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内容_第1页
第11讲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内容_第2页
第11讲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内容_第3页
第11讲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内容_第4页
第11讲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讲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第一节目标和指标体系第二节环境评价和预测第三节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第四节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第五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施第一节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

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1.环境目标的层次(1)总目标(宏观目标):规划区域环境质量所要达到的要求和状况。(2)单项目标(详细目标):根据环境要素,环境功能和环境特征所确定的环境目标。(3)环境指标:体现环境目标对单一因子的要求。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2.环境目标的类型(1)按规划内容分:A、环境质量目标: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目标等;B、环境建设目标:反映环境改善程度;C、污染控制目标:提出污染物削减量以及治理率、达标率等;D、环境管理目标: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等

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

(2)从时间上划分:短期、中期、长期;年度:五年、十年、二十年目标等。(3)从空间上划分:国家、省(自治区)、城市县、经济区、流域环境目标等。(4)从目的上划分: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环境管理目标等。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

3.确定环境规划与管理目标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则(3)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4)保证目标的可行性(5)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

4.确定环境规划与管理目标的方式(1)定量确定:目标明确而具体,便于管理、监督和实施;在中短期规划中应用较多。(2)定性确定:能在较高视觉表达目标,常用于中长期规划;定性目标便于指导定量目标的确定,但不具有操作性。(3)半定量确定:适于一些模糊目标的确定。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

指标是指能直接反映环境对象及有关事物,用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目标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指标体系则是由一系列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环境指标构成的有机集合。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内容、要素特征和数量的表述。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选择宜适当:指标过多,会给规划工作带来困难;指标太少,则难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需根据规划对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情报资料拥有量以及经济技术力量等条件决定,以能基本表征规划管理对象的实际状况和体现规划管理目标内涵为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选择性原则。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过程中,根据规划指标表征对象、作用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通常把它们分为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性指标。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1.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规划指标是指能直接反映环境对象及有关事物,用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目标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则是由一系列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环境指标构成的有机集合。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过程中,根据规划指标表征对象、作用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通常把它们分为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性指标。包括如下:1、环境质量指标(1).大气TSP(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SO2(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NOx(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降尘(年日均值)酸雨频度与平均pH(2).水环境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数地表水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的类别或COD地下水矿化度、总硬度、CO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海水达到近海海域水质标准类别或COD、石油、氨氮和磷(3).噪声区域噪声平均值和达标率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和达标率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种。容量总量控制体现环境的容量要求,是自然约束的反映;目标总量控制体现规划的目标要求,是人为约束的反映。我国现在执行的指标体系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采用。包括如下: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1).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大气污染物(SO2、烟尘、工业粉尘、NOx)总排放量;燃烧废气排放量、消烟除尘量;工艺废气排放量、消烟除尘量;工艺废气排放量、处理量、工业废气处理量、处理率;新增废气处理能力大气污染物(SO2、烟尘、工业粉尘、NOx)去除量和去除率锅炉数量、达标量、达标率;窑炉数量、达标量、达标率汽车数量、耗油量、NOx排放量(2).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工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新鲜水用量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总量、外排量;生活废水总量工业废水处理量、处理率、达标率、处理回用量和回用率、处排工业废水达标量、达标率、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水中污染物(COD、BOD、重金属等)的产生量、排放量、去除量(3).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冶炼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化工渣、尾矿和其他)产生量、处置量和处置率;堆存量,累计占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率;产品利用量、产值、利润;非产品利用量危险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处置率(4).乡镇环境保护规划乡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产生)量、治理量、治理率和排放达标率水污染物排放(产生)量、削减量、治理量和治理率,排放达标率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排放量等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量指标的支持性和保证性指标。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因而将其列入环境规划中。

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燃料气化;建成区居民总户数,使用气体燃料户数,城市气化率型煤:城市民用煤量,民用型煤普及率集中供热:“三北”采暖建筑面积,集中供热面积,热化率,热电联产供热量烟尘控制区:建成区总面积,烟尘控制区面积及覆盖率汽车尾气达标率城市污水量、处理量、处理率、处理厂数及能力(一、二)级和处理量;氧化塘数、处理能力及处理量;污水排海量,土地处理量地下水位、水位下降面积、区域水位降深;地面下沉面积、下沉量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厂数、能力、处理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处理率;机械化清运量、清运率;建成区人口、绿地面积、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2).乡镇环境污染控制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数,关、停、并、转和迁数目污灌水质(3).水域环境保护功能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COD、氨氮纳入水量(湖泊总磷、总氮纳入量)监测断面:COD、BOD、DO、氨氮或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类别(湖泊取COD、氮、磷)海洋功能区划: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入海通量(4).重点污染源治理污染物处理量、削减量;工程建设年限,投资预算及来源(5).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重点保护的濒危动植物物种和保存繁育基地数目、名称自然保护区类型、数量、面积、占国土面积百分比和新辟建的自然保护区(6).环保投资环保投资总额占国民收入的百分数环保投资占基本建设和更改资金的比例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4.相关性指标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环境规划将其作为相关指标列入,以便更全面地衡量环境规划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区域来说,生态类指标也为环境规划所特别关注,它们在环境规划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4、相关指标(1).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年增长率;部门工业产值工业密度:单位占地面积企业数、产值(2).社会人口总量与自然增长率、分布、城市人口(3).生态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资源量、造林面积草原面积、产量(千克/公顷)、载畜量、人工草场面积耕地保有量、人均量;污灌面积;农药化肥污染土壤面积水资源:水资源总量、调控量、水资源流域面积、水利工程和地下水开采水土流失面积、治理面积、减少流失量土地沙化面积、沙化控制面积土地盐渍化面积、改良复垦面积农村能源、生物能源占能源的比重,薪柴林建设生态农业试点数量及类型第二节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

二、环境预测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1.环境调查(1)环境信息采集信息源主要包括:①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础资料;②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③有关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④环境科研部门保管的文献资料;⑤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资料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⑥专家系统提供的信息情报;⑦为规划编制或专门进行的实地考察、测试所得资料等。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2)环境信息采集方法①查阅和收集公开发表的上述文献资料;②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请他们撰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③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④依靠当地环境保护委员会或上级协调部门疏通信息渠道,取得有关文献和资料;⑤设立规划研究课题,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据的测试、核算等。一、环境调查与评价2.环境评价(1)自然环境评价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等。(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在对社会调查基础上,开展包括生产力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识状况分析等内容的区域社会环境现状评价。一、环境调查与评价2.环境评价(3)污染评价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通过单项评价,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4)环境质量评价突出超标问题,以明确环境污染的时空界域。要指出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潜在的环境隐患等。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3.环境评价的注意问题(1)评价参数要选择涉及范围广、可以控制,且对评价对象的质量有决定性影响者,参数选择宜从简,以能基本表征评价对象为原则。(2)评价标准应以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为首选标准,既要照顾到统一性、可行性,亦要注意反映具体实际情况。一、环境调查与评价3.环境评价的注意问题(3)环境评价应有整体观念,注意多因素相互的影响和作用,以及评价区域各个时期的演变趋势。为控制污染和环境治理找出重点,并为环境规划提供依据。(4)还将评价要将源与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源即污染源,汇即环境效应。为城市环境功能区合理划分、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二、环境预测

1.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1)规划区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

(2)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3)城镇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及能源、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行业发展规划。二、环境预测2.环境预测的内容(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2)污染产生与排放量预测;(3)环境质量预测;(4)生态环境预测;(5)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其他要素因时因地确定。经济发展预测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同时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作必要的预测与分析。经济发展预测要注重选用社会和经济部门(特别是计划部门)的资料和结论。(2)污染产生与排放量预测

参照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要求选择预测内容,污染物宏观总量预测的重点是确定合理的排污系数(如单位产品和万元工业产值排污量)和弹性系数(如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产值的弹性系数),从而得到相应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主要包括:①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②废水排放量预测;③噪声和废渣污染预测;④农业污染源预测——土地中农药、化肥施用量、积累量,粮食、菜、水果中农药含量;⑤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投资预测等。

(3)环境质量预测

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及分布,预测可能出现的信污染种类和数量。环境质量预测的要点是确定排放源与汇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4)生态环境预测

预测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按原始运行(或无有力措施)的状况,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再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然后综合分析各种状况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为编制生态环境规划,调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情况,城市绿地面积及环境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

(5)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

①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经济损失(资源损失、植被覆盖变化、地质灾害损失等);②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农业减产、加工成本增加、减产损失等);③环境污染引起的人体健康损失

第三节环境功能区划

一、城市环境功能区二、空气环境功能分区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四、城市声学环境功能分区一、城市环境功能区(1)工业区(2)居民区(3)商业区(4)机场、港口、车站等交通枢纽区(5)风景旅游或文化娱乐区(6)特殊历史纪念地(7)水源保护区(8)文化教育区(9)新经济开发区(10)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1)污染物处理区(垃圾场、污水处理场等)(12)卫星城等。二、空气环境功能分区按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将空气环境分为三类区:

(1)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2)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3)三类区:特定工业区。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五类水域:(1)Ⅰ类水域。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2)Ⅱ类水域。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3)Ⅲ类水域。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迴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4)Ⅳ类水域。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5)Ⅴ类水域。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四、城市声学环境功能分区

根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将城市声学环境分为0-4共五类区域:(1)0类区域。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2)1类区域。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含乡村居住环境;(3)2类区域。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4)3类区域。适用于工业区;(5)4类区域。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第五节环境规划方案的

设计与优化

一、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一、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1.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1)因地制宜,紧扣目标。加强目标意识,充分了解环境问题和污染状况,明了自身的治理和管理技术,现有设备及可能投入的资金及环境污染削减能力和承载力。同时在设计中,提出的各种措施和对策一定要考虑是否抓住问题实质,能不能实现,是否对准目标等。

一、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2)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环境污染实质是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在规划方案设计中,空气污染综合整治、生态保护、总量控制、生产结构与布局规划都要围绕资源利用率这个中心。(3)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考虑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和措施,避免与之抵触一、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2.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包括环境质量、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现有环境承载力、污染削减量、现有资金和技术。从而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水平。(2)分析预测的结果。摆明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环境现有承载能力,削减量和可能的投资、技术支持,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从整体上提出环境保护方向、重点、主要任务和步骤。(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运用各种方法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和对策,如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措施、调整生产力布局措施、土地规划措施、城乡建设规划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1.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的内涵环境规划方案是指实现环境目标应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投资,力争投资少效果好。在制定环境规划时,一般要作多个不同的规划方案,经过对比分析,确定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几个最佳方案作为推荐方案。方案优化是编制环境规划的重要步骤和内容。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方案的对比要具有鲜明的特点,比较的项目不宜太多,要抓住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作比较。不要片面追求技术先进或过分强调投资,要从实际出发,注意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最优化分析等科学方法,选择最佳方案。2.规划方案的优化选择为了实现环境目标要求,可以在有关因素(经济、社会、技术等)约束下提出各种初始方案;初始方案又是各种措施的组合,往往多达几个、十几个,因而需要选用恰当方法进行优化。

第六节环境规划的实施

一、将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二、环境规划的分解

三、落实环境保护资金

一、将环境规划纳入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将环境规划纳入国经发展计划是实现环境法制管理的具体行动。环保部门要与市政建设部门密切联系,将大中型污染治理项目和生态保护项目列入城市建设计划项目中;把无废少废工艺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列入国家和地方更新改造项目计划中;把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环保项目列入国家利用外资项目中。结合环境管理制度的推行,把分解的环境目标分别纳入有关管理计划中,特别是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计划中。二、环境规划的分解

1.编制年度计划

2.环境规划目标的空间分解

3.行业或企业污染治理任务的分解

1.编制年度计划(1)环保计划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指标体系,包括综合指标和形成专项计划书的指标。(2)环保计划须与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限期治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实际工作相对应,并紧密结合起来,并与环境统计、考核工作相协调。(3)环保计划应与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计划相对应,同步编制并纳入其中,参与综合平衡。(4)环保计划特别是年度计划的指标、任务、措施、资金、考核目标、责任承担等,均需定量化和具体化,逐条逐项层层落实.所列环保项目应数据齐全,能检测、有资金保证。(5)环保计划要从实际出发.与经济支撑能力相适应,并充分考虑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2.环境规划目标的空间分解(1)宏观质量指标分解:如大气质量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噪声控制指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理指标,自然保护或生态保护指标等.各类指标的选择应能保证地区的环境功能。(2)污染物削减指标分解:如主要削减的污染物及分期分批削减量:主要须完成的治理工程等。

3.行业或企业污染治理任务的分解(1)多排放者多削减原则。即根据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污染排序实行分解。(2)重点性原则。即抓住主要影响地区或功能区环境质量的行业或企业,实行有重点的分配和有重点的负担。(3)经济性原则。即按投资少而污染物削减量大的原则实行优化分配,增强规划分解的合理性和可行性。(4)依靠科技进步。即注意结合技术改造、工艺改革进行分解。三、落实环境保护资金

根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发〔1984〕64号文)的精神,现对环境保护资金渠道明确规定如下:

1、一切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含小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规定,并把治理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各级计划、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部门都要在这方面严格把关。同时由建设部会同国家计委、农牧渔业部尽快研究制定小型企业环境保护法规,报国务院审批颁布实行。

三、落实环境保护资金

新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费,在可行性研究费用中支出。要适当增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费用。在建项目需要补做环境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