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宗教第二章第一节中国早期的宗教信仰
宗教的含义
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第一节中国早期的宗教信仰一、原始宗教1.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宗教的产生,以神灵观念为标志。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中国在远古时期流行有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4.祖先崇拜信仰祖先所代表的经验、智慧和权威,将随其灵魂而永存,成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而护佑氏族成员。随着祖先崇拜习俗的传承,民族始祖成为民族种姓的象征,他们经古史传说的神化,被奉为神人或圣人,夏族的禹、商族的契、周族的后稷都是原始民族的始祖。一、原始宗教5.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经结合而产生图腾崇拜。“图腾”一词的意义是族徽标记,上古民族的祖先一般以动植物为图腾。6.生殖崇拜是基于重视氏族或部落的人口繁衍而产生的对生殖力的崇拜。一、原始宗教各种图腾图腾吉祥图腾7.原始宗教的基本特征:自发性;广泛的参与性;为人生的功利性目的。一、原始宗教二、正统宗教的产生1.正统宗教是人为的宗教,它的产生以阶级和国家的成熟为前提。殷商去古未远,其尊神重鬼的取向仍保留着部分原始宗教的习气。周人灭商,宣告以嫡庶制为核心的宗法制的确立。周代统治者将国家政治体制与宗法血缘关系以及发端于原始宗教的祖先崇拜、天神崇拜巧妙地结合起来,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转型和文化模式的转换。2.周人的宗教观在继承夏、商旧有的鬼神信仰的同时,强化其道德内涵,将“天命”与“人德”结合,周代政治的重要原则是“敬天”和“保民”。敬天是政治的第一要务,保民就是承受天命,中国人文思想中以民为本的观念即萌发于此。二、正统宗教的产生4.正统宗教在西周已经成型,周人将宗教与伦理、宗教与政治融为一体,基本完成了原始宗教向正统宗教的转型,体现出宗教人文化、伦理化的鲜明倾向。二、正统宗教的产生【本节思考题】1.何谓图腾崇拜,试举例说明。2.原始宗教有哪些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3.从殷商到周朝,人们的宗教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宗教信仰而言,如何理解王国维所说的商、周间的变革,“是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第一节中国早期的宗教信仰第二节道教与中国社会一、道教的起源与发展1.道教形成于汉代,其来源包括:原始巫术和宗教;神仙传说和方士方术;谶纬神学和阴阳五行学说;道家哲学。3.东晋南北朝道教学者的代表作有: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等南北朝时北魏道士寇谦之改革旧天师道,创立北天师道;南朝道士陆修静创立南天师道。陶弘景也是南北朝时期南方道教的重要人物,开融通调和儒、佛、道三家的先河。
一、道教的起源与发展葛洪《抱朴子》葛洪和他的《抱朴子》4.唐宋两朝的统治者都提倡和扶植道教,道教繁荣,涌现一批著名的道教学者,其著述丰富了道教理论,促进了医学、药物学、养生学及哲学等的发展。在三教调和的思想文化背景下,道教的发展呈现新的特色,道教的养炼和儒家的修身、佛家的禅定相沟通,神仙的形象淡化了超世、不死、飞升等超然色彩,被世俗化为带有人文色彩的高蹈自由的化身。
一、道教的起源与发展王重阳王重阳全真道王重阳祖师诞生咸阳6.明代编纂的正、续《道藏》共收道书1476种,多达5485卷,使道教经典得以保存和传播。明代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以长生久视为人生目标的道教趋于衰落。进入清代以后,统治者采取重佛抑道的政策,疏远并断绝了道教与封建皇室的联系,道教进一步衰落。但是道教的斋戒超度、符咒驱邪、祈禳福祸、导引推拿等迷信和养生活动,则渗透到民间世俗生活中,成为民俗信仰的一部分。
一、道教的起源与发展二、道教的基本信仰1.神学创世论与多神信仰。道教接受了道家宇宙生成演化的理论,将道家所论之“道”改造成有人格意志的至上神,称为“大道”,宣称老子就是大道的化身,此即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开天辟地、化形降世、辅助帝王、传经授戒、教化生民的系列故事即为道教的“创世纪”。道教一元宇宙观和多神信仰的特点:
(1)至上神的名号虽然与时变化,但它作为“道”的化身是不变的;“大道”生成宇宙及万事万物是道教最基本的教义。道教的神与仙神是自然而成的,本来就有的。仙是通过修炼的方法而成仙的。道教神仙主要有:三清真神三清真神2.炼形养生与心性修养。能否长生成仙是得道与否的重要标志,得道的方法分为炼形养生与心性修养。炼形养生又可分为炼外丹与炼内丹两种,前者指烧炼和服食外丹,后者指在呼吸、导引等炼形养生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的内丹术;道教的修内丹学说,既包含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的某些成分,又不无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二、道教的基本信仰心性修养的主要方法有修持守一法等,“一”就是生成宇宙和万物的“大道”,“守一”要求人们摆脱外物引诱和情欲纷扰,心性纯一,使自己的德性与自然相契,从而到达合于自然的“真人”道德境界,所以道教伦理以纯真、本然、宁静、无为、合乎自然为善,以智巧、文饰、追求欲望满足等为恶。二、道教的基本信仰1.对医学的影响。道教医学以内丹术为主要内容,内丹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理论上的贡献之一是对人体中的气、气化、气血、经络等的探索;贡献之二是养命与养性理论;贡献之三是道教医学道德观。三、道教与中国文化2.对医疗方法的影响。道教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方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医术;在养生手段方面,总结出一整套调息、按摩、导引、行气等养生术。三、道教与中国文化针灸的历史皇甫谧针灸铜人体模型在中国历史上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医学家,皇甫谧堪称第一人,他的著作《针灸甲乙经》将《灵枢》、《素问》、《黄帝明堂经》类编为一书,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对针灸学的发展至今仍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推拿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就是自己给自己按摩。应用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寿,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受到中国医学家及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如《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及得复。”说明在秦汉时期推拿已成为医疗和养生的重要手段。推拿图解推拿知识书籍孙思邈和他的食疗法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活了101岁。集数十年的心血,撰写成《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共30卷)。后又作《千金翼方》一书(共30卷),这两部巨著一共记载了6500多个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他首先主张凡疾病应先食疗,食疗不愈再予服药。3.对制药学和古代化学的影响。道教的外丹术,既深化了对药物性质的认识,也推动了制药学的发展,晋代以后,含有多种药物成分的膏剂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中医外科的主药。炼丹术是中国古代化学的滥觞。三、道教与中国文化炼丹术的发展炼丹炉炼丹场景4.对音乐的影响。道教音乐用于斋醮仪式,包含了独唱、吟唱、齐唱、鼓乐、吹打乐和器乐合奏等多种音乐形式。曲式和情调着意表现神仙意境,风格多样;道教音乐吸收包容了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一些曲调还从道观流向民间,如流行于陕西、山西的道情调、流行于浙南地区的大词,即由道乐衍生而来。三、道教与中国文化注:单击喇叭播放道教音乐5.对绘画的影响。道教绘画的创作题材以神仙为主,神仙画注重画面气氛的渲染,道教版画随着民间信仰的需求,在明代以后得到长足发展,内容多为门神、财神、土地神、灶神、福禄寿星等,从形式、构图到技法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三、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门神财神土地神灶神福禄寿星6.对建筑的影响。道教建筑称为“道观”,道观的平面布局深受中国庭院式民居的影响,中轴对称,与一般的中国建筑相比,道观更注重风水,大多坐落于蔚然深秀的幽山清水之间,追求清虚幽静,在文化意蕴上别具清幽的特色。三、道教与中国文化华山道观7.对文学的影响。小说方面,道教的流行直接促成六朝志怪小说的繁荣,唐传奇中的部分作品仍未离搜神志怪的传统,明清的大量神魔小说多表现神仙济世的主旨。诗歌方面,促成游仙诗的兴起和山水诗的繁荣。三、道教与中国文化8.对民俗文化的影响。对城隍、土地爷、灶君、门神、财神等道教俗神的崇拜,几乎遍及各地,渗透到千家万户。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城隍庙9.宗教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呈现的自身特点:一是兼容性,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传统,使中国社会能够兼容不同的宗教文化,从而形成本土和外来多种宗教长期并存、互相融通的格局。三、道教与中国文化二是宗法性。在宗法封建制的制约下,中国古代宗教也体现了一定的宗法性色彩。如佛教中“沙门(佛教徒)不敬王者,不拜父母”的规定,经宗法伦理观念的改造,变为礼事君王,孝养双亲,使之与宗法社会相协调;淡化悲观厌世思想,突出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学说,把积善积德的伦理规范纳入宗教实践中。道教主张出世精神与在世功德统一、炼形养生与心性修养并重,与宗法社会内圣与外王结合的传统相符;道教的神仙系统等级明晰,是宗法等级制的宗教化反映。三、道教与中国文化三是王权高于神权。中国历史上佛、道二教一度繁荣鼎盛,但并未出现神权超越王权的局面。宗教始终依附于王权而存在,并接受政府的管理。传统社会的封建王权以儒学为思想文化的正统,同时又受容不同的外来宗教,允许不同的宗教多元并存,表明宗教并未对一元化的专制政体构成威胁;外来宗教曾对中国社会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并未取代中国文化,也无损于中国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格。三、道教与中国文化【本节关键词】道家道教神仙传说方士方术黄老之学太平道五斗米道北天师道南天师道全真道正一道《道藏》创世论多神信仰外丹术内丹术心性修炼道教医学道教音乐道教绘画道观志怪小说神魔小说游仙诗道教俗神第二节道教与中国社会【本节思考题】1.道教的来源杂而多端,在其酝酿和形成过程中,主要采纳了哪些本土的思想文化资源?2.从东汉末年迄于明清,道教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简述道教的基本信仰。4.任选一个角度,阐述道教与传统科技、文艺及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5.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历史上的宗教表现出哪些基本特点?试作论析。第二节道教与中国社会第三节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一、佛教的基本教义1.佛教的基本教义是“缘起论”和“四圣谛”。2.“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因和缘就是关系和条件,离开了因和缘,就不可能有任何事物和现象的存在。“缘起”有11义,其中最重要的是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和因果相续。缘起论是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总的看法是世界是变化的,此即“无常”;变化是有条件的,此即“缘起”;因缘聚则物在,因缘散则物灭,一切都是无常的,因此任何存在都是空幻不实的,真正不变的只有佛性。“苦谛”道苦果“集谛”(习谛)道苦因人生本质及形成原因
“灭谛”求解脱
“道谛”语修行
人生解脱方法和归宿基本教义(一)四谛说(根本教义)——佛教中的四条真理(谛:真理、实在,是印度哲学通用的概念)“苦谛”道苦果“集谛”(习谛)道苦因“灭谛”求解脱“道谛”语修行(二)八正道(“道谛”延伸)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三)十二缘起(“苦、集”二谛延伸)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四)业报轮回
佛教主要神灵大乘小乘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最高果位)释迦牟尼菩萨自觉、觉他(第二等果位)罗汉自觉(第三等果位)(最高果位)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三世佛横三世佛(空间)左中右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东方三圣(药师三尊)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量佛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阿弥陀三尊)东方三圣(药师殿)西方三圣(三圣殿)大同云冈35窟东壁交脚弥勒佛龛古佛弥勒乐山大佛布袋弥勒北京碧云寺弥勒造像契此竖三世佛(时间)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燃灯佛释迦牟尼弥勒佛三身佛(身:体貌;由觉悟、功德成就的佛体)报身佛法身佛应身佛卢舍那佛(光明遍照)毗卢遮那佛(遍一切处、大日)释迦牟尼佛教真理凝聚所成的佛身
佛经过长期修行获得“佛果”之身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观世音,梵文的意译,也译成“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菩萨能现十三化身,救十二种大难遇难众生只要念诵他的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他对一切人救苦救难,不分贵贱贤愚,所以他的美名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音的化身形象特别多,居各类神佛之冠。常见的有所谓“六观音”、“七观音”“三十二应身”、“三十三观音”等。唐宋以来,一般以女性形象出现。佛教的偶像:佛、菩萨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
)欢喜佛一、佛教的基本教义3.四圣谛是佛教的人生观,其基本观点是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人生痛苦的原因是欲望,摆脱痛苦之道就是断绝欲望,修成正果,涅槃寂灭。4.佛教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以“道”为认识对象,主张在体认道的虚无时,要排除一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静坐澄心,最大限度地平静思想和情绪,让心体处于无智无欲的虚空状态,使个人内心的纯粹意识转化为直觉状态,如光明自发一般,产生万物一体的洞见慧识,透过当下事物的外形和表象直契事物的本体。一、佛教的基本教义5.佛教的修养论主要为“六度”、“八正道”、“三学”。“六度”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八正道”包括正确见解、正确思维、正确语言、正确行为、正确生活、正确努力、正确动机和正确的心神专注。八正道又可归结为“三学”,即戒、定、慧。佛教要求教徒恪守上述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定,从而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徽志卍卐右旋左旋1、北魏时期译成“万”字2、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寓以“万德庄严、功德圆满”之意3、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定为“万”字,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德寺庙建筑(一)名称由来梵语“僧伽蓝摩”僧众园林僧众共同居住的园林梵刹僧人居住的清静的地方白马寺寺:本指汉代以后的官署庙:本指祭祀鬼神和祖先的祠庙——“释源、祖庭”
(二)汉地寺庙一般布局示意图别称:庵——原指隐遁者居住的茅屋,后多指尼姑修行之处。丛林——本指禅宗寺院,后其他宗派也使用。指众多僧人居住在一起,犹如树木丛集为林,借喻僧众完整的法度、严格的规范。
山门(三门并立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
伽蓝殿祖师殿(或观音殿、药师殿)
钟楼鼓楼报身佛法身佛应身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南方宝生佛东方不动佛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毗卢遮那佛)法身佛老“迦叶少“阿难”海岛观音像北京碧云寺、四川成都宝光寺、苏州寒山寺、上海龙华寺、昆明筇竹寺、广州华林寺文殊(狮子)普贤(六牙白象)观音(吼)
四川新都宝光寺昆明筇竹寺
杭州虎跑寺济公殿佛教礼仪坚实合掌
虚心合掌莲华合掌
金刚合掌盂兰盆节七月十五浴佛节四月初八顶礼(五体投地)入寺行仪(一)合十、礼拜、问讯合掌又名合十,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指,以表示自心专一不敢散乱的一种敬礼。合掌不可紧闭,掌心略虚,表真空妙有之义。(“外道合掌,紧闭掌心,将来必堕生於无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执着成性故也”。)合掌当胸,佛在心中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心浮气燥时,合十可以让我们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这个把双手合长放在胸前的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对平稳情绪很有效。拜佛的意义拜佛的基本要求是五体投地。五体,指两手、两膝、头顶等,凡礼敬三宝时,必须五体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达虔诚。因此,拜佛除了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智慧以外,还具有忏悔罪过、感恩礼敬和提升人格的意义。问讯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著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上香的含义
一、以虔诚心恭敬供养三宝,并以此作为示范接引众生。二、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的加持。三、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应无私奉献。四、表示点燃了戒定真香,蕴涵“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意。敬香仪敬香仪式一、点香点香时火头应上下摆灭,或用手摇灭,不可用秽口吹灭香火。二、上香上香以三支为宜(粗者一支,细者三支,多则杂乱,并无功德)。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以示敬意。(三)插香以左手将香插在香炉里,三支香分别分别插中、右、左,并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四、拜佛将香插在香炉之后至佛殿礼佛三拜。拜时口中默念:“顶礼佛法僧三宝”。五、发愿拜佛完毕,跪于佛前合掌发愿:“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佛菩萨慈悲摄受”(说三遍)。然后自述个人善愿或表对他人的祝愿。关于烧香的疑问如果是上环香时,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常住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香上得越多越好吗?以虔诚心上三支香为宜,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入寺上香礼佛应许什么样的愿?上香礼佛时应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应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如果在佛像前许了要做某件善事的大愿,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力完成。①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②拜佛——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去拜,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③看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自可随便座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④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⑤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已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向法师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入寺威仪:佛寺被佛教徒视为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衣履要整洁,不能着背心、打赤膊、穿拖鞋。进寺院先至佛殿礼拜,再去见师父。
中国的佛教名胜(一)汉传佛教名胜:洛阳白马寺、四大石窟、四大名山、八宗祖庭四大石窟
:甘肃的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四大名山(四大菩萨的道场):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八宗祖庭天台宗——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
三论宗——江苏省南京市郊栖霞山栖霞寺
法相宗——陕西西安的慈恩寺即大雁塔、陕西省长安县的兴教寺
华严宗——陕西长安县的华严寺、苏州的虎丘山律宗——江苏扬州的大明寺
密宗——陕西西安的大兴善寺和青龙寺
净土宗—陕西长安县的积香寺、江西庐山的东林寺
禅宗——河南登封少林寺、安徽潜山的山谷寺、湖北黄梅的四祖寺、浙江宁波的天童寺、江苏南京的清凉寺、江苏陕西扶风的法门寺、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四川的乐山大佛(二)藏传佛教名胜布达拉宫六大宗主寺: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青海塔尔寺、甘肃夏河县的拉卜楞寺。(三)南传佛教名胜临沧地区沧源县的广允缅寺、西双版纳地区景洪市的曼飞龙佛塔、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景真八角亭。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两汉之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现在学界相对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汉明帝在公元67年迎请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建洛阳白马寺翻译《四十二章经》等佛经。佛教开始加速传播。白马寺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汉地深入人心,译经事业相继不绝,以皇帝为首的上层社会大多笃信佛教,佛教自上而下深入民间,大型佛寺佛窟繁盛,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泰山经石峪、成都万佛寺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云冈石窟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隋代佛教成为国教,佛经数量大增,佛教造像活动更加昌炽,教派林立。唐代统治者如唐太宗、武则天等依然笃信佛教。唐初,玄奘西行,艰辛求法17年,回国后共译佛经372部,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奘法师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佛教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形成了天台宗、三论宗、律宗、净土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密宗以及三阶教等中国佛教宗派。
武则天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唐代禅宗,尤其是慧能的南宗禅发展尤为迅速。该宗依《坛经》,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提倡行走坐卧皆入禅法,简捷易行,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韶关南华寺慧能肉身像
禅宗为中国佛教所独创,被视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故禅宗又被称为“中国禅”。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意思是静中思虑,一般叫“禅定”。禅宗的创始人是惠能。禅宗的理论主要有四:第一,主张人人皆有佛性,求佛不假外求,而应直指心性,即到自己内心去找,“即心即佛”,“见性成佛”。第二,主张顿修顿悟,认为佛性本有,心性本净,无须渐修渐悟,只要顿悟本性,即可“立地成佛”。第三,提倡不诵经义、不习禅定的简易修持方法,摆脱经典教条和繁琐仪式的束缚,不重偶像崇拜,而尚单传心印,要求个人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第四,主张即事修行,修行无须出家,“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所谓“悟在刹那间”、“悟在担水砍柴间”。禅宗的创建是中国佛教史上带有根本性的变革,繁琐的佛教修行经改造而简便易行。禅宗讲顿悟成佛,秉承了中国传统的注重直觉与顿悟的思维方式;讲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与中国儒学“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人性论学说相契合;禅宗破除了偶像和佛经的权威,混同了出世间与世俗间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佛教的神圣性,这些都是中国佛教能够与本土的儒学与道教在相互排斥的同时又相互吸收的内因之一。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安史之乱后,爆发了中国佛教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灭佛运动,唐朝佛教走向衰落。自两宋始,儒家地位上升,佛教整体式微,唯有禅宗持续发展。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佛教仍有深刻影响。唐武宗
历史上佛教还先后传入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其中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主要传播于藏族、蒙古族等地区。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喇嘛教具有喇嘛教黄教绘画风格的古代壁画墨尔多神山和喇嘛庙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对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宋明哲学的影响。华严宗的“理事无碍”论认为,理在一切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包含着理,事有分限,理则无分限,二者相互依存,交融无碍,这一学说对朱熹创立“理一分殊”论有着直接的启发;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的修养论,脱胎于禅宗的“顿悟”说;陆九渊强调本心的“自作主宰”学说,吸收了禅宗“佛性在心中”的思想;王守仁的“心外无物”说,源于禅宗的“心性生万物”等。2.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中国佛教既承袭了印度佛教戒律中所包含的伦理精神,又逐步接受源于儒学的忠孝仁义等道德价值取向,从而丰富了中华道德规范:一是孝道论二是慈悲观三是善恶观四是因果报应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佛经转读与文人对诗歌声律的研究相结合,发现了四声的规律。将四声规律运用到文学创作中,便诞生了永明声律说,从而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基础。自禅宗创立以后,佛教以禅入定、由定生慧,进而进入物我冥合的“无我”之境的思维方式,对诗人的意境创造有着直接的影响。禅宗对唐以后的诗歌评论中的“妙悟说”等也产生过影响。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对中国通俗文学的影响也很广泛。唐代流行的变文、俗讲等说唱俗文学,均植根于宣扬佛教教义的深厚土壤。佛教为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对古代小说、戏曲的立意的也有间接的影响。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5.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佛曲从西域传入后,中国僧人将梵音佛曲加以改编或新创,形成融汇中外的宗教音乐。佛教音乐的旋律以远、虚、淡、静为特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组成部分之一。
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敦煌莫高窟壁画场面宏大,色彩富丽,线条飘逸自如,人物栩栩如生,面部表情多呈安祥之状,形神兼备,体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文化艺术节演出合同2篇
- 2024年度演艺经纪合同样本3篇
- 全方位营销策划从策略到执行考核试卷
- 2024版广告发布合同上海市黄浦区范本2篇
- 汽修合作合同范本
- 塑料制品在蚂蚁金服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4年度电梯门套工程结算审计合同
- 企业货物运输合同范本
- 售楼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短视频内容创作版权合同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框架图
- 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课件
- 中小学生冬季交通安全教育PPT模板
- 四年级科学食物的消化课件
- (新版)血液透析专科理论考试题库(参考500题)
- 四川省巴中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可随意编辑【封面+自荐信+简历】百年树人寓意求职个人简历
- 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中国审美文化史第四讲唐代课件
-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专项验收方案
-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