(1761)3、代表人物杜费自幼在勃艮第领地内的康布雷大教堂当唱诗班歌手,年轻时在意大利各宫廷、勃艮第宫廷任职,后来成为康布雷大教堂的神父。15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创立了法国的复调世俗歌曲尚松。他的弥撒曲有重要价值:1、第一次将世俗曲调运用到弥撒中2、第一次将经文歌四声部运用到弥撒曲中

杜费的手稿返回班舒瓦:天主教神父与杜费同为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他的音乐以三声部尚松为代表,他的音乐中世俗音乐占重要的位置(高声部以人声为主,下两个声部以乐器伴奏为主,旋律性较强)代表作:《回旋歌》佛兰德斯乐派1、形成(1450—1600)法国北部、比利时及荷兰南部地区形成的音乐流派。使复调对位音乐发展到盛期,在弥撒曲和经文歌中常常把世俗曲调作为定旋律,常采用尚松、牧歌等题材进行创作。2、音乐特点:强调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的平等重要;喜好丰满的音响,三和弦完整出现,和声因素开始出现;弥撒曲出现四声部,并且分成两个声部进行重唱,形成对应;兰迪尼终止被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所取代。代表人物:1、奥克冈(第一代作曲家)2、若斯坎(第二代作曲家)3、拉索(第三代作曲家)1、奥克冈(第一代作曲家)历经法国三代君王,受到勃艮第音乐的影响。特征:喜欢运用模仿的复调手法“迷你卡农”创作三十六个声部的卡农曲2、若斯坎(第二代作曲家)致力于复调音乐经文歌的创新,但不做迷宫式的音乐。强调歌词的意境、歌词的表现的内容,不做数学式的音乐。3、拉索(第三代作曲家)涉猎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音乐体裁,尚松、弥撒曲等。拉索是这个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开始出现三和弦的因素、初步建立和声的功能(主——属、属——主);弥撒曲写作,用世俗曲调来创作“定旋律”;奠定了两种复调音乐作曲技法(对位模仿,对位和声有主调音乐倾向);音乐风格自由、生动;注重歌词的内涵罗马乐派1、形成16世纪中叶,天主教鉴于宗教音乐日趋世俗化,认为过于华丽繁华的音响破话了人们虔诚的信仰,因此,当时,以罗马圣彼得教堂为中心,聚集了一批作曲家,他们从事声乐复调的创作,形成了受弗兰德乐派影响,又具有安详性格的声乐复调音乐,这种音乐被称为“罗马乐派”。2、音乐特点:各声部精细,歌词不被复调掩盖,一个字对一个音,不花唱;极少用半音,音乐协和;使用三和弦的原位和第一转位为主;音乐不复杂、清新、明亮、冷静、朴实的风格,避免了不协和音乐的碰撞;回归圣咏音乐,趋于保守3、代表人物帕勒斯特里那威尼斯乐派1、形成威尼斯乐派于15世纪后半叶,由弗兰德斯乐派音乐家维拉尔特创立的一种音乐流派。16世纪,得到威尼斯乐派最杰出的作曲家加G布里埃里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圣马可大教堂空间广阔,有对应的两架管风琴,两个合唱队分别站在教堂的两侧,常分为八到十二声部,形成气势宏伟,交相呼应的复调圣歌,这种复调音乐的风格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又一典范。双重复调的合唱成为威尼斯乐派的特征,也为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音乐特点:复合唱形式,每个合唱队7、8个声部形成二重唱。气势宏伟、交相辉映。为巴罗克时期大协奏曲产生奠定基础,推动了器乐体裁的独立发展。3、代表人物维拉尔特:首创复合唱形式,创立了威尼斯乐派;G.加布里埃利:开创了巴洛克协奏风格的先声,推动了器乐体裁的独立发展,近代配器法之父;A.加布里埃里:按声区对合唱队进行分组,推动管风琴技巧的发展,形成托卡塔、赋格、前奏曲等器乐体裁。第二章宗教改革16世纪横扫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1517年。用母语唱圣歌这些圣歌在不同的国家贯以不同的名称。返回

马丁·路德1、人物简介全家是天主教教徒神学博士同时又是大学教授,精通音乐,是个很好的男高音,会作曲。2、新教产生的背景德国被称为罗马教廷的奶牛,罗马教会的粮仓,罗马教廷发行了赎罪卷,导致很多人对这件事情的反感,于是他就跟德国教会的主教谈话,结果没有用,第二天贴了《95条伦纲》,这件事激怒了罗马教皇,与他论辩,他驳斥教皇派来的使者,于是罗马教皇将他赶出教堂,驱逐教门。他马上另立门户,建立了新教。天主教圣职人员终身不能结婚,任何世俗的东西不能接触,等级观念很重。教皇红衣主教主教(跟神父忏悔)神父一般神职人员新教牧师:白天上班在教堂,晚上和妻儿老小在一起,有工资。牧师带着教徒祈祷,直接可以跟上帝对话。3、改革后的音乐形式马丁•路德改革后的新教音乐(众赞歌)的特点:

新教音乐的核心体裁是不用拉丁语而译成德语来演唱。众赞歌的曲调简单易唱,来源有的采用民间的通俗曲调,有的由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还有一部分由路德和其他一些作曲家新创作而成。采用单声部的音乐形式,后来吸取尼德兰乐派的复调艺术,使单声部的新教歌曲成为四部和声的圣咏合唱,旋律在高声部,接近后来的主调风格。法国、瑞士——格律诗篇用法语演唱用《圣经》中的格律诗作歌词曲调采用《格里高利圣咏》,很少使用新创作的曲调旋律单声部齐唱,后来发展成四声部合唱音乐风格温和、含蓄、不及众赞歌活跃有力,卡尔文反对音乐上的精雕细琢的复杂形式。英国——礼拜乐、赞美歌还是罗马教廷的音乐,内容形式大致相同。用英语演唱改革背景英国国王想离婚,罗马教廷不同意,于是与罗马教廷断交,另立宗教系统,与罗马教廷脱离,于是引进新教,没有实质的变化,是从上之下的改革。4、音乐的共同特点(1)改复杂奢华的弥撒仪式为简朴庄重的礼拜仪式。(2)改拉丁文歌词为母语歌词,人人皆懂。(3)强调合唱中的高声部,对位法中和声因素的使用。迫于德国宗教改革的威胁,罗马教会1545年在意大利北部的特兰托召开宗教会议,商讨应变措施来反对宗教改革,遏制新教的发展。对于出席会议的主教们来说,失去的已经失去了,关键是如何保住现有的一切。这个会议开了18年。为了防止异端思想的的侵蚀,会议重申了天主教的教义,并设立了“禁书”机构以检查书籍。会议的后期设立了以红衣主教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来审议宗教音乐问题,并公布了一些准则,包括复调音乐中的歌词必须清洗可辨、反对圣咏中无节制的花唱旋律、排除圣咏中的世俗因素以保持教会音乐的纯洁性等等。这份决议对罗马本城的天主教音乐有直接影响,促成了严肃的罗马乐派。特兰托会议:返回主调音乐:以一条旋律为主要乐思,其他声部处于服从\协作\陪衬地位,主调取代复调地位,成为主要的思维形式,音乐形象明显,感情表达明确,欣赏者比较容易融入其中,主调音乐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在古典主义时期蓬勃发展.复调音乐: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独立旋律的音乐是复凋音乐,每条旋律的地位同等重要,不存在谁为谁伴奏的问题.2、音乐家们开始转向对歌词的关注,出现了”专有音乐和描绘性音乐”,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家都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世俗化的音乐体裁,象牧歌、尚松、利德等,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代表性的作曲家。意大利牧歌就是遵循了这种创作手法,根据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来创作.

第三节世俗音乐的兴起

声乐为主的复调不仅在宗教音乐中,同时渗透到世俗音乐中,导致了宗教与世俗音乐的大融合.这些新音乐体裁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改变着欧洲音乐以宗教体裁为主的单调局面,为欧洲音乐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音乐家的工作宗教改革

意大利牧歌产生:意大利16世纪的牧歌是教堂之外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世俗音乐体裁。内容:歌词多为名人雅士所创作,一般有较高的文学水准,许多是爱情诗,表达出诗人细微的心绪。音乐注重对歌词的细致表达。形式:主调音乐。

特点:诗文往往是较高的文学雅士写成,音乐家特别注重对诗文内容的表达,诗文与音乐形成彼此辅助,互相影响的关系.音乐表情性的加强.

牧歌的创作目的和演出场合也不尽相同,有些为宴会、婚礼、节庆而创作,有些是为戏剧演出或某种娱乐而创作的。

牧歌分为三个阶段,持续了一个世纪的发展:早期:四声部,根据诗文的内容,作品音乐节奏会随文字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了充实的表情资源,加强了理性创作原则的感性成分.中期:作曲家有很多新的尝试.晚期:突出个性风格,注重主调风格和复调风格的结合,尤其是变化音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性音乐.戏剧性加强.

蒙特维尔第(1567-1643):蒙特维尔第的一生跨越了两个时期,既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伟大的牧歌作曲家,又是巴罗克早期意大利歌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牧歌体现出主调与复调风格自然结合,音乐忠实于歌词的表现,和声富有表现力,自由地运用不协和音等特征。他关注的不仅是歌词的表现,还有作品整体的戏剧性。返回杰苏阿尔多牧歌《我离去,不再说话》返回蒙特威尔第牧歌《残酷的阿玛里利》法国尚松

法国在15世纪里并没有形成自己有个性的音乐体裁,尚松虽然一直以法文为歌词,但音乐风格是法——弗兰德乐派的。直到16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法国作曲家才发展出了一种典型的法国风格的尚松,在诗词和音乐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因此被称为“法国尚松”。法国尚松题材范围很广,但有一个总的特点:描绘生活、反映生活,可以描绘热闹的集市、战争、大自然、爱情等等,有严肃或戏剧性的爱情内容,也有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内容。诗词摆脱了以往的格律诗,改用通俗明晰、风趣幽默而口语化的短诗节诗歌为歌词,旋律不象弗兰德乐派的尚松那么优美,而是具有轻快的朗诵性,常采用同音或同一音型的反复,显得简洁单纯、活泼粗犷。音乐根置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多为四个声部。雅内堪(1485-1558)16世纪30、40年代出现的一位重要的法国尚松作曲家,他创作了250余首尚松,主要以一些描绘性强的尚松闻名,题材以社会事件、大自然、风俗生活为主。在音乐手法上,复调与主调织体运用灵活,节奏生动敏捷,加上灵活的装饰音。他的作品有《鸟之歌》、《云雀》、《巴黎的闹市》德国利德(Lied)——德国的世俗歌曲,常为单声部,多由德国市民音乐家“名歌手”演唱。16世纪的作曲家把弗兰德乐派的复调手法和德国利德相结合,创造出了复调形式的利德。英国康索尔特歌(consort)——康索尔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一种室内乐合奏体裁,康索尔特歌就是用这种室内乐合奏伴奏的独唱或合唱歌曲,歌词常为格律诗歌。西班牙维良西科(Villancico)——也译作村夫谣,三或四个声部,是带叠歌的分节歌形式,歌词涉及爱情、政治甚至宗教等,有器乐伴奏,音乐具有纯朴的民歌风格。返回第四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1、管乐文艺复兴时期的管乐器的种类已有很多,主要有竖笛、肖姆管(双簧乐器)、横笛、小号、萨克布号(近代长号的前身)等,其中以竖笛类和肖姆管等双簧类的乐器尤为丰富。2、弦乐16世纪的弦乐器维奥尔琴(viol)已接近现代的提琴,琴颈上有品,有6根弦,音色纤细并且从小到大形成了维奥尔琴家族。在欧洲有500多年历史的硫特琴(Lute)到16世纪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演奏技法非常丰富。

管风琴:从15世纪初开始,欧洲大多数教堂都有管风琴,管风琴的音色有了改进,在原来音管的基础上增加了簧管。到16世纪,管风琴有两排甚至三排键盘和踏板键盘,为17、18世纪管风琴“黄金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羽管键琴、楔槌键琴,是古钢琴的两种类型,它们出现于14世纪,但到15世纪才被应用,都是多弦键盘乐器。

圣彼得大教堂

米开朗其罗圣彼得大教堂

米开朗其罗返回

肖法号角(shofar)

风笛(cornamusa)

横笛(transverseflute)

竖笛(recorder)

肖姆管(shawn)

萨克布号(sackbut)蛇形大号(serpent)管和鼓(pipeandtabor)轮擦提琴(hurdy-gurdy)

杜西玛(dulcimer)竖琴(harp)雷贝克琴(rebec)

琉特琴(lute)

索尔特里琴(psaltery)

维奥尔琴(viol)

管风琴(organ)

古钢琴分两类:羽管键琴(拨弦古钢琴,harpsicord)、楔槌键琴(击弦古钢琴,clavicord)。羽管键琴(harpsicord)返回二、器乐1、与声乐有关的器乐曲以意大利康作拉(canzona)最为典型。2、舞蹈音乐也是器乐音乐的重要来源。当时广泛流行的舞曲有帕凡pavane,意大利,慢速,常为二拍子。库朗特courante,法国,快速三拍子。加亚尔德galliard,法国,快速三拍子阿勒芒德allemande,德国,中速四拍子。萨尔塔列罗salterello,意大利,快速,常用6/8拍帕萨梅佐passamezzo,意大利,快速两拍子3、即兴是器乐音乐的主要来源(更多了解)

返回康佐纳(canzona)

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