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壹世界经济的发展贰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目录:叁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学习要求: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20世纪初)特点: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一、资本主义世界项目英法美德面积(万平方千米)3350106030290位次1254◎一战前英法美德四国殖民地所占面积与位次(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1.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1)背景: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催化剂)。

一战后期(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1918~1921年(三年卫国战争)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最重要)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商品自由贸易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实物配给制

①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取得了军事斗争的胜利。①时间②目的③内容④实质②但不顾国情,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补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行政手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⑤影响外有干涉、内有白军、3/5人口被反革命势力控制、失去产粮区、40%的工厂停产、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57克)面包……(3)内容领域内容农业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按劳分配(1)背景: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农民对余粮征集制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工农联盟破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2)时间:1921年3月补充: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后逐步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物配给制特点(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以军事和行政命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度影响①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固定粮食税允许私营企业,租让制允许自由贸易按劳分配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1)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海报《完成五年计划》开始时间:1926年目标: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追求高速度③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方式:两个“五年计划”(1928年—1932—1937年)结果: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2)农业:“农业集体化”背景:①分散的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②粮食收购危机。时间:1929——1937年目的: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方式:集体农庄影响:①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②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补充:1928年苏联模式的内容及特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高度集中。标志:1936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苏联模式的形成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①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②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巨大国际声誉;③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和经济体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弊端: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成就:1937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主要工业部门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很短时间内从小农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农业余粮收集制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全盘集体化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排斥市场调节,国家统一调拨、计划供应分配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工资制(平均主义)特点用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对比:战共、新经和“苏联模式”(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1)特点: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犹存。(2)结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3)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柯立芝繁荣(1923年-1929年)罗斯福新政【典例研析】(2021·辽宁高考·14)1929年至1930年底,除农业外,法国大多数经济部门还在增长,当时,外贸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有限。1/3以上靠工资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业,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据此可知,法国经济危机爆发较晚的原因有()①经济体制的优势

②对国际市场依赖小③工商业相对落后

④产业工人队伍庞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法国经济体制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故①错误;“外贸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有限”说明法国对国际市场依赖小,故②正确;“1/3以上靠工资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业,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说明法国工业生产缓慢发展,商业相对落后,故③正确;“1/3以上靠工资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业”说明产业工人队伍规模不大,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典例研析】(2020·海南高考·17)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1939年)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贫苦农民的处境: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愤怒的葡萄正在长成。该作家这一描述()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B.表明应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C.呼吁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D.说明了美国联邦制确立的历程【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1939年,可知材料所讲述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减耕减产,并销毁大量农产品,目的是调节农业,提高农产品价格,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但这些措施同时也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政策带有两面性,故选B项法西斯主义泛滥国家美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工业生产下降46.2%40.6%28.4%16.5%32.9%国际贸易下降76%70%66%40%75.9%失业人数1400万600万85万300万300万提高关税、货币贬值→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国际关系恶化(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经济危机激化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场空前迅猛而严重的经济危机,推动德意日,从对内加强专制统治和对外武力扩张以寻找出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复资本主义。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背景: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胡佛)自由放任的弊病;②二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的冲击和影响;③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④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29-1933年:经济危机二战后的欧洲苏联工业化成就凯恩斯主义战后调整内部的政府调节机制——国家干预增强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1)条件: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②现代科技的进步。(2)结果:①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②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生机,极大提高了各部门的生产效率。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黄金时代新经济时代1929-1933经济大危机滞胀危机一战二战70年代90年代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特点:市场经济为基础,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影响二战结束至70年代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1)黄金时期:20世纪50—70年代(2)措施利用信贷、利率、税收杠杆调控补充:国内调控---国家干预经济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②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③凯恩斯主义指导、罗斯福新政的借鉴;④战后相对安定的环境;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积极影响: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增长较快,出现“黄金时期”。(1)背景: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了出现“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失灵)项目期间(年)年均生产增长消费品价格提高美国1963-19731974-19791.9-0.13.68.6英国1963-19731974-19793.00.85.315.7法国1963-19731974-19794.62.74.710.7(2)措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供给学派、货币学派)(2)滞胀现象(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滞胀: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2)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减政府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3)影响:80年代——经济缓慢复苏美国经济“滞胀”漫画(2)滞胀现象(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克林顿)时间:原因: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增长模式出现。它具备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3)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50—60年代:黄金时期70年代:经济“滞胀”80年代:缓慢复苏90年代:持续增长再次衰退加强国家干预减少国家干预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4.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危机:(1)原因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2)表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时间16世纪—18世纪18世纪—20世纪3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阶段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混合经济提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供应学派;货币学派主张政府管制生产和商业活动、垄断外贸、提高关税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守夜人)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大管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缩减福利开支(中间路线)原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开拓世界市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矛盾激化滞胀危机典型表现政府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海盗式劫掠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看不见的手罗斯福新政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里根资本主义国家三大经济思想调整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并在一定阶段内解决了一些问题。1946年3月,苏联通过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46-1950),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5年中,国家3次降低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在城市和工人区修建住宅1亿多平方米,在农村建房270万所。文教科技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二战后苏联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①二战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②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③人民生活和教育水平提高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经济成就得益于斯大林模式

隐患也存在于斯大林模式经济政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制管理体制工业政策农业政策单一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权力高度集中(2)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个人崇拜改革势在必行!苏联方案

东欧国家方案

中国方案

2.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①原因: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②结果:改革陷入困境,最终导致1989年东欧发生巨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①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②改革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领导核心,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③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充满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④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抵制西方和平演变。解体原因①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日益僵化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③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国家分裂及社会性质的改变苏联解体启示:实质:1949年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历史分期经济发展特点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恢复时期巩固政权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改造时期(社会主义革命)1953-195654宪法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中共八大、1958年总路线、人民公社化、大跃进、1960-1965年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国防、工业、农业、教育等反面的成就;“三线建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两年徘徊1976-1978改革开放1978-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乡镇企业改革;1984城市改革;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对外开放新格局2010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非洲的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非洲的新兴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1)条件: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②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工业化进程。(2)成效: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3)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和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充满挑战。(2022·衡水联考)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持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这反映出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日益加大B.发展中国家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C.发达国家找到了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途径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D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国际形势:①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中国的应对措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四.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时间20世纪初1914——19181918——19291929——19331933——19391939——19451945—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政治经济不平衡一战发展、繁荣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专政二战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滞胀新经济时代;金融危机社会主义(苏联)战时、新经济斯大林模式1928二战改革——困境解体

新中国三大改造、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中国家较高速发展结构性问题《纲要下》回顾: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支柱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主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关贸总协定GATT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由于战争和经济危机,各国实行贸易保护,国际贸易总量增长速度放缓(2)建立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①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②作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图标积极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消极: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成为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1.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③不足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3)发展:世界贸易组织①成立: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②宗旨(目的):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③影响:◎世界贸易组织图标世贸组织日内瓦总部

材料一: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该机构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截至2020年5月,世界贸易组织有164个成员,24个观察员,其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因此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世界贸易组织在扩大货物生产与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③影响经济: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活: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局限: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主导游戏规则的制定,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能得到平等的发言权,发达国家处于一己私利往往成为世贸组织原则的破坏者。根据材料归纳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影响?①原则、目的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②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③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异同点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中国与世贸组织

(2001年)贸易保护主义19世纪70年代

—二战关贸总协定成立1947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国际贸易发展历程:趋势:逐渐规范化、法制化、全球化补充:区域经济集团(3)20世纪后期以来,贸易形式的新变化①表现:经济合作方式的多样化、交易手段的现代化、电子商务的发展。②意义: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国家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意大利日本1948年56.411.74.32.12.11.5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①二战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②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③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背景:1.二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2)建立: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

黄金美元其他会员国货币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建立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内容:(4)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有利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消极: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条件。机构宗旨主要业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救急扶贫国际金融机构: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①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有利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②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③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条件。材料一:“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美国财政部长材料二: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得到了其提供的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按其方案进行了改革。经过短短的两年,韩国金融秩序稳定,经济迅速恢复。材料三:2008年6月21日,四川:世界银行执董会昨天批准给中国的“汶川灾后重建项目”3840万美元贷款,用于灾后重建。(4)布雷顿森林体系评价:年份国际收支黄金储备对外流动负债19488242771955-122171361959-381951941960-391782101969-611194171970-301114331971-220102642◎1948至1971年间美国国际收支、黄金储备及对外流动负债的变化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思考:你能从表中数据变化看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的发展趋势会怎样?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趋势: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每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固定官方兑换比价,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补充:瓦解:时间:20世纪70年代①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经济危机②西欧、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冲击美国的霸权。③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黄金储备减少、通货膨胀加剧、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原因:温故知新: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金本位确立崩溃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时间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国家英国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美国等原因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经济大危机,金本位制奔溃,国际货币标准陷入混乱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特点以英镑为中心英镑地位下降以美国、美元为中心,金汇兑本位制,一固定双挂钩三组织美元贬值,实行浮动汇率,但美元仍占主导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转嫁危机,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