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抗日救亡运动_第1页
第12课抗日救亡运动_第2页
第12课抗日救亡运动_第3页
第12课抗日救亡运动_第4页
第12课抗日救亡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每年9月18日都要响起长长的警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国耻”。你知道,这是为了哪一年的什么事件,而发出的警示吗?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勿忘国耻”警钟第12课抗日救亡运动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制定侵华政策的东方会议

(右起第三人为田中)

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田中奏折》(1927年7月25日)20世纪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加紧了侵华步骤,决心发动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坐落在今长春市新发广场)

关东军,20世纪上半叶侵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陆军重兵集团。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出兵霸占中国原被沙俄“租借”的关东州(指辽宁半岛普兰店至貔子窝一线以南地区)和南满铁路。1919年,日本在旅顺口设关东军司令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全境。次年,关东军司令部迁至长春。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关东军成为日本陆军精锐主力和战略预备队,兵力达百万人。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柳条湖爆破现场日军在破碎的枕木、军帽、枪支等假证据前留影在日军进攻下,东北军北大营变成一片废墟

无论日本军人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1931年8月16日)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1931年9月19日)

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沈阳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日军占领了东三省。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长春日本侵占我东三省1932年3月,日本扶植下的傀儡溥仪,成为伪满洲国执政。《松花江上》张寒晖作词作曲1937年7月于西安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张寒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大举侵华,中国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这首歌曲唱遍大江南北,鼓舞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一·二八事变在向中国军队射击十九路军与日军进行激烈巷战1932年初,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塘沽协定》

划定的非武装区

(1935年5月到1936年1月)“华北事变”中日本企图控制的华北五省图1935年签定的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其内容是,中国军队撤出河北,取缔一切抗日活动,华北危机大大加深。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总称,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系统。人数最多时(1932年夏)达30万人左右,活动地区几乎遍于整个东北。辽西义勇军老梯子队在阵地上抵抗日军进攻辽宁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黄显声抗日义勇军用的武器——步枪、大刀抗日义勇军用的武器——手枪、拐杖刀首战江桥的抗日将领马占山马占山将军的题词杨靖宇赵一曼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共产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赴前线抗击日军吉鸿昌

1933年7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九一八事变后,杭州市举行抗日救国大会。当天大雨,参加大会的十万人在雨中站立数小时,悲壮激昂,精神抖擞。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宣传抗日御侮的报刊杂志亲爱的全国同胞:

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亲爱的全国同胞,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最后五分钟。我们,窒息在古文化城里上着最后一课的青年,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1935.12.9

根据这段材料,同学们说说“一二九”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华北沦陷,民族危机加深一二·九运动—学生1、背景:2、时间、口号、概况:1935年12月9号,北京学生请愿,遭国民政府镇压1935年“一二九运动”。图为北平学生向群众宣传抗日。1935年12月9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队伍。一九三五年“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们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搏斗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搏斗,这便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北京一二·九运动北大学生黄敬在电车上演讲讨论:1、一二九运动有何特点?它与五四运动有何根本区别?2、当代的青年应该向当时的青年学习什么?现在,在千百万张平静的书桌都能放下的时候,国家和民族需要什么?我们又应怎样去做呢?

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1、背景:(1)日本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中共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4)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涨(2)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引起不满西安事变——爱国将领2、直接原因: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共抗日。3、爆发:1936年12月12日兵谏亭(陕西西安骊山)蒋介石在西安的办公处及住地(西安临潼华清池内五间厅)西安事变时留在五间厅窗户上的弹孔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讨论:各派政治力量如何面对这一形势:日本:亲日派:亲英美派:英美:中间阶层:中共:希望挑起更大规模的内战,有利于侵华取蒋介石而代之营救蒋介石,和平解决担心利益,在维护蒋的前提下,同共产党合作赞成抗日,要求恢复蒋的自由分析形势,以民族利益为重,和平解决推动国民政府走向抗日

周恩来(左三)、秦邦宪(左一)、叶剑英(左二)应邀赴西安,通过谈判,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张学良公馆内西安事变时中共代表住址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在政治顾问端纳(左)的陪同下前往西安营救蒋介石。1936年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离开西安之前在机场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等返回延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揭开了全国一致抗战的序幕。

1.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2.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共的“逼蒋抗日”的方针得以实现;

3.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的意义:七十多年过去了千秋功过谁能评说

启示一: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前嫌,愿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