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考点三:真理考点四:认识过程课前预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如何全面理解实践的含义?举例说明哪些是实践?2、实践有哪些特点?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3、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4、真理的含义、基本属性和特点是什么?5、认识过程有什么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性质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教师讲课农民播种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教师讲课。3、猴子摘桃子。4、建设中的长江三峡5、学生认真学习。6、克隆羊“多利”问世4、√√√体现2、实践的三个特点唯物主义观点(唯物论)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工具和其他设备由客观条件决定实践的基本要素运用改造主体手段对象第一、实践是
的活动。原因客观的物质性的相对于纯主观精神活动第二、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可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相对于动物的自发性、无意识的消极适应的本能活动实践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和第二个基本特征的关系: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唯物论辩证法
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
第三、实践是
的活动社会性历史性(相对于把实践看成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指的是什么?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活动的历史性指的是什么?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范围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3年勇气号登陆火星农业生产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变化:刀耕火种青铜工具,铁制、木制农具农业机械化通信工具和手段的变化:烽火传信和驿站电话电报互联网邮递马车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牧民放牧渔民捕鱼战士打仗演员表演教师讲课医生治病司法人员办案营业员售货科学工作者搞实验(1)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3、实践的基本形式:(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3)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它形式:教育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等等。课堂练习以下实践活动分别属于何种形式?(1)治理滇池污染行动
(2)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工作
(3)“嫦娥二号”探月工程
(4)拍摄影片《生死抉择》(5)举办《红岩魂》大型展览
参考答案:(1)生产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4)艺术活动(5)教育活动(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变为现实的存在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2、特点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规律的制约。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的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不同阶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制约。(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课堂小结误区一: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误区二: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误区五:实践是社会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误区四: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误区三: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一切物质性活动一切物质性活动盲目的实践就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误区警示1.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B.科学家研究神舟系列飞船C.农民种田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2006年重庆)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④3.(2006年重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ABC4、(2010年上海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B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认识的来源问题认识的途径问题----实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的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课题,从而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①“正确认识”:②怎样“检验认识”:③检验认识的标准应具备的特征:④只有什么才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主观认识客观事物对照既能联系主观认识,又能联系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思考认识世界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判别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5、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
(1)实践决定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1、(2006年江苏)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①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②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③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CA3、(2009安徽)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C4、(2009广东理基)孙武曾率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检验真理的标准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5、“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无,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AD6、(2008年广东文基)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吧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含的哲理()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7、(2008年重庆文综)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想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自圣.德克旭贝里的《小王子》)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CA8、(2010全国)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2010广东)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BB10、(201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解析】B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干表明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此相同的是B项。A表明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表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表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B11.(2011年高考·福建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的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和思索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A(2009广州二模)材料:
1978年11月,被饥饿所迫的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被判“现行反革命”的风险,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了“大包干”,解决了温饱问题,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热潮迅速蔓延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实践证明,“大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一年越过温饱线,三十年未进富裕门。”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岗村和我国中西部的多数农村一样,面临着温饱过后的发展瓶颈。敢为人先的小岗人再次摸索发展的新路子,他们把昔日分到各户的田地部分进行“土地流转”,掀起了第二次农村改革的热潮。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0年前小岗村被饥饿逼出来的“大包干”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农村改革找到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正确方向。(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小岗村由实行“大包干”到进行“土地流转”试验,寻求新的改革出路,是实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结果(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符合当时我国农村国情的正确决策,现在小岗村人进行“土地流转”试验,仍有待于实践的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无论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探索“土地流转”改革的新路子,都是为了引领农民走进富裕门,以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2008全国)材料: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了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答: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考点三:真理1、真理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它是正确认识,不是事物本身,其形式是主观的。(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真理是客观的,因而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3)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真理是客观的,是没有阶级性的,因而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具体表现在:
第一,在对真理的认识上人人平等。究竟谁能掌握真理,不在于他的权位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科学的态度。
第二,在真理标准上人人平等。对任何人来说,社会实践都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三,在真理的作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服从真理。2、真理的相对性(1)条件性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具体性真理又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脱离了一定的条件,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考点四: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要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2、认识具有无限性。(1)认识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2)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3)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2008上海)(多项)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由理论派生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2、(2008上海)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CDC3、(2008海南)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回答下题。“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4、(2008广东)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千虑一得D5、(2009海南)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2009浙江)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D7、(2009山东)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8、(2009四川文综)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CA9.(2011江苏卷)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CD材料: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2011高考广东卷37)
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