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_第1页
如何读懂诗歌_第2页
如何读懂诗歌_第3页
如何读懂诗歌_第4页
如何读懂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读懂诗歌1、关注诗歌的题目和注释2、平时多了解常见诗人的身世以及时代背景3、分析诗歌类型,明确内容主题4、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5、捕捉诗歌中的关键字6、翻译落实每一句一、关注诗歌的题目和注释1、看题目推断表现手法

《石灰吟》:

看题目推测感情流向《赋得暮雨送李胄》:《征人怨》:2、从注释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

从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处境,推测作者表达的情感《醉歌》:汪元量:南宋诗人

北人:元朝士兵《过香积寺》: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打坐,这里指

佛家思想

毒龙:用来比喻世人的欲望天晚微雨,送友远去,离愁无限边地苦寒,戍边多年不归的怨恨托物言志亡国之痛崇佛尚静,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污二、平时多了解常见诗人生平背景以及时代背景(知人论世)1、了解常见作者:作者定诗风,定诗情李白:自信浪漫,飘逸洒脱,大好山河的热爱,怀才不遇的浇愁,狂傲豁达的激愤,一位不折腰事权贵的诗人与侠客杜甫:漂泊流离的孤独,壮志难酬的愁苦,沉郁顿挫的文风,忧国忧民的仁心,大唐衰微的见证,千万黎民百姓百姓苦难的写照陶渊明:淡薄高雅的品行,朴素自然的文风,仕途不顺的顿悟,与田园菊花相伴,用饮酒自乐诠释隐逸的平淡恬然王维:他有热烈雄浑的边塞做他的志向,他有诗画一体的山水做他的禅理,恬静闲适的自然是他最终的退隐之地。陆游:悲壮豪放的爱国情怀,闲适细腻的深永滋味,一位充斥爱国与细腻的大将李清照:早年志同道合的悠闲幸福,晚年自感身世的漂泊流离,闲适与离乱,幸福与愁苦的不朽传奇柳永:眠花卧柳的世俗风光,羁旅穷愁之情,怀才不遇,他用率真明朗、自然流畅的婉约辞藻展现了落魄文人的凄切悲歌。2、了解时代背景:时代决定走向北朝诗歌多写征战尚武,南朝诗歌多写男女相思;唐诗丰富多彩,题材多样宋人注重礼仪,哲理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道风景线;南宋中原沦于敌手,爱国题材成为强音,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忠义气节非常突出;

三、分析诗歌类型,明确内容主题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1、咏物诗内容:作者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自我常见情感: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品质、精神和志向;托物喻理,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人事的评价。鉴赏方法:分析物体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以及内在品质,再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及所处社会环境,最后分析手法常见意象:梅兰竹菊松蝉峰等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坚强的形象。2、山水田园隐逸诗内容:秀美静谧的山林,悠闲、祥和、宁静的气氛,浓郁的田野生活气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常见情感:对污浊现实的不满,对世俗生活、官场生活的厌倦、厌恶;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田园风光的向往、热爱;对恬淡淡泊心境的追求,对悠然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清新秀美,明快干净常见意象:空山、山林、流水、山雨、桑蚕、藜仗、山间胜境、田园、清风、农家风光等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描写了一幅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山村农家景象,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悠然闲适的心情。3、思乡怀人诗内容:因见景见物见时,常年客居不归家,有感而生乡愁,思念家人;羁旅愁思;征人思乡;闺中怀人;游学念家;梦中思乡)常见情感:乡情乡愁,思念亲友;离愁别恨常用语言:孤寂、惆怅、落寞、凄清、乡愁、乡情、乡思。常见意象:节日、月、雁、笛、家乡旧景物、驿站、书信、舟船、浮萍等等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目。(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在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①对面落笔。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4、送别诗内容:送别时刻,备酒摆宴,折柳赋诗,描写送别时的自然景象以及社会景象,以寄托表达内心情感。常见情感:依依不舍的留恋或离别之后的思念;深情厚谊的歌颂;叮咛、歌颂、劝勉、激励友人;坦陈心志(自己)其他情感:抒怀咏志,思古等(偶有)常见意象:杨柳、酒、歌、船、亭、夕阳暮色、秋月等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5、羁旅行役诗(内涵比思乡怀人诗略多一些)内容:常年漂泊在外,且行且感触,由所见所闻之景物世情,触发心中无限之情感常见情感:羁旅之情;失意落寞;世民困苦之感慨;互勉自励常用语言:凄凉、愁苦、落寞等常见意象:驿站,马、舟船、夕阳等等6、边塞诗内容: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以及将士日常来寄托情感常见情感:感叹边塞奇异风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表现战争的残酷,戍边将士厌恶战争,渴望安定,对统治者的批判,对人民的同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叹常用地名以及军中事物:轮台、玉关、青冢、旌旗、烽火、号角、笛声、鼓声、羽书、兵器常见意象:大漠、雪山、秋月、长云、孤城、雁飞、铁骑、雄兵等等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7、咏史怀古诗内容: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古迹为题材以寄托情感常见情感:借古讽今、借古伤今,评价史实,启迪世人;感慨身世、感伤自我;仰慕先贤;感叹盛衰无常、物是人非、沧桑变化;抒发战争过后满目疮痍、遍地荒凉,着重表现国破家亡,人们流离失所,对战争的痛恨、厌恶;亡国之痛、亡国之思。基本前提:弄清史实常见意象:某些古人、某些古迹、某段史实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8、爱情闺怨宫怨诗内容:民间弃妇、思妇(征妇、商妇、游子妇)的忧伤以及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帝王宫中宫女失宠后起的幽怨痛苦。常见情感:对情人的思念,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团圆;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后妃失宠的幽怨痛苦之情;借后妃失宠讽刺当朝统治者荒淫以及贤臣见弃常见风格语言:缠绵玩转,悲怆幽怨,孤独伤感常见意象:青鸟、鸳鸯、红豆、桃花、燕子、空房、孤枕、清霜、未央、扇子、宫苑、金屋等行宫元稹(发挥想象)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赏析这首诗这是一首抒发盛衰、历史沧桑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际;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不得宠爱,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乐景却哀情,让人好不伤感9、哲理诗内容:见物见景见事,有感而发常见情感:明理悟道,体悟人生常见风格手法:言近旨远,寓意深刻、见微知著。常见意象:花开花落、水流云生、登高望远、览物触景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阴阳相长,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10、写景写事抒情诗内容:特定环境之中联系自身情况从而表达出的所想所感。常见情感: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喜怒哀乐的情感;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享乐;反应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对人民的同情,对国家的担忧;感时伤世、自感身世;睹物思人;羁旅之情等多种情感常见题目:情景关系常见意象:山、水、花、草、树等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四、理解诗歌中意象(典故、常识)的含义1、杨柳(堤柳堆烟:兴亡,往事如烟)(1)“留”的谐音,折柳惜别,离愁别绪,离散(杨)。例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檐前屋后种杨柳——思念故乡、亲友。

例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岁寒三友——梅、竹、松柏常寓意高洁,脱俗,敢为天下先(梅),坚贞,有气节,孤直,不畏艰难挫折,积极向上。的品格,例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3、菊寓意隐逸、高洁、脱俗,也有坚贞、顽强的寓意。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莲(1)“莲”即“怜”,“莲子”即“怜子”,表思念哀情,也表纯洁爱情。例如“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2)纯洁高尚的品质。例如“出淤泥而不染”5、梧桐、芭蕉凄凉、凄苦、悲伤的愁思。例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6、兰高洁、美好、气质清幽。例如“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7、牡丹富贵、美好。例如“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8、桃花美女容颜。例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9、丁香愁思、情结。例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0、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与美好。例如“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11、花落失意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念、追怀,惜春之情。例如“厌花落,人寂寞”12、红豆相思,爱情信物。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13、红叶传情之物,后借指以诗传情。例如“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14、梅子少女怀春。例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5、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例如“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16、黄叶新城代谢、凋零、迟暮。例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7、芳草生生不息的希望、荒凉偏僻、离恨怀人思乡、悲伤、所思之人等。例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18、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例如“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19、黄粱虚幻的事情或欲望破灭。例如“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20、子规(杜鹃、杜鹃花)悲伤、凄切。例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1、鸳鸯夫妻情深,爱情。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22、青鸟,即青鸾情人的使者。例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23、鹧鸪悲凉,愁苦,清怨,处境艰难。例如“春来未听一声莺,只有鹧鸪啼暮雨”24、鸿雁候鸟,秋季南迁,常引起游人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例如“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25、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26、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27、蝉品行高洁清高;孤苦无告,孤独无助。例如“居高声自远,非是借春风”蝉餐风饮露28、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29、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30、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31、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32、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3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着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3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3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36、阳关、折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37、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38、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9、楼兰《汉书》: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0、化碧《庄子外物》:苌弘是周朝贤臣,无辜获罪被流放蜀地。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41、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42、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43、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44、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45、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46、月花好月圆,团圆、对月思亲思乡,离愁别绪;盛衰无常,物是人非;时空永恒47、青山故乡的象征;历史与永恒的象征;具有雄浑沉稳、亘古不变、旷达的特色。例如“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48、冰雪、冰心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49、猿猴、猿啼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50、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51、浮萍、浮云、飞蓬、孤雁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52、酒排解愁绪、深深祝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3、莼羹鲈脍思念家乡。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休说鲈鱼堪脍”。54、流水和连绵之雨绵绵的愁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5、斜阳、夕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夕阳无限,只是近黄昏”56、草木(看17)荒凉凄凉、抒发盛衰兴亡57、连理枝、比翼鸟、并蒂莲夫妻恩爱58、柳营军营,纪律严明的军营59、请缨自荐上阵,杀敌报国60、羌笛、芦管、胡笳边塞,悲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1、捣衣、捣练思念家乡、征人离妇62、乌鸦衰败荒凉63、沙鸥飘零、伤感64、燕子惜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爱情、离情相思、羁旅之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世事变迁、昔盛今衰、国破家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65、玉高洁脱俗66、船离别、漂泊67、马奔腾、追求、漂泊68、鸡、狗生活气息、田园生活69、鹰刚劲搏击、自由70、吴钩宝剑、利刃71、昆山玉杰出人才72、

丝竹

音乐。

73、汗青

史册

74、轩辕

祖国75、三尺

法律、剑

76、寸管

笔77、簪缨

象征官位、名望78、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79、登楼、凭栏

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或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80、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81、峨眉

代指美女,或象征高尚的德行五、捕捉诗歌中的关键字1、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怨、恨、悲、寒、喜、老等等2、常见的赋予感情色彩的意象:猿声、夕阳等一些关键字往往成为练字的重点所在,下面我们就练字之字可能出现的地方进行分析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脉脉绵绵,写出自然造化发生之机。例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例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写尽桃之繁茂,灼灼(像火一样明亮)状桃花之鲜例2、杨柳依依

依依二字尽杨柳之姿态(2)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鉴赏分析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六、翻译落实每一句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对理解读懂诗歌有极大帮助。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以文言文的眼光看诗歌)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词性的活用,大的方面有实字虚用,虚字实用,小的方面有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例如:王维“日色冷青松”常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复如东流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赠别》何逊)本诗描写的是与友人惜别的情景。“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后一句“晓灯暗离室”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这里,一个“暗”字用得尤其妙。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比黑夜中燃灯要暗,比白天更要暗,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作者在这里用一个“暗”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这种不同,又与朋友相别的情事相合,显示了作者观察之细致。这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之妙。2、颠倒词序主语后置。崔颢《黄鹆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钱起《谷卫书斋寄杨补阙》诗: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黄花报霜信白居易《长恨歌》:

“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A·定语挪前B·定语挪后A·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定语挪前、主语后置)(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B·定语挪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一月夜飞渡镜湖杜甫诗《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杜甫《秋兴》:“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崔护诗《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动秋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无论“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再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应为”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应为"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谓宾倒置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觅英雄3、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想象”二字。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陆游的《书愤》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着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明月”和“惊鹊”,“清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如何答诗歌题1、审题——找到答题切入点2、看分数答题,分点条理答题3、丰满答题4、诗歌常见情感类型5、诗歌常见表现手法6、诗歌常见答题框架一、审题,找到答题切入点二、按分答题,条理清晰三、丰满答题,具体分析诗歌题目问什么答什么,可以填充分析,但不可少了问题所问的直接答案。四、诗歌中常见感情类型1、忧国忧民伤时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B、反映战争离乱的痛苦C、同情人民的疾苦D、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立业、报效国家A、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痛苦B、对建功立业的渴望C、报效国家、保家卫国的决心D、年华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叹E、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伤F、揭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3、思乡怀人A、羁旅愁思B、边关思乡、闺中怀人、游学思乡、宦游思乡等C、思念亲友D、多年之后归乡,物是人非的感慨4、长亭送别A、依依不舍的留恋B、分别后的离愁别绪、寂寞孤独以及对对方的思念C、情深意长的勉励、叮嘱D、借告别抒发自身志向与情感5、生活杂感A、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悠闲B、怀古伤今伤己、借古讽今;昔盛今衰的感慨C、青春易逝,年华易逝的伤感D、仕途失意的苦闷E、登高揽胜、望远抒怀、伤春悲秋F、揭示统治者昏庸、蔑视权贵、同情百姓G、愤世嫉俗、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H、告慰平生的喜悦五、常见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用典、比喻、拟人、双关、反复、夸张、互文、对比、设问、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等)、反语、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想象、联想)、衬托(正衬、反衬、以乐写哀、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借物喻情理、用典等)、点染(烘托、渲染)、抑扬法、多角度描写、白描、通感、借代、起兴、卒章显志、重章叠句、意象叠用、移步换景、对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小见大等

绘\写景角度:白描、远近高低、声色、动静、冷暖、色彩、景人、仰俯、里外,整体局部、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相结合、通感等

1.用典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

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2.比喻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3.拟人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4.双关(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5.反复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6.夸张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7.互文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8.对比(对照)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9.设问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10、借古讽今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11.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1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13.衬托:正衬与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14.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

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15.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直抒胸臆: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16.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17.托物言志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