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封建社会_第1页
南亚封建社会_第2页
南亚封建社会_第3页
南亚封建社会_第4页
南亚封建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元4——15世纪的印度白马寺印度佛殿

孔雀王朝版图中古南亚次大陆中古时期的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总称,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一、笈多王朝的建立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旃陀罗笈多一世:1.与著名的犁车部族联姻,继承了华氏城一带的统治权2.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起笈多王朝3.扩大了版图沙摩陀罗笈多:扩张为印度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笈多王朝的强盛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1.继承父业,首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方法:征服、联姻、和谈。2.迁都华氏城.3.实行中央集权制,官吏从国王府库中直接领取薪俸。笈多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明,宗教宽容法显眼中的笈多王朝法显旅印(399~413)《佛国记》社会状况:“寒暑调和,无霜雪。人民殷乐……”;(自然)“民人富盛,竞行仁义”(社会)“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罗。”“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生口,市无屠酤及估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唯旃荼罗、猎师卖肉耳。”(生活及习惯)政治稳定,罪犯不多,刑罚不重社会保障:慈善事业和医疗事业已有相当规模强盛的表现:社会经济(一)农业:兴修水利工程;铁制农具普遍使用;施肥、轮作等农业技术开始应用;作物种类繁多;畜牧业发达。手工业:传统行业发达;造船业成就非凡;纺织业技艺精湛。商业:对外贸易比较活跃(货币),向西争夺出海口,向东加强贸易;布罗奇和坎贝都是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强盛的表现:社会制度(二)农村公社;自给自足;出现封建因素的萌芽《政事论》中提到奴隶主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必须向主人缴纳一定数量的收获物,并要服劳役。《佛国记》中透露出封建关系因素的出现。“民户”的性质有别于一般奴隶,具有封建因素的性质。此外,还有“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的自由农民强盛的表现:文化方面的成就(三)宗教:大乘佛教盛行。那烂陀寺文学:《云使》《鸠摩罗出世》《沙恭达罗》建筑和绘画艺术:阿旃陀石窟和爱罗拉石窟天文、数学、医学、冶金方面的成就:圆周率为3.1416;地球是绕着自己的轴旋转的球体。印度文化对中亚地区、印度支那南部和印度尼西亚发生了重大影响。那烂陀寺阿旃陀石窟三、笈多王朝的衰落

内乱:鸠摩罗笈多一世(约415—455年)时期,国内矛盾日益激化。塞建陀笈多(455—467年)镇压了反叛。外侵:嚈哒人(白匈奴人)从外部入侵。“四夷之中,最为强大”。后来,嚈哒人被马尔瓦击败。内部分立和外族入侵使笈多王朝日益衰落戒日王朝的建立6世纪末和7世纪初,北印度又呈分裂状态。四国争霸坦尼沙王国

穆克里王国

高达王国

摩腊婆王国

两大阵营戒日帝国建立(612)戒日帝国的征略南攻北伐,东征西讨南部:纳尔马达河;北部:基本上处于戒日王政权的统治之下;东部:完全控制了恒河下游摩揭陀地区;西部:征服了摩腊婆国西北的伐腊毗国。版图的扩大,有利于帝国的经济发展。玄奘旅印成就: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520夹,657部;还把唐代著名的乐舞《秦王破阵乐》和老子的《道德经》的梵文译本传入印度。《大乘起信论》;《大唐西域记》。帝国的衰亡

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分权极为明显。647年,重新陷于分裂。唐玄奘画像封建制的确立和发展萌芽于笈多王朝时期,在戒日帝国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且最终得到确立。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述“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国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土地封赐具有永久性,成为领受者自由支配的世袭财产;这样封地和赐地脱离政府的行政管辖,成为教俗封建主享有特权的独立王国。土地私有化加深,政府权力衰弱依附农民和租税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随着土地占有权的转移,同时转换主人。农民作为土地的附属物,为封建主生产地租和赋税,并提供各种劳役。《大唐西域记》载:戒日王时期“赋敛轻薄,徭税俭省。各安世业,俱佃口分。假种王田,六税其一。”主要租税:实物、货币和劳役地租大乘和小乘区别“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是名声闻乘。……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得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此中论小乘的要点是“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及“乐独善寂”;论大乘的要点则是“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对比起来,小乘的舍离世间的精神或态度,与大乘的不舍世间的精神或态度,非常明显。

婆罗门教转化成印度教

1.形成了主神崇拜和化身说。梵天、毗湿奴、湿婆2.和以往婆罗门教不一样,吠陀虽然仍被视为经典,但它在宗教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已被《薄伽梵歌》和往世书取代。3.首陀罗的宗教地位有所改进。大梵天神毗湿奴神

毗湿奴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创造”、大自在天湿婆主掌“毁灭”,而毗湿奴天即是“维护”之神。印度人大多信仰湿婆,另不少人信奉毗湿奴,故印度神话故事因作者派系不同,常有扬此贬彼之情况。依照印教说法,毗湿奴拥有十种化身,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佛也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宣导独特的言论,以迷惑罗刹等恶鬼神,维护世界的秩序。

湿婆神佛教的发展势头减弱统治者信奉婆罗门教,也由于北路贸易衰退,商人对佛教的捐助减少,新建的佛塔、寺院等佛教建筑不断减少。

佛教的衰落与印度教地位的上升第一,从佛教本身说,寺院已成为大封建主,高级僧侣腐化享乐,其中有些人金银财宝一应俱全,既是地主,又是奴隶主,甚至兼营商业和放债。第二,佛教获得民众的支持,主要是它具有较为平等的社会观,它反对种姓压迫,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没有婆罗门教那些繁琐而又耗费巨大的祭祀仪式。印度教改革了原婆罗门教的教义、教规,革除了繁琐的祭祀仪式,削弱了婆罗门以往那种过分的特权地位。虔诚派、性力派、林伽派呼吁种姓平等、男女平等的宣传又博得了民心。这样,佛教的上述优势便被剥夺。第三,大乘佛教的出现使佛教在许多方面向印度教靠拢,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第四,佛教由印度教取代从更深层次上说,与印度社会封建关系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封建关系的形成相应地要求突出王权,加强社会等级制度。印度教的主神崇拜是人间王权在神学思想上的反映,有利于突出王权。印度教的种姓制度把世间等级神圣化,有利于加强社会等级制度。而佛教在这两方面都起不了印度教的作用。种姓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大唐西域记》谈到了戒日帝国时期印度种姓制度。“若夫种姓,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阇提内部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章者要受到惩罚,直至被剥夺受保护的权利。阇提之间互相隔绝,不准通婚。封建经济的发展关于戒日帝国的情况,《大唐西域记》记载道:“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国用祭祀粢(zī,谷子,子实去壳后为小米。)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土地情况:1.新的突出发展是实行了官吏食邑制。2.捐赠僧侣、寺院土地的做法继续实行。3.硕学高才也得到土地封赠。4.部分土地仍由国家直接领有,用于王室和国家开支。

农业:耕地面积增加,扩建水利灌溉设施。作物种类繁多,农产品的产量可观。手工业:①纺织业(棉纺和毛纺)最为著名②金属冶炼和武器制造发达。商业:首都曲女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扼水陆交通之便,商业贸易很繁盛。“异方奇货多集于此,居人丰乐,家室富饶”。坦尼沙是印度内地商业城的典型。东西部的港口是国际交通和贸易的中心。国际贸易发达。“商业的荣衰常常能决定其最富裕地区内各帝国的兴亡”(布罗代尔)总之,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是主体

印度教文明时代(公元7世纪-13世纪)右图:舞王湿婆(青铜雕像)左图:毗湿奴神像

耆那教、佛教衰落,印度教成为占主导的宗教印度教(一)印度教包括次大陆所有的宗教派别、哲学思想、信仰观念,因而没有形成象佛教和伊斯兰教那样的完整体系,而是许多宗教和信仰的大会合。兴起:印度教亦称新婆罗门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融合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思想,又吸收了印度其他的民间信仰,最终演化而成。形成:从4世纪笈多王朝开始,中经8—9世纪商羯罗的改革,最后定型。经典:没有。只要遵守简单规则,例如尊敬婆罗门或在理论上接受吠陀经典即可。印度教(二)教义:①信奉吠陀(《梨俱吠陀》;《裟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②信奉多神教的泛神论③相信业报轮回与灵魂解脱之说教派:四个主要教派:即尸摩多派或称传统主义派、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评价:“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崇拜林伽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僧侣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印度教(三)关于印度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亚研究》编委朱明忠《印度教:宗教与社会》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吴建华《中印外交政策选择之差异探析——一种儒家文化与印度教文化对比研究的角度》《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04期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傅菊辉,《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世界民族》2009年2期7到12世纪“拉其普特”王公的崛起哈尔沙将北印度历史的中心迁往恒河——亚穆纳河河间平原中部的卡瑙季时,生活在这个新中心西边的各部落对印度历史的进一步发展也变得更加重要了。首先是拉其普特人,现在他们开始进入历史的视野。

起源拉其普特意为“王之子”,大多为当地土著王公的后裔,属刹帝利种姓。传统的说法认为,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6世纪,塞种、贵霜、匈奴、白匈奴和古加拉等部族以及安息人和希腊人,大批移居印度,他们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拉其普特人。与拉其普特人起源有争论不同,对于拉起普特人对印度历史的贡献则是毫无疑义的。卡朱拉霍神庙

卡朱拉霍神庙

拉其普特王朝对印度文化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他们对神庙建筑和雕刻的庇护。昌德拉王朝主持建筑了宏伟的卡朱拉霍神庙,成为这个伟大的拉其普特文化时代的一个光辉范例。印度的卡朱拉霍神庙建筑群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原因有两点:神庙群“在建筑与雕塑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神庙的“装饰性雕刻堪称印度艺术的杰作”。令人惊奇的是,那些被称为杰作的雕刻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赤裸裸的男女性爱为主题。卡朱拉霍的神庙目前仅存25座,分东、西、南三大群落。这些神庙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艺术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德里苏丹的统治(1206-1526)1206年,古尔王朝驻德里的总督艾伯克自立为苏丹,建立起以德里为中心的苏丹国家,史称德里苏丹国。德里苏丹国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且较为稳定的伊斯兰教政权。苏丹既是国家的最高首脑,又是伊斯兰教的最高教长,集君权与神权于一身,握有广泛的军政、宗教权力。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中央:德里苏丹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在中央设有若干部,各部首席大臣称为维齐尔,协助苏丹总管各部。地方:实行行省制,由总督管理,但本身有一定的自主权。行省之外还有半独立的印度封建王公统治的藩邦。

军队:作为政权支柱的军队,是统治者从中亚、阿富汗等诸族中招募的雇佣军,以骑兵为主。矛盾:首先,国家最高权力名义上属于苏丹,但实际上军事贵族首领各据一方,不受苏丹的管辖。其次,伊斯兰教徒把持国家的高官显爵,排斥信奉印度教的土著封建主,使他们只能充当乡村小吏和税吏。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国有制“伊克塔”。军事采邑“伊纳姆”。赐给伊斯兰教神学家、穆斯林首领“瓦克夫”。赐给清真寺、学校的土地宗教政策:歧视印度教徒起初,是对印度的大肆劫掠和屠杀,其后是对印度教徒的广泛的歧视,如印度教徒不能担任高级官吏和高级军官;交纳人头税;印度教徒所纳土地税也比穆斯林多等。伊斯兰教统治者毁坏许多印度教庙宇,禁止印度教徒理发,甚至禁止印度教徒举行宴会等。莫卧儿帝国

1526年,巴布尔与德里苏丹的军队会战于德里附近的帕尼帕特,德里军队惨败,由此结束了德里苏丹国的历史。巴布尔以德里为都,建立政权,奠定了莫卧儿帝国的基础。巴布尔大帝巴布尔,印度莫卧尔王朝创始人,帖木儿直系六世孙,生于中亚费尔干纳。1494年继费尔干纳王位。1497年夺取撒马尔罕。1501年被乌兹别克人击败,流窜喀布尔。1510年昔班尼汗兵败阵亡。巴布尔趁机与萨非王朝结盟,打回撒马尔罕。由于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巴布尔再次退往喀布尔。1519年进入北印度。1526年在帕尼巴特战役中,大破德里苏丹军,1527年在亚格拉以西的击溃印度的诸侯联军。1529年,在巴特那打败比哈尔的阿富汗首领。最终建立莫卧儿帝国。巴布尔-胡马雍-阿克巴–奥朗则布阿克巴大帝“伊斯兰东方最贤明、正义的伟大君主”

阿克巴(Akbar,1542~1605)印度莫卧儿帝国第三代皇帝,著名的政治和宗教改革家。阿克巴,一译“亚格伯”。全名艾布·乌尔法特·哲拉鲁丁·穆罕默德·阿克巴。出生于信德的欧麦尔古德村。胡马雍的长子。少年时受教于波斯苏菲派学者米尔·阿卜杜·拉蒂夫。13岁时任旁遮普总督。1556年初其父胡马雍去世后在卡拉瑙尔继皇帝位,由培拉姆汗摄政。当时莫卧儿王朝政权不稳固,其辖地只限于旁遮普及德里附近地区。阿克巴改革

第一,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势力。阿克巴独揽帝国的最高军政大权,下设宰相、财务等大臣,所有大臣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分15个省,由中央直辖。臣服于莫卧儿的印度教王公,在其领地内实行自治,但仍由总督控制;他们还必须把女儿送进皇宫。实际起人质作用。第二,实行新的税收制度。阿克巴下令重新丈量土地,按产量分等级作为征税标准。废除包税制度,减少了中间剥削,保证了国家税收。第三,调和民族矛盾,对土著封建主实行怀柔政策。阿克巴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实行“事业对才能开门”的用人政策,吸收印度教封建主担任要职。他还娶拉其普特族公主为皇后,用和亲政策拉拢拉其普特王公和他们的骑兵,扩大莫卧儿国家的阶级基础。第四,调和宗教矛盾,对非伊斯兰教徒采取宽容政策。由于阿克巴从小就受各教派影响,没有成为正统伊斯兰教的狂热信徒;他更具有政治眼光,能从政治上了解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在1563年,阿克巴下令取消印度教徒的朝圣税,次年又取消了人头税,允许被迫改伊斯兰教的印度教徒恢复以前的宗教信仰。第五,鼓励经济发展。阿克巴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全国范围内修筑公路,扩大商业交通网,奖励对外贸易,发展农田水利事业。第六,改革印度教传统的陈规陋习。对寡妇殉夫、杀婴、童婚、神灵裁判等都加以禁止,并承认寡妇再嫁为合法。文学艺术笈多帝国时期的文学艺术印度教典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最后定型本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往世书这一时期在加紧编写,最终成书约在7—12世纪。《摩奴法论》、《耶贾纳瓦尔基耶法论》、《那罗陀法论》、《布梨哈斯跋提法论》也在这时最终完成。最有成就的文学家是迦梨陀娑:《时令之环》、《云使》、《鸠摩罗出世》、《罗怙世系》等,剧本有《摩罗维迦和火友王》、《优哩婆湿》、《沙恭达罗》等。雕刻三大艺术流派:犍陀罗艺术、马土腊艺术和阿玛拉瓦提艺术

石窟:阿旃陀石窟、巴格石窟和埃罗拉石窟。政治上的不统一使语言多样化,地区语言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地区文化的发展。大约10世纪后,各种地区语言文学兴起。印地语、孟加拉语、马拉特语、泰卢固语先后有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但总的说,此时尚处于幼年时期,创作水平还不高。梵语文学的代表性作者及其代表性作品,属于史诗、传记方面的有毗尔诃纳的《遮娄其王传》、迦乐诃纳的《王河》、波那的《戒日王传》等;属于诗歌方面的有伐致呵利的《三百咏》、阿摩卢的《百咏》等;属于戏剧方面的,有毗舍怯达多的《指环印》、薄婆菩提的《茉莉和青春》、《大雄传》、《罗摩传后篇》、婆吒·那罗延的《结髻记》等;属于故事方面的有以民间口头创作为基础编订的《五卷书》和苏摩提婆的《故事海》(德富著《伟大的故事》的梵语改写本);属于小说方面的有苏般度的《仙赐传》、波那的《迦丹波利》、檀丁的《十王子传》等。建筑:卡朱拉霍庙群、马默拉普拉姆的七塔庙、坦焦尔的大湿婆庙等穆斯林王朝统治在文学艺术方面带来的变化

一方面,它使梵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