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材精讲精研精创】 高一历史高效备课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材精讲精研精创】 高一历史高效备课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材精讲精研精创】 高一历史高效备课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材精讲精研精创】 高一历史高效备课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材精讲精研精创】 高一历史高效备课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目录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三王安石变法四南宋的偏安建立者: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建立者: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建立者: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建立者: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建立者:郭威(原任后汉邺都留守,枢密使)。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代的建立者有何特点?割据一方,对抗中央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背景1、历史教训: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2、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3、北宋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此五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即位后最担心的政治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宋初20余万禁军京师附近驻扎10万地方要冲驻10万边境只有少数外重内轻守内虚外中央收权二.措施1.收归地方权力措施集权具体内容稍夺其权行政权①中央派文官担任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各州直属中央。②设通判监督地方制其钱谷财政权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权,绝大部分赋税上缴中央。收其精兵军事权①内容: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直属皇帝,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统调分离。②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续资治通鉴长编》2.分散机构权力调兵权三衙统兵权

二府(分管文武大政)在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分散宰相权力,强化君主权力)更戍法: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此举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力。宋神宗时,罢废更戍法。中央府州军监县路安抚使司(帅司)转运使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四监司漕司——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宪司——司法,查验疑难案件,平反冤假错案;仓司——仓储;帅司——军务、治安知州(或知府等)通判在地方设置“四监司”、“通判”(分散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3.崇文抑武抑武:罢免宿将兵权,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宋太祖)“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续资治通鉴长编》三.影响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苏洵《嘉佑集》材料二: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统计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的水平。材料三: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宋祁《上三冗三费疏》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行政效率低下,因循保守;“三冗”,积贫(内),积弱(外)贰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一.边防压力材料1:赵匡胤当初统一中原之后面对北方的辽国,他认为与北方打一仗所要消耗的钱粮很巨大,而如果以“送礼”的方式换得双方之间的和平,那送出去的“礼物”只是国家财富的九牛一毛。赵匡胤的这一见解实际上是以“买卖”和“价值”来看待战争,赵匡胤是行伍出身,对战争的消耗和残酷性很了解,他摆脱了文人治国的一贯做法,不是从民族尊严或国格立场来看待战争,而是用钱来买和平。——吴晓波材料2: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材料3: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探究:宋朝以“钱财换和平”的方式是否可取?观点一:受损有限;和平主流;互市繁荣;民族交融;生产发展---有可取之处。观点二:屈辱求和,财政受损,面临危机---不可取二.财政危机军力不振的关键在于最高统治层的战略决策失误,也可以说是太宗以来“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政策以及猜忌方针带来的严重后果。——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北宋的国防精神是防御性的。一个士兵募了来,轻易不脱行伍,直养到六十岁,还在军队里,其间只有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可用。三十岁到六十岁这三十年,他己老了。而且在军伍十年,精神也疲了。这样的军队,有名无实,于是只有再招新的。因此军队愈养愈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复有恩荫。……任学士以上官经二十年,即一家兄弟子孙可出京官二十人,乃接次升朝。——钱穆《国史大纲》叁王安石变法一.庆历新政1、核心:吏治改革2、结果:触犯官僚集团利益,最终失败庆历新政,是发生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改革,宋仁宗推动范仲淹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庆历新政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整顿吏治、解决三冗问题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庆历新政通过严格考核,使大批碌碌无为或贪腐的官员被淘汰,一批务实能吏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官府行政效能提高,财政、漕运等状况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有所起色。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冗兵资费加倍,民族矛盾尖锐,对宋神宗熙宁时期的王安石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二.王安石变法1、目的:富国强兵2、原则:加强国家在各个领域的管控3、内容:4、成效:实现了富国的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探究:王安石变法有什么局限性?材料一: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剩钱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及千万贯,总金银谷帛之数,又复过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材料二:如州县以多散为功,有钱者不愿借而勒借。患无钱者不易偿,因而不许借。出入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在青苗法制定和公布之后,决定先在京东、淮南和河北三路试行,……。但事实却是,在上述三路试行并没有多久,尚未成次第,亦即尚未取得多少成绩和经验,其他诸路却也相继派去了提举官,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了。——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①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财政收入②变法操之过急,涉及面广,加重人民负担;统治者内部分裂,新旧党争激烈,北宋走向衰亡肆南宋的偏安北宋后期,内忧外患,国力日衰。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南渡,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一.南宋建立二.宋金对峙与逃跑、求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是宋高宗在朝内猜忌诸将,重用奸佞,而这种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宋高宗对主战派将领们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的主张极其反感,他怕钦宗回来夺了他的帝位……在抗金的战争中,高宗更是对将帅严加控制,生怕他们“张皇事势”,“却致引惹”,而甘愿放弃胜利成果,与金议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和议时间内容绍兴和议1141年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隆兴和议1164年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嘉定和议1208年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陆游《示儿》总结:宋朝的边防压力民族关系

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