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不寐课件_第1页
中医内科学不寐课件_第2页
中医内科学不寐课件_第3页
中医内科学不寐课件_第4页
中医内科学不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寐

中医医院

一概述

(一)定义: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二)不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三)源流:

1)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

2)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3)《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在治疗上则提出:“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二病因病机

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致不寐病证。(一)、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

劳逸失度病后体虚

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人于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二)病机三诊治纲要

(一)、诊断依据1.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4.经络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三)、相关检查

不寐主要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寤而不寐,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临床采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①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长于30分钟);②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5小时);③测定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首分虚实。

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二)、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痰热扰心证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证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适用于痰热扰心,见虚烦不宁,不寐多梦等症状者。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惊安神。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和胃降气;若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再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心脾两虚证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证机概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不寐健忘,心悸怔忡,面黄食少等心脾两虚证。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黄芪补气生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神。心肾不交证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证机概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前方以滋补肾阴为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阴不足证;后方以清心降火,引火归原,用于心烦不寐,梦遗失精等心火偏亢证。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泽泻、茯苓、丹皮健脾渗湿,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心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研末,0.6克,另吞)、磁石、龙骨、龙齿重镇安神。单验方

(1)酸枣仁15g,炒香,捣为末,每晚临睡前服,温开水或竹叶煎汤调服。

(2)炒酸枣仁10g,麦冬6g,远志3g,水煎后,晚上临睡前顿服。

(3)酸枣树根(连皮)30g,丹参12g水煎1~2小时,分2次,在午休及晚上临睡前各服1次,每日1剂。

五转归与预后失眠病证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快外,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治疗难以速效。且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又易产生变证和坏证,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更加困难。本病证的预后因病情不一,结果有别。但一般无严重不良后果,病情单纯,病程短者多易治愈。而病程长且虚实夹杂者,多难以短期治愈,且与病因是否祛除关系密切。六预防调护不寐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睡眠卫生方面,首先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持之以恒,促进身心健康。其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更忌浓茶、咖啡及吸烟。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另外,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并努力减少噪音,去除各种可能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医案

案一阳不交阴,夜不成寐,饮食日减,脉来弦数,暂用半夏泻心法。法半夏五钱川连五分茯神二钱枣仁三钱麦冬三钱广皮五钱石决明一两甘草四分鲜竹茹四分

(选自《清代名医何书田医案》)

案二一陈姓女,38岁,患顽固失眠二年余,每夜只睡3~4小时,经常头昏,面色萎黄。缘由气恼,情志不遂,脘腑不舒,偶有呃逆。试投山西名医刘绍武先生,自拟“调胃汤”加牡蛎二料而获奇效。刘氏调胃汤,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陈皮、白芍、川军。

(选自《历代名医临证经验精华》)

吴××,女,38岁,教师。近七年来,经常失眠,有时通宵达旦,难于入睡,寐不安则头昏加剧,神疲乏力,记忆减退。经常使用镇静药及中成药柏子养心丸、补心丹等,未能奏效。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缓。患者近七年来经常大便秘结,如羊矢状,数日一行,胃中嘈杂,口苦咽干,为一派胃热肠燥之证。此胃强脾弱,与《伤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