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LY/T 2573-2016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是一项针对中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中如何有效开展生态效益监测和评价的技术性指导文件。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国家层面及地方各级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对项目生态效果进行系统化管理和科学评价。

根据此标准,生态效益监测涵盖了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能力、碳汇功能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反映退耕还林活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所起到的作用。同时,它也强调了数据收集的重要性,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坚实基础。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01-18 颁布
  • 2016-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LY/T 2573-2016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_第1页
LY/T 2573-2016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_第2页
LY/T 2573-2016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_第3页
LY/T 2573-2016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_第4页
LY/T 2573-2016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LY/T 2573-2016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65020

B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573—2016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

Specificationofmonitoringandevaluationofecologicalbenefitsofreturning

farmlandtoforestproject

2016-01-18发布2016-06-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LY/T2573—2016

目次

前言

…………………………Ⅲ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1

退耕还林工程三种植被恢复类型

3.1…………………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

3.2………………………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3.3………………………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

3.4………………1

测流堰

3.5………………2

净化大气环境功能

3.6…………………2

积累营养物质功能

3.7…………………2

专项监测站

4………………2

站址选择

4.1……………2

分析实验室

4.2…………………………2

森林气象监测设施

4.3…………………2

集水区测流堰设施

4.4…………………2

坡面径流场

4.5…………………………3

集沙槽

4.6………………3

固定标准地

4.7…………………………3

土壤剖面

4.8……………4

监测指标

5…………………4

气象指标

5.1……………4

小气候观测及梯度指标

5.2……………5

净化大气指标

5.3………………………6

土壤指标

5.4……………6

水文指标

5.5……………7

群落指标

5.6……………7

监测方法

6…………………8

空气颗粒物

6.1…………………………8

其他监测指标

6.2………………………8

评估方法

7…………………8

数据来源

7.1……………8

评估指标体系

7.2………………………9

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7.3……………9

贴现率

7.4………………10

评估公式

7.5……………10

LY/T2573—2016

数据管理

8…………………10

附录规范性附录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实物量评估公式及参数设置

A()…………11

附录规范性附录专项监测站站点信息

B()……………14

附录规范性附录专项监测站野外观测数据信息

C()…………………16

附录资料性附录推荐使用木材密度

D()IPCC(D)……………………18

附录资料性附录推荐使用的生物量转换因子

E()IPCC(BEF)……19

附录资料性附录各树种组单木生物量模型及参数

F()………………20

附录规范性附录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社会公共数据表推荐使用价格

G()()………………21

参考文献

……………………23

LY/T257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办公室提出

()。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草

:、()

工程管理办公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兵周鸿升敖安强李保玉鲁绍伟李少宁牛香汪金松陈波周梅高鹏

:、、、、、、、、、、、

王丹宋庆丰房瑶瑶王晓燕张维康师贺雄孔令伟石媛刘斌

、、、、、、、、。

LY/T2573—2016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建设监测指标与方法评估方法和数据管理等技术

、、

要求

本标准适合于退耕地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等退耕还林工程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GB/T2323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1606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

LY/T1626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1689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169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1721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数据管理规范

LY/T1872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LY/T1952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

退耕还林工程三种植被恢复类型threetypesofvegetationrestorationinreturningfarmlandto

forestproject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气候水文及土壤立地条件将植被恢复类型划分为退耕

,、,

地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三种类型其中退耕地还林是将生产力低下的农田逐步恢复成

、。,

有林地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是在尚未达到有林地标准的荒山荒地进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

;;

天然更新能力禁止一切人类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

,,。

32

.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observationofecologicalbenefitsof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p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